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第三百四十四章 曹爽的功劳,食人妻的刘玄德

金乡公主点头道:“卫夫人说的是,若不是丞相,吾家夫君早已被逆贼司马仲达将头颅斩下,亦不能再继续吸食那害人的五石散,我和俊儿亦会受司马氏的欺辱,即便我是曹氏的公主宗亲,

毕竟那司马仲达自从起兵叛乱那一刻起就完全的背弃曹氏了,今日我等这些洛阳大小官员的妻亦会是貂蝉、大小乔、孙尚香、邹氏的下场,更甚者甚至会被人杀了拿来吃!”

江南自古以来盛产美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不仅仅是景色,也是美女,令武帝曹操垂涎的大乔、小乔便是出身于此地。

三国时期,皖城乔公有两个倾国倾城的女儿,孙策和周瑜这哥俩在攻打此地的时候,对两位美女一见钟情(见色起意),于是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为妻。

但三国的美女们向来命运多舛。如果评一位三国中最衰的诸侯,那么非大乔的丈夫孙策莫属,孙伯符性如烈火,武艺超群,领袖江东,有“小霸王“之称。

谁知即将率领东吴崛起的前一刻,被三个无名之辈(许贡曾经的门客)暗算,命在旦夕,又不幸遇到了于吉这样的半仙,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孙策就剩一口气了。

由于孙策临终前把吴侯的位置传给了二弟孙权,大乔和孙策的幼子孙绍自然会引起江东上下的猜忌,而且如果他们继续在建康生活下去,难免会让孙策旧部动起立孙绍废孙权的想法,到时江东内部自相残杀,

大乔明白这是自己的丈夫不愿意看到的,于是这对孤儿寡母逐渐淡出了东吴权力中心,又是一位相忘于江湖的绝代佳人。

小乔和她姐姐一样,也是一个惨字了得。丈夫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精通音律,又是江东一人之下的大都督,本来这对才子佳人堪称是郎才女貌的一对璧人。

没想到周瑜和他的好兄弟孙策一样也是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就撒手人寰。小乔年纪轻轻也成了寡妇,郁郁而终。

孙尚香与相比二乔,孙小妹可能在容貌上略逊一筹,但自幼好武的她,有一种女将的飒爽英姿,这和不怒自威,表面宽仁厚道的刘备正相配。

作为孙权之妹,孙尚香不得不为孙刘联盟献身,以十八岁的芳龄嫁给了年逾五十的刘备,虽然皇叔堪称人中之龙,但看这年龄差距,估计当时孙尚香的心里是不怎么乐意的,

好在婚后夫妻二人还算和谐。在赵云截江救阿斗之后,孙夫人被带回了江东,夷陵之战后江东误传刘备死在了乱军之中,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哭,投江而死。

后人为其立庙,号曰“枭姬祠“。别看刘皇叔对自己的夫人们不怎么样,有很多时候还将其比做衣物,随意丢弃之,但是他的夫人们却个个刚烈无比!

甄宓本为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不过纳人妻一向是曹家的传统,曹操是这样,儿子曹丕也是这样。

我们再把时间快进到魏文帝时期,曹丕在篡汉称帝后广纳嫔妃,甄宓虽然被封为皇后,却逐渐失宠,再加上她在后期卷入了曹魏后宫争斗,于公元221年被赐死,可怜她漂泊一生,最终仍不能善终。

邹氏是张济之妻,张绣之婶,美到让一代奸雄曹操犯错误。宛城的一夜堪称史上最贵一夜,曹操痛失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和爱侄曹安民。从当时的混乱程度看,邹氏大概率已经亡命于乱军中,即使侥幸逃脱,也会被曹操收下,方才能过一些安稳的生活。

辛宪英接话道:“公主说的不差,就说那刘玄德、蜀汉开国之君,以仁义着称,亦是吃过别人妻之肉,而且还很是感动,这件事武皇帝也是知道的。”

最后这位是最惨的。演义中刘备逃难到村民刘安家,这位村民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也许是感觉出刘备是个大人物,也许是他认为家中无粮的情况下杀妻招待同宗才有礼貌,于是就把自己的夫人残忍杀害做成肉羹给刘备吃。

惊奇吧,更惊奇的还在后面,一向以仁厚着称的刘备在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责怪刘安,反而感动得痛哭流涕。

难怪先主在创业路上,一路抛妻弃子,看来真的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也许是当时对仁义的理解有误差,方才让刘备的“仁义”之名撑到入蜀之后,真正的有了属于自己的基业。

至于刘安,因为此事被曹操赏金百两相谢(此时刘备在曹操帐下),但估计村里没有哪户人家会把女儿嫁给他,原因无他,怕他请客,然后再杀女招待客人,

虽然说这吃人这事儿在当时也是寻常之事,但以自己妻来招待客人还是很罕见的,

也许是因为刘备吃过了人肉,后来拥有了自己的人马便也“无奈”的效仿曹操以人肉,有这一页黑暗的历史,也不知“仁义”之是如何能够保持下去的。

从东汉覆灭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中,受害最深的无依无靠的贫苦农民。他们既要被迫参加繁重的劳役和兵役,充当军阀争霸战的炮灰,还要千辛万苦耕种田地,交纳田租和沉重的赋税。激烈而无休止的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使得三国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人口锐减的高峰期。

战火的破坏,人口的逃亡与锐减,最终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成千上万个村镇沦为废墟和无人区,成千上万亩良田沦为荒野。

田地无人耕种,最终导致了三国时期极为严重的粮荒,粮食奇缺,尤其是军队这样的纯消耗单位,动不动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张嘴,坐吃山空,根本无法筹措到足够的粮食。

为了维持生存,一种极为丑恶的现象在三国时代迅速蔓延开来:以人为食。《三国志》中的记载比比皆是,“汉末,黄巾贼起,天下饥荒,人民相食”,“时人饥,相渔食”,“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以仁义着称的刘备也未能免俗,《英雄记》记载,“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刘备驻军小沛期间,因为粮食奇缺,军队上下自相残杀以人为食。

曹操更是此中老手,《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历史记载触目惊心。

奇怪的是,同样是三国争霸战的参与者,江东孙权却从来没干过以人为食的事,一次相关记载也没有。

原来,并非孙权多善良,而是与孙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江东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万里长江成为天然屏障,北方中原的战火很难蔓延至此,使得江东地区成为当时一方相对安定的世外桃源,百姓生活相对稳定,较少受战乱波及。

其次,江东地区河流密布,水源丰沛,为农业生产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保障,北方地区常见的旱灾与蝗灾在这里极为罕见,使得农业粮食产量充裕而有保证。

第三点,这里江河湖泊众多,又濒临大海,水产鱼虾产量丰足,即使是万一农业歉收,人们还能靠渔业为生,不致于饿肚子,因此孙权和他的军队也从来不必干以人为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