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第316章 陈兵赫赫,威胁京师

八百里加急没被累死,在第一时间受到救治,也不知是不是刘伯瘟又在暗中操纵舆论,于是这件事在泾县引发了一阵不小的热议。

保持热度!

知道热度!

引导话题!

吹捧拔高!

明明只是一件救治信使的小事,然而在有心之人的引导下可了不得,竟然又和天降大贤挂上了钩,并且有人在杨家村附近的河渠挖出一口巨鼎。

那是一口青铜铸造的鼎,造型花纹全都极其古朴,在这鼎的居中位置,赫然刻着两个铭文。

有‘学识渊博’者‘凑巧’路过挖出鼎的现场,看到之后顿时表现出大惊失色的激动,仰天狂呼道:“天下九鼎,青州之鼎,想不到中原最大的气运宝物,竟在这小小杨家村旁重现于世,”

众皆哗然!

随即震惊!

于是一群所谓‘运气好’的挖渠民夫,满脸狂喜的找来了一辆大牛车,敲锣打鼓的拉着鼎,大呼小叫的往衙门运。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又或者是有人在暗中指点,这群没啥见识的民夫竟然懂造势,他们运鼎的路上全都喊上了家里的小闺女。

这一群小闺女们,打扮漂漂亮亮,沿途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吸引了半个县城的百姓围观。

场面好生浩大,好生热闹,好生喧嚣。

如今的泾县堪称北方一颗明珠,早就不再是四年前那个小破城,各路商贾聚集于此,来往商队不断进出,人都喜欢凑热闹,于是商贾们也加入这场喧嚣。

也不知这些商贾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又或者也是有人在暗中指点了什么,当运输青州鼎的牛车经过时,这些商贾全都表现出有钱人的豪爽……

怎么表现豪爽呢?

最大豪爽莫过于撒钱!

但见那牛车经过之时,商贾们的仆人和立马打开装钱的口袋,掏出一把一把的铜钱,鼓足力气往牛车上扔。

铜钱砸在巨鼎上,发出清脆悦耳声,商贾们趁机开口解释,大笑着搞出一番说辞,道:“得见青州鼎,毕生沾喜气,逢凶化吉,家宅兴旺,哈哈哈哈,这必须得舍采庆祝一番呐。乡亲们别发呆呀,落在地上的喜钱该抢啊……”

有钱人豪爽撒钱,清苦百姓们欢声雷动,于是场面更加热闹,渐渐竟然轰动全城。

……

古代消息的传播速度很慢!

但是某些大事传播并不慢。

泾县出现了青州鼎,这种事就是很大的事,当运鼎的那一场热闹尚未散去时,各路消息已经开始纷纷往外传播。

如今的泾县,是北方的明珠,而杨氏虽然只是一个掌控三州之地的势力,但却是很多有心之人极为在意的地方,故而,县里有着各个势力安插的眼线。

这些眼线或是化妆商贾,或是伪装成迁徙的百姓,平日里遵纪守法,遇事时向外通信,而杨一笑自始至终都没有大搞清查,反而是默许了这些眼线的存在。

有眼线在,消息肯定往外传,比如青州鼎的现世,比如杨氏准备大举清扫山林。

清扫山林,革除匪患!

作为朝廷任命的青州知州,以及老皇帝临退位之前任命的青州兵马镇军,杨一笑如果想清扫匪患,任何人都无法进行阻拦。

因为这是他的官位职责。

但是,很快就有人看出苗头不对劲。

在有心之人的探查下,很快就得知了消息,杨一笑这次动用大军清扫山林,竟然不是清扫他所执掌的青州……

或者说,没把主要精力放在青州。

而是十几万大军一路向南,横冲直撞一般的冲出青州,对外宣称是有一股巨匪,因被清扫而逃向京师方向,杨氏为了灭掉这股巨匪,所以一路追出了所在的青州。

只不过,追出青州之后没再继续往前走!

据说是杨一笑秉持臣子之道,不愿意让皇帝陛下起疑心,故而他停下了追缴巨匪的步伐,以此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恭敬……

这说辞只能骗骗老百姓!

大人物几乎瞬间就明白!

什么样的巨匪需要动用十几万大军?

这天下哪有巨匪竟然要用铁骑追赶?

说什么停下步伐,说什么表现恭敬,几十万大军陈兵赫赫,距离京师之地仅有五百里,这是干啥啊,这分明是展示拳头啊!

……

青州鼎的消息,大军出动的消息,飞快的散播四方,随着时间推移越传越广。

很快,京师收到了所有的消息!

而在这段时间里,戴岳慢悠悠的赶路,这个汉子真的用了足足二十天时间,才把杨一笑的两份信函带回了京师。

皇宫中,御书房,读完信函的皇帝脸色铁青,整个书房之中响着压抑的喘息声。

突然,皇帝暴怒的大吼,轰隆一声,掀翻桌案。

“此子,豺狼。”

“啊啊啊啊,气煞朕也。”

“他要干什么?他要造反吗?竟敢索要盐引,他竟然敢要盐引。”

“如果只是向朕索要,朕咬咬牙也就忍了,哪怕是给他一个纲两个纲,朕即便心里不愿也能给。可是这贼子,这贼子他要自己印……”

此时的御书房之中,并不只有皇帝一人。

由于收到杨一笑的奏疏,皇族的核心人物全都入宫,这些皇族们心知肚明,杨一笑的奏疏肯定有反击,只不过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杨一笑的反击如此骇人。

竟然要盐引之权……

要的是印发权,而不是要盐引,这是要干啥啊,此人想当据守一方的节度使吗?

还是说,他直接想造反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