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108章 广宁狂欢

广宁的节味越来越浓了。

盖州卫指挥使叶望、金州卫指挥使马云、新接到朝廷下文任命的安东卫指挥使白忠和辽海水师都督兼辽海卫指挥使吴杰,独立戍守双辽的盛庸、长春的董兴、银州的平安、沈阳的朱大能、辽阳的周兴等人也陆陆续续到了广宁城。

大辽东各部落头人也陆陆续续来了三、四十人,加上随从也有四、五百人。

广宁城好像要提前进入狂欢模式,从南镇到北镇,到处人山人海。

辽王整天忙着各种接见活动。

对于那些部落头人,他坚持能见应见,并让謇义准备好对等的礼物清单。

这些头人们这么大老远的跑过来,还带着大批礼物,真是不容易。

阿扎失里,好歹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明月的父亲,他这次给自己孝敬了十匹好马。

乌拉头人,已经提前给自己贡献了一个未来的绝佳水师基地和优秀水师将领,这个礼物实在太大了。

甚至远在胡里改,也就是后世的牡丹江,曾经被北元封为万户的女真头领史家奴,不知从哪里了解到的消息,也在节前跑到广宁城千里输诚。这个政治觉悟和政治立场,绝对是一流的。

对这些人,辽王更是要亲切地拉上手,叙一叙家常,并吃个便饭什么的,比如卤水牛肉、土豆炖羊肉、香辣鱼片。

吃得这几十个部落首领都不想回去了!

八月十三日上午,吴高等受伤的重伤员也恢复得七七八八,已经从辽王的偏殿里搬了出来。

朱植和郭英委托参谋长张石就在辽王的偏殿里提前主持召开了辽东都司或者说是东北地区第一次全体高级将领会议。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各位将领先陆续汇报所戍守区域基本情况,包括兵源、装备、敌情、屯田、民情和面临的困难等等。

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汇报工作就是快,简洁明了,没有重复啰嗦,也没有华丽的词藻,中间虽然有辽王和参谋长偶尔插话、询问,总共也就花了大半个时辰的时间。

第二项议程,就是由参谋长张石图文并茂地介绍辽王的经营辽东也就是东北的方略,请诸位将领共同商议改进之策。

看着墙上一目了然的东北形势图,除了广宁的几个将领外,其他在外地的将领甚至包括朱大能在内,都是大吃一惊。

不过,朱大能心里非常清楚,也只有朱天植这个装逼范,将对前世进行复盘后的治理经验都提前到了这里。也只有朱天植,现在的辽王殿下,集皇帝宠信和伟人谋略于一身,才能提出这个方略,才敢提出这个方略。

朱大能甚至在想,那应天的马脸皇帝也可能会大概率采纳朱植的方略,自己也必定会是执行这一方略的利剑,自己现在好歹也是广宁左护卫的指挥同知不是。

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赞成这个构想,给辽王抬轿子。

其他将领虽然不理解,但已经被辽王最近几个月的指挥能力所折服,象征性地提出了几个小建议,也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方略。

会议到了最后,就连辽王自己都觉得,在广宁召开的这个会议好像解决了什么问题,好像什么也没解决。

各卫的军情,除了上报兵部和左军都督府外,还会报辽王府备案,自己不用开会都知晓。

自己现在的方略,大部分超出了大家的认知范围,征不征求意见,大家都会拱手支持。毕竟伟人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下午,张石又主持召开了一个只针对中护卫和广宁卫的表彰大会。

先是五名营官、十名百户作为优秀基层军官代表,身披大红花,走上大会主席台,轮流介绍带兵和作战经验。

而后是五十名战斗英雄走上主席台,由两位王爷和三位侯爷亲自颁发立功奖章。

接着是二十名伤残老兵代表被扶上主席台,由辽王亲自颁发纪念章和慰问金。

最后是辽王亲自讲话作指示。

这在后世,本来是一个千篇一律的官方流程,到了这里却变成了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大会,热血沸腾的大会,热泪盈眶的大会,凝聚军心的大会,鼓舞士气的大会。

辽王还没讲两句话,就被台下热烈的掌声,更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打断……

八月十四日上午,参谋长张石又主持召开了一个东征北伐检讨大会。

辽王亲自作动员讲话,要求每名千户以上将领都要以身作则,反思自己在此次东征北伐中所犯的错误。

“成绩不说跑不了,错误不说吓一跳。”

只听他带头检讨起自己的错误来:

“本王在东征前准备工作做的不充分,给广宁卫提供的火力支援不够,应该为红崖子一战中广宁卫战死二千余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中护卫编成不够合理,忽略了刀牌手近身防御的作用,又在南下金州过程中犯了轻敌思想,过早分兵,本王应为中护卫中军两百名兄弟的战死负主要领导责任……”

辽王都这样不留情面地批评自己了,张石、朱大能也依次站了出来,开始了入木三分、针针见血的自我批评。

最后,辽王还专门就盖州大捷进行了讲评:

“此次盖州大捷,却月阵拒敌,立了首功。但是本王提醒各位,本王所教给你们的阵型最好只用一次。”

