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饥民起步:开局一个挂>第106章 帝国西部

“来人,马上去向晋国求援,若是其应允,郑国以后唯晋国马首是瞻。”

尽管晋国近十年来,不断发兵攻占他国州郡,但从来没灭国。

两权相害取其轻,郑星渊选择彻底倒向晋国。

冬日的寒风中,密义镇的宁军,正紧锣密鼓操练,只待明年开春后,继续向郑国皇城进军。

“陛下,八百里加急,刚刚从洛平城送来的奏报。”

面脸狐疑接过牛和递来的书信,林文心中思考到底发生什么。

临行前,考虑到事急从权,林文放手将军政大权,全部交给林虎和余远两人。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林文倒更像领兵在外的将军,两人若是有所举措,他丝毫没有反击的余地。

“真是好一个晋国啊,朕不去找他麻烦,他竟敢主动前来送死。”

半个多月前,晋国向洛平城送来国书,要求宁军从郑国撤兵回国的同时,十余万晋军,直接跨过韩国的土地,已囤积在宁国边境虎视眈眈。

韩国皇帝和权贵对于强大的晋军,更是丝毫不敢招惹,眼睁睁看着晋军越境,甚至还多次派人送去粮草。

晋国几百年前受封立国时,仅有两县之地,经过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如今已有近二十州,占据天下三分之一的国土。

国内更是人才济济,军备强大,库府充盈,更传闻有能借苍天之力的能人异士。

这也是林文起初不想与晋国撕破脸的原因,若是一旦真的开战,那便是赌上国运。

原吴国之地,目前叛乱不断,郑军主力又未受到丝毫重创,不想三面受敌的林文,最终决定,令牛和留守此地,率关旗等将领归往京城。

武定六年春,历时半年的宁郑战争随着林文的回到洛平城而结束。

只不过让列国都意想不到的是,雄踞大陆西北百年的吴国,竟会被林文手下的将领杨宇,以四万士卒,彻底结束国祚。

洛平城皇宫内,出人意料的是,原以为林文归来后,会大发雷霆,继而攻打晋国。

然而,在开春的第一次朝会上,林文却让余远出任皇子们的老师,专门设立皇宗府,来教导皇族治国之策、戎马、经商等本领。

吴国灭亡的教训,若不是林文的异军突起,可能还会绵延几十年,但大权旁落,为他人做嫁衣,林文十分不愿见到。

作为强势帝王,林文丝毫不担心,他在位时,皇权会到他人手里,但后代怎么样,林文不得不担心。

眼下,林文除了嫡子林封,另有三子林广、林武、林先,都已到读书的年龄。

洛平城东的规模化作坊内,林文正满脸喜悦拿着最新的火枪,在钟开等人夜以继日的攻克下,火绳枪终于制造成功。

尽管目前来看,成本还是过高,尤其是钢铁的产量还是太少,难以大规模制造,但这却是以后宁军主要的发展方向。

火绳枪的发明,让火枪终于可以瞄准敌人,不再需要的同时点火还要瞄准。

此外火绳枪的威力,也让人惊喜,哪怕身披铁甲,只要对方在五十步之内,也能破甲,就算敌军手持盾牌,也能让其瞬间倒地。

此日,作为第一个因器物,而非军功被封侯的人,钟开在朝堂上受到众人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杨宇虽是降将,但灭国的功劳也足够大了,却也只是被封为侯爵。钟开的成功,更是让科学院的众人,热血澎湃。

研究室内,正认真钻研爆炸物的阳宏,不可思议听着周围人的话。

封侯在他们这些平民出身的人眼里,似乎再也不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此举,为刚刚起步的科学院,未来几百年的辉煌,建立良好的开端。

皇后寝宫内,宋妙涵有些复杂看着眼前的男子,国破家亡的经历,她本该是该恨林文的,但作为妻子,她内心无比纠结。

“放心吧,此次,我定要让晋国付出代价。”

只有在这个时候,林文才能彻底放下在外人面前的尊严,两人似乎还是那个多少年前,奎州相识的少年少女。

抱着怀中之人,林文轻轻说道,而后又是天雷地火般的折腾。

武定六年的六月,随着辎重准备完善,在林文的亲率下,十万大军,直接跨过韩国,朝晋国杀去。

尽管林文此前已经下令,朝廷为官者,皆要经过科举考试,才能入朝。

但对于大多平民百姓来说,军功依旧是最快获得提升的办法。

种地只能温饱,去科学院研究火器等,或者读书,几人能有这样的天赋。

如今的宁国,士卒的待遇比前朝好上很多,每月三钱银子,一石粮食,更可给家里免赋税,若能立功,前景不可估量,愿意从军者,比比皆是。

最早跟随林文的严风等人,哪怕武艺平平,如今也是帝国的侯爵,更是羡煞众人。

“男儿为何不从军,封侯拜相大可为。”

宁国境内,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野田地里,总被百姓津津乐道。自诩不得志者,别人总会用此话来劝说他。

郑国东部的密义镇,领兵大将牛和,正率领五万人马,与郑国大皇子郑源芥、大将军戴器右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对峙。

密义镇在宁军手里,如同一颗插进郑国体内的钉子,眼看林文把精力都放在与晋国开战上。

无论是为了此前承诺的唯晋国马首是瞻,还是收复故土,郑国皇帝郑星渊都有十足的理由,在这个时候出兵。

帝国西部,平西侯府邸内,面对四面八方,从各地传来的告急军报,杨宇脸上十分难看。

哪怕吴国已亡,皇室血脉早已断绝,但大多吴国活下来的权贵,如今还是不肯接受宁国新的统治。

复兴故国,成为他们眼中的共识。

“侯爷,陛下的使者来了。”

身旁的亲兵,将杨宇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而后赶忙亲自将使者请进来。

“平西侯不必多礼,陛下说了,这道旨意,您一看便知。”

眼看杨宇要叩拜行礼,使者连忙将他拉起来,随手递上圣旨。

客套一番,杨宇规避身旁众人,赶紧打开圣旨,只见上面只写了七个字。

“乱宁国者,杀无赦。”

这一刻杨宇明白,为帝国的西部,为往后几百年的安宁,他率领的四万士卒,注定手里要沾满数不尽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