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带着灵泉回村种药【完结番外】>第157章 老红糖奶茶

  在桂区的县级市里面, 南桂算得上富饶,时间往前倒退二十几年,南桂遍地都是砖厂和沙场, 二级公路的两边都是砖厂耸立起来的大烟囱,从早到晚都在冒黑烟, 污染很严重。

  还有沙场, 为了淘沙子,有的人把整个河段都挖了, 河堤坍塌给附近的村民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上面下令严查、同时关闭所有沙场, 情况才好转, 后来砖厂也因为污染问题被勒令停产,渐渐地没落, 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

  现在, 沿途还能看见砖厂的旧址, 乌桃指给张清让看,以前上学坐车回家都会看见大烟囱, 往社湾坳镇方向的路段比其他地方都多, 因为这边地势平整, 适合建厂房, 又靠近公路, 修车铺、洗车行以及大型货车的停车坪也都在这, 现在来南桂投资建厂的商人首选也是这,原来砖厂的地皮已经转手卖出去好多了。

  砖厂污染在当年也是大事件,张清让从父母那里听说过, 好多砖厂工人因为肺部感染得病, 黑心的老板直接卷款跑路, 有的抓回来了,有的聪明,申请破产,留下一堆烂账在那无人收拾。

  南桂这几年发展的不怎样,上面也不是特别想扶持,原因也是这,也不怪爷爷去乌家庄小住时不愿意见那帮人,当年他们也从砖厂得利了,中饱私囊,毫无底线,才会对污染这种大问题装作看不见。

  她俩开车在周边转了一圈,又跟顾家派下来的团队碰了面,他们对乌桃原本就很热情,在见到她跟张清让在一起后热情中又带了点谄媚。

  中午安排了饭局,就在琼浆玉露酒联名的酒店,三楼是餐饮区,做的都是南桂本地的特色菜,大部分食材还是通过乌家庄冷鲜链采购的,一吃就能尝出不一样,靠这个招揽了不少游客,在网上被推为第二必吃餐厅,第一当然是乌家庄菜馆,再没有比它的食材更正宗的了,绝对不会吃到假冒的。

  饭后还要谈些事情,让服务员上了甜汤——百合银耳羹,乌桃尝了尝,百合不是乌家庄的,银耳倒是,山上的枯木长出很多,村里人采来卖,估计大部分都是这家酒店给收走了。

  其实刚才吃饭的时候她就注意到了,上来的大部分都是药膳,而且仿照的还是乌家庄菜馆,虽说药膳大同小异,但这个雷同度也太高了,当归炖羊肉、枸杞炖鸽子蛋……这是年前十三叔公给菜馆定的新菜,鸽子蛋还是从她这里买的。

  “怎么,味道不对?”张清让知道乌桃嘴巴叼,见她咬着勺子垂眸盯着羹盅出神,便问。

  “没,就是想起十三叔公那也有银耳羹,除了百合,还放莲子,口感比这个丰富。”

  菜馆的食材都是现成的,外面的肯定没法比,“我们也好久没去他老人家那吃饭了,要不晚上就在那吃?”

  “行啊,听小小说最近出了很多新菜,我还没得空去尝鲜。”

  菜馆的药膳是跟小医馆合作研创的,资质齐全,不怕被人恶意举报,而且很多来吃过的游客反馈说有效果,现在十三叔公和他的徒子徒孙就专做药膳,家常菜已经很少出现在菜馆,实在想吃就去村市买两把菜自己回家做吧,又不难。

  药膳的种类很丰富,从主食到点心,还开发了中药奶茶,原材料都是本村的,以至于今年春季采收的药材对外售卖的数额减少,方图这个小老头在微信上一个劲叨咕乌桃不厚道。

  “桃姐,尝尝新出的老红糖珍珠奶茶。”菜馆的小服务生热情安利,他不是全职员工,是周末放假回家的学生过来兼职帮忙的。

  乌桃跟张清让从县城办完事回来就到菜馆蹭吃蹭喝,关系户,不用排队,十三叔公单独给她留了个僻静的位置,用一道竹帘跟大堂隔开,外面人声鼎沸,都是进村的游客,堂食之外还要打包。

  乌桃嘬了口奶茶,手工搓的红糖珍珠软糯弹牙,用本村的甘蔗熬出来的红糖甜而不腻,木薯粉跟红糖融合得很好,让人越嚼越起劲,听小服务生说还有游客想单独买红糖珍珠。

  “怎么样?”她问张清让。

  “好喝,奶茶的口感很特别,不像外面卖的那种牛奶做出来的口感。”她仔细品了品才说,乌家庄的东西几乎没有难吃的,就算是那些看上去匪夷所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从其他县城外面的牧场订购的水牛奶,跟寻常奶牛的奶有点区别。”

  她拿起小服务生留下的菜单,奶茶还在研发中,种类不算多,其他饮品倒是丰富,连玉米须都用上了,难怪这几天老有小孩子拔自家玉米地的玉米须。

  玉米须茶有利尿、消肿等功效,本地人也喜欢拿它煲糖水。

  “给我看看还有什么新奇东西吃。”两人在里面挨着脑袋研究菜单。

  大堂外面的客人走了一批又来一批,门外还有很多在等叫号,不少来小医馆看病的人住在村外的民宿或者镇上的旅馆,没条件自己做饭,也都会来这排队吃饭,不想排队的也可以去外面随便找家餐馆、米粉店对付一口,不过既然到了乌家庄,总要尝尝这里的药膳,那么多患者现身说法,名头那么响,说不定真有奇效。

