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304章 留住葛神仙

一天,辽王正要出门钓鱼去,京城太医院的院判也就是副院长葛景山突然向辽王辞行,请求回应天。

原来还在去年的时候,应辽王的请求,老朱派了太医院院判葛景山等五名太医到了辽东,为靖江王看病。

葛景山是名医葛洪之后,算是太医院的资深御医了,祖上着有《十药神书》,擅长治疗咯血之类的肺病,到了辽东之后不仅很快让收钱康复,还顺便看好了许多军民的肺病,被辽东军民称之为葛神仙,有的南方人发音不准,就叫成了活神仙。

老朱痞走了辽王的四百背嵬军,辽王就让人传话给收钱,让他把这五名太医留在了辽东,当成神仙供着,权当象征性收回点本钱。

当葛神仙提出要回应天的时候,辽王这才发现,因为广宁医院的院长李济还在周王那里学习历练,这次开年布局竟然忘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建医院。

辽王刚之国的时候,依靠王府良医正李济在广宁建了个军医院,加上民间招募的赤脚医生,大约有三十来人。

太子东巡时,恰值辽王犯病,将蒋用文等两个太医留在了辽东,编入了广宁军医院。对于人口越来越多、实控地盘越来越大的辽东来说,这些医疗力量还是杯水车薪。

如果放在平时,军医院还能顺带为周围百姓们看看病。但是到了战时,只能服务于大军征战,进行战场救治。普通百姓生了病,大多还是得不到及时救治的。

在李济带走了一帮核心医生随辽王远征西域后,收钱和参谋长两个孩子先后夭折,也和辽东医疗力量有限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彼一时,此一时,谁也没想到,这两年来,随着辽王在京城一番捣腾,辽东的医疗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壮大了不少,竟然有了二十五名太医水准的专家,相当于京城太医院的四分之一。

辽王在应天接受冬病夏治,悄悄挖走了当时名声还不是太显的太医商节、王宾和秦王府良医正徐枢等五人,算是抵消了老朱撬走了平安、黄湜、徐德、宋有才等人。

后来,他收了便宜侄儿朱有炖当学生,作为交易,直接从周王那里要了周王府良医正李恒等五个高手。

他将宁贵妃拐到辽东后,太孙又主动送来杜通等三个太医。

即使前段时间徐枢等五名太医跟随新王去了西域,辽东现在还有二十名专家级的医生。而且,其中的葛景山、商节、王宾、李恒、蒋用文、杜通等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顶级医学专家,比李济厉害得多。

辽王有一个特点,挖人如挖树,要么是连根拔起,要么是连整片树林迁移。他前脚把这些专家弄到辽东,后脚就让人把这些人的家眷甚至学生们也接到辽东来。

比如,王宾的那个学生盛寅悟性就很高,水平和王宾不相上下。只是他一直剑走偏门,喜欢为妇女看病,在江湖上名声不好,被称为流氓大夫。

其实十个女人九个炎,女人一旦有了难言之隐,心里虽然膈应,但谁又能真正离得开这些阅人无数的妇科医生呢?

到了后世,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颇有心得的这种专家实际上非常受欢迎,往往被称为妇女之友。

所以,辽王在挖王宾的时候,也就顺便把尚在民间游走,形同江湖骗子的盛寅给挖到了辽东。

明朝医生有个特点,都是家族传承,同族男丁往往都是会看病的大夫,甚至女流之辈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诊治一些头疼脑热的家常小病,随便放在哪个林中部落,绝对是段位最高的萨满巫师。

因此,辽东看似只汇集了二十名医学专家,其实聚集在他们身边的医生资源实际上不下百人,再加上李济这些年从应天和山东聘请了一些,辽东又培养了一些,辽东现在的医师力量加起来已经有两百人之多。

只是因为辽王和李济都迟迟未回辽东,这些人大多拥挤在广宁,沈阳的医院还处于闲置状态。

辽王于是就在心里把手中的资源和辽东各地的需求好好盘算了一下,然后推心置腹地和葛景山进行一番谈话。

“葛神仙,感谢你救了新王,也救了我好多辽东军民。只要你愿意留在辽东,有什么条件随便提。”

“谢谢殿下垂青,只是老朽年事已高,不能为殿下效力了。”

“千万不要这么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有了你这位老神仙,我辽东就是有了金山银山。”

“殿下,辽东现在是名医云集,杜通、蒋用文、商节、王宾等人本是京城名医,周王府的李恒号脉、开方水平也不亚于老朽,听说你那良医正李济也是回春妙手,接骨缝合如同织衣。我也该回应天,向皇帝陛下复命了。”

“唉呀,他们这些人在你面前都是儿子辈,李济在你老神仙面前只能算是徒孙。我现在打算在沈阳成立一个医学研究所,只要你愿意屈就这个所长之职,我就给你在沈阳中护卫挂个同知的衔,品级暂定为从三品。”

“这……”

