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穿越大唐:纵横家不好当>第39章 突厥之行

易林将一张写着“有事远行,暂停营业”的牌子挂在了医馆门前,然后转身回到屋内,开始整理行囊,准备踏上这次边境诸国之旅。

在这段时间里,易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收集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料。他仔细研究了这些资料,对边境诸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他还与琉璃、张兮一起商讨了具体的行程安排。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大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此次行程将从东北方向出发,一直向西北前进。首先要前往的地方便是突厥,途中会经过契丹,而最后一站则是吐蕃。

此行走访诸国必然是困难重重,但易林相信张兮是的合格的打手,一定会赢下诸国高手。毕竟张兮所修炼的《太玄经》已经臻至化境,难逢敌手了。

易林带着琉璃和张兮,踏上了前往突厥的征程。一路上,他们穿越了荒漠与草原,见识了许多奇特的风景和风土人情。

一日,他们在一处山谷中停下脚步,准备稍作歇息。忽然间,一群山贼从四面八方涌出,将他们紧紧包围起来。张兮毫不犹豫地立即出手,与山贼展开激烈的搏斗。然而,山贼人数众多且凶悍异常,渐渐地占据了上风。

正当局势变得危急之时,琉璃施展出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法术,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射出无数根闪烁着寒光的银针,刹那间便将众山贼困在原地动弹不得。

\"这些银针是从哪里来的?难道是我药箱里面的那些针灸针不成?\"易林惊讶地问道。

\"怎么可能!针灸哪里需要用到如此之多的针呢?这些可是我随身携带的特制细针,可以在无形中取人性命。\"琉璃回答道。

正在此时,小赵普不幸被一名山贼甩出的短刀划伤,鲜血直流。

张兮抓住机会,趁势发动凌厉攻势,配合琉璃,一举将所有山贼全部铲除干净。

张兮看着这些亡命之徒,不禁感叹道:\"如今这世道混乱不堪,官府逼迫百姓造反,导致山贼日益增多啊!\"

易林叹息一声,说道:“唉,天下苍生,民间疾苦,都是为了活命!”

琉璃将小赵普扶到旁边,轻声问道:“怎么样?伤得重不重?”

小赵普说道:“小师娘,这就是一个小划伤,不碍事的。”

琉璃说道:“都流血了,还不碍事?”接着向易林喊道,“小赵普受伤了,还不赶紧过来医治一下。”

易林迅速施展精湛的医术,用酒精消毒后,给小赵普包扎好了伤口。

经历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之后,三人决定先找个城镇逗留几日,休整一下,顺便补给物资。这一路赶来,山长水远,大家也都有些疲惫了。

易林若有所思,说道:“我们是绕过洛阳地界行进的,在往西北方向二十里余里,应该就会经过三道镇。现在是下午时分,若是咱们走快些,傍晚就能到达。”

于是几人翻身上马,加快脚步往三道镇赶去。

三道镇,那是边境重镇,是边境诸国的商旅集散中心。

三道镇位于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之上,其北部濒临波涛汹涌的营水,南部则可眺望到遥远的幽州城。这个地方地理环境独特,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山脉环绕,仅有一面朝向水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风水格局。

由于这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且交通便利等原因,吸引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定居。他们或因战乱迁徙至此,或为寻求商机而驻足于此;此外,还有那些行走江湖的侠客们在此歇脚停留。因此,三道镇整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不仅如此,三道镇自古代起就是镇守北方边境的重要军事据点。尽管岁月流逝,但镇子四周仍残留着前朝残败不堪的古老城墙遗迹,仿佛诉说着曾经那段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历史岁月。

以三道镇为核心区域,方圆二十里范围内分布着另外三座小镇。这些城镇分别归属于漠北地区赫赫有名的三大世家所有。这三大家族凭借着与四面八方过往客商的贸易往来逐渐崛起,并积攒下雄厚财富。同时,他们还私自招募训练大批士兵,更有甚者不惜重金雇佣臭名远扬的吐火罗雇佣兵来增强自身实力。

