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文家村有这么一户孤儿寡母,儿子已经过了弱冠之年,在十里八村很是出名,他出名的缘故是因为自身的学识过人,不仅如此,这个年轻人长相也不落俗套,浓眉大眼,天庭饱满。

  村里的人都说这是富贵相,以后他如果入仕,定是可以位极人臣的。

  文元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他自记事儿起,就觉得自己的母亲过的很苦,村子里同样年纪的母亲哪个也没他母亲这样,白日里不仅要照顾家里,还有做刺绣拿出去卖了赚钱贴补家用。

  而文元家里花销最大的一笔就是他的束脩。

  母子俩常常因为此事焦头烂额,可即便如此,文母也并未打算让自己的儿子放弃求学。

  和全天下的学子一样,文元最大的愿望就是入仕做官,然后接自己的母亲去京城过好日子。

  可惜,这个愿望直到文母过世文元也没能实现。

  因为在这年年末的时候,朝廷发生暴乱。

  皇帝为了自保,直接带着自己的朝臣龟缩去了北方。

  京城里没了皇帝之后,各方势力轮番登场,今天朝廷姓张,可能到了晚上就重新换了个姓氏。

  这样动乱的时局想要入朝为官根本就是难上加难,没人引荐是一回事儿,那些人坐上了龙椅也并非就是为百姓谋福祉,更多的就是炫耀自己的功劳和能力。

  一旦上位成功了,便开始大肆收刮民脂民膏,所以,从头到尾倒霉的都是同一批人,那就是底层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文家村也不例外。

  自战乱爆发之后,文元家里糊口就成了问题,这个时候的人们因为经历了战乱,填饱自己的肚子都成问题,根本不用说去买刺绣了。

  这样,文母的刺绣便卖不出去了。

  母子俩在家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

  都说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文元的爹在他还不记事儿的时候就没了,家里一直是母亲一个人在苦苦支撑。

  而现在面对战乱,文氏便再也找不到可以谋生的路子了,不得已,她只能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青州城里找自己的哥哥。

  文氏本姓姚,而姚这个姓氏在青州城并不算是常见,眼下倒的确是有那么一家,青州城首富姚家。

  那正是文氏的哥哥也就是文元的亲舅舅家。

  待文氏带着文元找上门去之后,虽然舅舅见着自己的妹妹很高兴,可舅母就没什么好脸色了。

  “呦,这昔日铁了心想要嫁的男人在这乱世之中庇护不了你们母子了?现在知道家里好了?”

  年轻的姚氏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极强的得理不饶人。

  可文氏自知理亏,即便是被自己的嫂嫂数落,也只能低着头牵着自己儿子的手站在姚家堂屋里听着姚氏的数落。

  面对姚氏的得理不饶人,姚家大哥自然是不乐意的,“你在说些什么话,这可是我唯一的妹妹,再说了,那男人早就已经过世了,死者为大,你到底还有没有敬畏之心了?”

  姚氏听自己的相公如此说,便歇了嘴,可脸上的表情还是让人看了觉得讨厌。

  至少文元是这么觉得。

  母子俩被文元的舅舅安排在家里住下了,可日子却比在文家村更难过,倒也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是那姚氏隔三差五就要来母子俩面前说一番难堪的话。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即便母子俩已经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

  文氏在回到家里之后,家里的下人被姚氏授命,不允许帮她。

  而那些个仆人也都是势利眼,有了姚氏这个当家祖母的授意,他们根本就不会将文氏放在眼里,甚至有些时候还故意找岔子。

  见过自己的母亲在那些人手底下吃亏,文元自然是想要带着母亲离开姚家。

  可文氏拒绝了。

  “眼下的时局动乱,我们孤儿寡母的出去之后还能去哪儿?”

  文元气急口无遮拦:“那也好过在这儿过的生不如死。”

  说完这句话之后,文元便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伤到了自己的母亲。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文氏叹息,“我是知道你的,其实,你也不是非要待在姚家。”

  文元愣住了,过了好久,他才抬头朝着自己的母亲文氏看过去,只见昔日尚年轻的母亲这会儿已经开始驼背了。

  “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文元早就存了想要离开的心思,可他读过那么多的书都在告诉他父母在不远游,他年级尚且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如果他现在再离开,那母亲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你是不是不放心我?”文氏温柔的问道。

  “其实,你大可放心,这里曾经也是我的家,她在坏也顶多是说得难听而已,不会真的对我怎么样的,而且你的表妹是个好人,待你走后,她也不会真的眼睁睁的看着我这个姑姑被家里的下人欺负死的。”

