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南风紧>第367章 忙忙碌碌1

苏圣平笑着反问道:“这就要看你自己。”

刘天瑞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而是说:“对你感兴趣,所以来到泉州后第一站去的是乾安,找到了当年救你的老奶奶,还从溪头镇上打听了不少你的往事,那些人把你传的神乎其神。不过其中有一个现象让老夫颇感兴趣,就是溪头那边不少人跟随着你,每年都有丰厚的收入带回家,可他们在干什么,有些人家一知半解,有些却是一点都不清楚。老夫原本还想去少林禅寺,后来生怕引起你的误会,就来府城了。”

“到了府城反倒让老夫即明白又不明白了。崇武民团老夫是看过了,堪比卢泰手下军士。那工业园想必是你赚钱的手段,不然你养不起那么多民团。可那什么科学研究院、学校就让老夫看不明白了。再者,老夫发觉这府城似乎颇为奇怪,一方面商贾盛行,有钱人遍地皆是。可官府好像可有可无,很是被无视。然后又发现了有些人似乎跟在武汉物流行看到的人是一样的,当时老夫心中就觉得这必然和你有关系。”

“所以老夫就以你出现在溪头的年头编了个说辞,目的就是引起你的注意,给自己制造接触你的机会,当然我另外的目的之前已经和你说过了,不论你是怎么想的,对你都不算坏事,想必你不会怪罪吧!”

刘天瑞算是说完了自己的来历,也算是精彩,尤其是读了万卷书,还行了万里路,又见识了天下三朝的军队,更是亲自组织过“造反”,阅历、知识是够了,加上对元朝的恨,和对吴越两朝的失望,是一个适合自己的战略性、阴谋型助手。就笑道:“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感谢都来不及,怎么会怪罪呢!”

刘天瑞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

苏圣平却又问:“老刘,有一点你似乎忽略了?你说了那么多,每一次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甚至是亲身参与,才决定去留。这一次为何如此简单?还有就是卢泰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

刘天瑞笑眯眯的看着苏圣平,缓缓开口道:“之前大人说对我的考核,却不知老夫也在考核大人。卢泰的消息我是从《华夏新闻》中得知的,想必这也是大人的手段之一。泉州这边新奇的事物不少,听说最近又要开始生产牙膏和奶糖,这些东西都是大人出现之后才有的,这是一直没有离开的原因所在。但是今天是倒数第二天,过了明天大人还没找上门来,老夫就准备返回吴朝看个究竟了。”

苏圣平呵呵一笑的,道:“那你现在以为呢?此前在北门怎敢用那样的话吸引我?”

刘天瑞答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嘛!这也是我对大人坐在地上听老夫一番话的回应。以往每一处都要停留那么长时间,也不在乎这一次了,如果大人让老夫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老夫再去找卢泰。”

苏圣平点点头,现在他已经彻底起了收服刘天瑞的心思,毕竟事实胜过雄辩,道:“理当如此,既然这样,明日开始,我会派人带你四处转转,一是你看不明白的科学研究院和学校,再就是工业园,紧接着让人带你去宝岛,如果那个时候你能定下心留在泉州,返回泉州后会让你去一个部门,那将会看的更加明白。时间以一个月为限,我希望一个月后手下的一个大动作,你能和我一起给他们送行。”见苏圣平说的信誓旦旦,刘天瑞欣然答应。

第二天开始,信息部和秘书处就专门派人带着刘天瑞四处闲逛,因为有苏圣平的令牌,刘天瑞在研究院、学校、工业园、船厂等地随意出入,但是那些核心的技术的什么的,他也看不懂,虽说倍感好奇但还不足为怪。就这样逛了几天时间之后就动身前往宝岛。

在宝岛登陆后,一进入新城镇,干净整洁的街道,布置合理的居住区域,居民安稳富足的面貌,这些和他见识过的城镇完全不同。

军营当中,正在进行调防的军队,严格训练后的军士让他顿时充满信心。由于持有令牌,忙碌中的侯望楼和陈继平等人都亲自接待了他,花了大量时间跟他详谈。得知这样建设当中的城镇还有两个,这样的军队还有两万五千人,并且在不断扩大当中,刘天瑞顿时对自己跟苏圣平所说的侵吴吞越、挥师北伐充满信心。

