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刘老五这个精明的程度,他又怎可能会看不出,这八个儿子之中肯定是刘赋这小子最先开始治理封地。

为啥?

这小子在前去赴任的路上,就已经开始微服私访,暗中调查土地流转的情况,因而抓出了好几桩大案,更是给自己把当朝的太尉都给揪了出来,如此祸国殃民的一个蛀虫都被把根刨了出来,刘赋由此手段,还用质疑他的能力吗?

“咱家老八聪明啊,微服私访杀贪官,刚到封地就已经杀贪官立威,还获得了民心,只要民心顺服了,往后推动什么政令都不会再遇到阻碍。”

听刘老五这么一说,丞相姜正仁点头称是:

“皇上预料正确,五位王爷建立了封国,这其中八王爷还是最后一个才建立封国的,但整个辽东却是目前情况最好的,八王爷已经开始计划好了新政,而且已经在辽东地方上推行起来了,百姓正在渐渐接受。”

刘老五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老姜啊,咱其他四个儿子们的情况都怎么样了?”

“这……”

姜正仁愣了一下,然后才叹了一口气:

“换上,其他王爷们遇到的困难极大,只怕八王爷这一个月时间做出来的规模,他们最少得三个月到半年才能追赶上。”

刘老五嘴上叹息了一声,但心里却是乐开了花,他也说不上是在什么时候,对于自家最小的这个老八,竟然满是期盼,好像其他儿子们干不出来大的成就也是理所应当,毕竟他们也无法跟咱家老八比嘛。

咱家老八是谁?那可是身怀大才之人啊!

刘老五的立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转变,他却忘了,在大概三四个月前,他最看好的儿子是第五子刘永和第七子刘加,那时候实际上对刘赋还没什么期望了,只是希望他能安安稳稳度过一生,平平安安就好。

于此同时,刘老五此时终于询问起了姜正仁关于太子储君的人选。

“老姜啊,咱现在有一件天大的事,想征求征求你的意见。”

这个姜正仁原本是个寒门子弟,在前朝之时屡屡不得重用,最后赋闲在家中。

姜正仁一直活到六十岁,家中的父母兄弟都熬不过他,已然全都去世了,全家就剩下他一个,孑然一身,而这六十年岁月之中,他承受最多的谩骂,就是骂他是个废物的。

此人后来辅佐刘老五征伐天下,用了二十年时间,现在做了丞相,无父无母、没有妻儿、没有家族老小,自己就是一个人,他与刘老五也是惺惺相惜,刘老五拜他出山,给足了姜正仁尊重。

而姜正仁在苦苦等待四十年后,终于在自己六十岁的时候遇到一个可以相信自己的人,一展平生所学,完成报复,二人几乎是没有任何保留的,所以刘老五询问他关于储君的事,姜正仁就能做到不偏不倚,公正的评判。

被刘老五这么一问,姜正仁也是毫无保留,都不用思考的告诉刘老五:

“陛下,当今之世,八王爷刘赋乃是力挽狂澜之人,陛下身后还有两子可以治理天下,承袭皇位,但与八王爷相比相差甚远。”

到了八十多岁的年纪,尤其当面对的人还是刘老五这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时,姜正仁也就实话实说了,毕竟他还能活几年呢?

刘老五听罢后直点头,他现在心里很高兴。

与刘老五一样,刘赋他们现在也很高兴,辽东之地的百姓们也是欣喜若狂。

衙门口原本有一只鸣冤鼓,但那只大鼓脏被放在那里一百多年,都已经生了一层青苔,都没有人敢去敲响鸣冤鼓告状。

然而现在,开封府把这鸣冤鼓专门弄出来,清扫一新后挂在衙门口,每天前来告状的人络绎不绝。

于此同时,刘赋在临走时用商城积分兑换了数万斤红薯和土豆的种子,房玄龄挑选了一些良田,找了些穷苦百姓让他们去种,已经开始耕作起来。

刘赋这边当然很顺利了,但其他地方却并不顺利。

东郡、西郡、南郡、北郡这四地紧挨着汉都,刘赋的大哥刘善、二哥刘待、三哥刘百,年纪基本都在四十岁左右了,就连四哥也三十四五岁,因为年纪的关系,加上这四个儿子们从小过得是苦日子,读的书少,就被刘老五封在离自己近一点的地方。

他们是最先到达自己封地的,尤其是刘善,当初东郡叛军作乱,刘赋前去平乱的时候还带上了这位大哥,他在东郡征战过一段时间,对于这里十分的熟悉。

刘善选了东郡作为自己的封国,改国号为“卫”,有包围京都的意思。

但卫国建立之后,也就是大概建立了一下。

刘善这才发现,在这东郡做事真是举步维艰啊!

前些日子战乱刚过,百姓们还在重建家园,东郡平原很多,论起土地和富庶程度,也是仅次于江南之地的,而且经过刘赋前一次在东郡用兵,这里的富户士族们也变的乖巧伶俐了许多,但却依旧没有办法治理。

跟刘赋在辽东遭遇的危机差不多,这里的百姓们并不信任官府了,数百年间的乱世攻伐,这片土地上十几年就灭一国,然后再建一国,过几年又被其他人所灭……数百年间规矩一直在不停的变,百姓们的信任也消耗殆尽了。

于此同时,刘善这才发现在东郡,自己连一所自己的朝堂都没有,自己的封地上自己当大王,没有朝廷,没有文武百官,军队只有两三千人,银子也少的可怜。

要搞钱办事,让整个封国包括朝廷运转起来,那就要收税,可那些士族大户、门阀们都是身怀功名之人,或是在朝为官之人,这些人家中的税根本就不交的。

你去收百姓们的税吧,百姓们都成穷鬼了,而且百姓们的田地都被大户们吞并了,百姓都没地了你还怎么收他们的税?

刘善很想对这些大户们开刀,重新丈量土地,结果一时间弹劾的折子满天飞,三百多件弹劾奏章递到了刘老五面前,但凡在东郡有点土地的亲戚们又都过来求情……

刘善这个老实人一下就懵了!

丈量土地?

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