  药膳的定价很合理,没有贵到普通人吃不起的程度,每道药膳的后面都会有小字说明:适合人群、禁忌人群等等,拿不准自己能不能吃的也可以问,一般服务生都会推荐老少皆宜的那几道膳食。

  “那个,麻烦问一下。”叫住服务生的是一家三口,等了半天才叫到自己的预约号。

  宝妈谨慎的看完菜单,不知道该怎么点,这趟来主要是为了给孩子看病,听说乌家庄的这家医馆是瑶医传承,那位老大夫特别厉害,脑癌晚期都能治好,而且跟北京九安堂的邵家也有联系,之前有人在医馆碰到过九安堂好几个大夫在这里诊脉看病。

  宝妈的孩子也是脑肿瘤,手术、化疗都做了,国外进口的抗癌药也吃了,没用,医生说撑不过两年,宝妈和丈夫四处打听,知道桂区省城的中医院能治,去年就有很多肿瘤患者在这治好的,就是太难挂号了,根本挤不进去,是离医院不远的一家爱心厨房的老板告诉她,可以去乌家庄碰碰运气,那里有治脑癌的偏方,她孩子兴许有救。

  老天爷垂怜,让宝妈能抢到一个小医馆的号,现在已经是她家孩子用药的第七天,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她和宝爸特意带孩子回省城的医院检查过,医生说癌细胞没有再扩散,是好兆头。

  今天是带孩子过来复诊换药,亦是感谢。

  口服的中药汤还在医馆煎着,听一起进来的其他病者家属说村里的药膳很管用,正好肚子饿,她和丈夫就抱着孩子上来了,谁知道这么难等,可里面传出的香味实在诱人,光是这样闻一闻都觉得舒坦,等就等吧。

  “您好女士,有什么可以帮您。”

  服务生的声音将宝妈从飘远的思绪中拉回来,她指点菜单上的图片说:“我也不知道该点哪些,你给我们推荐一下吧,另外,我孩子还在吃中药,再吃药膳会不会相克什么的?”

  确实,有些中药会相克。

  服务生很有经验,仔细问了宝妈孩子得的什么病,又看过小医馆开的中药方,才推荐了几道适宜的菜,以温补清淡为主,食材选料都非常新鲜,黄金米慢火熬出的浓粥,里面添了山菌丝和鸡丝,软滑鲜香,很得孩子的喜欢,最后结账走的时候菜馆还送给孩子一袋果脯,祝她早日康复。

  这一幕被乌桃看在眼里,本来她和张清让是要回家的,为此多留了会儿,“现在进村看病的人比游客都多。”

  “从去年开始,来桂区求医的人就很多,省城的医院现在人满为患,很多药材都紧缺。”这件事何关莲私下跟她提过很多次,叫桃桃取鸡冠蛇毒的事让她对何关莲有了芥蒂,后者也清楚,所以开春后桃桃对药材的售卖数量减少,何关莲也没敢对桃桃说什么。

  “种植面积和生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好的药材永远不嫌多,今年种药的村民又多了,明年再看看,说不定周边几个村子也能种,到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紧俏了。”

  两人回到家,老妈跟小妹刚吃晚饭,还问她俩要不要再吃点。

  “我们在十三叔公那里吃饱了才回来的。”回房间拿电脑下来整理最近的进出账目,天还没有黑,她总不能现在就跟张清让滚床单,还是先忙赚钱的事吧,虽然她现在不缺钱,但谁又会嫌自己钱多。

  张清让坐在旁边看她弄,时不时帮她更正记错的数据,两人配合的很默契,这个一指出,那个立马改。

  “这还漏了个小数点。”

  “噢~我说怎么算不对。”她有时候也马虎,尤其面对一堆密密麻麻的数字,眼花缭乱,头都大了。

  “没事,你先记上,不对的我再给你指出来。”

  停下打字的动作,乌桃偏头看身边这位,好奇一问:“张部长,我还不知道你大学念的什么专业。”

  “经济学,法学。”

  “双学位啊。”这也太厉害了,她学一个都费劲,难道这就是天才跟普通人的区别?

  张清让伸手将她脑袋转回去,“大惊小怪,继续。”

  “你读书的时候是不是次次都考第一?”她突然对张清让的过往产生极大的兴趣。

  以前从没有问过,仔细想想,她俩好像都没有问过彼此过去的事情,有没有前任、为什么分开、工作经历,这个张清让好像提过一回,在村寨干过几年基层,她就没有说自己的,一说就会扯到前任姚星月,这是绕不开的,所以不想提。

  “也不是,”张清让想了想,“有一两次被别人赶超了,只得了第二,不过高考的时候是第一。”

  “全校第一啊。”

  “省第一。”

  “……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状元就在自己身边。”某人还挺能皮。

  张清让被她这话给逗乐了,笑出声,“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跟你一比,我读书那会就是一个学渣。”难怪老弟张清泽的成绩明明已经很出类拔萃了,张老爷子还不满意,原来小老弟是有个状元姐姐啊。

  “怎么会,你成绩也不差。”一不小心,张部长就说漏了嘴。

  早该知道像张清让这样家庭背景的人不会轻易跟不清楚底细的人谈感情。

  她绝对没有跟张清让提过读书哪会的事,所以,“你查我?”

  作者有话说:

  倒数第三个版图了,我肯定能写出百万长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