刘天瑞迫不及待的返回泉州,想要看看苏圣平最后让他看的是什么。得知刘天瑞定心要加入后,苏圣平又让虫子亲自接待,带他进了信息部的档案室,详细看了信息部这些年搜集和记录的各地地图、技术储备、人才库等等最为机密的信息。刘天瑞废寝忘食的看着这些信息,心中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家仇能报了。

刘天瑞在熟悉了解苏圣平体系内的事情,苏圣平自己也没闲着,一个月后船队就要下南洋,设置行省后的官员调派,军队扩编换防,学校上课等等,事情多如牛毛。虽说他作为领袖人物,只要把任务分解下去后再充分放权,大部分事情都有人会去完成,但是最终的结果他还是要把关的,做好的给予鼓励,做错的给予批评指正,就算是这样也忙的脚不沾地。作为隐隐崛起的势力之一,苏圣平都要这么忙碌,那三朝的皇帝更是如此。

韩秋原是最为忙碌的人,刚当上皇帝不久,军队一摊子事情有专业的卢泰在处理,他可以放心放手。但是罢免了首辅骆炳胜、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内阁阁员,又抓了一批他们的爪牙之后,就要赶紧安抚人心。

可文官之间盘根错节,川蜀大族为代表的一派、两湖为代表的一派、两广为代表的一派相互交错,自己又远离朝堂多年,空出这么多位置后,自己手底下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安置,还是要继续提拔任用那些派系的官员。为此,韩秋原才觉得自己这些年过于远离朝政了。

安排官员算是比较容易,只要那些官员能够效忠,无非就是一番平衡妥协,打小他就懂得这个道理,这也是帝王术的精髓之一。但是要让这些文官振作起来整顿朝纲就难了。

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想要在武汉设置一个商品交易所,诸多大臣就出言反对,道是过于鼓励商贾之事,会败坏民风。见他态度坚决,就给你来一个拖字诀。连拖也拖不下去了,就开始争抢位置,想要自己控制那个交易所。

就单单这样一件事情,两个月时间基本上等于没有丝毫进展。更不用说他想推行的官员考成,学习杜文心那样想要重新丈量土地、厘定税赋了。当上皇帝两个多月时间,似乎只是抓了一批人,任命了一批人,其他的好似一事无成。倒是卢泰用雷霆手段震慑,进行的军队改编貌似进展不错。

充分利用骆炳胜的昏招,卢泰抓住了兵部侍郎和两城统领的痛脚,加上兵部尚书被免,现在就只有一个卢泰熟悉的兵部侍郎在任,再有皇帝的信任,两个月时间已经大刀阔斧的裁汰了武汉三万军队,目前武汉军队也只剩下五万人了,可惜另外三个统领当时没有表态,搞的卢泰不好太明目张胆的动手。

裁汰老弱之后,他再把自己带来的两千人,派出去一千人分散到各个军队中任职,开始操练那些军士,短时间之内武汉军队的精神面貌倒是焕然一新。

除了卢泰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让韩秋原相当满意,就是在物流行试验进行的军资运输。这是韩秋原为了酬谢物流行对他的支持实行的一项政策,试行两个月下来,效果非常好,成本比以往下降了四成之多,速度还提高了一半。

这样的效果让韩秋原和卢泰都大为满意,下旨大大夸奖了吴桐一番。倒是让韩秋原忽略了韩夏青提到的物流行来自越朝,这样的军国大事不能尽托于人。韩秋原倒是信心满满,虽然物流行是泉州商人搞出来的,但却是在吴朝地头上,韩夏青还有一定控制权,不怕他们翻起浪来。不过谨慎起见,还是让高公公派了些密卫进去,不管怎么样,先放着再说。

吴朝的政事在新皇登基后,朝政算是有所改善。韩秋原每天忙碌着处理各种长篇大论的奏章,虽然疲累却也甘之如饴,时常是大臣已睡他未睡、大臣未起他已起,比赵世卿登基之初更为勤政。但是这种勤政只是因为皇帝,庞大的官僚体制按照旧有的模式运行,皇帝的一番振作只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从体制机制上进行革新,都是治标而不治本。结果如何,能否让吴朝振兴,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而越朝皇帝赵世卿,当上皇帝已经多年,对于朝政的无力感一点点侵蚀着他一开始的雄心,再无登基之初的勤勉。不过,也是相当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