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儿子带手机穿越明末,老爹供物资>第239章 开发东北平原

冬天终于结束,七万朝廷俘虏,现在应该叫农场工人,在五千老铁军的带领下,开赴东北各地,在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开荒种地。

此时,辽阔的东北平原上因为鞑子年年征兵,死伤无数,再加上老铁军占领之后,将所有的鞑子男人全部消灭,整个东北平原人烟稀少。

东北平原包括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中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

东北平原跟其它平原不一样,因为周围都是高山,降水还比较丰富,而广大的平原地区海拔很低,导致土壤下积水太多,形成大面积的沼泽。

历史上有名的辽泽,就是在辽河平原,虽然现在明末辽泽已渐渐消失,但仍然有大量的小块沼泽地。

因为地下常年积水,树木根系无法生长,所以东北平原上树木很少,一望无际的都是草地,一年一年的野草枯黄烂在地里,然后形成了腐殖质丰富的黑土地,非常肥沃。

要想在这里开荒种地,首先就必须要修很多比较深的排水沟,将土层里面大量的水排出去,庄稼才能生长。

这项庞大的工程光靠人力是很难完成的,所以秦天调了八百辆挖掘机,在东北平原上挖了纵横交错的排水沟。

然后一把火将所有的野草烧了个干干净净,五百辆拖拉机直接开始耕地,效率非常高,没过多长时间,一望无际的耕地就不断向前延伸。

与此同时,一条宽阔的公路从平原中间延伸,公路的两边,建起一栋栋漂亮的土墙房,形成一个个农场村庄。

每隔几十里就建设这样一个农场村庄,每个农场工人都分到一栋漂亮的房子,屋里的家具、生活用品和粮食全部由农场统一发放。

几十万鞑子女人因为男人全部被杀,生活陷入绝境,此时她们看到了希望,一个个全都往这七万农场工人身上贴。

针对这个情况,辽宁巡抚方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询问秦天的意思。

秦天笑着问:“我们最缺的是人口,你说该怎么办?”

方圆恍然大悟,原来王爷留下这些鞑子女人是这个目的啊。

秦天接着说:“也不能让他们娶多了,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娶两个老婆,然后从河南和山东再移民十万人过来。”

随着东北平原开荒的逐步推进,十万移民又陆续抵达,跟这些鞑子女人组成家庭。

秦天规定,这些新移民的十万农场工人和原来的七万农场工人,必须半年之内教会这些鞑子女人熟练使用汉语。

并且严禁所有鞑子女人讲蛮语,否则一经发现,发配充军,他必须要让下一代完全忘记有鞑子这个罪恶的物种存在。

因为东北平原的地上几乎没有树木,石头也不多,地面大多很平整,所以开荒工作进展飞快。

挖掘机开挖沟渠之后,直接就用拖拉机耕地,直接播种。

因为是第一年耕种,加上全都是肥沃的黑土地,在完全没有使用化肥的情况下,所有的庄稼长势喜人。

到秋收的时候,东北平原实现巨大的丰收。

与此同时,倭国的关东平原和大阪平原,还有大湾岛的西部平原和琼州岛等老铁军治下的所有地方,都实现粮食大丰收。

因为老铁军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土地改革和开发平原,所以,现在老铁军最头疼的问题是粮食多得吃不完。

而刚刚归顺的云南、广西和广东,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送到每一个村庄,让那些每天吃不饱饭的百姓,天天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

秦天又建了许多粮食深加工厂,比如方便面厂、饼干厂,但一来粮食实在太多,很多粮仓的粮食都存了几年了,再不吃了就坏了。

二来现在全世界都穷得要死,这些高端的东西绝大多数老百姓也消费不起。

没办法,秦天决定,向河南、陕西、山西和直隶的灾民赠送200万石粮食,不经过朝廷,直接通过公路运输到河南。

交给在河南和直隶负责抗旱的刘文炳和巩永固,让他们会同老铁军支援抗旱的人员,直接发放到灾民的手中。

一时间,整个北方的灾民心中都在喊“老铁军万岁!”

无数河南和直隶的灾民,每天都源源不断地涌到山东,再由老铁军用船将他们送到南洋,因为那里还有广大的地方。

陕西和山西因为距离太远,又不通公路,老铁军的救灾能力也有限,嗷嗷待哺的灾民只能长途跋涉,来到河南,再转道进入山东。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到了老铁军的地盘,他们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

由于旱灾持续时间太长,受灾面积太大,灾民实在太多,各地的官员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仅仅崇祯十三年(1640年)这一年,北方各地到达山东的灾民就将近百万,老铁军将他们主要分配到东北、南洋和倭国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