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扶贫>第252章 中秋家宴

中秋节说到就到。

这天,老朱提前到了永年殿,辽王却钻进了御膳房。

说起过节,即使对明朝苦逼的官员来说,也比较奢侈。

由于老朱带头加班,官员一年也只有四天节日,主要是除夕、中秋、端午和老朱的生日。

如果是穷人,终日劳作,过节不过是除夕时富人家的炮竹声,中秋的月影儿,端午的粽香味,是填不饱自己的肚子的,就像后世吃撑了明星们故意炒作的绯闻一样,谁感兴趣?

至于皇帝或自己的生日,每天为生计奔波的穷人们,更没几个人会记得。

其实对于过节,辽王也总觉得很奢侈。

自穿越以来,已经四年半了,好像只在广宁过了一次春节、一次生日、一次端午节、一次中秋节,其他时候不是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或者干脆晕倒。

但是今年不一样,尽管辽王不在辽东,辽东已经基本走上正轨,比起叛乱此起彼伏的云贵川和蒙古人威胁下的北平、陕西和山西,辽东堪称太平盛世。

中秋节前,沈庄亲自带了五、六条大船的辽东特产和从南洋和海南进的些稀罕物,到江南和京城进行销售,开始筹备富有特色的辽东博览会,照例又把一大堆土特产送到了挂着驻京办牌子的辽王府。

沈庄一进驻京办,就找辽王要人手。

“王爷,这准备博览会的东西我都按你要求带来了。”

“东西多吗?”

“海了去了,就是缺点人手。”

“我暂时没时间操心博览会这事,你还是先找沈家和郭家要人帮忙吧。”

“你怎么能当甩手掌柜?我可都是按你的要求,把所有能拉来的东西都拉来了,不能再拉回去吧?”

“我现在要拉关系。”

辽王简单重敷衍沈庄几句,开始指挥手下人员挑选礼物送礼。

“郭镇,这些红薯、土豆、玉米、花生,给在京诸王、公主及六部四品以上的官员,都送一些,一样五十斤。”

“另外给各位王爷、公主一家五支人参、松子、松茸、木耳、番茄一样十斤,香皂十盒……”

“这些蜂蜜、燕窝、海参、百年人参、鹿茸,就交给我吧,贿赂皇帝和贵妃去。”

每年中秋节前,在外镇守的诸位藩王都会奉旨进京或者提前派人给老朱送些土特产,聊表孝心。

朝廷官员们是不敢送礼的,免得被老朱怀疑贪污。当然,老朱富有四海,也不屑于收礼,谁送礼就查谁。

中秋节这天,辽王心血来潮,决定亲手下厨为宁贵妃做几道美食。

宫中厨师平时虽然见过辽王送来的各种稀罕食材,却放不开手脚烹饪,效果也不是一般的差。有时候遇到发芽的土豆,没处理好,吃得皇子皇孙们上吐下泻,还得受老朱的惩罚,小心掉脑袋。

现在辽王亲自下厨,御厨们虽然如释重负,却又不愿意走远,都极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偷师学艺机会,抢着给辽王打下手。

穿越之初,为了缓解穿越后和老朱闹僵的尴尬,辽王曾经在皇宫里露了一手。当时因为受食材限制,他主打一个“土”字,做了油炸薯条、蒸土豆泥、醋熘土豆丝、土豆炖牛蹄等菜,还是让那帮便宜皇亲们个个喜笑颜开。

这一次辽王放开手脚猛造,主打一个“花”字,准备亮花大家的眼睛,扰乱大家的胃。

老朱听说辽王在御膳房下厨后,也特意跑进来看个究竟,看那炸好的花生米,不由馋涎欲滴,抓起一把就往嘴巴里塞。

“嘎嘣、嘎嘣”一阵子后,老朱改变了主意,传旨把今年的中秋团圆宴设在永宁殿,而不是往年的西宫,算是变相抬抬宁贵妃和辽王的地位。

上半年,诸王或王世子们在各封地和京城之间往来频繁。有的被蓝玉蒙骗至京城“勤王”未回,有的是前来悼念太子。

京城局势稳定之后,老朱干脆下了道旨,除了端午节前调入京城轮流护卫的边军外,让秦、晋、燕、宁、辽、齐、湘、楚诸藩各选送一千护卫进京一并参加检阅,名曰秋操。诸藩带队的不是诸王本人就是王世子。

