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问对方的意见,那就是要如懿求着皇上把后位给她,而非自己的主意了。这样日后无论是什么冲突事故,矛头都会指向如懿,指责她的无能,太后亦是乐意落井下石。届时再如何水深火热都是与皇上无关的,他就是个高高挂起的看客。嘴上说着深情,推对方出来挡刀的时候却毫无压力。

  至于为何要这般算计?当初的宝亲王与青樱格格浓情蜜意,本不属意富察皇后,然最后他屈服是因为什么?因为哪怕是那时的他也明白富察一族对于他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一场双方都满意的交换。若非富察皇后病逝的早,皇帝自己是不会动废后的念头的。而之所以在皇贵妃还没扶正之前就苦心孤诣的计算了这些,无非是实在找不到人填那个皇后的位子,干脆把如懿推出来,至少对方好拿捏。

  可不就是好拿捏。母族败落,父亲早逝,只剩下寡母和一群懵懂稚子,领着钱过日子罢了,家中再无任职的臣子,一眼望到底的人生。比起满眼是孩子的纯贵妃,身份为皇帝所忌惮的舒妃,属实是矮子里拔将军。如懿的情意没有困住皇帝,反而困住了自己,让她能够在上任后对皇帝死心塌地。

  若只是这样那还算美事一桩,关键是皇上又明白对方的身份不仅世人不满意,连自己都是嫌弃的,遂赶紧把自己也摘了出去。如此,堵上了别人的嘴,稳了国本,万事大吉。皇贵妃自以为自己是赢家,谁知自己却是被算计的明明白白,一不留神尸骨都无存的那种。一切只看如懿是否能担得起重任,能否成为皇帝眼中称职的皇后。孝贤皇后生前没有做到死后得到的哀荣,不知如懿有几分能力抢来?

  如果担得起,那自然是花好月好,有着从前的情分,不管现在皇帝的心里还能留下几分,至少世人皆知,面上都是能够装出来一副帝后情深的。如果担不起,那也是如懿自己无能罢了,等新的一拨长起来,辅佐对方,甚至替代对方,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先后乌拉那拉氏皇后曾经不也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吗?如懿,从来都不是第一选择。当年那柄玉如意没有正当的到她的手中,那她永远都不能真正的名正言顺。

  皇帝晚上要来用膳的消息传到翊坤宫,如懿自然喜不自胜。这些天皇上对她的亲昵她都看在眼中,所谓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这就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她立即嘱咐下人好好备好酒菜,今天必须把立后的事情敲定下来。

  于是晚上皇帝驾到之时,迎接他是便是好酒好菜,浓情蜜意。送上门的体贴谁会拒绝,皇帝一眼看穿对方的心思,反正他也是为着这事来的,何不顺坡而下。

  如懿(皇贵妃):" “这道鸭子腌得入味,皇上尝尝。”"

  如懿亲自夹过去:

  如懿(皇贵妃):" “看皇上的脸色,定是又为了朝堂之事忙碌过头,想来饭用得也是不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