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继续说道:“主公,你一直在外征战,不知道现在的大延府,已非昔日可比。”

“尤其是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仿佛如春日之阳,蓬勃生机。”

“在郜之清大人治理下,臣认为大延府的贸易繁甚至不比京华府要差!”

孟羽不禁有些诧异,他没想到大延府的贸易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于是问道:“贾诩先生,能不能详细给我说一下此事?”

贾诩微微笑道:“好的,主公。如今大延府的贸易,早已不再局限于马匹、茶叶和铁器。这些固有的交易仍在继续,但已不再是主流。”

“而且随着镇北府对漠北以及朔国的统一,如今的奴隶贸易逐渐减少,我们也不再鼓励各方进行奴隶贸易。”

“现在的大延府,绸缎、玉器、银庄、香料、珍珠、兽皮等高档商品的交易日益繁多。”

“中原地区还是我们北方六郡对这些商品的需求极大,利润也颇为丰厚。”

“许多大延府的商人看准商机,纷纷与中原的商人建立起了稳定的贸易关系,南方的商人也大量来到了北方六郡!”

孟羽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家伙!在这些方面的,看不出郜之清确实是有手段的。”

贾诩点了点头,表示十分赞同,说道:“不仅如此,主公。大延府的商业繁荣还带来了另一个显着的变化。”

孟羽忍不住笑道:“贾诩先生你就不要卖关子了!”

贾诩继续解释道:“随着贸易量的增加,现有的市集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许多商贾在交易之后,都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落脚之地。

臣因此建议,我们可以在大延府内建立一些特定的商业区,为这些来往的商贾提供便利的交易和住宿环境。”

“郜之清大人还准备在大延府附近建立两个辅城,专门用来提供贸易以及货物囤积!”

孟羽听后陷入沉思。

他明白贸易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经济的命脉,更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

在这方面,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有着天然的优势。

思索了一番后,他决定向贾诩提出一些设想:“贾诩先生,我对大延府乃至整个北方六郡的贸易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贾诩一听,立刻聚精会神:“主公请讲。”

“对于那些从南方来的商贾,尤其是从事香料、木材、绸缎贸易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特殊的待遇。”孟羽缓缓说道。

贾诩微微皱眉:“特殊待遇?”

孟羽微笑着解释:“是的。只要他们愿意来北方六郡做生意,我们可以给他们税收减半,甚至只收三成的税。如果他们能带来新的商贾,我们还可以额外给予他们贸易额的百分之五的奖励。”

此言一出,贾诩顿时一愣。

他是个精明的谋士,立刻从中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吸引人流不仅仅是让人来这么简单,大量的人流涌入北方六郡所带来的繁荣和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表面来看,是税收少了,但是长期来看,却对六郡发展大有裨益!

“此外,关于银庄和钱庄的问题,我也有了一些想法。”孟羽继续说道,“对于那些愿意来我们北方六郡开设钱庄的商户,前三年的存银手续费由镇北府来承担。而对于那些需要大量资金的商户,在特殊情况下,镇北府甚至可以为他们的交易背书。”

这一系列的政策让贾诩听得目瞪口呆。他忍不住赞叹道:“主公英明!您的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商贾前来北方六郡做生意,更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和银庄钱庄业的发展。”

孟羽微笑着摆摆手:“这还只是初步的想法,需要和诸位谋士一同商议后才能实施。”

他心中明白,要实现这些策略,不仅还需要在很多细节上推敲。

孟羽想了想,说道:“此外还要想办法联系南方的大粮商。单纯靠屯田,我们的粮食大部分只够自给自足!但是要想保存足够军粮供给,还需要向南方采购!”

“主公!”贾诩有些疑惑道:“军粮、铁器这一块都是南方的管制物品!青易是不允许来贸易的?”

孟羽看了贾诩一眼,贾诩立刻心领神会。

“臣明白了!”

孟羽又交代了两人一些事情,两人便在街市上闲逛了起来。

如今的大延府,果然如贾诩所说,南来北往的旅客商贾不计其数,

集市上不仅有大的酒馆,更有街边小摊,出售各种美食。

他们走过一家小吃摊,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

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停下脚步,凑近摊子前。

摊主是一个年轻的汉子,正手脚麻利地烹饪着各种小吃,笑容满面地迎接着顾客。

\"这位老哥,你的小吃看起来真是诱人啊!\"贾诩走到堂前,忍不住说道。

这汉子当即豪爽的笑起来,说道:\"谢谢夸奖,这是我家传的手艺,几位爷要尝尝吗?\"

两人点了一份炊饼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

他们找了一个空位坐下,

孟羽一口咬下去,只觉得的外皮酥脆,内馅鲜嫩可口

肉汤也是细腻滑爽,入口即化,不禁赞叹不已。

吃完小吃,他们继续在街市上闲逛。

街边摆满了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绣品、陶瓷、木雕等等,

看着这些物品,孟羽忍不住说道:“确实要比之前繁花了不少!”

忽然,孟羽在一家陶瓷店前停下,因为陶瓷上的图案吸引了他的注意。

看了半晌之后,孟羽忍不住笑着说道:“贾诩先生!我突然想到一个用来传递消息的绝妙主意!”

贾诩小声问道:“主公莫非是说通过瓷器的图案来传递信息?”

孟羽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