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玄幻奇幻>梁寒郡的日记>偏差(2024.6.10)

做的什么梦?梦见自己在学广播体操,因为要做什么大事么?好像还是工作上的事。在梦里手脚不协调,总是做错,就像小时候一样。

有些地方令人难过,有些地方也令人感动。我知道过去的回不来了,所以不用太在意。

还是喜欢看书的。但是有些书就是看不下去。有可能是饱和了,看的多了,平平无奇了;要么就是自己变了,现在更爱看一些刺激的,或者有助于自己的书,不爱看又闲又平淡的书了。

我能预估得到,到了以后,自己抱怨啊,思考啊,什么的时间都会变得很少。自己说过的,改过的,忍过的,都不愿再说,说也无用了。如果只是专注于内容,那也得找自己感兴趣的来。

看书休息一下吧。不休息太久还是可以的。

觉得孙子兵法旧的人应该是不懂得兵法的;觉得国富论旧的人,可能也不懂什么经济学;觉得pId旧的人,也基本上不会控制论。怎么说呢,自然,随着时间流逝,总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总还是会有祖先的影子的。而且,使用了一种工具,与使用这种工具而做到了极致,完全是两码事。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搞懂原理。不懂原理,就找不出真正的弱点,而不知道这个弱点,就很难给出改进的意见。

想什么都会是不可能的,人是社会的人,想要,就那东西交换,这是人类能发展起来的基础。

相互的,同时的,鸡与蛋。因为鸡这个物种是不断变化的,很难说得清那一个节点以前是不是鸡,就像画画,不知道画了那一笔以后,这副画就开始传神。这是各种性状的猛烈竞争,从少到多,等积累得多了,普遍了,产生某些隔离了,才认为一个新物种诞生。

店面也是这个道理,做生意的人一定是知道有这个风气才去做的,如果想凭借自己的店来带动某些风气,那是极度危险的,做生意不是搞慈善呐!

所以,很多人的思想就非常极端,一定要揪出来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物种的层面上,鸡就是蛋,但就是鸡。既然如此,实在抬杠的话,只能说是,先有蛋,因为鸡都是从蛋来的,但生鸡蛋的物种未必是鸡。因为突变是始终存在的,一直薅头发,总有薅光的那一下嘛!那一下之前是有头发,那一下之后是没头发。把抽象的事物弄得具体一点,方便理解。

实事求是是什么意思?吃东西要看饿不饿,而不是自说自话。你不饿,还硬吃吗?饿了反而不吃?不是说什么东西一直往一个方向叠就是好的,要兼顾整体啊!你快了,别人不快,你就要等,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增益。你不饿还要硬吃,饿的人却没得吃,什么意思呢?你的工作目的,应该是解决主要矛盾的,矛盾消灭不了,不是说你变得无限快,在快速性上就没矛盾了,何况你做不到,再者也不能老是顾左右而言他啊!你饿了,然后你疯狂睡觉?睡觉就感觉不到了?这不该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姿态。

举个例子。很少有产品是一个环节就能生产出来的,需要多个环节串联。如果自顾自地生产,每个地方都使用pId,理论上都是稳准快的,然后,上一个环节的产出影响着下一个环节的设定值,这也就是说,pId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必须引入均匀控制的思想。拿人举例子,如果人不干活,那么它在自己本职上的能力就会持续衰减,你让他等半年再干,他一定会十分怠惰,技能也疏松了;拿设备举例子,频繁地关断打开,在软启动上,再关断上,浪费的能量是很多的,这些步骤一般都比正常工作耗能多很多。

总结一下就是,想让整体变得高效率,你就要考虑把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个环节,让他们都在干活。

表现在代码上,可以理解为,粒子的属性为所有环节的控制器输出构成的矩阵,适应度就是单个环节的输出还有总输出的加权。为什么不直接考虑总输出?一是因为有很多约束,二是因为安全,三是因为稳定。

时刻考虑到理论与实际的偏差。无处安放的精力会让人痛苦,一直节约就是对的么?可能有一种绝对的对,这种绝对的对却绝对不是极端。

我突然感觉到了何为信息熵。你用三个字,既可以表达,“一件事”,也可以表达“一类事”。后者比前者的信息熵大很多。

同样是60万字,网文和国富论的区别是什么?网文基本上是言有尽而意有尽,其作用仅限于文字之内,看完了爽完了,也就完了,你还会有什么思索么?说你也要修仙?而国富论都是在说的例子,一直在说一类事,说完一类再来一类,言有尽意无穷,价值在书本之内,也在书本之外,引发无尽的思考。将一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远不及给出一个类似例子的辩识方法或者解决办法。

至于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那就更加是无所谓的事情了。毕竟,好吃的东西不想招来苍蝇,也不需要得到苍蝇的认可。反过来说,高贵的鸟也不会跟乌鸦争强腐臭的肉。

只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动分层就好了。当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不一样而已,没必要硬往一起凑合。

所以也引发了很多思考,就是机器一味的替代人,是不对的。人要从繁重的劳动中脱离出来,而不是被彻底剥夺劳动权力,因为如果没有劳动,会缺很多东西,劳动是人的属性之一。可以问一问,可以不劳而获么?那不可以,剥夺了劳动的权力,是否也就是在剥夺获得的权力?

