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神圣罗马帝国【完结】>第三百章 危机来了

  普俄谈判已经结束,维也纳和会也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裁军、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裁军进展的相对顺利,大家都认为必须要裁军。争议的核心,集中在具体保留多少兵力。

  小国也就罢了,本身军队数量就有限,又威胁不到谁,裁不裁军影响都不大。

  核心矛盾在于俄奥法三国,奥地利提出了10:10:7的兵力对比,既:俄奥保持50万的陆军总兵力,法兰西保持35万陆军。

  法国代表大卫·普罗瓦尔强烈反对道:“作为一个大国,这是对法兰西的侮辱。

  我们无法接受这个比例,法兰西必须要拥有一支和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军队,我提议法俄奥三国保持等同规模的军队!”

  奥地利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摇了摇头,笑道:“公使阁下,裁军的本质是为了节省军费开销,维护欧陆军事平衡,避免爆发战争。

  贵国陆军战斗力世界第一,在同等的兵力下,谁是你们的对手,这个平衡又如何维系?”

  这个吹捧性的解释,令大卫·普罗瓦尔心中的怒火平息了下来,不过依然坚持道:“不行!

  法兰西有众多殖民地需要维护,不能单纯的考虑军队战斗力,我们必须从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完善考虑。”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实力就是地位的体现。现在分配的不仅仅只是兵力份额,还有欧洲大陆的话语权。

  如果拿到了和俄奥等同的军队数量,凭借战斗力上的优势,法兰西就算不是欧陆霸主,那也是无冕之王。

  “战斗力优势”,好吧,这方面法国人的自信心真的很爆棚,一直都以世界第一陆军自居。

  或许曾经法兰西陆军真的是世界第一,不过意大利人加入了进去,现在是世界第几,就没有人知道了。

  不涉及具体利益,奥地利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法国人唱反调,喊得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默认了。

  韦森贝格点了点头:“阁下说的也不无道理,确实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不过涉及的方面太多,比如说:人口、经济、殖民地数量、领土面积、国防压力等等。

  我们究竟以哪一项为参照标准,还是说全部都考虑,计算出一个综合值?”

  这是一个令人崩溃的话题,无论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对比,法兰西都处于了下风。

  大卫·普罗瓦尔仔细盘算了起来,尴尬的发现自己提殖民地就是一个错误。

  现在世界第一殖民帝国是不列颠,其次是奥地利,法兰西只能排第三。并且这个第三和第二的差距还非常悬殊,连一半的不到。

  拿殖民地做标准,岂不是让英国人保持世界第一的陆军规模?

  欧洲各国或许没有意见,约翰牛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那会让他们由海权国家,变成陆权国家。

  人口、经济、领土面积,法兰西没有一样能够占据上风,按这些数据计算,或许他们连奥地利70%的兵力份额都拿不到。

  国防压力更不要用说了,从来都是法兰西给别人压力,大卫·普罗瓦尔实在是不好意思提。

  犹豫了一会儿,大卫·普罗瓦尔硬着头皮回答道:“当然是综合计算考虑了,不过可以重点考虑区域军事平衡。”

  英国代表爱德华:“我提议在优先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再考虑区域军事平衡。

  以法兰西为例,仅仅只保留35万军队,根本就不够用。”

  搅屎棍的一贯作风,满足需求看似不错,问题是这个需求的标准如何界定?

  先满足所有国家的兵力需求,再考虑军事平衡,那就只能按高的算,50万的最高限额肯定守不住,搞不好最后裁军变成了扩军。

  英国人的阴谋,自然不是那么容易得逞的。别的国家多养几个兵,或许问题不大,俄罗斯帝国可养不起。

  俄国代表尼基塔·季托夫当即反驳道:“爵士,我们这是裁军会议,不是扩军会议。

  要是满足所有国家军事上的需求,你确定还能够裁军么?”

  裁军,为什么要裁军?

  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欧洲各国保持现在的局势最好,一个个把大量的军费消耗在陆军上,就无力和他们争夺海上霸权了。

  要是按照奥地利的提议,法奥两国陆军数量分别被压制到35万和50万,这就意味着两国政府每年可以节省上千万英镑的军费出来。

  这笔钱肯定不会躺在银行里面生利息,其中的大部分都会流入海军,这会对不列颠的海上霸权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爱德华不为所动,故意装糊涂:“这当然是裁军会议,大家能够坐在这里,就是最好的证明。

  保留多少军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自由,不应该受外来干扰。裁军要靠大家自愿,而不是外力强迫。”

  英国人的搅和,让大卫·普罗瓦尔压力大增。别人都可以“自愿”,唯独法兰西不行。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在场的国家中,有一大半都是反法同盟中的一员。

  即便是到了现在,大家仍然在警惕法兰西。如果没人领头的话,一群乌合之众,法国政府是不怂的。

  可惜现在不一样,欧洲大陆上有一个奥地利没有压下去,海峡外还有一个不列颠。

  一旦法兰西拒绝裁军,很有可能被外界错误解读,容易引发新一轮的国际局势紧张。

  法国代表大卫·普罗瓦尔反驳道:“独立国家的主权必须要尊重,不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也必须要为世界和平考虑。

  过度的自由,实际上就是战乱的根源。为了欧洲的繁荣与稳定,裁军势在必行。”

