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第112章 朱元璋的忧愁

吐槽归吐槽,姚广孝还是发自内心的说道:“皇长孙聪慧过人,他才八岁大就有非凡的见识,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便是东汉末年的卧龙凤雏也比之不及。”

“贫僧自认也是远远不及,恐怕就算是孔圣人掀开棺材板爬出来,都要低头认输。”

“大明得皇长孙,是大明之幸,是黎民百姓之幸,贫僧坚信皇长孙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国朝,开创真正的盛世。”

闻言、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舒爽,自己的大孙实在是太优秀了,和尚都只能膜拜。

不得了!不得了!

旋即、姚广孝神情微微有了变化,迟疑道:“皇长孙之聪慧,完全不是一个八岁的孩童该有的……”

朱元璋眉头一皱,眼眸里闪过一缕冰冷的杀意,如果姚广孝敢说一句大孙的坏话,他立马就会把姚广孝五马分尸。

“佛家和道家都有前世今生,轮回之说,贫僧感觉,皇长孙是觉醒了轮回之谜。”

“亦或者是庄周梦蝶,大梦千年,皇长孙当初并非真正的薨逝,而是灵魂游历了千年。”

朱元璋收回内心的杀意,他其实早就看出大孙有问题,懂得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大孙的眼界,好似能看穿大明几百年的国运。

至于大孙说的老神仙,朱元璋自然是信的,那个老神仙,有可能就是让大孙大梦千年之人。

“姚广孝、咱大孙这事,是好还是坏?”

“陛下多虑了,皇长孙有这番机遇,自然是好事。”

“哦!你详细说说。”

朱元璋靠在座椅靠背上,津津有味的看着姚广孝。

姚广孝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开口说道:“皇长孙大梦千年,也就是说,皇长孙游历了后世千年。”

“国朝的各种弊政,自然是了然于胸,比如皇长孙提出的农税改革,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一条鞭法,这些都是治国之策,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也能减缓官绅世家财阀兼并土地的速度。”

“还有商税改革,这绝对能让国库充裕起来。”

“百姓是大明的根基,农税改革就能让大明的根基更稳。”

“而商税改革,是对大明国潮的一种补充,能让大明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强大。”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这些天他回宫以后,也在思索这些改革,对改革也有了更深的明悟。

“陛下、每一次改革,是机遇也是风险,先秦的商鞅变法,唐朝的杨炎改革等等,这些都是成功的,也对当时的国朝带来无比巨大的好处。”

“当然、变革失败的也有不少,比如新朝的王莽改革,隋朝的杨广改革,北宋的王安石变法。”

“他们所改革的都是能强大国朝的良策,但却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触及到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他们没有强大的权力做后盾……”

朱元璋神色一凛,他能把帝王之道运筹帷幄,怎么可能听不出姚广孝话里的意思。

“你是说,咱推行改革的动作太大了?咱把握不住?”

姚广孝单手作揖行了一礼,他虽然没有开口肯定,但却以表达来自己肯定的意思。

这就叫无声胜有声。

“陛下、如今同时推行农税改革和商税改革,已经触及到所有贵族富商的利益。”

“而北方连年干旱,百姓饥不果腹,树皮都吃光了,太子殿下去围剿寺院得到银钱,也无法换成粮食用以赈灾。”

“如果贫僧推测没错话,贵族富商为了抵制改革,近期应天城的粮价必定大涨。”

“如果朝廷无法应对,最后只能让改革束之高阁。”

这!!!

朱元璋神色顿时大变,大孙说过,银钱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粮食才是根基。

如今推行改革,而大部分粮食都掌握在贵族富商手中,如果他们不把粮食卖给朝廷,朝廷如何去赈灾,如何救济那些灾民。

特别是应天城的粮价,如果应天城粮价大涨,城里城外的百姓买不起粮,势必会出现暴动。

也别想着从其余地区调粮,如果朝廷去别的地区筹集粮食,那些贵族富商肯定会让各地的粮价上涨。

“杀!若是他们胆敢如此,咱就杀个天翻地覆,杀到血流成河。”

朱元璋身上爆发出无比强烈的杀气,姚广孝额头都开始冒冷汗了。

“陛下、此事是不能用杀可以解决的。”

“贫僧很赞同皇长孙说过的一句话,叛乱造反永远都是富人,如果陛下以‘杀’来震慑这些贵族富商,只会让这些贵族富商感觉自身岌岌可危,势必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叛乱。”

这!!!

朱元璋的气势顿时叫萎靡了,从古至今,就没有那个朝代能解决贵族富商造反这个难题。

即便是他朱元璋,起兵举义以后,同样要拉拢各地的贵族富商,获得他们银钱粮草都支持。

他拿下一城,也未曾对城里的贵族富商动手,就是担心各地的贵族富商针对他。

人家也是随时能拉起一支军队的。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改革已经推行,断然说不能停下来的,若是半途而废,以后想要继续推行恐怕就难了。”

“姚广孝、你可有筹粮的办法?”

“请陛下恕罪,贫僧暂时没有对策,若是给贫僧一些时间,或许能想到对策。”

姚广孝很老实的承认了,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他没必要拿这等大事跟朱元璋开玩笑。

“陛下、或许皇长孙有办法,不妨找皇长孙问问。”

朱元璋眼前一亮,大孙那么聪明,或许大孙真能想到对策。

他现在恨不得立马出宫,看了看天色,最后忍了下来。

……

翌日!

奉天殿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朝堂上死气沉沉的,因为空印案,昨天锦衣卫在应天城已经抄了很多官员的家,他们现在有精神才怪呢。

不过、让他们诧异是,今天怎么没见到太子朱标上朝。

平时太子朱标从不缺席的,唯独皇长孙朱雄英薨逝那几天没来上朝。

龙椅上的朱元璋俯视着朝堂上的群臣,开口说道:“近期有很多罪犯潜逃进入各大寺院,咱已经让太子去抓捕去了。”

这是啥意思?

朱元璋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朝堂上的群臣根本反应不过来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抓捕一些逃到寺院的罪犯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何须拿到朝会上来说。

不过、没有人站出来询问,你朱元璋爱抓谁抓谁,爱去哪抓去哪抓,只要不抓他们就行。

朱元璋也不是无缘无故说这句话,他是为了今天过后,堵住群臣的口。

等围剿完寺院,搜刮走银钱,他们必定会知道,到时候他们也没有借口来‘劝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