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等到不怎么忙的时候,云秋梧左手挽着李素,右手拉着林芷,三个哥儿一起去看兔子。

  林芷叽叽喳喳的,像只欢快的小麻雀。

  “梧哥儿,你家是不是经常都有兔子啊兔子肉好吃吗?”

  “我也想养兔子,不知道娘会不会答应”

  ……

  后院的兔子窝里,两只兔子安安静静地蹲着。

  李素显然和这两只兔子比较熟了,一来就拿着青草投喂,正在吃草的兔子嘴巴一动一动的,别提有多可爱。

  林芷有样学样,喂起小黑来。

  云秋梧伸手摸摸小黑,又摸摸小白。

  “真的怀崽了哎,你们看,它的肚子,鼓鼓的。”林芷兴奋道。

  “梧哥儿,要是我娘答应让我养兔子,你家的小兔子能不能给我留两个”

  林芷觉得兔子真的太可爱了,长得还好看。

  “好啊。”

  这不是什么难事儿,云秋梧一口就答应下来。

  “素哥儿,你要不要养小兔子啊?”

  云秋梧觉得李素这么喜欢兔子,应该是想养的 。

  谁知李素摇了摇头,“不了。”

  他养不了的,在家里,他都是个吃白饭的了,要是再养小兔子,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弟弟们都很顽劣,他们欺负自己,肯定也会欺负小兔子的。

  李素的处境,云秋梧和林芷都知道,因此都默契地没有再提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别的事情来。

  “听我娘说,镇上好像来了几个番邦客商,他们长得好奇怪,黄头发蓝眼睛,无论老少,个个都留络腮大胡子,说话特别搞笑,口音很重……”

  ……

  自从陆远家开始修房子后,陆奶奶是每每想起就心烦得不行。

  她就知道,就知道那煞星是有点家底的,退伍下来官府会给一笔钱,还从她手里抠了几十两出去,少说也有百八十两了。

  那么多银子,别说是修房子了,就是在镇上都能买房子了。

  不知道孝敬孝敬她这个奶奶,也不出钱帮衬帮衬要读书的堂弟,全都花在那个官配夫郎身上了,真是白养了。

  然而陆奶奶却是不敢再去招惹陆远的,上次她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没有讨到什么好,后来陆明也是一样,灰溜溜地跑了,陆奶奶知道陆远是不好对付的,为了她那宝贝孙子的前途着想,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万一真的把读书人的名声给搞臭了,还怎么继续读书。

  不过陆奶奶不在陆远跟前撒泼,说三道四,阴阳怪气的本事还在,逢人就叽叽歪歪的,话里话外都是陆远如何如何不孝。

  村里人谁不知道这些事儿,到底是小辈不孝,还是长辈不慈,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着呢,因此谁也不把陆奶奶颠倒是非的唠叨当回事儿,连搭理都懒得搭理,更别说是帮腔附和了。

  不止如此,不少人还看起陆奶奶的笑话来。

  “不是说陆老二能干得很,在镇上给人当管事,一个月有二两银子,还包吃包住吗,怎么都干了好几年了,还没钱修新房子,陆家那老房子都破成什么样了。”

  “还有陆老三和那么多孙子,个个都是大小伙子,挣个修房子的钱都挣不到,啧,看来陆家不行啊,陆婆子是在吹牛。”

  “不是有个读书人要供吗,哪有余钱修房子,读书烧钱得很。”

  “刘童生家还没有几个青壮年劳动力,刘家不也把新房子修起来了,那才叫有真本事。”

  ……

  李家。

  李夫郎满脸堆笑地送走了花媒婆,回屋后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十五两银子,嘴巴都要咧到耳根子后面了。

  发财了发财了,这下发财了。

  没想到他们李家还有这样的发财运道。

  不枉他们家养了素哥儿十几年,白吃白住,终于也有了点儿用,有几分姿色侥幸被宋少爷看上了,要他做小侍,给了家里这么多的彩礼钱。

  十五两啊,整整十五两,寻常来提亲的,就三四两银子,走官配也才五两彩礼,比十五两差远了。

  虽说是把人给买过去,以后生死都和李家无关,但素哥儿本来就不是李家亲生的,一个捡来的哥儿,当初要不是老头子多事把人捡回家,无论如何都要养着,早都死了,再生抚养之恩,拿命回报都是应该的。

  当天晚上,李夫郎迫不及待地和李铁柱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李铁柱眼睛闪过精光,“老头子弄个拖油瓶来拖累了我们好多年 ,原来用处在这里。”

  当初李老头是纯粹地发善心,不忍心看到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在冰天雪地里活活冻死,而且那时李铁柱和夫郎成亲也有好几年了,一直没个孩子,李老头才把孩子捡回去养着,起名叫李素 ,万一李铁柱夫夫真没亲生孩子,好歹有个养子,将来招婿进门,也能给他们养老送终。

  现在却被李铁柱曲解了初衷,难道李老头是个能掐会算的,早就预料到李素将来会被富人家的少爷看上,李家能收高价彩礼,趁机发一笔财吗?

  李素到李家没多久后,李夫郎就怀上了,当时村里人都说李素是个有福气的,给李家带去了好运,可李夫郎从不这么认为,打从李素到李家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更不认为自己有孕和李素有任何关系。

  ……

  这天,陆远去了一趟镇上,办好了要办的事,回来的时候还买了几口袋草。

  没错,在云秋梧看来就是草。

  “这可不是草,种在地里是能长出红薯的,红薯能够填饱肚子,是粮食的一种。”陆远解释道。

  口袋里的当然不是没有什么用的杂草,不然买来干嘛,而是红薯苗,新鲜的红薯苗。

  红薯苗是陆远从番邦人手里买的,番邦人当菜买。

  这里没有红薯,人们自然也不认识红薯苗,可想而知,红薯苗根本卖不出去。

  那几个番邦人觉得奇怪,他们那儿人人都喜欢的菜,怎么到了大周,就没人买了,问都没人问,亏得他们还专门租了一块地种出这些红薯苗来,别说是挣钱了,连本钱都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