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天下安>少年顾影怜,莫言,足风流。

太子耿纪回到了宛城。

整个人像是大病了一场。

虚弱的厉害,带着愧疚和不甘,来见耿举时。

把耿举都吓了一跳。

那是他儿子啊!不到20岁的年轻人。

这时看着宛如一个小老头。

“快起来,打仗输了,就输了,你爹给你兜底!”耿举有点心疼儿子。

“陛下,管理天下不过一赏一罚两字!如今太子大败!损失将士众多!应当罚!”卫乐知这时一副女青天的样子。

“孩子会吸取教训的。征战几月,让孩子好好休息休息。”耿举皱着眉说。

“不罚他!如何给洛阳之战牺牲的将士们一个交代!”卫乐知说道。

耿举很烦,这个女人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

大朝会,她竟然在耿举龙椅右下方放了一张凤椅!

这还是耿举去北方两年,安置的座椅。

和龙椅一模一样,只是把龙的图案变成了凤凰。

“我才是天子!朝廷大事,轮不到你管!”耿举有些生气的说。

“太子是我的儿子!我身为其母,如何不能管?”卫乐知一步不让。

下首的大臣没人敢吱声。

卫乐知掌管朝政两年,已有威势。

朝中不少大臣都是卫乐知安排的。

耿举的朝廷中,现在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太学学生。这些人都是太学毕业被委任为官的。

人少,说到底,太学重新落户荆州,不过几年时间,哪能培养出多少人才!

而另一派,是举荐为官的。

这些官除了耿举分封的几名封疆大吏自己招募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卫乐知招募的。

要占了朝中三分之一的比例。

“太子兵败!损兵折将!陛下应该减少太子封地,用这些封地来封赏这次大战的有功之臣!”卫乐知提议。

耿纪是有封地,说是太子,但耿纪的真正官方职位是扬州王。

按道理来说整个扬州都是耿纪的。

耿举想了想。“可以,耿纪这样一来,就把扬州交出来,但扬州的土地不会变动。有功之人,按军功得到封赏!”

耿举的封赏制度是有规定的。

以秦军功爵位制为蓝本,耿举将军功分为两种,一是士兵的斩首功,二是军官以战场表现来算功劳。

不过两者间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

一般一个士兵,只要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就可以换得家中一人的免税!

如果杀的更多,就可以将免税的上限提高。

最多三代不用交税。

如果这士兵继续立功。

那就给他官职,当然是军中官职。

官职之上是爵位。

爵位之人就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月银。当然这样看会显得耿举很小气。

耿举也对外透露过,日后化外之地,当会用来封赏。

国家会帮助建设,并且移民过去,功劳大的甚至可以为王。

可以说是一条登天之路。

而土地,耿举是用来钓其他地方百姓的!

试想,如果来到耿举的统治区,就能分到土地,过上安逸的生活。

对于身处战乱地区的百姓吸引力有多大!

耿举一直用这个制度来吸引人口,让本来人少,没有开发的荆、扬两州。

人口反超了刘秀控制下的兖、青、徐三州!

成就了如今的欣欣向荣。

但是耿举离开的两年间,卫乐知在世家的怂恿下,又开始玩上土地兼容的把戏。

耿举知道,只卫家在扬州就有十万亩良田。

耿举刚知道这个消息时,就把卫乐知叫到身边,准备动动家庭暴力了。

“你卫家,只有卫清和他三个儿子!十万田亩!你们要干什嘛?”耿举当时真的很生气,一巴掌就抽过去。

“那是纪儿的!我先替他掌管!他是扬州王!这天下都要承认的!”卫乐知不服的说。

耿举无奈,“他是日后天下的主人!这天下都是他的!还要那点良田?反倒留下个贪财的名声!”

卫乐知可能是上次被耿举说动了,在耿纪回来后,才会说出将田地封赏给军士的主意。

这女人可能是想拉拢一下军队。

耿举无语,这是在破坏他辛苦制定的制度。

世家都被他赶走了,去外面争着抢着当土皇帝去了。

留下的土地,他可有大用。

兖州,青州,徐州。三州是他与刘秀争夺之地。像耿纪这样掠回百姓,哪有让百姓自己来好!

当天下了朝,耿举一家团团圆圆的吃了一顿饭。

耿举主位,秦妃与卫乐知在左右,耿纪坐在卫乐知身边。

桌上当然还有耿举的两个侄子,耿忠和耿恭。

“我听说,我父亲把他的长枪送给了太子。太子可喜欢啊?”耿忠憋着笑说。

身边的耿恭在桌下踩了他一脚。

毕竟他的话太尴尬了,明显让耿纪下不来台。

“大伯的长枪,我放在卧室了,日夜观看,提醒我,不要懈怠!早晚要还给大伯!”耿纪被耿举安慰后,现在也恢复了年轻人的模样。狠狠瞪着耿忠。

“好啦!好好吃饭!

我大哥的枪,还是当年我送他的,想当初,为了这支一体钢枪,我可是忙了好多天!这回给了耿纪,耿纪啊!好好收着!咱不给他了!”耿举笑着夹起一块红烧肉。

当初为了一支合金长枪,他可真的费了很大功夫。

只是寻找材料,就花了很久。

没想到现在到了自己儿子手里。

“那枪是父皇打造的?!”耿纪也没想到。那支差点要了他的命的枪是自己父亲送给大伯的。

“也不算我亲自打造,只是指挥了一下。那时我才10多岁,可轮不起铁锤。”耿举对耿纪笑了笑。

关于自己复杂的家庭,耿举也有点头疼。

大哥是最固执的,也是刘秀的死忠。

其实自己老爹耿况早就与耿举有了暗中联系。

耿家也准备把弟子一步步转移。

耿恭是第一个,耿忠被俘虏后,就没人提了。

连交换俘虏的提议都没有。

这就表示,这个耿忠就是送到自己这边了。

“耿忠,耿恭。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明年我会把你们放出去,去草原上历练一下。到时候中原大人们的事,你们就不要管了,去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