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60章 阿扎失里成了伪辽王

辞了望海寺方丈,辽王一行继续东进北上,但有一小队人马留了下来。

黄湜经过辽王爷在望海寺的一番教诲,有醍醐灌顶之感,主动向辽王请战:“殿下,这里方圆数十里荒无人烟,臣恳请留在望山铺和望海寺一带,到山林寺庙偏僻之处寻访逃难山民到平原耕种,教化万民。”

朱植心想,这凌海到广宁府也有二百里地,中间也没个休息歇脚处。中间如果有了村镇,过往官商吏民也有了饮食住宿、传递军情之便。

他于是就给黄湜留了部分物资、两个投军秀才和十来个王府杂役在望山铺,让他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其余大队人马继续西行北上。

半年后,黄湜竟然在此招募、劝返近千户百姓在此落地生根,望山铺俨然有了镇子的模样。这是后话。

虽然在望海寺耽误了小半天时间,离广宁府还有近百里,但是经过朱植在寺庙这一番随机性的思想工作,辽东的高管们也统一了思想,养足了精神,加快了进程,再加上大家坐的都是辽王新发明的双骡战车,又平又稳又快,到日落之时,终于一口气跑到了广宁城。

再说那广宁城,建城颇早,先是燕将秦开在此筑城,以控辽西,后是大唐设守捉城,防御契丹。

安史之战时,辽西、辽东两地军民一心向唐,集中兵力于广宁城,背刺安?山。

要不是史思明率兵及时回防,唐军差点抽了安?山的老底儿,后面就没有那么多事儿了,战争也不需要拖七、八年了。

自契丹首任辽王耶律仁先在此修建王城后,又经金元历代辽王的大力经营,广宁城已经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在东北仅次于辽阳的军事堡垒。

不过到了元末,经红巾军的打击和明军讨伐,广宁又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郭英到了广宁之后,发现旧的城池太破,地方太小,根本满足不了朱植行前的规划,只好在城池以南五里的地方另选了城址草创广宁城。

新的城池也只是部分土坯夯就,西边靠近医巫闾山的地方,地势险要,也最为安全,西北规划为王府,西南规划为工匠住所,东北是中护卫的军营,东南预留为民居。

辽东都司和广宁卫仍驻于破旧的老城中。

郭英原来是准备把广宁卫的兵马整顿一番后,再让给朱植组建广宁府中护卫的,等过段时间,自己再想办法请示朝廷,另外组建广宁卫。

没想到,朱植只要了自己几个百户,谈笑间竟然把一卫人马已经组建起来。现在两卫并存一城,一万多人,难免有些拥挤。

好在广宁卫在东边靠近河流的地方设立了两个千户所,一南一北监视蒙古人的动向。

这两个所的军营也是简陋,和朱植的新兵们在大凌河建的军营雏形差不多,都是外挖壕沟,立以木栅,中间搭建帐篷或者木棚。

由于关外寒冷,节气要比关内滞后近一个月,军垦还没有开始,广宁卫的将士们和义州卫一样,也是只有大米和咸菜两种食物。

广宁城虽然寒酸,但自朱植确定之国广宁之后,人员、物资源源不断涌入,先有三百五十名大国工匠渡海而来。

虽说是修建王府,但大家觉得还是有了盼头。

那王府修好了,自然轮到军营了。现在一下子又调来了堆积如山的茶叶和羊肉,听说后面还有一千多头耕牛,将士们更觉得是有了希望。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越来越多的辽王中护卫将士和物资进入了广宁城。

张石和朱大能预计辽王今天会到广宁城,于是和留守广宁城的辽东都司指挥同知、江阴侯吴高组织广宁卫和广宁中护卫的士兵从下午开始,就在城外摆开了迎接仪式。

一时间广宁城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朱植老远就听到那过年般的阵势,便和朱守谦换上老朱御赐的亲王金盔银甲,整顿队伍,铿锵而行,不断向两旁的将士们亲切挥手致意。