  大卫·普罗瓦尔的话,还是很加分的。法兰西不反对裁军,反对的只是法俄奥三国的军队规模比例。

  英国人挖的坑,直接被他完美的避了过去。争议的焦点,重新被拉了回来。

  讲道理、摆证据,新一轮唇枪舌战再次开始。只是这次争议的不在是数量比例,而是计算规则。

  综合考虑看似不错,其实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综合。因为牵扯到的方向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扯皮时间也就越长。

  ……

  就在大家扯皮的时候,一场危机也在资本主义世界袭来。

  起因是普波联邦战败,引发了伦敦金融市场动荡。

  不过在英国政府的努力下保住了债务人,并且还实现了部分债务转嫁,降低了金融风险,让市场恢复了信心,这一波危机得以平息。

  躲得过复活节,躲不过万圣节。

  柏林政府虽然存在,债务也在正常履行。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工厂的订单却没了。

  不光是如此,还有很多企业最后一批订单都没有来得及交付,柏林政府就违约了。

  订单违约是商业行为,最多也就赔偿点儿违约金,确切的说是订金不要了。

  违约的后遗症,就是大量的物资积压了下来。普通的产品还行,转入民市场降价销售多少可以回点儿本。

  专门生产出来的战略物资就麻烦了,资本倒是愿意拿出去卖,问题是现在根本就找不到买主。

  不光是英国出现了问题,欧洲大部分国家都积压了一批战略物资,恰好赶上大裁军的好时机,市场需求量大幅度下降。

  资金实力薄弱的生产企业,因为积压了大量的商品,现在已经濒临破产。

  受到冲击的不仅仅只有这些生产战略物资的企业,几乎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战后出口订单减少,靠出口贸易起家的企业,不得不掉头回来抢夺国内市场,市场竞争变得残酷了起来。

  产能过剩,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共同难题。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开始各显神通,打折促销是少不了的。

  以奥地利为例,战后国内的各项商品价格均出现了下跌,其中:日用品价格下跌了24%、服装类商品价格下跌了31.6%、五金类商品价格下跌了18.5%、机械设备价格下跌了9.8%、食品类商品价格下跌了6.4%……

  物价下跌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在物价下跌的背后,还伴随着残酷的市场竞争。

  看着最近的经济数据,弗朗茨知道经济危机又要来了。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咬牙死撑,一旦市场长时间不见好转,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就会率先倒下去。

  破产潮一旦出现,经济形势就会急剧恶化。

  放下了手中的资料,弗朗茨叹了一口气:“通知内阁、还有经济部门负责人过来开会。”

  ……

  第三百零一章 掀翻桌子

  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奥地利率先打开了倾销的阀门。从9月份开始,奥地利对外出口数额暴涨。

  农产品属于刚需产品,价格下跌还不严重,大都是九折、九五折促销;日用纺织类产品价格下跌就有些猛了,七八折是普遍现象,价格腰斩的都不在少数。

  到了这个时候,利润已经不重要了,把滞销的商品卖出去,换取现金流才是王道。

  不动不知道,一动下一跳。看着每天暴增的出口贸易额,弗朗茨都心惊肉跳。

  奥地利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同样也是世界第一商品积压大国。普俄战争过后,不只是柏林政府违了约,俄国人也没有例外。

  战争都结束了,尚未交货的订单,自然是不会履约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大家这么疯狂的降价,也有俄国人的功劳。

  沙皇政府违了约,订金自然拿不回去了。毫无疑问,这笔钱成了企业的收入,降低了商品的成本。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聪明人,国企不计成本的降价出口第一时间就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脑袋灵光的瞬间意识到“经济危机来了”。

  危急时刻,现金为王。

  看着自己那堆成山的库存,一个个都知道麻烦大了。

  没得说,必须要跟风。这年头市场还不透明,企业利润相对较高,现在打折促销,还能够保本。

  要是反应慢了,一旦经济危急爆发,到时候买家都找不到了。

  有没有人带节奏不知道,反正从九月份开始,奥地利有实力的企业大都加入了开发海外市场的行列。

  没有毛病,就是开发海外市场,“倾销”那是绝对不存在的。

  打折促销,那是企业让利给消费者。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市场份额,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大企业总得有点儿追求,不能够小富即安,国际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都是奥地利媒体的说法,有多少人信,这就没人知道了,反正资本家们是信了。

  尤其是上市公司表现的最积极,资本家们纷纷跳出来站台,鼓吹国际化的好处,硬是将股民……

  得益于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为了奥地利的商品“倾销”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欧洲大陆。

  事实证明,这年头欧洲底层民众们真的不富裕。打折后的奥地利工业制品,刚刚上市就受到了热捧。

  大量的外来廉价商品涌入,自然会冲击到当地的市场,拉仇恨是必然的。

  利益之争是最恐怖的,动了当地资本家们的奶酪,报复是必然的。

  正在大家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

  不光是奥地利商品来了,英法商品也跟着冲了进来,至少商标上印刷了“英文”,或者是“法文”。

  “山寨”是时代特色,大家都在相互盗版,市场上有过半的工商业产品,都是高仿货。

  专利保护只是在注册国有效,很多国家都没有专利法,正大光明的盗版都可以。

  毫无疑问,英法出口的商品没有增加,市场上多出来的产品有问题,只是这玩意儿没有办法区分真伪。

  都是进口货,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监控的年代,鬼知道从什么地方运过来的。

  奥地利的倾销也是有当地人配合的,想要采取针对行动,就把英法一起拖下了水。

  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不小心弄死地头蛇的事情,却屡见不鲜。

  除非大家马上修改游戏规则,提前进入专利时代,在游戏规则内,由政府出面打击山寨产品。

  这是不可能的,自己屁股都不干净,怎么能够乱来呢?

