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266章 秦淮河拍卖

随后几天,老朱一直在关心辽王的动向。

锦衣卫头子蒋献就向他报告说:“陛下,辽王殿下一直在秦淮河画舫里。”

老朱心想,儿子经过自己的敲打,好像是在故意自污避嫌。这是个朝堂上的老套路,刘邦的谋士萧何这么干过,他的功臣汤和也这么干过。

可是这家伙已经连娶两个媳妇了,成亲没几天,就跑到秦淮河,花天酒地,混迹风月,这样个自污法,未免荒唐。

他那马脸下半部分抽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有作出什么具体指示。他对辽王的心理底线是,只要这家伙不偷偷跑回辽东就行。

有时候,他也会感到有种莫名的不安,突然会亲自跑到驻京办,或永宁殿,亲眼看见辽王和宁贵妃等人嘻嘻哈哈,才放心转身而去。

一天,辽王没有上朝,老朱索然无味,提前罢了早朝,换了便服,到秦淮河微服私访。

他倒要看看,这臭屁儿子竟然在干什么,还有那江南沈家,是不是像大臣们所说,一个贱商却公然僭越。

在太孙、郭英、蒋献等人的陪同下,老朱刚到河边,老远就听见一位沈家掌柜正在大声吆喝:

“各位王爷、国公、侯爷、伯爷,各位将军,各位老板,请看仔细了啊,这是辽王殿下在漠北降伏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时缴获的宝刀。”

“此刀由西域镔铁打造,千锤百炼,耗时一年有余,削铁如泥,刀纹如雪,世人罕有。”

“现在我宣布,起拍价三千两银子,每次加价至少五百两。我连喊三声,无人应答加价,价高者得……”

听到掌柜的说这刀是辽王降伏乃儿不花时的缴获,老朱突然想起燕王上次北伐俘获乃儿不花的事情来,就问跟在身后的郭英道:“郭四,你上次不是说乃儿不花是燕王降伏的么?”

郭英只好答道:

“回陛下,前年夏天,臣随燕王、齐王和宁王三位殿下追剿乃儿不花时,到了双辽城,却不见了乃儿不花的踪影。恰好辽王也在那里,就请各位王爷一起把酒言欢。”

“哪知第二天一早,辽王只带几个护卫出巡,被乃儿不花三千骑兵包围了,等臣随燕王带领大队人马赶到时,辽王已经降伏了乃儿不花及其部下三千骑。”

老朱骂道:“胡说,纵使他有神枪,一个人怎么能降伏得了乃儿不花的千军万马?”

郭英答道:“臣也是后来听说的,辽王与乃儿不花单挑,一战定胜负。辽王害怕陛下担心,就让燕王殿下不要提追剿乃儿不花遇到他的事情,所以……”

“胡闹!”老朱表面上恼怒地骂了句,继续向前走,心里还是挺自豪的:“朕这儿子啊,不仅有中山王之谋,也有开平王之勇。”

不一会,他又听到船上的掌柜在吆喝:

“刚才的宝刀已经被这位爷以一万两银子买下了。拍下的满不满意?满意就好。”

“没拍到的遗不遗憾?……”

“遗憾是吧?……”

“没有抢到手的不要遗憾,这里还有一把更好的宝刀。”

“各位爷请看,这是辽王殿下在西域亲自斩杀帖木儿麾下大将阿哈马时缴获的宝刀,嵌有五颗宝石,因此称为五星宝刀。”

“此刀出自万里之外的波斯制刀名匠之手,吹毛断发,上嵌五颗红色宝石,刀纹如梯,寓意步步高升,乃波斯刀中极品,世上仅此一把,起拍价五千两银子,每次至少加价一千两……”

老朱若有所思,就问旁边的朱允炆:“听说随你父亲下葬的那把七星宝刀也是你十五叔专门从西域带回来的?”

朱允炆答道:“孙儿当时看到十五叔是随身带了两把宝刀,给父亲留下的一把上面嵌有七颗宝石。掌柜刚才说的这把刀只有五颗宝石,应该是另一把吧。”

郭英一旁解释道:

“听辽王殿下说,帖木儿汗国离印度也就是天竺国很近,获得制造宝刀的乌兹钢也就是镔铁比我朝更为方便。帖木儿还搜集国内工匠上万人在撒马尔罕城,专门为他打造神兵利器。”

“此次征战西域,明军缴获帖木儿军不下三万把波斯弯刀,稍微好一点的,辽王就让给秦、晋、燕三王护卫了,臣也侥幸带回一千余把,残破的辽王殿下让拉回辽东重新打造……”

就在郭英滔滔不绝介绍波斯弯刀时,老朱听到掌柜的在大声宣布:“五万两一次……五万两次……五万两三次……成交!这把由大明最神勇的辽王殿下亲自缴获的宝刀,现在归这位来自西域的老板所有!”

“五万两!?”

听到一把刀他妈的就卖了五万两银子,老朱瞬间不淡定了,连忙也要上船看看这臭屁儿子搞的拍卖活动,却被这画舫入口的伙计给拦住了,说是要凭证入场。

随行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献刚要发火,郭英马上摇了摇头,不动声色地给了四百两银票,换了四张金卡凭证,然后带了老朱、太孙和蒋献一起上了画舫。

途中,老朱又悄悄问道:“辽王是我堂堂大明亲王,搞这些东西干什么?也不怕人笑话!”

郭英担心老朱等三人没见过世面,大呼小叫,小声答道:“听我儿郭镇说,辽王说了,这大明京城、秦淮两岸,富贵云集,但钱多人傻,所以就安排镇儿和沈家合作,在这画舫上搞一个拍卖会,为远征西域阵亡和伤残的将士们筹集一些抚恤金。”

老朱又问:“他一把刀就够朕养一卫兵马了,哪里用得了这么多银子抚恤?”

