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秦皇后裔>第182章 老父亲

站在高耸的城墙上,黄江俯瞰着这片大地,外面落叶纷飞,人烟稀少。

郭嘉来催了几次,觉得现在是收服成都的大好时机,但他却不这样认为。

犍为的任岐和蜀郡的贾龙发来联合攻成都的书信此时还摆在他的案台上。

由于雒城被破,巴郡督樊敏迫不得已只能从江阳撤军,失去了益州军的呼应,南中军兵败如山倒,被张辽一个月内连破十城,一路摧枯拉朽,直接杀到牂牁郡的夜郎城。

此时已经派了使者前来雒城和谈。

樊敏退军回来的时候很快便占领了大半个犍为郡,身在武阳的任岐有些坐不住了,联合贾龙、黄江攻击成都,他想得很清楚,樊敏断他后路,他就让对方无路可退。

几方势力都没有在等。

刘璋等不到汉中的消息,也做好了打防御战的准备。

任岐等不到黄江的消息,自然率先攻击刘璋,他的想法很好,等拿下成都,将其中钱财和百姓全部迁到蜀郡腹地,然后干掉贾龙,再勾结羌族、氏族,自己也可以偏安一隅,做个土皇帝,打完就跑,绝不恋战,能阴死贾龙就更好了。

只是他不知,他算计贾龙的时候,对方也同样算计着他。

几天打下来,城内的百姓倒是吓得半死,声势倒是搞得很大,实则没有什么威胁。

黄江自然坐山观虎斗,也没有丝毫想入城的意思。

益州如今九成以上的世家豪族云聚成都,如何安置他们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这日,樊敏兵临武阳城的消息传至成都,贾龙任岐互相算计,都不肯出力,最终是没能拿下成都。

任岐的后勤补给线被人切断,数万大军树倒猢狲散,近乎一日之间变成了溃军。

其在撤退途中,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

失去犄角之势的贾龙在双方合力下,溃不成军,最后兵败不忍受辱,自尽而亡。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黄江本想利用这二人打压一下益州士族的气焰,此时宣告失败了。

即便如此,空有近乎三郡之地的益州,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无数人向黄江发来愿意归降的书信。

在狱中关了半年多的张松此时也放出来了,此时是主战还是主降的信号已经很明了。

……

远在襄阳的李严此时也算是缓过了一口气,雒城方面此时粮草已经无需他再供应了。

在雒城郊外悄悄建了十个地下粮仓,除了雷铜知道的三个外,其余的也陆续全部找到了,这就是群策群力的力量。

在襄阳,今日也算是一个大日子。

黄江的长子黄阿宝满月了,黄琬为其取名为黄启,乳名是夫人来氏取的,阿宝。

荆州豪族纷纷前来,各郡太守,大县县令,各军主将纷纷来贺,就连平时不出门的蒲元蒲大匠也抽空赶来。

对于黄氏来说,这是家中一个幼儿。

但对整个荆州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州牧大人,卫将军有后了,这便是一份传承,此后江山稳固,利益不休。

这更代表着一份希望,他们十分渴望甚至期望的东西。

“黄公,少主的玩伴和护卫都已经选好了,都是万里挑一。”

黄琬拿在手上看了下,觉得还不错,指着上面一个名字说道:“这个周不疑看上去貌似不妥!”

管家一听,就知道是这个名字的问题,连忙解释道:“刘先原本有个妹妹,不顾家人劝阻嫁给一个落魄书生,故而取了个贱名,出生不久后,家中便惨遭横祸,一家人就剩下他了,刘先呢,就把他抱回来当儿子养,据说聪明懂事的很。”

“那就留下吧,和刘先说一声,以后这孩子就放在将军府养着了,他不会舍不得吧。”黄琬本已经划下的笔,此时又抬了起来。

二人再聊了半刻,管家在一旁低声道:“黄公,宴会马上开始了。”

“流席都安排妥当了吗?”

管家点了点头,只是主母说,如今荆州战事吃紧,方方面面都要花钱,能省就省点。

黄琬听完虽有不悦,但也只是摆了摆手,大声道:“吾孙儿满月宴,我这个当爷的高兴,一应费用我来出。”

管家只能点了点头。

别看这小老头平时颇为节俭,那财力可不是一般小家小户可比的,区区十里流席对他来说,只是毛毛雨。

一些之前官场的同僚纷纷上前敬酒:“黄公,恭喜恭喜啊!”

“诸位慢饮,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以贾诩、黄忠、赵云、太史慈为首的几人也带头向黄琬敬酒:“恭喜!”

黄琬抬了抬手,一杯酒下肚,有些微醉,大声说道:“贾军师,如今前方战事如何?”

“十分顺利,已经攻破雒城,拿下益州指日可待!”

黄琬听完十分满意,随即对着众人大声道:“如今汉室危如累卵,刘焉小儿身为皇亲国戚,自立为王,可耻可恨,人人得而诛之,今我儿黄江重整山河,诛奸佞,还我大汉河山,功在社稷……”

“将军威武!”

“必胜!”

……

下面欢呼声一片,黄琬再次摆手,高呼:“今日高兴,诸君当与我共饮此杯!”

“来,满饮!”

“满饮此杯!”

“敬黄公!”

“敬老太尉。”

……

护卫文援在一旁扶着黄琬,低声:“家主,不能再饮了,这酒烈!”

“这才几杯,无事,无事!”

文援连忙对一旁斟酒的侍女低声言:“还倒呢?”

“无事,这是兑过的,味道看似差不多,实则不烈……”

文援这才不再多言。

一直从内院走到外院,来到流席这边,文援看着这长不见底的流席,不由咋舌,这一路喝过去,神仙都能喝死吧。

“子琰兄……多年未见,依然风采依旧啊!”

“听说老兄相邀,虽万里也要来看一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握住黄琬的手。

“当年并州一别,本以为再无相见之日,子琰安好便可!”

这些都是黄琬曾经在太学的同窗,如今所剩也不多了,如今特意邀来一聚。

“咱们兄弟就不说那些客套话了,屋内都是一些征战沙场之人,杀气太重,这才把诸位兄弟安排在这里,不会怪你吧。” 黄琬指了指府内。

“这哪里话,十里流席,我们被安排在首座,何其荣幸!”

“那就好,诸位兄弟,既然来了,今天且喝好吃好,明日我去塌馆找你们,共游襄阳,可别喝多了!”

这里的人很多,上至曾经的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

黄琬都不失礼数,纷纷打起招呼来。

这种场面,黄江此时在此也是避之不及,他向来喜欢安安静静的,一人一句,这种应付话,他可是一句说不出来。

好在之前的这些,都是眼前这位老父亲给他张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