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州府,巡抚衙门。

  柳郁一身官服威严肃穆,带着一帮侍卫骑马来到巡抚衙门前,一行人来势汹汹,引得路过的百姓纷纷驻足远观。

  “呀,这巡抚衙门前站着的俊俏郎君是谁?”不远处,一人问道。

  “小点声,当心被听见,”站在此人身边的恰好是个书生于是连忙出声提醒,末了,这书生又解释道,“看那身官服似是京城来的老爷,怕是这两日传言的钦差大人到了。”

  “如此年轻的钦差大人?”那人听得瞠目结舌,“那这位钦差大人来巡抚衙门干甚?”

  “嘿,谁知道呢,说不定是来查贪官的,”那书生双眼放光的目送柳郁一行人进了巡抚衙门,这才继续道,“你们可知此次来沣州府的钦差大人是谁?”

  周围的人立刻问道:“是谁?”

  “来的可是鼎鼎大名的新科状元柳含章和同科探花秋月白。”书生说着一副面露崇拜之色。

  人群中一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惊道:“竟是这两位?!”

  那书生又道:“先前惊鸿一瞥,只见那位大人眉目如画貌似神人,定是这两位之一,错不了。”

  “兄台先前说钦差大人是来查贪官的,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中年男子又问道。

  书生摇了摇手中的折扇,兴奋地为众人解释道:“在下早先听一名渝州府的友人来信说,前两月这二位被陛下点做钦差督查渝州府赈灾之事,两位回京后,在渝州府扎根数年的几名硕鼠便被督查院的人给查办了。这事先调查之人,除了那两位便不作他想。”

  “当真?!”中年男子不敢相信。

  “自然当真,”那名书生又道,“此次这两位一到沣州府便带人进了巡抚衙门,怕是里面有老鼠啊。”

  “查,这些贪官污吏都该查!”几名百姓愤愤道,“自从这巡抚来了沣州府,日子是一年比难难过。”

  另有人抱怨道,“可不是,我家那娃在卫所当兵,今年都好几月没发月银了,日子可怎么过啊。”

  衙门内,一名幕僚神色倨傲地挡在柳郁跟前,道:“还请柳大人到厅中歇息片刻,孙巡抚正在处理公务,稍后便来接待大人。”

  “有百姓向本官状告沣州府巡抚贪污军饷,”柳郁脸上看不出半点情绪,只抬手示意身后侍卫,“来人,搜!”

  那幕僚没想到柳郁二话不说竟然就直接来这出,当即怔愣在原地。

  柳郁身后的侍卫正要往各厢房搜查证据,却见一名身穿官服大腹便便的人怒气冲冲地来到院中。

  “柳大人此举是否太不把本官放在眼里?”巡抚孙正和指着柳郁吹胡子瞪眼,“本官乃是沣州府巡抚,朝廷派到此处的从二品大员,就算要查,也要陛下圣旨,岂容你如此羞辱!”

  孙正和一通为自己鸣冤的话说完,心脏狂跳,手心里全是汗水,他暗自朝幕僚打了个手势,幕僚见柳郁没注意自己,连忙悄悄退走。

  柳郁淡淡地扫了一眼虚张声势的巡抚孙正和,取下御赐宝剑举过头顶,朗声道:“湛卢剑在此,如皇帝亲临,一应佞臣可先斩后奏。”

  “君王按湛卢……”孙正和听到“湛卢”二字便喃喃地跌倒在地,脸上一片绝望之色。

  湛卢剑乃是大齐镇国之剑,没想到皇帝将此剑赐给柳含章的传言竟然是真的,孙正和此时只觉浑身冰凉,仿佛下一刻便要人头落地。

  若是当初不听信那名管粮郎中之言该有多好……

  当夜,秋羲和千户郑成正与营中百户和总旗在主帐商议明日出战之事,一名士兵在帐外禀报道:“启禀千户,那名商队人员醒了!”

  秋羲听到贺九已经苏醒,立刻朝郑千户道:“千户在此一定明日计划,我去那边瞧瞧。”

  郑成今天已经见识过秋羲的医术,当然不会反对他。

  秋羲到达贺九养病的营帐时,只见他身上已经换过一回伤药,这会儿正有人在给他喂药。

  等贺九喝完药,秋羲这才上前与他对话。

  “贺九,我姓秋,”秋羲没说别的,直接向贺九挑明身份,“你家公子已经抵达沣州府。”

  听到柳郁到达沣州府的信息,贺九连忙就要起身,结果被秋羲眼疾手快地制止。

  贺九激动地问道:“秋公子,可是秋月白秋公子?”

  秋羲点点头:“是我,可否将商船被劫的详情告知于我?”

  “属下知无不言,公子去年便与我等传过密令,见秋公子如见他本人。”贺九方才的动作扯到了伤口,疼得他额头冒出冷汗,可他半点也没表现在脸上,只为秋羲回忆商船被劫之事。

  “当时商船正返航,因为商队知道倭寇惯常埋伏的区域,所以特地饶了远路。前几回走那条航线都平安无事,这次却被倭寇半路伏击,主事推测是有人提前将航线泄露给了倭寇。”

  秋羲联想到之前柳郁和孔正在府城抓到勾结倭寇的商行人员,于是问道:“可有怀疑之人?”

  “管事推测是汪家商行之人,”贺九解释道,“进入大齐海域后,几家大商队的船只几乎都走的同一条航线,因为那条线最安全,几乎只要推测出一支商队大致的返航时间,便能将商船的位置估摸个大概。”

  秋羲问道:“为何能推测是汪家商行?”

  贺九一手覆住腹部的伤处,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汪家商行私下与倭寇有交易往来,如果真有人给倭寇通风报信,除了这家不做他想。”

  秋羲又问了贺九几句话,随后又留下一瓶金疮药这才离开营帐,不再打扰贺九休息。

  七月初四清晨,黎山海域中一艘载有百人的战船划破海面,百艘仅载四人的网梭船紧随其后,黎山将士驾驶战船浩浩荡荡朝远处驶去。

  “此物当真神奇!”郑成站在甲板上,将一只千里目举在眼前,眺望着远处的大海,惊叹道,“有此物在,今日定能找出那帮倭寇!”他放下千里目后,朝秋羲道,“有了此物,将士们便如有神助,多谢秋大人义举。”

  秋羲笑道:“此物能派上用场便好。”

  舰队在海上行了半日,下午时,一座荒岛的影子终于出现在千里目中。

  若换做平时,郑成少不得派人登岛搜寻倭寇藏匿处,今日却不同,有千里目在手,他只需站在战船甲板上眺望便可将那座不大的荒岛尽收眼底。

  船队渐渐靠近荒岛,郑成已经将整座岛屿扫过一遍,见岛上没有任何可疑身影,便下令去往下一座岛屿。

  接连路过五六座岛屿后,千里目终于在一座树木茂盛的小岛上捕捉到一座瞭望台,台上正有一名矮小的倭寇朝这边眺望。

  郑成高声道:“传令下去,准备登岛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