虽然漠北三大家族彼此间心照不宣,共同守护着三道镇这座漠北最大的中转站,但私下里却也明争暗斗不断。在这种复杂局势下,三道镇历经大大小小数次战争洗礼后依然坚如磐石,并呈现出愈发繁荣兴盛之态。

然而,近年来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大陆。这场混乱不仅席卷了内陆地区,就连边境各镇也未能幸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三大家族原本声名显赫,但如今已被彻底消灭。

遥想当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兴兵作乱,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安禄山麾下的范阳军如猛虎下山般长驱直入,势不可挡,径直攻打中原;而史思明所率之军则蚕食着朔方以北的广阔地域,无情地吞并并扫清所有胆敢反抗他们的势力。不幸的是,漠北的三大家族也成为了这场浩劫中的牺牲品。

而后,李玙统率朔方军奋起反击,历经数场血战,终于成功地平定了北方乱局。他重整旗鼓,恢复秩序,让这片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重获生机。然而,昔日辉煌一时的漠北三大家族却从此一蹶不振,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尽管如此,三道镇依然繁荣,毕竟中原与边境诸国的商贸需要一个中转站,三道镇占据着地利,水路交通无阻。

如今的三道镇,自成一方社会,运转起来毫无阻碍,反而越发繁荣。只要你有好的东西,好的商品,在三道镇总是能够找到商人去接手。

易林几人来到三道镇后,入住了镇上最大的四海客栈。

故地重游,易林感慨万分。昔日年少轻狂,以为自己能够纵横大唐,力挽狂澜,如今看来,依然是在历史的洪流中随波逐流。

张兮在大堂里占了一张方桌,对着掌柜喊道:“掌柜的,好酒好菜都端上来。”

易林如今已经不能视物,但听着张兮年少气盛的话语,心中满是感慨。他忽然想起了小狼,当年在初到三道镇,小狼也是张兮这般十七八岁的年纪,辗转多年,也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处、是死是活。

易林觉得张兮身上有很多和小狼相似的气质,至少他们两人都是武痴,追求至高的武学境界,而且永远保持着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意气。

易林坐了下来,喝了口茶,和张兮他们讲起了当年三道镇的故事。当年易林和小狼雨困三道镇,遇到大理寺护送青离剑进京,在四海客栈设比武擂台。

离开三道镇后,沿着前往突厥的商道经过草原荒野,他们终于抵达了突厥的都城。

这里的事物充满异域风情,人们的服饰和建筑风格都与中原大不相同。

易林等人在城中寻找落脚之处,却意外得知此地近日爆发了一种奇怪的瘟疫。

许多人染病后生命垂危,当地医师都束手无策。

易林决定一展身手,他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救治了几名患者,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突厥国王听闻此事,派人邀请易林进宫,希望他能留下药方和医治方法,从而帮助突厥治好更多的病人。

易林欣然应允,并在王宫之中全力以赴治疗病患。

在此过程中,他发现这种瘟疫并非普通病症,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在治疗过程中,易林发现患者们的症状虽然相似,但病因却各不相同。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瘟疫,更像是有人故意散播的病毒。病毒引起了高烧头疼以及一系列的并发症。

易林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自思忖:“这病毒在古人眼中,岂不正如那‘蛊毒’一般?而这世上擅长蛊毒之术者,莫过于云贵地区那些弥漫着瘴气之地的人们。那么,究竟是何方势力在此投放病毒呢?”

突厥动乱,谁能从中得益最大呢?皇帝李玙绝不可能暗中下令做出如此之事,毕竟他一直采取的策略乃是与边境各国和平共处。再说那安庆绪,虽以洛阳城为根据地,但其势力范围仅限于洛阳以东、范阳以南等地。况且国内匪患肆虐,他应当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去算计北方边境各国?