且,未必机器就一定做得比人好啊!代替有时候不是一种权宜之计么?怎么还反过来了?

这不是完整的思考,只是抛出一些疑问。好到极致,到底还算不算好?

刚看了两页,就思考了两千多个字,这书还怎么看完呢?密度实在是太大啦!

从哪到哪。我觉得,机器要提高的地方,不是算力,而是思考能力。

算力虽然还没到极致,但是已经很吓人了。而且当它摆脱了暴力拆解问题的思维禁锢以后,开始考虑模仿,依照概率进行分析的时候,已经很接近人的思考了。但世界是新的,怎么去看待新的事物呢?其实人也是,用旧的去赋给新的东西初始印象,在随着时间推移,一步步修改看法。

一个事物在变庞大的时候,势必要考虑污染问题。劣质信息会污染优质信息。这其实就是,氧气浓度限制了个体大小。所以理论上,该存在一个极限才对。

靠,你不是说不要极限吗?怎么又说极限?我也不知道,人就是如此矛盾的。

两类错误。粒子性与波动性。一个系统如果一味地回收正确信息,那么它势必要裹挟进来很多错误的信息,那么错误信息量达到多少,会导致建模出现必定错误呢?如果一个系统一味地排斥错误信息,那么它势必要驱逐很多正确的信息,那么正确的信息损失到什么程度,会导致建模出现必定的不完整呢?

当你用这两类错误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发现,无论人用什么办法,都只能后知后觉。想获得准确信息,那必定要耗费更多的信息熵去筛选。世界是熵增的也没什么毛病。

错误是不能被消灭的,因为它必定存在。

还好极致是变化的,还好,极致不是一句话,否则世界会有多无聊?

平均地租低于平均收入或者是低于平均收入的期望。平均地租是会反应出某些东西的。

事物会自适应的,在一个点附近抖动。

看见两只鸟在追逐嬉戏。一只鸟丢下一个东西,然后另一只鸟又捡起来。好玩。随后它们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消失不见。

受人恩惠却没说谢谢,下次要注意一下。

难归难,爽归爽。

你要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能用“高与低”为借口去攻击人。价值从来不在这里体现。一般来说,现实要高于幻想。然而,不同维度的向量之间,是不能做比较的。即便你某些属性高,也不能说你比谁好。

不靠字数。

当我靠近笼子的边界,我会发现,所有笼子的边界都一个样。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常有,而有需求的伯乐不常有。

然后,别纠结数值了。差不多就行。当把自己的快乐与数值、随机事件什么的捆绑起来,那快乐就脆弱不堪。

要接触新的,大范围的新是虚妄。因为熵在那里摆着。去小范围地接触新才好。

定下了的就定下来。改来改去浪费时间,其实改不改都是没用的。

以前喜欢有用的,现在喜欢没用的。

躺在床上休息,就要幻想自己出了休息再也做不了其他事情。其实是可以,但只有这样想,才可以获得最佳的休息效果。

后来,你也遇到了喜欢的人吧。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快乐并非多巴胺)。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所谓的事情上。

当然,记得给自己降级,依概率为零的自己不要和依概率存在的事物硬刚。(一般来说,个体被分配到金色属性的概率是极其低的,而整体中总会存在多个金色属性)。我的快乐,其实就存在于1+2,略微复杂,而又没那么复杂。

重生之玩完付费游戏之后的我还是觉得免费游戏好玩。

未来会怎样,是不知道。尊重信息的衰减损失什么的,别下定论。客观规律,是无中生有,有又归于无嘛!太纠结是不必要的。

虽然留有遗憾,但也明白了一件事。每个人的任务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是活在不同海里的鱼,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去忙你自己的吧。

唉,要是无聊,不放读一读诗。

没时间都是借口,你自己清楚自己有没有时间。出了极特殊的情况,你一直都有时间的。

我们认为我们所拥有的大部分,其实都是我们还未拥有的。

没有无暇的事,所以,别人想要攻击你,总有借口。

从事物的运转可以看出,低效率的事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没有不生产副产品的流水线,这些副产品是必须要处理掉的,否则就会影响高效率流水线的工作。如果把这副产品强加进流水线里,那高效率就会被拖累,所以,所以高效率与低效率配合才行啦!

忙碌的日子从不会引发悔恨。

我在想意义是什么。结果就是,意义必须要与他人挂钩。

流动与停滞。如果货物丰足,那么运输就会停滞,这是由充足而产生的停滞。

如今呢?大家的联系更加紧密,某些成本降低了,所以,有些部分或多或少被修正了一些,也不再是主要矛盾了。

不开心是好事啊!开心是一种消费,不开心是一种节约。

买回来了,就不值钱了,就不珍惜了,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