  根据奥地利信息报发布的数据,全欧洲有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资本家,都是靠“山寨”起家的,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企业都存在着专利侵权。

  这是必然的结果,英国人工业革命比欧洲大陆早得多,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部分技术都从不列颠诞生。

  人家都把路走完了,作为后来者,想要发展工业,不抄袭根本就不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到了奥地利,原本的“山寨”大国,瞬间进入了专利时代。

  没得说,大家还要继续抄啊!不抄袭,重新开辟一条道路来,花费巨额成本不说,关键是还不一定能成功。

  “专利保护”实际上是英奥剪羊毛的手段。

  自由贸易体系建立后,大家的商品都可以自由流通,拥有大量专利技术的英奥两国,自然要高举专利保护的大旗。

  自家的商品出去畅通无阻,别人家的商品因为涉及到专利侵权,直接被挡在了国门之外。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谁制定游戏规则,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明面上看起来非常公平的自由贸易体系,实际上就是英奥两国从外界掠夺财富的工具。

  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除了能够忽悠普通民众外,上层社会都清楚自由贸易的本质。

  知道归知道,大家还是无力改变。或许所有国家联合起来,能够推倒自由贸易体系,只不过没人肯做这个领头羊。

  不是不想,主要是不敢。英奥不可能和所有国家为敌,但打死领头的杀猴儆鸡,还是能够轻松完成的。

  理论上,最有希望充当这个角色的是法兰西,可惜巴黎政府没有挡住糖衣炮弹,早早的沦陷了。

  三大国主宰世界的政治格局,就是英奥两国出的价,拒绝就是反法同盟伺候。

  其次是俄罗斯帝国,地缘政治的缘故,只要沙皇政府不作死,谁都奈何不了他们。

  可惜俄国人的号召力太低,空有大国之名,实际影响力却局限在欧亚大陆。

  这个实力决定的,俄国海军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仅靠陆军撑起了大国地位。除了邻居之外,别的国家他们都影响不到。

  受大倾销影响,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残酷了起来。聪明的资本家已经反应了过来,纷纷加入了打折促销的行列中。

  舍不得割肉,选择死扛的资本家,正在坠入深渊。

  最先撑不住的是普鲁士王国,受战争的影响,普鲁士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国内工商业遭到了重创。

  本来就举步维艰,还没有来得及缓口气,又受到奥地利倾销的影响,中小企业先撑不住了。

  从11月份开始,裁员、破产、讨债,就成为了普鲁士王国最热门的话题。

  柏林王宫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抗议民众。

  毫无疑问这是资本家们捣鼓起来的,一个个高举“讨债”的旗帜,向柏林政府索要货款。

  这是战争遗留问题,战争时期货币印的太多了,如果赢得了战争,这自然不是问题。

  可惜普鲁士王国输了,大量的马克回流,加上资本家们的做空,战后马克迅速贬值。

  战前1马克能买下2千克优质面包,现在1千克最劣质的黑面包也要7马克,这只是一个开始,马克的购买力还在持续下降中。

  在确定马克大币值守不住后,柏林政府做出了一个破罐子破摔的决定,企图靠印钞票偿还内债。

  资本家们自然不答应了,纷纷要求政府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现在大家不在量化马克,而是要求用黄金进行折算。

  更有人直接拒收马克,要求柏林政府支付英镑、神盾或者是黄金。

  这种要求,自然遭到了柏林政府的拒绝。

  柏林政府本身就穷的叮当响,没有宣布财政破产、赖账,就已经是有节操了,还拒收马克这怎么可能?

  现在外面的抗议人群,就是不甘心利益受损的资本家,鼓动起来的。

  抗议声,已经随风潜入柏林王宫,腓特烈三世阴沉着脸问道:“查清楚了,都是些什么人在搞鬼?”

  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苦笑着回答道:“陛下,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内近半的大资本家都参与了进去,各个利益集团皆有。

  据说他们还准备成立讨债委员会,专门和政府作对。为了逼迫政府让步,他们准备在近期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罢市。”

  听到了这个答案,腓特烈三世头疼了。

  “法不责众”并不是说法律无法追究众人犯罪的责任,主要是影响太大,追究起来会影响国家稳定。

  犹豫了一会儿功夫后,腓特烈三世叹了一口气:“看来我们的说服工作失败了。资本家们想要政府替他们的损失买单,但是谁替政府买单呢?”

  无人买单,这就意味着妥协的大门已经关上了。柏林政府无力承担巨额的债务,只能靠货币贬值度过危机。

  马克迅速贬值,除了之前发行的货币大量回流,造成通货膨胀,和资本家在金融市场上的做空马克外,柏林政府大肆印钞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是全世界的通行法则,内心深处腓特烈三世已经做好了掀翻桌子的打算。

  资本家或许未来会很强势,但现在还轮不到他们称王称霸,原本只是准备拿犹太人开刀,现在只能扩大化了。

  第三百零二章 法兰克福

  意识到危机来临的不仅只有奥地利,维也纳政府只是抢先一步行动,继奥地利打开倾销的阀门后,英国资本家也迅速进行了跟进。

  这年头的海外贸易,英奥两国加起来就占据了四分之三的市场份额,所谓的国际竞争,主要也是在两国之间展开的。

  市场就这么大,你占的多了,我就占的少了,谁也没有办法让步。

  英奥两国没有直接翻脸,还是因为各自的发展方向不一样。

  不列颠出口最多的是纺织品,奥地利出口最多的是农产品,这也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份额最大的两宗商品。

