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第205章 一反常态的郭开

割地赔偿,这个消息传到项燕耳中的时候,差点没气得背过气去,太憋屈了。就因为嬴玄一个人,就让他们的王选择不战而降,主动向秦国割地赔偿这次擅自进入韩国领土的过错。

项燕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接受这么屈辱的失败。同时他对自己前面下的军令后悔,要是他当初没有让人停下来,或许还能拿下大半个韩国的领土。

芈启轻蔑一笑,暗道:“熊悍他想得倒挺好,不过就是低估了秦国的胃口。”

秦人时刻想着东出,秦国的将士更是厉兵秣马等着东出号令,秦王政更是将东出扫灭六国当做了毕生追求。

六国不灭或是秦国不亡,这天下的争霸战争便不会停歇,芈启知道楚王的这一割地示弱的行为,并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

“既然楚使这么说了,那老夫便带你进章台宫面见秦王,希望楚使莫要胡言乱语,若是连累了老夫,楚使可要为家人安排好后事。”芈启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那两名不说话的侠士。

“昌平君言重了,在下是奉王命前来化解和秦国的恩怨,岂会做出不理智行为呢?”楚使诚惶诚恐,他侧身对那两个随从吩咐道:“尔等且先回驿站等候。”

“喏!”那两名侠士装扮的人转身就离开了。

派人出使秦国的,不止楚国一个,燕、齐两国同样派遣了,至于赵国本来赵迁是打算遣人来的,不过被郭开这位战神一忽悠,不派了。

此时整个赵国上下紧张无比,先是同为三晋之国的韩魏被灭,然后就是嬴玄是武道大宗师的事情曝光,接着又是李牧攻打安邑城失利,二十万将士仅有三万余人安然返回赵国,近两万赵军伤残。

赵王宫。

此刻赵迁正揪着一众大臣开了近三个时辰的朝会。

嗯....真正的朝会主导者是战神郭开,赵迁就是一个看戏的摆设,完全没有一点主见。

“相国,你可知道楚国、燕国、齐国他们都已经派遣使者前往秦国求和了?”

“我当然知晓,但那又如何?秦国狼子野心,天下人尽皆知,韩、魏灭了,秦国东出门户大开,你们真以为秦国会这么轻易止戈?”

“可遣使前往秦国也能换取一时和平,最少能让秦国逍遥侯不行刺杀之举......”

“以刺杀博来的天下,他秦王政守不住,而且死后也定然无言面对嬴氏先祖,所以秦国要名正言顺成为天下共主,唯有决战疆场。沙场对决,我赵人有何惧?

与其割地求和,不若趁秦国消化韩魏之机,征召青年入伍,训练新兵、囤积粮草......”

郭开一顿连环输出让群臣皆瞠目结舌,那些大臣没想到以往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心胸狭溢的相国郭开,也有这么睿智的一面。

事实上,郭开所言并非他自己所想的,而是有高人暗中指点。

郭开最开始的办法和其余三国差不多,都是想割地求和,顺便看能不能借割地之机搭上秦国的线,好方便他跳槽。

后来有人提醒了他,光靠这一点割地的小功劳,即使给他机会跳槽成功,他都换不了高位。即使才当上赵国相邦没多久,郭开就已经彻底迷恋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在郭开看来有了权就有了财,这两样都占了,就没有人能嘲讽他的出身。

“依相邦所言,不知相邦打算安排何人去训练新军啊?”

一直默默看着郭开表演的春平君赵佾开口了。

“这训练新军自然是需要一位资历雄厚的百战老将,我赵国如今符合条件的,一者武安君李牧,二者自然是廉颇老将军。

武安君前些日子虽兵败,但那也是被秦人设计了,然我赵国北境边塞自武安君离开后,匈奴蛮子又再度活跃,故训练新军之重任,臣以为当请廉颇廉老将军出山。”

郭开很清楚李牧继续逗留在邯郸城,他想要借征兵屯粮牟利基本不可能,廉颇人老了好忽悠,实在不行还能找机会将其弄死在军营当中。反正廉颇已经老了,老人家嘛,操劳过度身子骨肯定扛不住。

赵迁端坐在王座上,老神道:“众卿觉得相邦的计策如何啊?”

一众大臣相互看了看彼此,都没有什么话好说,在他们看来郭开所提的计策,一点毛病都没有。

最后一众朝臣,在春平君的带头下,齐声回应:“臣等无异议。”

“既然诸位无异议,那便好。相邦啊,这件事便交给你来办了,诸卿可还有本奏?”赵迁打了个哈欠,两眼皮直接打架,就想早点结束这场朝议。

“大王,臣还有一事。”郭开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奏本。

“相邦直说吧,奏折寡人就不看了。”

“喏!”

郭开将奏本收了起来,而后往前走了两步转头看向众赵国重臣道:“赏功罚过这四字,想必诸位比我还要清楚是何含义。

武安君李牧前些日子奉王令是前往韩国替韩王室复国,可行军至半途武安君擅自更改作战目标,致使我赵国二十余万精锐,折损十五万有余。

尽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若是因此便不追究武安君的过错,将来我赵国的将领都学武安君,恐有灭国之灾......”

一席话过后,一众朝臣顿时议论纷纷。

“哦,对了,我手底下的人还打探到了一个消息,秦军欲挑拨我赵国和武安君的关系,散播了一则谣言,说是武安君和秦国逍遥侯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共识......”

得亏李牧此时没有回到邯郸城上朝,不然听到了郭开的这一番话,估计也是满脸问号。

闻言,赵迁菊花一紧,连忙追问道:“相邦,你确定是谣言,而不是真的?”

内应这个词,现在是各国君王最害怕听到的,尤其是和秦国有关的细作。赵迁可不想被自己人捅刀子,他还没享受够王的生活。

“这个臣也不是很清楚,这需要等武安君复命,或是找那些士卒确认。不过臣以为,武安君应该不至于背叛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