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带着灵泉回村种药【完结番外】>第165章 酸辣埃及鱼

  第二天果然放晴, 太阳很大,晒得人的皮肤发烫,稻田的积水也下去了, 只留下一道明显的水位线。

  从鱼塘跑出来的鱼在淤泥里窜来窜去,大批戴草帽的村民在查看完自家的稻田后就开始抓鱼, 不是要拿回去吃, 而是还给鱼塘的承包人。

  乌桃一早就去三岭塘看了,她养的鱼没跑, 稻田那些应该是从其他鱼塘出来的,现在也说不清是谁家的。

  村委会经过商量决定:村民抓到的鱼就让他们带回去吃, 鱼塘主的损失由村委会承担, 包括其他农作物的损失。

  村委会带人在田头四处查看并向村民承诺的时候,乌桃也在, 只是没靠近, 她和张清让只是来凑热闹抓鱼的。

  她提着鱼篓, 用手肘撞了撞旁边的人,说:“新官上任就有这种魄力, 可以啊张部长, 看人眼光不错。”

  选举结果半月前就出来了, 乌夏林退位, 接任的是她之前见过的那个女的, 虽然不太了解, 但肯定是张家一系的。

  张清让戴了顶草帽,T恤外面穿着防晒衫,裤脚折叠挽起, 露出匀称白皙的小腿, 拖鞋用茅草穿在一起挂在手提的簸箕上。

  刚从田埂上来, 脚上还有没洗干净的泥,旁边的水桶是两人忙活半上午抓到的塘角鱼、七星鱼,还有几尾红鲤鱼。

  听出来乌桃是在打趣自己,她故意不接茬,“走,再去那边看看,我刚才听到动静,应该还有塘角鱼,我们多抓点回去。”

  “桶里已经很多了。”

  “多吗?我怎么觉得不够吃啊,放点泡椒、紫苏做酸酸辣辣的鱼煲,大家爱吃。”

  “我发现你最近很能吃辣。”

  “以前也吃。”

  “没现在吃的这么猛,恨不得吃西瓜都撒两把辣椒粉。”真有人这么吃,她因为好奇也试过,那个味道……怎么说呢,她接受不来。

  “是因为你做饭好吃。”张清让从村路另一边的田埂下去,走去刚才听到动静的那块地方。

  乌桃跟在后面,“嘴也变甜了。”

  “每回我都夸你做菜好吃,又不是今天才说。”

  “休想pua我当煮饭婆。”

  “……”这种话又是从哪里学来的。

  张清让回头,脸上全是无奈。

  乌桃忍笑,催促她快走,又说:“开玩笑你还当真了。”

  “少看点网络段子吧。”

  “不行,得看,我可不想跟社会脱节,回头跟牧禾邵悦她们聊天都没话题了,接不住梗。”

  “你还在意这些?”是她没想到的。

  “那当然,我曾经也是都市女性,现在回村种地成村姑了,心里很不平衡。”胡说八道谁都会。

  完全没有可信度的话,张清让已经不打算继续下去了,“那跟我去省城住?”

  “不,”拒绝的非常干脆,想了想又加一句,“小住可以,陪你。”

  张清让的心一暖,含笑,“嗯……”

  “嗯什么,到了没?鱼在哪,怎么没动静了,跑了吧?”

  “没跑,在这呢。”张清让指着躲在禾苗底下那窝塘角鱼。

  粗略数了数,有二三条条,乌桃抄起网兜连锅端,“大丰收啊。”

  张清让很有默契的把桶递过去接住,又去找下一窝。

  出去一上午,带回来一大桶鱼,这还是她俩的份额,乌榴、蒋琦、牧禾几个人还有。

  蒋琦从实习单位裸辞,也没找到工作,乌桃见小姑娘在这住的时候很热心能干,就动了把人留在工作的想法,找蒋琦谈过,小姑娘同意,前段时间是回老家处理租房和一些琐事的,前几天就飞到省城了,被暴雨耽搁了今天才赶最早一趟动车到南桂。