  分别占据了国际贸易总额的68.3%、21.6%,值得一提的是纺织品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农产品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占据的比例这么悬殊,除了工农业剪刀差外,还和交易模式有关系。

  英国的纺织业是进口原材料,加工完成后出口;奥地利的农产品大部分都是自产,进口原材料相对较少。

  真要论产业规模,农产品领域肯定要超过纺织业。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全世界超过80%的人都是农业人口。

  不过论赚钱,农业肯定比不上纺织业,即便是完成了加工也一样。

  在纺织品领域,英国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法兰西,他们之前捣鼓的埃及的棉花种植园计划,最后给法国人做了嫁衣。

  解决了原材料问题,法国棉纺织业才得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内的支柱产业。巴黎政府的非洲开发计划中,就把扩大棉花种植园面积排在第一位。

  如果让法国人的计划成功,英国人的棉纺织业霸主地位将受到重要冲击,这也是英法关系转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产品领域奥地利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俄罗斯帝国。因为战争的关系,俄国初生的民族工业遭到了重创。

  受限于技术、资本,短期内没有能力完成全部的农产品加工,不得不暂时充当奥地利的原材料产地。

  “暂时”不等于永久,俄罗斯帝国还是奥地利农产品领域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之一。

  英奥竞争还是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英国人是传统行业的霸主,奥地利则是新兴产业的领头羊。

  在后世看来,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产业。不过从短期来看,这些产业的市场还非常狭小。

  这是行业特殊性决定的,基础设施不到位,盲目采用新设备,成本能够令人崩溃,还不如用老掉牙的蒸汽机划算。

  ……

  法兰克福,这座德意志地区传统的金融中心,在加入新神罗帝国后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为了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已经超越了维也纳,仅次于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

  当然,四大金融中心的说法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可,因为排名第一的伦敦约等于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的总和。

  这还是建立在奥地利抢了不少黄金产地的前提下,要不然伦敦的优势还会更加明显。

  世界霸主的底蕴不是短时间能够抹平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伦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英国人是倾一国之力养一城,这和奥地利的发展模式不一样。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法兰克福能够超越维也纳,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首先是影响力,法兰克福在德意志地区声名远播,有很多银行坐落在这里,资金实力雄厚。

  其次是地理位置,正好在德意志地区腹心,在德奥边界地区,距离普鲁士也非常近,有利于汇聚这些国家的资本。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奥地利的国策不搞超级城市,作为首都的维也纳没有跳出来抢资源。

  拥有这么多优势,本来就是中欧金融中心的法兰克福,自然是一飞冲天。

  有利也有弊,在汇聚中欧资本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国的经济影响。

  普鲁士王国战败后,法兰克福股市就率先受到了冲击。

  好在维也纳政府拒绝向柏林政府贷款,法兰克福的金融家们没有跳进这个巨坑。

  受到冲击的主要是一些上市的普鲁士企业,尤其是落入俄占区的企业,几乎是寸草不生。

  据统计最近半年来,受普俄战争影响,法兰克福跳楼人数已经超过30人了。

  这是常态,每一个金融中心都不会缺乏倒霉蛋,即便是市场最好的时候,都会有人赔到跳楼。

  清晨,秋风卷起了地上的落叶乱飞,打在了弗洛雷斯脸上,一股不详的预感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资深股票投机者,弗洛雷斯已经在法兰克福拥有了自己的证券公司,尽管规模还非常的小,还是摆脱了完全沦为韭菜的悲剧。

  和赌场一样,坐庄的胜算总比赌客们高。组建证券公司后,弗洛雷斯也和人联手炒作过几支股票,感受了一把庄家的风采,狠狠的赚了一笔。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来那么几次,弗洛雷斯又可以更进一步,甚至是有机会成为这里的主宰者之一。

  不过人都是有走霉运的时候,在一位金融巨头的带领下,弗洛雷斯加入到了普俄战争的投机中。

  很不幸,这次他们压错了宝,普波联邦大败连带着他们也损失惨重,还套牢了大量的资本。

  金融市场上有亏有赚本来就是正常的,弗洛雷斯的心理素质足够好,能够承受这种波动。

  套牢而已,只要不是企业破产,等普俄战争的余波过去了,放几个利好的消息,就可以成功解套。

  类似的事情,在股市上经常发生。如果投入的资本过大,没有利好的消息,都可以人为制造出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投机者,弗洛雷斯一贯坚持分散投资,只要不赶上股灾,一两次失败也顶得住。

  用手遮挡了一下,弗洛雷斯加快了脚步。他非常相信自己的预感,靠这种直觉让他平安度过了两次股灾。

  弗洛雷斯抵达的时候,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已经人声鼎沸。没有在大厅浪费时间,弗洛雷斯直接进入了自家公司所在的办公室。

  说是办公室,其实这只是一间不足五十平米的小房子,并且还是三家证券公司合租的。

  没有办法,这年头没有电子交易,股票交易全靠人工,第一手信息就变得格外重要。

  交易所内部的房价真的是寸土寸金,就这么不到五十平米的小房子,每个月的租金都高达2000神盾,还是非卖品。

  换一个地方,这笔钱都足以买下一套大房子。

  如果不是招揽顾客,需要展示实力,弗洛雷斯说什么也不会这么奢侈。

  第三百零三章 大买卖

  柏林,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突然变得冷清了起来,已经快过11点了,一排排商铺还是关门锁户。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进入了汉斯脑海中——“罢市”。

