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凤的剧组和其他剧组不同,没有发布定妆照这个环节,也没有拍摄期间时

  不时发通稿的环节。

  换了其他的剧组这样拍摄两个月,只怕早就被大众遗忘,可谁让剧组里有一个祁临渊呢?

  这个人在热度最高的时候八个月不接戏,再出现就接了这么一个认知度极广、看起来也和他极其不贴合的角色。

  因此剧组越没消息,人们就越好奇,以致于剧组一位老牌演员杀青,宣传其他剧的时候,还被问到了这部剧的问题。

  “建城老师,您觉得这个剧组的演员里,谁最了解自己的角色?”

  来采访的记者都不是新人,他们知道在宣传其他剧的时候问赵建城肯定不会回答他们的问题,便蹲守在停车场,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聚集而上,先客套寒暄,等到感觉差不多了,才图穷匕见,问起了自己好奇的问题。

  赵建城笑呵呵的,看不出有没有发现记者的目的:“谁最了解自己的角色啊……我想想,都挺了解的吧,拍摄当日剧组一般没人看剧本,都提前背好了。”

  “所有人?”

  “大部分人吧!那你要问我谁没提前背好,这我也不记得了,人老了……”

  “那剧组谁演得最好呢?”

  “都演得挺好的啊,我很喜欢组里的氛围,感觉大家不仅仅是创作一部作品,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一段历史。”

  “哦?您确定是在还原一段历史?”

  “你这就坑我了啊,我说的是‘一定程度上’,毕竟我们是历史剧,不是历史纪录片,戏说、原创的部分肯定是有的。”

  ……

  赵建城打太极的功夫炉火纯青,眼看着对方要上车,自己这份工作要无功而返,其中一个记者忍不住,直接问道:“那您觉得演员中的核心是谁?不谈戏份,不谈剧情,只谈表演。”

  赵建城回头看了那个记者一眼,脸上是和刚才一样的笑呵呵。

  眼看着他什么也没说直接上车,几个记者都垂头丧气,正准备打道回府,已经坐上车的赵建城按下车窗,再次看向了他们:“算啦,我之前问过符导如果有记者问我剧组的事怎么办,符导说我随心就好,那我随心回答你们好了。”

  赵建城稍稍收起了自己笑呵呵的表情,眼神里是欣赏、也是赞叹:“我认为演员中的核心,有且仅有小祁。或许其他人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我个人看来,这个剧组里小祁演绎的梁瑾,是迄今为止所有影视化中,最贴合史书、最令人心折的一版梁瑾。”

  赵建城说完,便关了车窗,车子很快驶离了停车场。

  在场的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怎么也没想到会得到这种程度的评价。

  “这也太夸张了吧?”有记者喃喃自语。

  “管他夸不夸张呢!”也有记者豪迈地一挥手,“我们是记者又不是学者,新闻夺人眼球不就够了?”

  .

  正如那位记者预料的一样,赵建城的一番言论甫一现世,就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可能人们会觉得这是随口的客套、或者对方水平不行,可这是赵建城啊!演过无数作品,有无数知名角色,拿过无数奖项的赵建城啊!

  甚至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与到这段历史的表演之中,在二十多年前他就演过梁瑾手下非常有名的一个谋士,当时剧情的核心就是这个谋士而非梁瑾,可即使如此,那部剧中梁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那位演员塑造的形象也是一直以来备受好评的一个形象,现在赵建城这么说,别的版本有没有被囊括在内还不好说,这一版肯定是被囊括了吧?

  【大受震撼,难道祁临渊演得真的那么好?】

  【啊,终于可以说了,其实那一版真的不贴合历史啊!不是说那位老师演得不好,而是和历史无关,历史上的梁瑾真的不是那样的,温文儒雅风度翩翩,这样的一个人会是父亲称帝路上第一个支持者?】

  【对哦,那一版的梁瑾是很温文儒雅的,这么说来,祁临渊演的不是这种效果?我以为他最多就演成这个效果哎!】

  【只知道梁瑾是一代明君的史盲求问,历史上的早期梁瑾是什么样的?】

  【梁瑾是玥朝建立最重要的人物,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他一直在沙场征战。他确实挺仁慈的,但这个仁慈是相对于其他将领,而不是相对一个文臣来说。因为他参与的是天下之争,这个过程里肯定需要打败其他势力,肯定会有战争,而战争肯定会死人,还是死不少的人。】

  【在军事方面他应该是个天才,不管他是从小接触兵书还是到达许州后才接触,一个少年将军,领兵征战十余年,几无败绩,真的很可怕。】

  【综合来说,梁瑾的前半生,最重要的其实是领兵、以及一统天下,其他都不是重点。】

  【所以,祁临渊把这么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物还原得很好?】

  【看到“祁临渊”和“杀伐果断”联系在一起,总觉得哪里不对……】

  ……

  .

