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悟性逆天:八岁贪官,震惊朱元璋>第146章 别说是教育诸皇子了,国子监的祭酒咱也能胜任!

听朱辰这么一说,

在场的人都非常吃惊的看着朱辰。

在大家看来。

朱辰此举无异于找死。

历朝历代,皇帝的每一个皇子都有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

朱辰一个人把这些皇子都给教了。

你朱辰想要做什么?

控制所有的皇子?

这是皇家的大忌。

而且朱家这些皇子们除了朱标,

没有一个善茬,

皇子的老师可不好当啊,

朱辰何必去招惹他们?

一个个幸灾乐祸的看着朱辰。

朱元璋那可不是什么善茬,

心里一个不痛快,就可以送朱辰上路。

此刻,

朱元璋心中却有了一个新想法。

朱辰这么牛,

让这小子把自己的那些皇子们全都给开发一下岂不更好?

反正也没有什么成本,

不行了再换人也不迟。

朱辰想要有什么企图自己立刻对他采取行动。

反正自己正准备成立锦衣卫了。

到时候莫说朱辰,

自己皇子的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这话有什么怕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

“那行啊,才明天开始,咱们的皇子们你一块负责对他们的培训吧!”

朱辰听了,微微一笑。

看来这朱元璋真把自己当免费劳动力了。

不过朱元璋既然提出来了,那也正好。

还没有等朱辰说话,

就见魏国公徐达带着一帮大臣直接走了过来,

全都跪在了朱元璋的面前恳求道:

“皇上三思啊,大明的皇子们决不能让朱辰这么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当老师啊,他会带坏诸皇子,害了咱们大明的社稷啊!”

朱元璋听了这些人的话,

看着跪在地上的这些人,

这些人可都是大明现在中流砥柱的人。

和自己打下了天下。

自己也没有亏待这些人,

到了现在这些人有些居功自傲了,

打仗行,可是治理国家他们根本不擅长。

这几年朱元璋一直想培养新生力量替换这些老臣。

可是奈何国子监一直没有培养出来几个苗子。

朱元璋很是郁闷。

看着这些人联合在一起,一块给自己施压,朱元璋心里就很不爽。

一旁的朱辰看到朱元璋那一张黑如木炭的脸。

猜测出来朱元璋心里的想法。

看到这里朱辰直接走了过去。

指着那些跪在地上的大臣们说道:

“你明知道自己这种举动是什么吗?你们这叫逼宫,咱们皇上难道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皇子,这是皇上的家事,岂容你们在这里乱说!”

“告诉你们,别说是教育这些皇子们,就是整个国子监的祭酒咱都能够胜任!”

朱辰说完,转身对朱元璋笑着说道:

“皇上,要不你把国子监的祭酒让我试试?”

听了朱辰的话,

在场的所有人,

太子朱标,

马皇后,

诚意伯刘伯温,

宋濂,

魏国公徐达,

还有跪在地上的人,

都很是吃惊的看着他。

这朱辰真是敢说啊。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

这可是整个大明最高的学府。

国子监察酒可是相当于校长的级别。

这可是朱元璋在大明的官场的最大依靠。

未来的大明官场大部分的官员都会是从这国子监走出去的。

开国初期朱元璋试探着让一些地主级别的人入官。

觉得这些人家底厚,

一方面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支持国家,

另一方面这些人本身有钱,

在朱元璋看来他们做官在乎的是名誉,

而并不是金钱,

这些人贪婪的可能性比寒门学子小一些。

可是让朱元璋失望的是这些地主当了官,

不但能贪,

而且会贪,

贪腐的手段更多更隐蔽,

经过这一次教训,

朱元璋把培养官员的主要工作就放在了国子监,

所以朱元璋非常的重视国子监的教育问题。

其实作为历史系的高材生,

而且还是主攻明史的人,

朱辰也知道这朱元璋相比于其他的明朝的帝王,

朱元璋对国子监的重视程度,

简直让人吃惊。

洪武年间自从建立了国子监,

朱元璋对国子监的敕谕超过了永乐至嘉靖元年的总和。

仅仅洪武年间国子监成了之后,

朱元璋下圣旨一道,

下敕达到了六次,

下诰有一次,

策问更多高达十六次。

而其他的帝王,

正统、成化、宣德等朝也就仅仅一次。

这充分的说明了朱元璋对国子监的重视。

如果朱元璋连这国子监都能给自己负责,

这才说明了朱元璋对自己教育事业的肯定。

自己在宿县建立的新学堂的效果还不错。

朱辰准备试试。

如果自己这事办成了,

够自己吹一辈子牛逼。

皇子们和整个洪武年代的官员都是自己的学生,

这是多么牛叉啊一件事情啊。

到时候让自己培养的这些学子们覆盖整个大明的府县。

把自己的理念带过去,让这些人帮着自己一起做生意,带着大明各个县的经济都腾飞起来。

大家一起赚钱一起嗨,这将是多么爽的一件事情!

听了朱辰的话,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辰,

脸上没有露出了任何愤怒和喜悦。

只是看了一眼朱辰,然后直接问道:

“你小子胃口挺大啊,你知道这国子监对咱的重要性吗?”

朱辰听了对朱元璋鞠了一躬:

“皇上,微臣当然知道国子监是什么地方,

您要是把国子监交给了臣下,

微臣保证从国子出来的官吏,

十年之内配合您可以开创洪武盛世!”

听了朱辰这话,

朱元璋很是心动,

开创洪武盛世,

这是多么诱人的一件事情啊。

自己连做梦都想,可是这事谈何容易。

奋斗了这么多年,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要不是朱辰帮忙度过了这次蝗灾,

别说是让大家吃饱饭了,

现在估计已经横尸遍野,

大明的天下岌岌可危了。

是朱辰让大明的老百姓填饱了肚子,

而且朱辰的能力也在那里摆着。

他的理政能力那也是相当的强悍,

在舟山自己见识了朱辰的断案能力,

至于发展地方经济,

这就更不用说了,

舟山、宿县现实案例在那里摆着。

这强于任何的说辞。

一个国家,

想要发展还是要靠着这些官员,

靠着自己一人,

就是累死了也没有用。

而官员的选取和培训,

这就离不开国子监了。

现在国子监禁酒宋讷,

还有辅佐他的博士龚敏以及右司业王嘉会,

三人的年纪都已经很大了。

在教学上过于保守,

让他们讲四书五经没什么问题,

可是在其他方面,

这几个老顽固就差的有些远了。

如果朱辰能够就任国子监的祭酒,

把国子监的监生培养成为大明的急需的能臣干吏,

那么真的有可能开创洪武盛世!

就算朱辰失败了,

自己免了他就行,

这也没有什么成本。

想到这里朱元璋很是认真的看了一眼朱辰。

在场那些反对朱辰的官员们都感觉到了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