  似乎想到了什么,汉斯立即往电报公司跑。

  看着迎面而来的抗议游行队伍,汉斯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后,直接转身离开。

  没有办法,电报公司的员工都走上街头抗议了,这个时候想要把消息传回去已经不可能了。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弗洛雷斯正盯着不断更新的交易数据分析。

  这也是租房附赠的福利之一,不需要去大厅里面看数据,直接派人去后台打清单就行了。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总体上趋于稳定,除了那几支被套牢的股票外,其它都在缓慢增长。

  此时一名中年男子笑着走了进来,来人是办公室中另一家证券公司的老板费伦。

  作为同行的三家公司能够挤在一家办公室内,关系自不用说。

  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股市,抱团也是小证券公司的生存之道。

  弗洛雷斯关心地问道:“费伦,看你心情不错,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信息共享,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对证券商来说,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搜集情报就必不可少。

  大的证券公司都有专门的团队在负责,弗洛雷斯这样的小证券公司财力有限,养不起这样的团队,就只能联合收集情报。

  第一手信息,也是证券商能够跑赢散户的关键因素。啥也不知道,就一头扎进去的铁憨憨,基本上都会被坑的一毛不剩。

  费伦笑道:“柏林传来消息,普鲁士政府决定妥协了,我们被套牢的股票,马上就可以解套了。”

  弗洛雷斯眉头一皱,似乎没有被这个“好消息”所打动。

  “这怎么可能,以普鲁士政府的财政,根本就无力承担这么多债务,他们拿什么……”

  后面的话,弗洛雷斯不由自主的咽了回来。他不认为费伦在这个问题上撒谎,要核实也就一个电报的问题。

  费伦自信道:“放心吧,普鲁士政府没钱,不等于就弄不到钱了。

  据说德意志银行、奥地利银行、英格兰银行等十几家大银行正在组建银行团,正在和普鲁士政府谈判。

  目前已经达成了初步协议,各方联手组建一家新银行,替柏林政府发行2亿神盾的债券,作为回报他们将代理普鲁士的发钞业务。”

  说道这里,费伦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发行货币绝对是金融界人士梦寐以求的业务。

  谁都知道在离钱越近的地方,越容易赚到钱。银行只要能够拿到发钞权,就不用愁资金问题了。

  银行团的事情,弗洛雷斯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并不是因为和普鲁士谈判,被他注意到的主要原因就是“做空马克”。

  刚坑完人家,接着又开始合作,在金融界是常态。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洛雷斯:“你打算怎么做,该不是想要抄底吧?”

  不待费伦回答,一名工作人员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弗洛雷斯先生,好消息我们套牢的股票,开始上涨了。”

  费伦脸色大变:“糟糕,消息泄露了。我们必须要快,再晚汤都喝不上了。”

  ……

  做出同样选择的人很多,证券交易所变得人声鼎沸。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楼顶上,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四大证券商,正在开始撤离了。

  一名坐在沙发上,吸着雪茄的老者问道:“消息能够封锁多久?”

  身着青衣的中年男子回答道:“威尔先生,最多能够坚持两天,也有可能今天就被拆穿。

  我们虽然利用电报公司发布了假消息,但两地电报突然中断,还是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这是必然的,柏林和法兰克福都是大都市,两边的商贸往来非常频繁,每天都有上百封电报来往,突然一下子断了不引人注目才怪。

  线路检修,糊弄一下普通人还行。从两地通电报以来,就从来出现过8个小时以上的信号中断。

  可是不中断电报联系更有问题,那是分分钟就要暴露。

  威尔点了点头:“这已经很不错了,能够争取这么多时间已经很令人意外了。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大家都去布置吧,在最短的时间内平仓,尽可能的挽回损失。”

  没有办法,柏林政府突然掀翻了桌子,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和下面玩儿股票的不一样,他们这次是在做空马克,如果不快点儿跑路,损失就大的去了。

  ……

  相比威尔等人的愁云惨淡,隔壁的邻居贝多福证券公司气氛就要和谐的多。

  大家都在做空马克,只不过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贝多福证券公司没有那么贪心,赚了一笔过后就退了出来。

  泰勒斯遗憾道:“威尔那老狐狸终于还是载了,不过现在及时止损的话,应该伤不到他的元气。”

  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不要看法兰克福四大证券商经常联合行动,给外界的感觉这就是一个联盟,实际上最想要对方完蛋的就是他们这些盟友。

  菲儿罗斯笑道:“那可不一定,在旁的时候损失也就损失了,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

  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危急就要来了。这个时候手中没有足够的现金,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贝多福执行总裁斯克维日卡打断了两个得力助手:“好了两位,威尔倒不倒霉那是未来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到落井下石的时候,传出去了影响不好。”

  “斯克维日卡先生,维也纳电话!”

  “来了!”

  说完,斯克维日卡快步了过去。

  ……

  半晌功夫后,斯克维日卡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

  “两位,你们的工作来了。从现在开始,尽可能的抛售掉我们手中的全部股票、债券。

  现金,现在我们需要大量的现金。”

  菲儿罗斯疑惑道:“总裁,国内的经济情况尚好,就算是受这次事件的冲击,也不至于崩溃。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已经陆续套现了八千万神盾,足以应付任何危机。

  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又或者是总部缺钱了?”

