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柳郁喜欢自己特地花心思捣鼓好半天才做出来的小馒头,秋羲当然是开心的,而且这次柳郁还专门让柳尘大老远拎着一只食盒来县学,他当然不能让食盒空着回去。

  于是秋羲收好还没看完的信,带着柳尘去膳房先揉面团备用。

  因着这几天膳房有厨娘在打理,后厨日日都备用各种瓜果蔬菜,秋羲带着柳尘过去后跟厨娘打了声招呼便动手做准备。

  “没想到秋童生还会做馒头。”厨娘收拾好中午用过的锅碗瓢盆后便去凑热闹。

  只见秋羲挑出几样颜色不同的瓜果递给柳尘,叮嘱道:“劳烦把这些分别放在碗里剁成泥,取汁留用。”

  柳尘惯常听他家公子的吩咐从来不问理由,接过秋羲递来的瓜果后问清怎么个剁法后便开始取碗动刀。

  厨娘看得稀奇,问道:“秋童生这是要做什么馒头,可需要我帮手?”

  平日里做馒头都是直接和面上蒸笼,见到还要捣鼓瓜果的,她着实好奇得很。

  “那就劳烦刘厨娘帮我煮一锅羊奶。”秋羲笑着指了指厨房里剩下的一小锅羊奶。

  那是醉鲜楼送来的,有徐弓这个醉鲜楼少东家在县学里吃住,醉鲜楼里三五不时就会派人送这些东西过来,这一小锅就是今早剩下的。

  “唉,我这就去煮。”刘厨娘笑着应道,说完便将装羊奶的锅子架到炉子上开始煮奶。

  秋羲见状又抓了几枚杏仁扔进奶锅里:“这个用来去除羊奶的膻味,煮沸后捞出来再放些糖进去熬化,然后盛出来用水镇凉就成。”

  刘厨娘点头应下,便用心看火。

  安排好后,秋羲在灶台上取来一只装菜用的小竹筛,将一层松毛均匀地铺在里面,又从灶膛里取出一些草木灰倒在松毛上,转身在灶台上煮水的那口锅里舀了一瓢开水倒进竹筛里。

  开水冲刷过草木灰,流进竹筛下面的盆里,刘厨娘见后不禁诧异道:“秋童生弄这脏水作甚?”

  “这可是好东西,用来给面团散酸味的。”

  秋羲反复用开水冲刷后,接到的灰水色泽变得黄亮清澈,他端详片刻,觉得碱水已经制得差不多了,这才将灰水倒进碗里装好。

  这时,刘厨娘熬煮的甜味羊奶刚镇好,柳尘的瓜果汁也捣鼓出好几碗颜色不同的颜色。

  秋羲取出面粉倒入羊奶跟清水,又加上一小块酵子添了灰水开始和面,一边不忘对刘厨娘道:“那些瓜果汁也像这样和进面里就好,一会儿就用这些面团做馒头,保管好看又松软香甜。”

  刘厨娘从小到大还没吃过不酸的馒头,学得格外认真。

  柳尘听了也在一旁默默点头,他家公子都说好看的馒头,那肯定是顶好看的。

  有刘厨娘这个老手帮忙,各色面团没一会儿就全部揉好,装在碗里放到暖和些的灶台上醒面。

  “我离开一会儿,劳烦刘厨娘帮忙看着面团。”

  下午还有课业,秋羲得抓紧时间回学舍给柳郁写信,不然他下次可就收不到柳郁的回信了。

  秋羲见柳郁信中提到他外祖父看过自己上回带过去的那张药方,又在信中附了一张老人家的手书,秋羲郑重地在回信中写道他三月初三要随教谕去府城雅集,届时定到府上拜访。

  待纸上的墨水晾干后,秋羲心情愉悦地将信装好,这下他不仅三月能和柳郁一起踏青,还能去柳郁家做客,相处时间加倍,计划完美。

  “劳烦把这封信给你家公子带回去。”

  秋羲将信封递给柳尘后,两人便重新返回膳房。

  这时离下午的讲学开始已经不剩多少时间,秋羲动作迅速地捏着小猫馒头,小小的面团在他手中长出橘黄的耳朵和尾巴,看得刘厨娘啧啧称奇。

  “和平日做馒头也没什么差别,只是多写花样而已。”

