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第199章 国公爷,京城传旨了!

可朱元璋根本不予理会,高声怒斥,字字珠玑,

“万民伞?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那就是这些蠹虫们剥削老百姓的罪证!”

“还有请求革职留任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们觉得朕凭什么能容忍这些国家的蛀虫继续留在官府任上祸害老百姓~?”

“狗改不了吃屎,这些贪官污吏不贪钱财就活不了,朕绝不可能再放任他们如此行

事!- ”

朱元璋一拍桌子,

“来人啊!将这几位全给我抓起来,送交大理寺,给我好好的审-,我倒要看看,

到底收了多少钱,让你们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这些害虫求情!”

不由分说,两队锦衣卫冲进议事厅,将觐见的官员们全都押走,大厅里充斥着痛苦 的哀嚎声。。

卓敬用力压低了脑袋,这半天的经历,让他对当今圣上的手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朱元璋从不介意使用更多的暴力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

后世那些读书人想用什么样的话来骂他,他根本就不在乎。

“卓敬!”

突然被朱元璋直呼名讳,卓敬几乎要全身的汗毛倒竖,赶忙回应,

“臣在。”

朱元璋背过身去,悠悠道出一句,

“你觉得朕这样处理,有何不妥之处吗?”

卓敬感觉自己的血都要凉了,刚刚那些大臣什么下场他又不是没看见,

现在怎么敢说一个不字?

“陛下圣明,贪官不受惩戒,我大明朝的吏治永远无法清明,陛下雷厉风行,

是为大明朝的百姓们着想,是为大明江山着想。”

卓敬知道自己说的都是废话,但眼下小命重要,他没得选。

谁知道朱元璋长叹一口气,好像欲言又止,

“替朕草拟诏令吧,惩戒这些罪臣的手段都要写上去!自杀的控制家属,

敢为官员求情的,彻查与当地豪族之间的人情往来。还有什么革职留任的,

敢提这种建议,通通给朕抓起来!”

“是!”

卓敬领命草拟诏令。

朱元璋则久久矗立在原地,神情好像有些恍惚,大明朝开国十几年,

朱元璋订立了那么多严刑峻法,就是为了对抗这些贪官污吏欺压百姓。

可事到如今,官场上还是贪墨横行,新政的推广居然一下暴露出如此多的问题。

……

中都凤阳,

韩国公府。

李善长带着一队车辇,在郊外围猎,日头悬挂在天空的正当中,

韩国公今天的收获颇丰,打下了七八只野兔,还有两只狍子,

看着满载的车驾,李善长喜笑颜开。

对一个远离朝堂的闲散王爷来说,这是最好的休闲活动。

郭遇瞧出了国公爷心情大好,

“国公爷,今日是心中畅快,这弓箭百发百中,奴才也为您高兴啊。”

李善长看着远处围猎的队伍,现在这儿只有他和管家郭遇两人,

“我为什么心情畅快你会不知?南方许多州府的封疆大吏都被抓了,

咱这儿没有动静,再大的风雨没刮到我身上,那就是最大的万幸。”

郭遇内心对眼前这位国公爷真是万分敬服,几乎是每一步每个人都被李善长算到

半月前,不管是那些求见的官员,还是有所求的地方乡绅大族,只要李善长稍有不 慎松了口:

这风波必然会卷到韩国公府来,

要是让朱元璋查下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李善长看着远处活跃的儿孙和幕僚们,忍不住长叹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想真正远离 这些纷争,

可门下的势力错综复杂,又时常被朱元璋惦记着,

他哪怕一步棋走错,也是灭顶之灾。

李善长正为自己安全度过了危机长出一口气,远处马蹄声响起,是府上传令的侍 从,

“国公爷,京城传旨了!”

侍从翻身下马, 一边说话, 一边将手里的文书递给李善长。

“韩国公所辖中都凤阳吏治清明,各项政令顺利推行,

朕心甚喜,特赏赐韩国公丝绸五千匹,粮米五百石……”

郭遇一字一句地宣读圣旨,语气愈发激动,

“国公爷,看来圣上对您非常满意啊,这下您总能放心了吧。”

……………

李善长没有说话,远处的太阳一点点落下,时间已近日暮,

“传令下去,今日的围猎差不多了,准备回府吧。”

李善长的表情中没有了刚刚的欣喜,甚至还有几分落寞,让管家郭遇一头雾水。

可显然李善长不想解释,郭遇当然也不会问出口,

领命之后迅速跑开,去整理车驾,准备带着大队人马回府。

李善长一个人倚靠着车驾,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这么多年,

他太明白朱元璋这一手是什么意思,他李善长就是扎在朱元璋心口的一根刺,

那么多的功臣都已经被朱元璋亲手送走了,迟早要轮到他李善长。

这一次,他逃过了一劫,不仅他自己,他的那些党羽幕僚们都没有被牵涉其中,

可下一次呢?

朝局如此动荡,他又如何能保证门下那么多的学生幕僚,

还有朝中的故交都不会被抓住把柄?

如今的李善长只想保全自己,可这样一点小小的愿望恐怕都要变成奢望,

位高权重,却如履薄冰,这样的日子让李善长心力交瘁。

“爷爷,您看我刚刚打的兔子!”

小孙子拎着手里的两只兔子跑到李善长面前,满脸骄傲的表情,

李善长收起愁苦的表情,拍了拍孙儿的脑袋,

“好孙儿,看来骑射的本事又有长进。”

大队的车辇迎着夕阳朝韩国公府驶去,李善长不知道他这儿孙绕膝的好日子还能过

多 久 ,

只希望,等到灾祸真正来临的那一天,能不牵扯到自己的家人。

同一时间,燕王府中,朱棣的心情就要轻松不少,

他手握兵权,将北京大小事务的管辖权都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自然不会轻易卷入朝堂的纷争之中。

更何况,如今长子朱高炽在朝中得宠,他提出的政令接二连三的推行,

足见父皇对这位皇孙儿的信任程度,

就冲着这一点,他屁股底下这位置也坐的足够牢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