  作为过江龙,贝多福证券能够成为法兰克福四大券商之一,从来没有受到过规则之外的影响,后台有多强大可见一斑。

  经济上有和奥地利多家银行有亲密合作关系,从来都没有缺过钱,这都是总部搞定的,菲儿罗斯不认为总部会缺钱。

  犹豫了一会儿,斯克维日卡点了点头:“好吧,告诉你们好了,反正后面你们也会知道。

  这次我们要干一票大的,总部决定做空法郎,你们都是操盘手之一。

  不光是我们要参加,全世界排名前二十的证券公司,其中有一半都会参加。

  这是一次英奥资本的联合行动,你们可能也听说了,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国际银行团。

  更多详细内容,我也不清楚,总之你们做好思想准备就行了。”

  “做空法郎”,绕是两人胆大包天,也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法郎不同于马克,法兰西的经济盘子可要大得多。在此之前,国际上也没有少出现做空法郎的事情,只不过均以失败告终。

  这次组织规模这么大,甚至还利用普鲁士做掩护,肯定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泰勒斯摆摆手道:“做空法郎好像有些难,我可以当什么都没听到么?”

  斯克维日卡微微一笑:“很遗憾,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

  我想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人过来专门保护我们的安全,你可以和他们说说看。

  不过我个人建议,你们最好嘴巴严实一点儿,要是坏了事,那是会死人的。”

  两人无奈的点了点头,好奇心害死猫。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还有拒绝参加的机会。

  现在知道了“做空法郎”,再想要退出,那就只能躺着出去了。

  沸沸扬扬的国际银行团,只要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团体可以看做是英奥金融界联合体,共有十三家大型银行参与。

  见两人情绪不高,斯克维日卡安慰道:“不要这么悲观,做空法郎而已,又不是要你们的命,至于这样么?”

  调整了一下情绪,泰勒斯很快恢复了过来,做出一副夸张的表情说道:“不,我的总裁先生。

  这么大的买卖,还不知道牵扯到了多少大人物,万一搞砸了,谁能够保证不迁怒到我们?”

  ……

  第三百零四章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为了逼迫政府让步,1881年11月7日,普鲁士资产阶级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市运动。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腓特烈三世,多次交涉无果后,11月10日,柏林政府宣布全国戒严。

  由退役官兵组成的治安大队,接管了警察的工作,封锁了交通要道,查封了所有参与资本家的商铺、仓库、工厂,由政府统一调配全国物资。

  紧接着,腓特烈三世又下令恢复工厂生产。很多退役军官摇身一变,成为工厂的管理者。

  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不知道该怎么管理,就按管理军队的办法复制好了。

  只要有人发工资,普通工人可不在乎老板是谁。管理严格没有关系,只要钱到位什么事都好说,一座座工厂陆陆续续开始复工。

  从生产到销售,都是政府一手包办。看上去颇有几分计划经济的样子,资本家们真的慌了。

  现实告诉他们,自己似乎不是那么重要,没有他们这个国家还是在正常运转。

  尽管中间还是发生了很多乱子,但这只是初期阶段,后面可以慢慢改变。

  现在后悔已经晚了,都撕破了脸皮,腓特烈三世自然不会客气。

  都不用栽赃陷害,只是一个个翻翻旧账,很快就有一大波人锒铛入狱。

  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一脸焦急道:“陛下,不能这么下去了,要不然会出大乱子的。”

  拿资本家开刀,他没有意见,反正大家都不是一路人。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此之前,大家可没准备让军队接管国家。

  只是后面发现用警察对付不了资本家,才被迫用退役官兵组织治安大队。

  解决了资本家,大家发现国内秩序崩盘了。为了恢复社会秩序,政府不得不再一次借助军方的力量。

  原来说普鲁士王国是军队拥有国家,那是军队影响力大,在上层政治上控制了国家。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军方在上层的影响力被削弱了,对下面的影响力却大大增加了。

  腓特烈三世无奈的点了点头:“我的首相,谁都知道现在普鲁士的情况不对,可问题是该怎么解决?

  人已经抓了,家都抄完了,工厂也没收了。

  现在要恢复工厂生产,短时间内我们根本就找不到足够的管理人员。

  除了让退役军官去管理,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么。

  总不能把那些蛀虫又放出去,继续给我们添乱吧?”

  不得不承认,军事化管理工厂只能够作为应急手段。这才开始没多久,就爆发出了一系列的乱子。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列奥·冯·卡普里维咬咬牙道:“干脆组织一次拍卖吧!

  这么多工厂我们肯定管理不过来,卖掉大部分规模小的工厂,只保留几家大工厂,转为国有企业,学习奥地利的管理模式。”

  普鲁士工业界还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厂,规模都不足百人,万人以上的大工厂只有个位数。

  普鲁士王国是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国家,不是所有的资本家都跳出来和政府对着干,这次掀翻了桌子,自然不可能把资本家一网打尽。

  理论上来说,只要把没收的中小工厂抛售出去,管理问题也就解决了。

  腓特烈三世缓缓说道:“这倒是一个办法。”

  显然,他动心了。不要看普鲁士王国已经恢复了生产,可这个产能真的很感人,生产效率普遍下降了百分之十五,次品率也居高不下。

  这样的企业,除非关起门自己玩,一旦加入国际竞争中,那就注定要完蛋。

  现在市面上的平静,那是靠政府信誉支撑起来的。柏林政府及时采取行动,保障了物资供应和就业,大家相信政府的执行力。

  陆军大臣冯·罗斯华尔德提议道:“陛下,这么多工厂一起抛出去,就算有人买,恐怕也卖不上价。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将工厂分给退役官兵,抵扣他们的遣散费,或者是抚恤金。