郭英答道:“辽王还说,朝廷好几年都没给辽东拨付粮饷了。这些钱如果有剩余,用于弥补辽东开发经费不足部分。这天上人间画舫入场凭证是一百两银子一位的金卡,拍卖的都是辽王这几年征战时缴获的以及辽东蒙古、女真各部落献上来的奇珍异宝。”

老朱又问道:“那海市蜃楼呢?”

郭英又答道:“这海市蜃楼入场凭证是五十两一位的银卡,里面都是沈家自海外采购而来的燕窝、玳瑁、珊瑚、玉石、玻璃等稀罕之物。其中两成上乘宝物拿出来拍卖,价高者得;另有八成拿出来展销,标明实价。”

老朱又问道:“那辽东奇观呢?”

郭英又答道:“辽东奇观入场凭证是只要五两一位的铜卡,有时候现场展销辽东土特产,也叫展销会,明码标价,可以讨价还价。有时候只展示辽东自产、自造的稀罕之物,叫什么博览会。”

老朱不由又是一愣:“博览会?”

老朱今天听到的新鲜词实在是太多了,一路走来,脑子里实在有点撑。

好在郭英曾经在辽东待过,见怪不怪,这时候已经像极了一个职业解说员,熟练地答道:

“博览会取广博众览之意,意思就是也可以什么都不买,专门看辽东动物园的老虎、豹子、熊瞎子、猞猁孙、海东青等珍禽异兽,还有好多,臣也叫不上名来。”

“有的东西产出极少,像那蜂蜜、火柴,想必辽王殿下给宫里也送了一些,现在民间想买也买不到,但可以提前支付定金金,明年才能拿到货物。”

“不过,来这里的都是秦淮河的常客,平时都办理了一百两银子一位的贵宾卡,可以代替这入场凭证……”

老朱今天算是刷新了三观,心里不由骂道:“他妈的,一个正五品千户一年的俸?也就两百石大米,只够到天山人间看一眼的!”

他正在瞠目结舌间,蒋献突然低声说道:“陛下,臣看见好几位国公和侯爷也在这里,信国公手里好像还拿着一把宝刀,恐怕是在刚才拍卖中抢……”

郭英连忙打断蒋献的话,说道:“陛下,咱们还是走吧,一会几位国公和侯爷发现陛下在这儿,冷了场,辽王估计又要少卖不少钱,免不了又要发脾气!”

自从正式成为辽王的岳父之后,郭英也在不知不觉中为辽王说话了。

老朱一想起好几年没给辽东发粮饷,也觉得有些气短,只好又跟着郭英下了天上人间,来到海市蜃楼画舫。

郭英继续解说:“陛下放心,来这里的都是一些富家子弟,平时很少进过宫,不用担心被认出来,而且天上人间的入场凭证在这里通用。

老朱顿时有种赚了五十两银子的感觉,马上让蒋献花了五十两银子,竞下一块上乘玉石,说是给小鲁王做个玉佩。

掌柜的还送给他一头玻璃造的透明骆驼,刚好可以送给含山公主玩!

他哪里知道,这是他臭屁儿子从后世学来的买一赠一营销伎俩。

这玻璃其实也是他臭屁儿子让人在辽东伪造的西洋货,后世也叫西贝货。

因为天上人间的金卡可以在这里通用,老朱还想到辽东奇观画舫上去看看,却又被告知这活动要放在后面几天进行,只好悻悻而归。

不过老朱这次微服私访收获还是挺大的,终于知道这几年儿子为什么不缺银子了,原来是在和沈家共同经商,发的不是小财,而是横财。他治下的天子首善之区下的良民还被辽王鄙视了,说是钱多人傻!

他又问郭英道:“如果这次西域之战让朝廷筹划,让冯胜或蓝玉挂帅,要花多少银子?”

郭英答道:“如果不发行宝钞的话,靡费恐怕不下八百万两白银。”

老朱心里咯噔一下,这又是大明全年八成的税收,不发宝钞那发什么!看来儿子发展商业也有一定道理的。

他若有所思一番,又问道:“郭四啊,辽王和沈家合作经商,你怎么看?”

郭英答道:“辽王说过,无商不富,无商不活。”

老朱若有所悟,又说道:

“好一个无商不活!看来发展商业,也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抢的比强盗还多,被抢的比娶媳妇还高兴。”

“你看辽王这家伙,因为发展商业,已经养起了一支狼虎之师,为朝廷打胜了一场国战。”

“那个朱同还是太迂腐了,老和商人过不去干什么?商人穿好点又有什么大惊小怪?下次发俸?,别人发大米,给他一人发宝钞。”

郭英连忙诺诺,心里却在腹诽:“这还不是你以前钦定的国策?天天以农为本,轻商抑商。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就在这次微服私访秦淮河后,老朱的思想也开始慢慢转变起来。

他以前觉得辽王虽然抬举沈家,确实不妥,但是总比楚王朱桢那个铁公鸡强多了吧,让他平个南蛮,总是先要钱粮,再说兵马。

但是现在,辽王用辽东迅速发展的事实告诉他一个道理:无商不富,无商不活。

回宫的时候,老朱心情格外愉快,觉得这些年去秦淮河那么多次,数这次的收获最大。

他觉得,也可以偷学习儿子,稍稍放松对商人们的限制,在江南主要城市收点商业税。

同时他更觉得,辽王既然如此懂商业,如果把辽王留在京城,帮助朝廷挣钱,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