辽王暖心留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王炸,给了葛景山一个从三品,惊得老神仙瞠目结舌。

大明医生的地位很低,全天下能做到太医院一把手院使位置上的只有一人,也才是正五品。好多太医又特别能活,压得下面的人终其一生也只是个正八品的吏目,相当于科室主任,还有好多人到死连个正八品的吏目都混不上,连微末小吏都算不上。

见葛景山还有些犹豫,辽王继续轰炸:“葛神仙,我看你那儿子葛允谦也不错,我打算在长春再建一个医院,先让他当副院长,给他在长春中护卫挂一个从五品副千户的名,历练两年,就是院长,再挂一个正五品千户的名。”

“这……”葛景山颤颤巍巍半天,先是权衡利弊,接着是百感交集,最后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辽王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葛景山哪怕真是神仙也忍不住这个诱惑。

哪怕他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儿子的前程。虽说他儿子医术也算可以,可是到现在连太医院的八品吏目还没混上哩。

过了好半天,他才止住了激动,小心翼翼地答道:“老朽感谢殿下厚爱。只是这样使不得啊,京城太医院院使才是正五品啊。”

辽王轻描淡写道:“有什么使不得的?我辽东军军力冠绝天下,你们大夫也是我辽东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你们就是我辽王府护卫的人了,京城那里自然有我去应付。你放心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就是了。”

葛景山:“谢殿下,老朽定肝脑涂地……”

拿下葛景山后,辽王进一步向他描绘了自己为辽东医疗事业的蓝图:“葛神仙,你看,沈阳人口最为稠密,都有三十万了。我打算在那里组建一个辽东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以李恒和蒋用文为正、副院长,让李恒改进人痘接种方法,三年内在辽东彻底消灭天花。”

葛景山连忙道:“殿下菩萨心肠,才是活神仙啦!只是人痘接种十分凶险。”

辽王答道:“这个老神仙放心,本王已经发明了一种牛痘接种方法。”

听说辽王能消灭天花,葛景山不大相信。

早在大明之前千年,葛景山的先祖葛洪就曾发现了天花病毒的特点,这个病毒虽然致死率奇高,但只要一次患病,终身免疫。葛氏一族于是代代相传,努力探索天花接种防治方法。

到了明朝,世代从医的葛家已经总结出了旱苗、水苗等多种接种方法,只是此时的病毒来源于天花患者,接种到其他人身上后,死亡率还是比较高。

但是从后世穿越再来的辽王知道,只要把天花病毒通过牛作为媒介,中转一下,降低毒性后再接种到人身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防治天花。

当辽王把后世这个方法告诉葛景山后,葛景山又是激动地说道:“殿下,只要老朽在有生之年能够见证消灭这天花,宁愿不要这指挥同知的待遇。”

辽王笑道:

“老神仙不要激动,我还打算在沈阳另外成立一个专门给妇女儿童看病的妇幼医院,以后妇女都到医院生产。”

“太医杜通和王宾的徒弟盛寅都擅长妇科,干脆就让二人为正、副院长,再招一些会看病的女家眷、接生婆和小护士,争取将辽东婴儿死亡率从目前的百分之二十降低到百分之五以下。”

“我们原来的良医正李济在救治辽东军伤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外科手术经验,我准备让他到金州去,组建一个以外科手术和休养康复为主的军医院。”

“周王府的腾硕据说发明了草乌散,和华神医的麻沸散不相上下,可以让普通人在刮骨疗毒之时谈笑风生。我准备让腾硕使用草乌散配合李济做手术。”

“原来的广宁军医院全面向百姓开放,由杜通的儿子杜仲任院长。锦州和辽阳人口也比较多,也要参照广宁的规模,各成立一所医院,由商节和王宾分任院长。这医院一多,大夫就不够用。”

“你这个医学研究所就专门组织研究疑难杂症,培养人才。你不是擅长问穴针灸么?我给你研究所先铸造十个针灸铜人模型,供你们练手,等两、三年后,你葛神仙再带出一批徒弟,我准备再到辽北增设一批医院……”

听了辽王的描述,须发皆白的葛神仙一下子又好像真的像神仙似的活了起来,容光焕发,开始利用在太医院中的影响,帮助辽王筹建医院起来。

要知道,始于北宋的针灸铜人模型一直是研究针穴治病的最佳教具,但由于成本昂贵,制成的模型极少,只有皇家太医院的学生们才有机会接触到这教具,就像后世能接触到光刻机的芯片专业学生寥寥无几一样。

朱植穿越时的大明真的很穷,即使在应天的太医院,也只有一具针灸铜人模型供学生们练习之用。学生们要练习针灸问穴,排上一天队,也只能练习一柱香的功夫,和后世在驾校排队差不多。而现在辽王一抬手,就是十具针灸铜人模型。

当然,不可否认,朱植现在遇到大明的医生还很纯粹,是“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的那种,真称得上是国医。

葛神仙现在只是想把老祖先的《铜人经》再发扬光大,为更多的医患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