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66章 重新规划广宁城

三月一日一大早,朱植算了算时间,沈庄在山东购买的物资也估计快到大凌河了,就派郭镇从广宁卫带人返回大凌河去接应物资。

郭英几乎一下子成为了光杆司令,但还是表示无条件支持。

郭家也已经深深捆绑在辽王战车上,他已经别无选择。

这时,朱植又带着蒯富,请郭英一同巡视广宁城。

郭英心里非常矛盾。辽东百废待兴,辽王时时处处处以大生产为中心,郭英心里也是赞成的。

但是,他有时候又是抵制的。自己的主要任务是给这个任性的女婿建好王宫,否则皇帝那里如何交差?宝贝女儿如何能早点过来?

看到女婿来请自己到周边巡视,郭英觉得这是个劝谏辽王赶快兴建王宫的好机会,连忙说道:“殿下,现在已经有七、八百名工匠了,总不能都建民房、造农具吧?怎么也得把最初准备用来建造王宫的三百五十名工匠抽出来建王宫吧?”

朱植只是笑而不语,带着众人骑马绕城缓缓而行,一路给大家介绍这广宁城的前世今生,听得大家又是佩服不已,这辽王怎么对辽东这么清楚?

本来,郭英在新城西北角划了二千亩作为王府建设用地,西南角划了一千亩作为各局工匠及家属居住区,东北角二千亩作为中护卫军营和将领们的住所,东南角一千亩作为百姓的住所,其他五百亩用作建设街道用地。

但是,朱植一来,就打破了郭英的规划,让工匠们从已经建好的一百幢专家房向北继续推进,渐渐把王府的规划用地给占了,那王宫正殿承运殿还没开建,就被淹没在专家楼群中……

当一行人走到王府空地旁的时候,郭英继续劝朱植:“殿下,这工匠们的房子不能再建了,再建,王府就没地了。”

朱植此时在广宁城外走马观花了一番以后,心里已经有了另外一番计较。

他大致算了一下,南边的广宁新城东西不过三里,南北不过四里。北边的广宁旧城也是大致如此。

明代的里比后世略长,亩的面积又比后世略小,这新城加上旧城也不到四百万平方米出头,相当于后世的六千亩、明朝的六千五百亩。

他觉得广宁城的这个规模与辽东的政治中心极不匹配,也无法拉动辽西经济的发展。

最后,他给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

“我本来就没打算在城南建王府。我们现在可以在广宁旧城之北再筑一座新城,就叫北镇。”

“王府和广宁中护卫位于北面的新城,辽东都司和广宁卫暂时驻在中间的旧城,南面新城也不建王府了,全都留给工匠和后面的移民,就叫南镇。”

“将来,关内人口肯定是要持续涌入的,我们还要预留好五万人的空间,可以再向南、向东再推进几里。广宁城不仅仅要当防御蒙元袭扰的第一堡垒,还要当拉动辽西经济发展的龙头……”

郭英不懂什么是经济,什么是龙头,只是焦急地问道:“这样一来,还要挖几十里的护城河,还要砌几十里的城墙。那得什么时候才能建好王宫啊?”

朱植只是笑笑说:“快了。”

不久,固执的辽王就让蒯富抽空重新规划一份广宁城的新图纸。

郭英的工作算是白费了……

过了两天,朱植又跑到大辽泽边缘实地查勘。

历史上的辽泽,从广宁以东到沈阳以西,河流纵横,一到雨季,就是一片泽国,类似内地的云梦泽。

当年隋炀帝杨李广东征高句丽,可是在通过大辽泽时死伤不少人。直到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还在这里发现不少随军将士的骸骨。

不过李世民很聪明,吸取了李广的教训,带了善于架桥的工匠阎立德等人,及时搭建一系列木桥栈道,才使唐军得以顺利通过大辽泽,打了高句丽人一个措手不及。

到了朱植现在之国时,大辽泽既是抵挡蒙古骑兵偷袭的一道天然屏障,可以为刚刚之国的辽王节省不少防御兵力。

但从长远来看,大辽泽同时也割裂了辽西和辽东之间的联系,阻止了辽西、辽东政治和经济上的一体化发展。

历史上大辽泽的消失,一直要等到清朝末年,随着内地移民的涌入,不断治理辽河,开凿运河,才慢慢把两百多里的大辽泽变成塞外鱼米之乡。

去年冬天以来,辽东少有雨水,此时的大辽泽比朱植想象中的样子萎缩了不少,正是疏通河道,做好排水工程的好时机。

他很快就把这个挖运河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渐渐进入情况的张信。

“张镇长,这个开运河和搞拆迁应该差球不多,都是搞工程。你后面要学会见缝插针,一有时间,就组织人员开挖运河,一定要打通到盘山出海口的联系。”

“这大辽泽好像面积挺大的,不好整啊。”

“内地的云梦泽经过数百年的治理,早已经成为鱼米之乡。这里总没有云梦泽大吧?也没有你搞异地搬迁地埋环境复杂吧?”

“只要领导一句话,让我干啥就干啥。”

“我现在让你一条路挖到黑。我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大辽泽会提前五百年消失,这里也会变成鱼米之乡,咱们数钱数到手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