所以到了中秋节的时候,皇宫里住满了皇亲国戚,这中秋晚宴的规模自然也很是庞大。

到了晚宴的时候,太监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在永宁殿摆了四桌家宴,主殿开上两桌,两旁偏殿又各摆上一桌。

一开席,宫女们都拿出一些五彩缤纷的玻璃瓶子装着的奇怪饮料上场。

这是辽王专门为女眷和小朋友们准备的,用东北的番茄、玉米、大枣、内地的葛根,甚至是海南的椰子、木瓜、芒果等物现或现榨,或熬煮,或分或合,调制出十多种饮料。

这些饮料,有热有凉,有的还加上辽东的野生蜂蜜,放在辽东炼制的玻璃瓶中,一看就是色香味俱全,看了让人很有食欲,想喝又舍不得喝。

辽王先给宁贵妃倒了一杯玉米汁敬道:“亲爱的母妃,这是孩儿用辽东玉米给您酿制的琼浆玉液,人称软黄金,可以延年益寿。”

宁贵妃激动得一饮而尽,眼带泪光,旁边的老朱开始面露妒色。

接着,太监们又上了各式卤菜。什么卤牛肉、卤牛鞭、卤牛肚、卤花生、卤水鸭……无不香气四溢。

辽王又给老朱夹起一筷子已经切成花的牛鞭道:“伟大的陛下,这是臣给您用辽东人参和南洋香料卤制的牛鞭花,祝您老当益壮,说不定能再给臣生几位弟弟。”

现在的辽王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对老朱唯唯诺诺了。

坐在正殿上桌的是以周王为首,包括楚、齐、蜀、湘等年长一些的诸王,见辽王公然调侃老朱,开始是震惊,接着是佩服,最后是好笑,努力憋出内伤,没敢笑出声来。

“这个辽王,说的又是什么虎狼之词?竟敢公然调侃皇帝!”

“真是人有多大胆,词有多新鲜。”

“给父皇壮阳?马屁还能这么拍?”

“我今天倒要看父皇如何收拾这个小辽王!”

“……”

坐在正殿的下桌以太孙为首,包括韩、沈、安等几位年纪小一些的藩王,以及秦、晋、燕、周、楚诸王的世子。

这些人本来都是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熊孩子,纷纷把刚刚塞到嘴里的饮料、食物都给喷了出来,“扑扑”之声不绝于耳。

老朱气得狠狠瞪了辽王一眼。

不过作为君王,他的肚量自然比宰相大一些,能撑下“广宁级”战舰的,也懒得和辽王计较。

他自顾自夹了一筷子他最中意的油炸花生米送到嘴里,缓解尴尬,却不防这辣椒是辣的。

随着“扑”地一声,他将到嘴的花生米给吐了出来,对着传膳太监破口大骂起来:“你个狗东西!是不是做了手脚?”

传膳太监吓得跪在地上,答道:“奴才不敢。”

老朱质问道:“朕在御膳房吃的明明不是这个味!”

太监此时也是懵的,他哪里知道会发生这个情况?只是仍旧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回答。

辽王本想活跃一下过节气氛,没想到出现这个插曲,只好主动连忙替太监解围道:“陛下,这花生米本来就准备了两种口味,你先前在御膳房吃的是咸味的,这是香辣味的。”

他又给老朱递去一杯番茄汁,说道:“这花生虽说是辣了些,却最适合各位兄弟陪陛下喝酒,等酒喝好了,就只有香味没有辣味了。

旁边的周王一听,赶忙起身给老朱敬酒。

老朱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不再计较。

辽王又说道:“你再尝尝我凉拌的黄瓜,只放了少许辣椒,是不是比以前的拌黄瓜好可口得多?”

老朱试着尝了尝,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

他现在已经上了年纪,对大鱼大肉并不是感兴趣,平时多以素食为主。但这辽王拌的黄瓜也太神奇了吧,放点辣椒丁就这么好吃?

辽王却不以为然,这凉拌黄瓜其实还缺了画龙点睛的生抽来,用野蜂蜜腌渍确实有点浪费。

他决定回辽东再整出廉价的生抽和白糖,把所有的凉拌菜再升个级,卖出肉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