至于李璘,则占据着江南一带,具体来说便是江南道直至岭南的广阔区域。他背后的核心支持力量来自岭南宋家,但毕竟距离突厥甚远,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顾及其间事务。

那么,究竟会是哪个势力所为呢?这场瘟疫显然是人为造成的。莫非是突厥内部发生纷争,有人企图争夺权力?但仔细想来,这种两败俱伤之事,除非傻瓜才会去做。

易林眉头紧锁,苦思冥想却仍不得其解。眼前迷雾重重,他必须尽快找出真相,否则局势恐将愈发失控。

就在易林思考之际,一名侍者匆忙跑来报告,又有一名患者病情恶化。易林急忙赶到病房,只见那名患者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如纸。

易林立刻施针,试图稳定患者的病情。然而,他发现这次病毒似乎产生了变异,之前的疗法效果不佳。

患者的病情总是时好时坏,难以得到根本的治愈。这一系列状况让易林不禁回想起当年御林军被困在吐蕃地区伊州城时所经历的那一场瘟疫,当时的情形与现在如出一辙。凭借着过往在伊州救治病患的丰富经验,易林决定从病人口中征集一些志愿者,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染病程度对其进行分类,然后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药方分别展开治疗。同时仔细地观察并记录下每个病人服药后的身体反应,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药方的优缺点后再不断地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最终成功摸索出一套有效治疗疟疾的方法。

然而,疟疾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许多患者即便病症已经明显减轻甚至完全康复,但稍不注意就会再次发作。这种病情在城内反反复复出现,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折磨,也使得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其实疾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令人恐惧的是这些病魔仿佛永远都无法被根除干净,它们就像恶毒的诅咒一般紧紧纠缠着众人,一点一滴地吞噬着大家的精神意志。

易林深知,尽管疟疾可以被治愈,但其传染源并未真正消除,所谓的药方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扬汤止沸罢了。于是乎,他苦口婆心地劝说着突厥王:“大王啊!若想彻底根绝这疟疾之患,非得下些猛药不可呀!依臣所见,应当调动咱们突厥都城之中一切可用的烈酒资源才行呐!”紧接着,易林详细地阐述道:“需得将这些烈酒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由内而外地全面喷洒消毒,且此项工作必须持续七日七夜方可罢休!此外,还应责令百姓们摒弃数日不沐浴的陋习,务必养成每日洗漱清洁之良好习惯;在用餐之前,更是要洗净双手,以免病从口入。唯有这般双管齐下,方能有效遏制住瘟疫蔓延之势,令那关于病毒的流言蜚语渐渐消散乃至绝迹于世啊!”

突厥王听从了易林的建议之后,当机立断地下令全城开始洒扫消毒工作。经过数日坚持不懈地努力,疫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原本惶恐不安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生活慢慢回归正轨。而易林因为成功解决这次危机,其声望在城中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对他此次代表大唐出使突厥之举表示认同与赞赏。

不过,尽管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易林内心深处的疑虑依然没有消散。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然地决定继续深入调查此次瘟疫爆发的根源所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番艰苦卓绝的追查过程中,易林终于注意到一些令人心生疑窦的蛛丝马迹。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过人的智慧,他顺藤摸瓜般地逐步揭开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原来这场突如其来、肆虐无情的瘟疫竟然是由吐蕃蓄意制造出来的!他们这样做的动机显而易见,无非就是想借刀杀人,通过这种卑劣手段削弱突厥的整体实力罢了。

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吐蕃跟突厥之间可是相隔着一个契丹啊!按常理来说,他们根本犯不着大费周章地搞这么一出。可偏偏所有证据都确凿无疑地指向了吐蕃,再加上现今突厥国都流行的疟疾症状与当年在吐蕃伊州出现过的如出一辙,所以极有可能就是吐蕃在背后暗箱操作,将这种疫病偷偷传入突厥境内的。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易林深知自己必须小心谨慎行事才行,决不能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所察觉。于是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整件事查个水落石出,并彻底粉碎隐藏其中的巨大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