  不但政府可以减少一笔开销,连就业安置问题,也可以顺便解决了。”

  卖不上价是真的,普鲁士王国有购买力的人,大都还在监狱里关着。

  剩下的资本家,就算是兜里有钱,这个时候也被吓得不轻,根本就不敢轻易冒头。

  受马克贬值的影响,原本的遣散费、抚恤金标准,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资本家的钱,柏林政府敢赖掉,士兵们的卖命钱,他们可不敢打折扣。

  尽管柏林政府一再提高标准,可是架不住通货膨胀的厉害,一直加下去政府也受不了。

  腓特烈三世有些怀疑地问道:“士兵们能够接受么?要知道这些小工厂的效益都很一般。如果经营能力不够,很容易出现亏本的。”

  “亏本”不是在资本家手中亏本,而是最近一段时间,根据柏林政府管理的情况来看的。

  陆军大臣冯·罗斯华尔德不确定道:“应该能接受吧,我们可以把工厂价格定便宜一些,让他们自己决定要工厂股份,还是要现金。

  至于管理的问题,我觉得生产环节问题不大,都是自己的工厂,肯定不会乱来的。

  麻烦的是销售,不过政府可以帮忙解决。我们和英国人有协议,可以用实物支付债务,就拿这些工厂的产品去抵扣好了。”

  腓特烈三世陷入了沉思中,价格问题他不关心,反正都是白来的。

  如果能够用这些小工厂,安抚军方的情绪,让军方同意政府的整编计划,他不介意白送。

  “那就试试吧,记得做好协调工作。一家工厂出现几十个股东,如果不安排好,很容易出问题。”

  冯·罗斯华尔德原本欣喜的表情不翼而飞,他已经可以想象到,自己接下来的工作量会有多大。

  工厂价格再怎么往下压,也不是一个士兵就能够拿下来的,除非是一家战死十几个,要不然多名股东是必然的。

  涉及到了利益,大家还能够那么和谐么?这些问题,都需要他去解决。

  ……

  第三百零五章 挤兑法郎

  柏林政府的骚操作,整个欧洲世界都被惊呆了。

  对资产阶级来来说,更是当头一棒。普鲁士可以这么玩儿,别的国家自然也可以效仿,这简直就是悬在大家头上的利剑。

  舆论是抨击声一片,不过这都没有任何作用。既然敢掀翻桌子,柏林政府自然不会怕挨骂。

  普鲁士的做法,不光是国内的资本家损失惨重,海外的投资客们也是哀嚎声一片。

  自从消息传开后,法兰克福想要跳楼的人,又增加了很多。

  包括小有名气的弗洛雷斯,因为信息上的错误,不小心接了盘,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天台。

  幸好,普俄战争结束后,凡是普鲁士的公司股票都跌到了底,本身就处于套牢状态。

  只要没有傻乎乎的跑去做多,接盘也是低位接盘,亏的不算太严重。

  柏林政府只是没收犯罪分子的股份,理论上来说,海外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股份,还是有效的。

  这也是列强没有干涉的主要原因,柏林政府的手段虽然过激了一点儿,毕竟还是在处理内部事务。

  最关键的是已经造成了既定事实,干涉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麻烦,增加大家的损失。

  只要企业还在运转,股票就存在着价值。无非是大股东换成了柏林政府,让投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

  维也纳宫

  “陛下,情况有变。普鲁士的做法,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果法国人效仿的话,我们的计划很难成功。”财政大臣卡尔忧心忡忡道

  突如其来的变故,对英奥两国密谋的做空法郎计划,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普鲁士可以掀翻桌子,法国人同样可以做到。或许巴黎政府不敢全学,只要来一个金融管制,就够大家受的了。

  弗朗茨摇了摇头:“这不一样,柏林政府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无路可退只能放手一搏。

  法兰西的体量在哪里放着,我们最多也就打压一下法郎的币值,顺带赚上一笔,要不了他们的命,巴黎政府不会那么极端。

  如果巴黎政府真要是进行金融管制,反倒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普鲁士就是现成的例子,马克币值已经完全崩溃。

  或许这次投机我们会亏,但法郎退出国际市场,这部分份额就足以弥补我们的损失了。”

  为了货币霸权,英法奥三国争斗了好些年。尽管法兰西已经出局,但法郎仍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份额。

  金本位时代,经济体量越大,对黄金的需求量就越大。

  法兰西的经济体量很大,黄金产量却又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发行法郎的储备金一直都不足,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安全隐患。

  最近这些年,国际游资就时常光顾。只是规模都不怎么大,就算是有所斩获,也撼动不了法郎的地位。

  利益动人心,投机者尝到了甜头后,自然想要赚去更大的利益。

  这次英奥资本联手,看似是弗朗茨在暗中推动,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引子。就算是没有这个引子,还是早晚会发生。

  当然,这个引子还是很重要的,没有政府的参合,资本家们就算是行动,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本质上来说,法国人遭到英奥打压,还是因为动了两国的奶酪。

  巴黎政府的非洲开发计划太招人恨。最近这些年法兰西的纺织业发展迅速,已经抢占了英国人的不少市场。

  本来就让英国人肉疼了,非洲开发计划中又把棉花种植放在了第一位,这让约翰牛如何能忍?

