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抬眼凝视而去,那目光仿佛最锋利的宝剑一样凝固着凌杀之意,直锥到皇帝心底:

  太后:" “皇帝倒也不用洋洋洒洒在哀家面前倒文,哀家养了你这么多年,焉能不知你的心性?皇帝不是怕边地造反,而是担心达瓦齐要用端淑的性命来要挟皇帝,以此换别的东西吧。譬如权利,譬如恩赐,总之是要让大清伤筋动骨的。如今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准噶尔的叛乱,自然再好不过。别说端淑,怕是达瓦齐现在要求柔淑和离嫁过去,皇帝应也是肯的!”"

  她戚戚然道:

  太后:" “宫里的女人啊,哪怕是贵为公主,还是逃不掉受人摆布的命运!哀家的端淑啊……”"

  太后满面心痛不已,皇帝只当没看见。他甚至饶有兴致的端起那冷茶喝了几口,润润嗓子又道:

  皇帝:" “皇额娘不必把儿子想得如此无耻,朕也是看重达瓦齐的人品与能力,日后妹妹不会过得苦楚才答允。譬如当年蒙古求娶和敬公主,孝贤皇后深明大义,璟瑟亦是愿为朕分忧。她现在在科尔沁蒸蒸日上,极受人崇敬,想来妹妹定也不会逊色。”"

  太后被他气得,差点没稳住自己的仪态。她给了一个冷冷的嗤音:

  太后:" “皇帝有此贤妻,真是皇帝的好福气。只可惜孝贤皇后只有一个已经长眠地下,继后又是个无用的,一个嫡子都是满身病痛,是不能指望她还能有所出了。”"

  她叹了口气,模样在那一瞬苍老了许多:

  太后:" “罢了,哀家又何必说继后呢,哀家这辈子也只得两个公主,再也帮不了皇帝的千秋江山多久。皇帝来日若还有立后的心思与气力,记得找个好生养的,若是头胎便得个公主就好了,来日便可替你和亲远嫁,平定江山,胜过百万雄兵啊!”"

  当真是被激得什么都忘了,也开始抓着皇帝的年龄说事了。那从开始到现在都保持着风度的皇帝表情一滞,脸终于是缓缓沉了下来。他起身背对太后,有冷冽的怒气闪过他的眼睛,随着人的离开,声音远远的传来:

  皇帝:" “不劳皇额娘挂念儿子的事情,倒是皇额娘应当多多保养才是,毕竟不日妹妹大婚,一切礼仪,还得皇额娘主持呢。儿子乏了,先行告退。”"

  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离开,徒留太后独自神伤。福珈从屏风后绕出来,正好看见太后满面苍凉,手颤颤巍巍指着宫门口道:

  太后:" “福珈,你看看,这就是哀家当初选的好儿子,好皇帝啊!”"

  真是好皇帝!半点情面都不讲!太后心如刀绞,模模糊糊之间竟然开始后悔,后悔当初为了保弘瞻安康而推养子为帝,落得现在话语权都没有的结局。若是她亲生的孩子,即便登基时群臣阻挠,可她会极力支持,弘瞻定也会护着他的姐姐啊!何至于母子分离,端淑再度远嫁?!

  然而伤心再多也是无用,命公主再嫁的圣旨次日便下,皇帝亲手写的书信也以最快的速度发去了准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