  一来就和乌榴去稻田抓鱼,她们抓最多的是黑背鲫鱼,野生的,拿来炖鱼汤很鲜美。

  牧禾四人来了也快两个月,不是一直都待在乌家庄,把南桂的乡镇四人都跑了一趟,收了些品相不错的药材,年轻人还是很有干劲的。

  几人挤在天井的水缸边叽叽喳喳说今天的收获,“我们去的那把鱼多到抓不完,那些田螺、虾蟹我们都没抓,鱼也是要大的,小白条都没要。”

  “小白条油炸好吃啊,干嘛不要。”

  “我们就带了两个桶,放不下了啊,两条埃及鱼就占了一个桶。”

  “下午再去,多抓点回来,吃不完就放到三岭塘去。”

  “也别等下午了,吃了中午饭就去。”

  她们问乌桃要不要一块。

  “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大风刮落了很多没成熟的果子,玉米也倒了大片,她下午要进果园干活,还要去酒坊,没空抓鱼了。

  这么多鱼,中午就做了杂鱼煲,砂锅底垫一层葱苗和姜丝,腌制好的鱼铺在上面,淋上调好的酱汁,再盖一层剁碎的泡椒,沸腾后酸辣味渗进鱼肉,出锅前撒一把紫苏,想要口感丰富也可以放鱼腥草,不过蒋琦接受不了鱼腥草的味,乌桃就没有放。

  两条大埃及鱼也杀了,掏出里面的鱼籽,这种鱼没有鱼泡,只有鱼肚,吃起来很脆,鱼籽也不是草鱼鲤鱼那种扎实的口感,是有点绵糯的胶质感,煮熟后颜色偏青黄,单独做鱼籽鱼肚锅或者和鱼肉一起做酸辣鱼都好吃,跟放泡椒的酸辣不同,做埃及鱼最好用腌制的酸梅,开胃、解腻,能中和埃及鱼本身的脂肪腻感。

  做酸辣鱼用不了两条埃及鱼,且光做一种口味也单调,正好李水琴上午从菜园捡回来一筐小番茄,也是昨天被大风刮落的,没坏,留它们烂在地里也可惜,就捡回来想当水果吃,现在被乌桃拿去洗了熬成番茄浓汁。

  肥嫩的埃及鱼斜刀切成厚度均匀的片,先用热水烫一遍,去掉鱼皮表面多余的粘液,鱼肉微微卷起定型,再捞出来备用,捞的时候注不要太大力,很容易碰碎鱼肉。

  大火烧开兑好番茄浓汁的汤,再把已经三四分熟的鱼肉放进去,在锅边淋一圈白酒,像做火焰醉鹅一样,熄火后鱼肉也差不多熟了,倒出来,不用泼热油,只在上面淋一层用碎番茄、假蒌叶、蒜末熬的汁就行了。

  埃及鱼只有主骨,没有细刺,鱼肉肥,口感细腻滑嫩,加上价格便宜,在本地还是很受欢迎的,就是吃多了容易腻,人工养殖的腥味还很重,不过村里养的味道还行,不肥不瘦,鱼皮还很有弹性。

  中午一般都不做耗时间的汤类,都是些肉片肉丸野菜汤,简单便捷,但肯定不做鸡蛋番茄汤、紫菜蛋花汤,这不是汤,是刷锅水。

  菜齐上桌,大家都往杂鱼煲、酸辣鱼和番茄埃及鱼片下筷子,新鲜的鱼肉吃起来就是不一样,鲜舌头都要掉了。

  就两个鱼肚,乌桃眼疾手快夹走一个放进张清让的碗。

  被同样很爱吃鱼籽鱼泡鱼肚的小连翘看见,小丫头控诉:“二姑偏心清姑姑,有好吃的全给清姑姑,也不给二奶奶,也不给爸爸妈妈,也不给我是,谁都不给,就给清姑姑,今天是,昨天也是,大昨天,大大昨天也是,很多天都是,我都看见啦。”