  别说没看过祁临渊拍戏的路人觉得不对,就是剧组其他人,在不拍戏的时候,看着祁临渊那张脸都觉得他和剧本里的梁瑾没有一星半点的联系。

  但那是不拍戏的时候。

  只要一走位一开拍,祁临渊演绎出来的确确实实就是那么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物。

  他有仁心,但这种仁心不会无时无刻发作,更不会让他在沙场征战的过程中对敌人下不了手,因为他很清楚,不结束乱世,只会死更多的人,而活下来的人也无法安居乐业,依然惶惶不可终日。

  这份清醒随着的经历越多,也越发的明晰,而梁父取代许州王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进一步成长,处事越发果决。

  如果说梁瑾的少年将军时期还有些意气用事在,那么在梁父取代许州王之后,他进入青年将军时期,便是非常成熟的一个统帅。

  他的面容坚毅,一路高歌也好,偶尔失利也罢,都不会让他有多少的动容。

  他唯一失态的一次是得到诏令,令他驰援贺州。那次贺州守军失利,大败,听闻城中百姓惨遭屠戮,梁瑾猛一拍桌,脸色发了青。

  “陛下怎会任用那个草包?这朝野上下,谁不知道那就是一个草包?!”梁瑾手下的一个将领目瞪口呆,愤愤不平。

  不过没有人回答他这个问题,尤其帐中的几个谋士,看梁瑾的目光隐含忧虑。

  为什么会用那个草包?因为那个草包是后宫贵妃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而那位贵妃出身世家名门,前两年生了儿子,养于帝王膝下,听说破受宠爱……

  “其他事情暂且再论,”梁瑾闭了下眼,再睁开时,所有的怒气都被他压了下去,“驰援贺州!”

  学界有观点认为,梁瑾夺取帝位的决心,便是在这次事件中确立。

  这一观点无法得到证实,但影视剧嘛,没有的尚且可以捏造,更何况学界本身就有这个观点?

  因此在剧本中,明确点出这次事件坚定了梁瑾夺取帝位的决心。

  “我想把这一段梁瑾的心态,和支持父亲称帝时梁瑾的心态结合起来,”这段剧情拍摄之前,祁临渊是这么和符凤沟通的,“支持父亲称帝时,梁瑾的心态是求人不如求己,既然其他人不可靠,不如父亲你来上

  位。这次我也想这么演,因为这次的事件,梁瑾原本的‘帝位谁继承也不要紧,能保苍生太平就好’的浑不在意,变成了‘除了我,我那些弟弟真的能保天下太平吗?’的深思,进而在他看到贺州惨状之后,定格成了‘既然不知道你们靠不靠得住,那这个位子,就让靠得住的我来坐’的决心。”

  符凤觉得可行:“本身我们塑造的也是一个因为见识过苍生罹难,所以以天下为己任的梁瑾的形象。将这个理念一以贯之,融入到他后期夺位的心态里,效果应该会不错。”

  得到符凤的肯定,祁临渊便打算就这么演了。

  符凤看他那么有想法,不由得调侃道:“你不怕被人说你把梁瑾塑造得很虚伪?明明想夺位,还要举着冠冕堂皇的大旗?或者被人说你把梁瑾塑造得太狠辣?明明是无奈反击,却被你演成了主动出击?”

  祁临渊全不在意:“随他们去吧,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我问心无愧,不觉得这个塑造辱没了梁瑾就好。”

  符凤对这个回答很是满意,挥挥手让他走了。

  越是拍摄,她越觉得自己这个演员挑得实在太好了,祁临渊这个人真的比她想像得还要果决,塑造角色不会瞻前顾后,生怕招骂。

  因为这份心态,他塑造的梁瑾身上那股子为了天下不在意评价的坦荡是真的自然,整个人物也如浩浩长风,无惧而无畏。

  她无法保证这个梁瑾就是历史上的那个梁瑾,也无法保证这个梁瑾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她是真的喜欢这个梁瑾。

  能以这部作品作为自己导演生涯的结束,她觉得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