随行护卫士兵也挺起腰杆,打起辽王亲手设计的辽东军旗。

跟随其后的属官们一个个地打起精神,深感不虚此行,酝酿着如何写出一首能留传千古的大明版《出塞行》。

当然也有人很不高兴,这就是辽河以北的元朝末代辽王阿扎失里。

自被明军撵出广宁城后,东边是两百多里的大辽泽,他只得带着数万残兵败将向北跑到金山边缘地区游荡,寄身于蒙元丞相兼太尉、开原王纳哈出的保护之下。

冯胜大军打到大宁府后,纳哈出诱敌深入不成,准备继续向哈拉温山东边的松花江方向转移。

在那里,他还有一处根据地,也叫金山,即后世的白城子,也叫查干浩特。

阿扎失里一看纳哈出靠不住了,也是进退两难。

进吧,打不赢明军;退吧,可丢了广宁府,还要丢掉大辽河世袭好几代的封地,还叫什么辽王?

更郁闷的是,大明又派了个娃娃来当什么辽王,那我这个辽王岂不是成了伪元辽王了吗?

广宁城的明军还是真这么想的。

既然真正的辽王来了,你那个阿扎失里不自去王号,就是真的很失礼了,来往军报对阿扎失里的称号一律加上“伪”字。

阿扎失里知道后十分生气。

当纳哈出忽悠他出击辽阳时,他二话没说,挑选一万精骑就南下了,吓得大明一身冷汗。这是后话。

但是,无论阿扎失里乐不乐意,大明辽王一行还是在傍晚时分进驻广宁城。

因天色已暗,郭英连忙带着辽王去了还在建设中的辽王宫。

朱植行前曾有交待,先给工匠建家属房,再建军营,最后再建王宫。

但郭英知道,朱植爱兵如子,可以不把自己当王爷看,可他不能不把朱植当王爷看。如果让老朱知道了,不收拾自己才怪哩!

为了防止朱植责怪,郭英就耍了个滑头,还是先建好五间偏殿,正殿等其他建筑先空着,既让王爷脸上有面子,皇帝那里也好交代。

让郭英没想到的是,朱植还是不住这五间偏殿。

朱植把房子给了铁炫和骞义一家一间,蒯氏兄弟共一间,两个小姑娘共一间,郭英也有一间。

铁炫、骞义都是文人,身子弱,朱植怀疑他们还是皇帝的金牌密探,给他们优先安排,也好让他们给皇帝打小报告时笔下留情。

郭英自己也觉得这个女婿情商高,安排的好。

但对于给蒯氏兄弟和两个小姑娘两间房,他有点想不通,只是后来听朱大能说,王爷要靠这几人搞什么神兵利器。

至于给自己留一间,那是打死他也不能接受的,王爷虽是自己未来的女婿,那也是未来啊。况且君为臣纲,是不分辈份和年龄的。

朱植死活让郭英住:“在外王是王、侯是侯,但进了王府,舅舅永远是舅舅!况且,你和小舅妈老是挤在军营也不是个事儿啊。”

见外甥这么一调侃,郭英也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朱植给工匠们规划的专家房,采取后世老毛子的木刻楞建筑方式,也就是就地取材,用东北泛滥成灾的圆木充当砖石,垒成房子,简单实用,还比较保暖。

由于开工时间短,木刻楞现在也只完成了不到一百幢,还没有刷漆装修,张石就安排先让工匠们的老婆孩子住进去了,虽然有点挤,总比没有房子的好吧。

骡车优先安排给宝贵工匠们临时居住。

新式战车都是宽一米八、长三米六的设计,一车六个人打对睡,绰绰有余,再开进帐篷里面,还是很暖和的。

甚至王府属官家眷和教坊司的家眷们也被安排进了新式车辆里居住。

至于辽王自己,就住在小丫头们暖过的御赐马车上吧,估计这马车让谁谁都不敢住。

其他人就先住在郭英广宁卫那些破旧大车上或者张石前期搭建的简易木棚里。

朱植觉得很过意不去。

但是,无论是士兵、百姓,觉得这样已经安排很好了,哪有自己睡马车,让别人睡宫殿的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