  本来挺正常的一件事让小连翘当众说出来,乌桃脸都快挂不住了,尴尬到涨红,为掩饰,找出剩下那个鱼肚给小连翘。

  “这不是还有一个,给你给你。”求小祖宗别再说了,被一桌人盯着偷笑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她好想找条地缝钻进去。

  碗里的那个张清让也没动,夹给连翘,“这还有一个,都是你的。”

  连翘不是骄纵不懂事的孩子,她把自己碗里的那个拨到张清让碗里,说:“我跟清姑姑交换。”

  “谢谢你啊,连翘。”孩子有这个心,张清让也欣然接受。

  连翘仰头笑哈哈的,很快就把这件事忘了,专心吃饭。

  乌桃没再给张清让夹菜,全程低头吃自己的,倒是张清让老往她碗里夹菜,桌上的人看她俩秀恩爱的这狗粮都饱了。

  过后乌榴还酸不溜秋的说:“等着,过几天我也谈一个,天天撒狗粮。”

  “你?”乌安摇头,“大学四年都没谈上对象,至今还是母胎单身,还过几天谈一个,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自己舌头。”

  “哥!”乌榴气得跺脚,丢下洗了一半的碗给他,扭身上堂屋去了。

  “那么多锅碗瓢盆就让我一个人洗啊。”

  “大男人洗洗碗怎么了。”

  乌安看了看手边两大盆碗碟筷子,还有几个锅,叹气,“行,我自己洗。”

  ~

  现在还不到收玉米的时候,被风刮倒的只能扒回去煮了吃,要么就剁碎了喂鸡鸭,家里的玉米本来也不是种来卖的,乌桃没有觉得很可惜,扒玉米的时候还捡了很多鸡纵,雨后天晴,往外冒的菌子很多,上午还有游客在路边摘走好多。

  张清让也戴手套在旁边帮忙。

  乌桃仰头看看天,说:“你回去午休吧,昨天就睡得晚,今天又起那么早。”

  至于为什么睡那么晚,都是她最后说的那句话惹出来的,被折腾到后半夜鸡打鸣张清让才放过她。

  “没事,两个人干活快点,不是还要去酒坊?”

  “嗯,要去跟老师傅们商量再多酿点其他酒,手续也办下来了,年底就能卖,这可是第一批正式往外售卖的酒。”

  “之前菜馆就卖过村里的米酒,评价很不错。”

  酒坊刚开始修缮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在打听,识货的人都知道能出好酒,别人先不说,单她家那位老爷子就一直念叨,以前还批评她不能重口腹之欲,现在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

  乌桃对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绝对有信心,“也对。”

  “不过重视点总没错。”

  “什么都让你说了。”

  扒完一垄,张清让想起来问:“偷药材的事情现在怎么样了?”

  乌家庄出名后这种情况就没有完全杜绝过,几乎每天镇上派出所都接到一两起报案,今年情况更严重,大半夜从犄角旮旯摸进来偷,偷的全是石斛、灵芝这些名贵的,很多村民家都遭过殃,有本地乡村的,也有外地人,暴雨之前还抓了一批职业盗贼。

  “人赃并获,该抓抓,该罚就罚。”

  那位新上任的村主任提过将村里的药材种植基地划为保护园区,就像深山的自然保护区一样,就算不能完全杜绝偷盗这种情况,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可一旦划入保护范围,采摘和种植也将归村委管控,有相应的标准,村民肯定不乐意,所以啊,很难实行,只能先加强防护。

  但就算天天有人巡逻,也还是有人躲过无人机的观察进入药山,下午乌桃和张清让还在酒坊,李水琴就打电话喊她俩快回家。

  “发瘟咯!从大泉口抬出来好几个人,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你们快回来看看!听说深山里还藏着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