“刘裕当年创下却月阵后,世人很少有人再用。大家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叶将军不亏是沙场宿将,说的很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次张石和朱大能推陈出新,使出的却月阵其实与原先完全不同。如果他们没有及时打退蒙古骑兵的第一波进攻,刚刚入伍不到半年的娃娃兵们绝对要尿裤子,哭爹喊娘,引起全军崩溃。”

“所以,我更希望各位将军、各位英雄在实战中创造出自己的战阵……”

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大会,让人保持清醒的大会,也是一个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大会。

开会前后,辽东诸位将领难得聚在一起,三五成群在大街上晃荡,顺便给家眷们采购一些稀罕之物。

这些年来,朝廷只给辽东几个孤立的据点送些军粮,其他给养少得可怜。而辽王之国不到半年,广宁城已经有了不少晋商,这里的货物比辽阳、金州、盖州都多了不知多少倍。

都说辽王本人就是美食家,跟着辽王,至少伙食肯定是不得差的,还有酒喝。都说将军们战场上嗅觉灵敏,到了餐桌上更加灵敏。

虽说是八月十五日才举行史无前例的集体婚礼,但从八月十四日开始,就有一些条件较好的人家就开始单独请客了,说是暖场席。不仅沈庄开的酒楼早就预定一空,就是山西人开的小饭馆也是个个爆满。

毕竟,婚姻是人生大事,正席被辽王免单了,自己娶媳妇、嫁姑娘的,也不能太抠了不是。

那个虽然低调,但风头实在太盛的张大参谋长,这天晚上就包下了沈庄的辽海盛宴大酒楼,宴请辽王。

靖江王爷朱守谦,武定侯爷郭英,刚刚恢复健康的江阴侯爷吴高,常年漂泊不定的安陆侯爷吴杰,和辽王一起穿越过来的好兄弟朱大能、张信、三个老社长、两个小美女等人,广宁卫和中护卫千户以上的将领,王府的铁炫、蹇义等大儒,蒯富兄弟、赵鲁、毕杰、李济等能人巧匠,均应邀出席。

义州的宋琥将军、盖州的叶望将军、金州的马云将军、安东的白忠将军、铁岭的刘显将军,还有一些部落头人也是不请自来,前来捧场。

幸亏沈庄安排的是后世风格的大圆桌,一桌能坐十四、五人,也坐满了六个大包席。

否则,仅靠大堂内能坐八人的几张八仙桌,肯定不够坐,落了各位非富即贵客人的面子不说,恐怕八仙桌就要变成八掀桌了。

张石两个便宜儿子张斧头、张木头,现在已经分别改名为张斧、张木,正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

辽王就说:“睢这兄弟俩,开心得好像自己娶媳妇似的!”

收钱就说:“老张命真他妈的好,两个儿子竟然张罗着为老子娶媳妇,给自己找后妈。”

一阵调侃,大家在酒席上都乐得合不拢嘴。

朱植这时又问了问三个种粮高手:“你们三个,选的哪家小姐作媳妇?”

只听“扑哧”一声,收钱王爷一下子把刚喝到嘴的酒又喷了出来。

好一会,收钱才说:“这三个家伙原来挑的都是小姑娘,后来听说张参谋长选的是俏寡妇,只好又找我要退货,也都挑了个年轻的寡妇。看来,这三人还是蛮有看齐意识的。不过喜旺媳妇好像还不到二十五岁,还能生。”

八月十五日,广宁城张灯结彩,鞭炮齐鸣,正式开启了狂欢模式。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朱植早就让赵鲁停止火箭生产,专门生产了一批烟花和爆竹,迎接这花好月圆之夜。

收钱王爷作为这盛大婚礼的总操盘手,把婚礼现场分别设在北镇、南镇、旧城、广宁卫军营和中护卫军营等五处,每处一百对新人同时拜天地,有父母的拜父母,无父母的拜王爷。

在收钱的策划下,两名王爷、三名侯爷不仅要当司仪,还要当证婚人,更要代表双方父母为新人送上大红包。

为张大参谋长那波人证婚的恰好是辽王爷。张石这个新郎官不得不拉着新娘,对着朱植这个屁大的娃娃磕头行礼,换了个大红包。

雪原剧团的演员们今天大多当了新娘子,收钱王爷也没有办法学习后世,请个民间乐队,搞个什么歌舞助兴之类的,只好自己出卖色相,在五个婚礼现场赶场子,轮流卖弄了一下歌喉,给新人们都送上祝福。

收钱后世就是以情歌王子着称,今天一出彩,无异成为了今天最靓的仔,风头居然压过了掏钱给大家办婚礼的辽王爷。

收钱的事情充分证明,并不是谁有钱谁土豪,而是谁有才谁土豪。

婚礼礼毕之后,新人们自是各回各家。

新娘们太多了,吃瓜群众们也不知道到哪家去闹洞房好,那就继续吃好喝好玩好吧。

晚上,广宁城烟花齐放,东风夜放花千树,璀璨无比,震撼无比,梦幻无比!

朱植和收钱就在王府宴请三十多个部落头人,然后又一起赏月、喝茶,送上盐茶以及让这些头人最恋恋不忘的香料。

又是宾主尽欢,好一个花好月圆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