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第六百零九章 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不够安分

王凌继续接话道:“咳,老夫以为世家中大部分人都还是忠于大魏的,就如同荀令君兄弟这般,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会如司马懿那般利欲熏心,不顾一切冒这天下之大不韪行此篡逆之事,丞相对世家的成见还是大了一些,老夫以为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才是。”

曹爽开口道:“只要他们能够安分一些,大魏自是不会为难这些世家,但只怕有些人不够安分啊!”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邺城,领冀州牧。

有人对曹操说:“应该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易服。”

曹操将要从之,荀彧劝道:“若依照九州制,则河东、冯翊、扶风、西河以及幽州、并州之地全部并入冀州,所夺占囊括的地方众多。之前您击破袁尚,擒审配,海内震动,人人害怕不能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兵众。

现在把这些地方并入冀州,就会导致人心紧张。

况且很多人在劝说关右诸将闭关自守;现在他们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以为自己的地盘也会依次被夺。

一旦发生变乱,即使有守善之人,威迫之下也会为非作歹,那么袁尚得以宽限死期,袁谭也会心怀二意,刘表因此保守江、汉之间,天下就不那么容易平定了。

希望您迅速领兵先平定河北,然后修复旧都洛阳,南征荆州,指责刘表不向朝廷进贡,那么天下都了解您的心意,人人安心;等天下完全平定后,再商议恢复古制,这才符合国家长久的利益。”

曹操回信给荀彧说:“如果不是足下提醒,损失就大了!”于是搁置了九州制的计划。

当时,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

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曹操还将女儿(后为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作乱。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郡人卫固、范先请求留下王邑,暗中却与高干同谋。

曹操对荀彧说:“关西诸将,依靠险要和马匹,倘若受征必定作乱。张晟寇崤、渑之间,南通刘表,卫固等人又依赖张晟,我担心他们会成为大患。河东郡被山带河,四周经常发生变乱,是当今天下重要的一个地区。请您为我举荐一个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治理那里。”

荀彧说:“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曹操遂让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乱,广施仁政,在任十六年,政绩获誉天下第一。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上书称赞荀彧的功劳说:“从前袁绍侵略郊畿,大战于官渡。当时我军兵寡粮少,打算退回许县,就写信给荀彧商议,荀彧反对臣的意见,极力申述应当坚守的好处,提出进讨的方略,启发臣的思想,改变了臣错误的打算,才得以打败强敌,覆取其部众。

荀彧洞察胜败关键,这种才能世间少有。袁绍战败后,臣的军粮也用完了,臣以为河北不容易攻取,就打算南讨刘表。荀彧再次阻止臣,又详尽说明得失,臣听从了荀彧的意见,回师北征,得以歼灭恶贼,平定四州。

当初如果臣从官渡退兵,袁绍必定击鼓前进,我军形势就会倾覆,难以取胜。

之后如果南征刘表,忽视兖州、豫州,不光难以得利,还会失去原来的地盘。

荀彧提出这两条计谋,转败为胜,转祸为福,谋殊功异,是臣比不上的。

所以先帝看重指挥调度的人,轻赏临阵作战的人;古人重视运筹帷幄之功,看轻攻城拔寨之勇。之前对荀彧的封赏,难以与他的功勋相比,臣请求重新评议,增添他的食邑。”

荀彧极力推辞。曹操写信给他说:“您所献的策谋,还不只是我所表的这两件事。您一直谦虚,是仰慕鲁连先生吗?通达时务的圣人是不会在意这个的。从前介子推说:‘盗窃别人财物,尚且叫作盗贼。’何况您的智谋能够安定人事,使我获得荣耀的就有一百多件,我仅以这两件事为您增封,您都要推辞,何必如此谦逊呢?”

于是荀彧食邑增加一千户,前后共计二千户。曹操还要表荀彧为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同年冬,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南征,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遂得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提议让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秘密与荀彧商议此事。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情因此搁置,曹操“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南征孙权,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

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又上表:“臣闻自古遣将,上面设有监督,下面派有相助的副职,所以能够显示国家的尊严,减少过失。如今臣正要渡江,奉辞伐罪,应该有天使奉行王命。文武并用,是自古就有的例子。使持节、侍中守尚书令万岁亭侯荀彧,是国家的重臣,德行闻名华夏,已经到了军中,便应该和臣一道进军,宣示国家命令,用威德镇抚敌寇。军贵神速,臣来不及请示,因此私自留下荀彧,以作为重要的助手。”

献帝听从了曹操的上表,于是以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

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亡,时年五十岁。

献帝深感痛惜,祭祀之日不奏乐。谥曰敬侯。其子荀恽袭爵,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年(213年),曹操进封魏公。咸熙二年(265年),魏帝曹奂追赠荀彧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