  文元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个姚家,除了舅舅和表妹,也就没有正常人了。”

  文氏被自己儿子的话给都逗笑了,“好了,不要乱说话,他们再不好也是你的亲人。”

  过了一会儿,文氏看着自己的儿子道:“如果你真的想要离开的话,就找个晚上,偷偷的溜走吧。”

  文元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让他在夜里溜走。

  可等文氏抱着一个小匣子出来的时候,文元便知道事情不简单了。

  “这些都是我之前的嫁妆,里面还有一些是你舅舅给的碎银,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足够你做盘缠了,文元,娘不在意你能否衣锦还乡,大丈夫就该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来,如果不成,记住,娘还在这儿等着你,千万不要留下娘一个人。”

  文元看着自己的母亲,“不如母亲和我一起走吧,以后的日子可能会吃不饱饭,可……”

  可后面是什么文元是真的不能保证,因为他要离开去做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他要去投军了,眼下做个文弱书生已经没有办法在这乱世里立足了,唯有自己手里握有权利才会使人害怕,才能多个保命的手段。

  “好了,赶紧收下这些,不然让人看见又要误会了。”

  没有办法,文元只能将那匣子给接了过来。

  当天晚上,他就带着那个小匣子离开了姚家。

  因为文元的离开,文氏自然是没少被姚氏找岔子,好在姚君,也就是文元的表妹在中间周璇,文氏才不至于被欺负的狠了。

  而离开的文元则是有了一番惊奇的经历,先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做了一个叛军首领儿子的先生,在教导叛军首领儿子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展现自己在军事上的出众才能,过了大约一年半载之后,他成功的由叛军首领儿子的先生,成了那个叛军首领的军师。

  在文元的帮助下,那个叛军首领大大小小的仗倒是赢过不少,自此对文元就更加信任了,信任的程度怕是比叛军首领的老婆还要多些。

  也就是这样的信任到最后害死了他。

  文元在取得那叛军首领的信任之后,便开始做起了“奸细”该做的事情。

  没错,他并非是心血来潮要做这叛军首领儿子的先生,而是早就与人密谋好了,要将这伙离青州最近的叛军给拿下,那与他里应外合之人姓秦,单名一个准字。

  说起来,他和这个秦准的相遇还比较有戏剧性,这人在与他相遇之处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那些人都是自愿跟随他的,原本文元以为这人也不过是和之前那些叛军大差不差,可在与那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错了。

  秦准这人是真的心系天下百姓,想要结束这战乱的。

  两人一拍即合,彼时他们刚好得到距离青州最近的叛军首领正在给自己的儿子找教导先生,两人在商量过后一致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于是,文元便去充当了那个教席先生。

  那叛军首领一直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想要让儿子多识几个字而已,却没有想到会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叛军死后,他的部下一小部分被秦准收归己用了。

  做完这一切之后,文元向秦准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回青州看完一下母亲。”

  在听闻文元的母亲尚在人世的时候,秦准很高兴,“你我既然已经结拜成为兄弟,你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母亲,不如将她接过来一起生活?”

  文元就是这么打算的。

  于是俩人备了些薄礼,回去青州姚家了。

  可刚到姚家,就发现这家正在办喜事儿,出嫁的还是文元的表妹姚君。

  文元本想着上前道声贺喜的,可却被自己的舅舅告知他的母亲在他走了半年后病逝了,文元还没从痛失母亲的情绪中缓过来,姚君穿着婚服朝着他跑了过来。

  而后直接跪在了文元的面前,“表哥,求求你了,救救我,我娘要将我嫁给叛军的首领。”

  听见“叛军首领”这四个字,文元气急,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人他也就不用为了生存离开自己的母亲,到最后连自己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姚君,你起来吧。这事儿,我会帮你的。”

  一旁的姚氏在听了文元这话之后,冷笑了一声,“对方的聘礼我们可都是收了得,你要想关这事儿其实很简单,你娶了姚君,然后替我们把对方的聘礼给还回去。”

  这样一来,姚家等于白得一笔聘礼,不得不说这个姚氏的算盘是打的真好。

  “表妹值得更好的人,至于你口中的聘礼,你买女求荣居然还能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依我看,最该受到惩罚的人就是你。”

  可姚氏毕竟是他的舅母,即便现在文元是真的有心想要惩罚姚氏,却碍于礼教不得动他分毫。

  他现在算是秦准的军师和合作人,如果动了姚氏会给秦准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不利于秦准以后管理自己的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