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升慌忙又翻身下床,想要把话本子从床底下捞出来,偏偏那话本子被他一扔,不偏不倚翻页露出恐怖鬼女那一页,吓得他手一哆嗦。

迟疑片刻,赵凌升毫不犹豫地跑出私塾,直奔徐家而去。

下雨了,村里依旧有农人穿着蓑衣在村中,见到赵凌升时,有人给他打招呼:“赵夫子,下雨了您怎么没撑把伞啊?”

“就是,当心淋病了,叫我家妮儿给你拿把伞,您这是要去哪?”

有人跟他说话,赵凌升心总算安定下来,笑着道:“今日有些事和徐东家没讲清楚,刚好要吃饭了,就去徐家看看。”

村人让他儿子撑伞,护送赵凌升一路,路上那孩子半边身子露在外面,离他有些距离,赵凌升见自己鞋和衣服都被土溅脏了,瞧着和身旁的孩子也没啥区别,心里叹口气,把他给拉近一些。

“你叫什么名字?”

“赵夫子,我叫李大元。”

“你今年多大了?”

“夫子,我十三了。”李大元憨笑着,见赵凌升没什么架子,又大胆问道:“赵夫子,您不想教我们吗?”

“怎么会?”赵凌升诧异地看着身旁的孩子,“我来这里就是要当夫子的。”

“那就好,今日见你和令哥分开,我们都以为你要离开村里呢,赵夫子,我们都喜欢你,盼着你当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读书识字呢!”

李大元兴致冲冲地说着话,他说自己会数数,还会写自己的姓氏。

赵凌升问他谁教的,他说徐令家中有个叫范世清的读书人,教他写过的。

赵凌升诧异,徐家还有个读书人?那还叫他当什么夫子?

等到了徐家,李大元收起伞,朝屋里喊一句:“令哥,赵夫子来了!”

徐平从厨房里钻出半边身子,连忙跑了过来,“哥!赵夫子来了!”

徐令正在屋里头算账呢,连忙从书房出来,赵凌升见到徐家人,看来看去,是

只觉得那个抱孩子的老头看着有些不一般,便好奇问徐令他的身份。

徐令告诉他,此人名叫范世清,从前是个读书人,如今在他家中做西席。

赵凌升便问为何不叫范世清去村里私塾教书,可范世清却摆摆手走了,他是不乐意与徐家之外的人交往,若是没人陪着,他出门都不太情愿,也不喜欢和生人说话。

徐令笑道:“他性子如此。赵夫子,可是想好了今日说的事?”

赵凌升有些犹豫,“我可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多久,你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什么时候让孩子来读书?”

等私塾有学生,也就不会空的吓人了。

谁知徐令却道:“估计要收稻之后了。”

“还有多久收稻子?”

“端午过后吧。”

那岂不是还有一个半月?赵凌升人都傻了,他要一个人待在离村子有些距离的偌大私塾建筑一个半月?

二人闲聊着,渐渐地,赵凌升把徐家人都认识了一个遍,这家人性格还算和善,各有特色,有些不是徐家的人,却也和他们住在一起。

听闻徐令还收留了叔伯的遗孀孩子,赵凌升对他的态度也好了些。

直到天黑吃罢饭,赵凌升还有些不愿离去,徐令陪他去书房又坐了许久,直到徐令打了几个哈欠,赵凌升犹豫着想说自己留宿,可见徐令没那个意思,始终不好说出口。

“天色已晚,那我先回去吧。”赵凌升欲哭无泪地道。

徐令立马起身:“我送你回去。”

赵凌升心里像是吃了一粒定心丸,从过道走时,全身黑只有四只白爪的踏雪警醒地抬头,冲着徐令摇尾巴,却警惕地看着赵凌升。

徐令对顾迢说了去向,便撑伞送赵凌升回私塾。

途中,赵凌升问徐令道:“东家,你在外头行商时经常走夜路吧?”

“是啊。”

“那你害怕吗?”

徐令看一眼赵凌升,心想原来他害怕啊,也没说破,只道:“这有什么可怕的呢?”

“不是有坊间传闻,说狐谈鬼的,你没听过?”

“听过不少。”徐令困的又打了个哈欠。

“你说那些是真是假?”

“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说的倒是……”可赵凌升他一想到床底下那本书,他就怕啊!

“到了。”徐令把赵凌升送到宿舍门口,等他进去点着油灯,便要转身离开,却被赵凌升给叫住。

“徐东家,我,咱们初次见面就相谈甚欢,我想送你一个礼物,你要不要?”

徐令回过神,有些诧异,“赵夫子太客气了吧?”

“不客气,一点都不客气!”赵凌升让他稍等片刻,然后走到床榻边,稍鼓起勇气,跪下弯腰闭眼捞书一气呵成,把话本子递给徐令,他总算松口气,“这是我花重金求购的话本子,徐东家,你也看看吧。”

徐令都不用翻看,一眼便瞧见书册上雕印的“新华书肆”几个小篆体。

不由得笑出声来。

“赵夫子,这样的话本子如今很流行吗?”

“那当然了,这是灵宝镇的新华书肆出版的,市场上独一份,我买的是带图画的珍藏版,光是这一本就要三两银呢!”

嗬,王磊重定价够高的。

徐令只给王磊重制定计划,出了主意,等他走后也就没怎么操心这回事,没想到王磊重这么快就把话本子搞出来了。

看样子已经流行起来了?

徐令打算回去好好翻看一下,便欣然接受,“赵夫子,谢谢你的书,那今晚你好好歇息,明天一早我让人给你送饭,还是你自己去家里吃?”

赵凌升道:“明日我自己去吧。”

徐令点点头,拿着话本子离开了。

回到家中,他进入书房,点着油灯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此时话本子文学已经有兴起的势头,离开崖州时,林乐知托他在外头买避火图,就是古代的小颜色书,说是颜色书,书中内容也多是写色以劝人向善,起劝诫之意。

不止是颜色书如此,其他话本子也多是这个内容要旨。

在徐令看来,这就是一片蓝海,完全可以用来输出思想,于是在写故事这一方面,他让王磊重花大心血,培养自己的写手,专门来写神神鬼鬼世情之类的小故事。

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没想到这阵风,这么快就刮到自己人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