  秋羲这次不光做了小猫小兔和小犬,还几只其他动物造型,反正都是做成萌化小馒头,出来的成品一个赛一个的可爱。

  见食盒里已经捏好七八只小馒头,秋羲这才罢手,把食盒交给柳尘,道:“拿回去后还是照常蒸就好,我一会儿有课就不送你了。”

  柳尘半点不含糊,拎着食盒就离开县学,县城到府城得花不少时间,要不是为了给他家公子等这几只馒头,他早就启程回去了。

  做馒头的食材都是用膳房的,秋羲当然不能拍拍手就走,他又教刘厨娘学着做了两只馒头,确认刘厨娘已经学得差不多,这才回学舍收拾东西准备去学堂。

  “贤弟,你晌午不在学舍睡觉,跑哪儿去了?”徐弓的学舍就挨着秋羲的,一早就听到了隔壁的动静。

  “一会儿散学你就知道,”秋羲笑道,“等散学后去膳房,保管有你们没见过的好东西。”

  “哦,什么好东西?”一听是膳房里的好东西,赵子升立刻来劲了。

  “说不得,说不得。”秋羲故作神秘地摆摆手,把四位同窗的胃口钓得足足的。

  有膳房里的好东西钓着,众人只觉下午的经义课都让人听得愉悦,王教谕才刚一说散学,赵子升这个不在县学住宿的人就率先朝膳房快步走去。

  倒不是他不想直接用跑的,只是王教谕在后面盯着呢,他可不敢在教谕面前失礼。

  “今日这是怎么了,赵子升几人看着雀跃得很呐。”王教谕捋着胡须对落在后面收拾东西的秋羲问道。

  秋羲笑道:“回先生,是膳房里做了新馒头,他们几个赶着去吃馒头呢。”

  “哦,这馒头还有什么新的?”王教谕不解,县学里的馒头他也吃了好些年,又酸又硬的,哪有什么吃头。

  “教谕去看看便知,这回的馒头保管香甜松软。”

  听秋羲这么说,王教谕倒是很给面子地跟他一起去了膳房。

  今儿个只有外舍几人知道膳房有新馒头的消息,秋羲和王教谕到时,赵子升四人已经占了一桌吃上了。

  “教谕,贤弟,快来!”徐弓见到秋羲和王教谕进门,立刻招手叫他两人过去,他们那桌上正用一只只碗碟装着各式各样的小馒头,好不招人喜欢。

  “这竟是馒头?”

  王教谕拿起一只小犬馒头,只见黄橙橙的小犬趴在他的掌心里,小小一只对着他憨笑,两指轻轻一捏,果真十分松软,不等入口便能闻到一阵混着奶味的香甜。

  他十分不舍地在小犬馒头上咬了一口,赞叹道:“果然香甜松软,妙哉!”

  “教谕可知这花式馒头可是秋贤弟今日晌午捣鼓出来的。”徐弓听后连忙朝王教谕透露内部消息。

  王教谕颇为意外地看向秋羲,没想到此子竟还有这般手艺。

  于是,在王教谕和外舍四人的卖力宣传下,整个县学的人都知道秋童生能做出既好吃又惹人爱的馒头,徐弓回学舍后还悄悄找到秋羲跟他买了做馒头的方子,立志要让醉鲜楼把这馒头的名号打响。

  秋羲将徐弓递来的五十两银票推回去:“这又不是什么机密的东西,徐兄家里用得上我直接把方子写给你就成,给我银票做什么。”

  倒不是秋羲穷大方,醉鲜楼的大厨也能做各式馒头,琢磨琢磨就可以做出他那些花样,而且牛大壮在醉鲜楼做工,徐弓知道那是他邻居好友后对牛大壮也多有关照,醉鲜楼要用个馒头方子他还真不至于收钱。

  而且柳郁之前才给了他一百两银票买《战三国》,虽然另外的一成分红不一定赚得到,但他短时间内还不缺钱,以后缺了也有其他办法赚,不差这点。

  “贤弟有所不知,”徐弓摆摆手,随后便直接将银票放进秋羲怀里,“为兄想买的是贤弟能让馒头不酸的方子,这才是醉鲜楼急缺的。”

  两人一番说道,最后秋羲终于收下银票,他是真没想到给柳郁做个馒头还能在这里白赚五十两,这下建造纸作坊的钱算是提前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