  在种植棉花的同时,法国人的非洲开发计划中,还准备在北非地区推广新农业技术,扩大农产品种植面积,这又动了奥地利的奶酪。

  这种背景下,要是不遭到英奥两国的打压,才有问题。

  相比之下,争夺法郎的国际市场份额,还算是次要的,主要是金融界人士感兴趣。

  停顿了刹那功夫后,弗朗茨又补充道:“计划进展到现在这一步,已经不是想退出就能够退出的了。

  继续按照计划,加大对法兰西的倾销力度,尽可能消耗他们的外汇储备。”

  ……

  该来的还是会来,受柏林政府特殊政策的影响,1881年11月11日,柏林证券交易所刚开盘就一泻千里。

  腰斩算是表现好的,很多股票都只剩下两三折,部分股票的市值,甚至还不到原来的百分之十。

  某些企业的净资产,都比市值高几倍,典型的市值倒挂。

  这都是正常现象,资产不等于现金。股灾期间,资产缩水是必然的。为了筹集资金渡过难关,挥泪大甩卖的不要太多。

  随着自由贸易的展开,各国经济联系的越来越紧密。普鲁士爆发股灾,别的国家也不要想独善其身。

  最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法兰克福和伦敦。前者坚守不到三天,就全线崩溃;后者也就支持不到五天,就步了后尘。

  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股灾很快就蔓延到整个欧洲大陆,各国的股市都是哀嚎声一片。

  不到一个星期,维也纳的股市大盘就下跌百分之十,创下了五年来的最低。

  英奥两国都爆发了股灾,法国自然也不能例外。

  巴黎,愤怒的股民们直接点燃了证券交易所,幸好工作人员及时赶到,扑灭了大火。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还没有从股灾中缓过来,经济大臣艾尔莎就匆匆的跑了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包括巴黎银行、法兰西银行、帝国银行在内的上百家银行同时遭到了挤兑,形势非常危机。

  很多人拿着存单,指定要求兑换英镑、神盾,我们的外汇储备正在急剧减少。

  可以确定,有人要做空法郎。挤兑这只是开始,后面敌人还会发起进攻。”

  听到了这个坏消息,拿破仑四世脑海中瞬间浮现了一个词——“金融风暴”,停顿了一下急忙问道:“知道是谁在操纵么?”

  经济大臣艾尔莎回答道:“参与者非常多,全世界排名靠前的银行、证券公司,几乎都出现了,大致可以判断主力是英奥资本。

  敌人的势力非常雄厚,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初步估计,他们手中可能持有30亿~50亿的法郎。”

  “30亿~50亿法郎”,看似对法兰西这样的大国不算什么,也就法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然而,这是现金不是资产。金融市场上,这么一笔巨款完全可以撬动上百亿的国际游资,冲击法国金融市场。

  拿破仑四世大惊失色道:“敌人筹集了这么多资金,难道我们金融部门就一无所知么?”

  因为神盾和英镑都是国际结算货币,英奥两国的外汇储备都比较低,根本就无法拿出这么多法郎。

  法郎在国际上市场上的流通总量,实际上也就那么几十亿。这就意味着,发起挤兑的资金,只能来自法兰西国内。

  经济大臣艾尔莎低声回答道:“前段时间,国内的几家大银行,向海外发放了大笔贷款,都是普通的商业项目,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是体制决定的,银行发放贷款是人家的自由,法国政府根本就无权干涉。

  既然管不了,自然不重视了。反正盈亏都是银行自己负责,不需要政府买单。

  拿破仑四世欲言又止,明知道这次挤兑风潮,有国内财团参与,他也无能为力。

  如果不是前不久柏林政府的举动吓坏了资产阶级,现在做空法郎的大军中,绝对少不了法国资本的身影。

  现在人家都隐身了,已经是非常给政府面子。总不能让大家不赚钱吧?

  沉思了一会儿后,拿破仑四世问道:“你们准备怎么应对这次危机?”

  经济大臣艾尔莎:“和以往不一样,这次敌人来势汹汹,肯定不会只是为了占点儿小便宜……”

  第三百零六章 针对性打击

  作为法兰西最大的麻纺中心,向来都有“欧陆丝绸中心”美誉的里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巴黎的大都市。

  此刻,这颗耀眼的明珠,已经不在光彩夺目。受英奥倾销的影响,法国工商业界迎来了最残酷的挑战。

  绝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宣布裁员、减产,大街上的求职者大军与日俱增,新增就业岗位寥寥无几。

  几乎每一次招聘,都会迎来一次骚动。即便是只招募三五人,也会有数十人报名。

  可以说这是法国企业招人最容易的时机,可以尽情的挑选优秀员工。

  能够逆市招人的企业,都是最有实力的。对普通企业来说的危机,对这些巨鳄来说却是难得的机会。

  里昂摩尔纺织集团公司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家,旗下拥有大大小小一百七十余家工厂,员工总数超过十三万人。

  产业链覆盖了纺织业的上下游,包括棉纺厂、麻纺厂、毛纺厂、丝绸厂、印染厂、服装厂……甚至还有自家的原材料种植园。

  除了完整的产业链外,摩尔纺织集团还有当代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各种专利高达两百余项。

  这样的巨无霸,即便是遭到了冲击,抗风险能力也是最强的。

  别的企业已经赔的底朝天,摩尔纺织集团仍然能够盈利。尽管这个利润已经微乎其微,这也是一个重要区别。

  在外界眼中,这个风光无限的大集团,现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盈利的企业同样会缺钱,股灾爆发,外资又在冲击金融市场,市面上的挤兑风潮愈演愈烈。

  为了应对危机,国内的银行纷纷收缩银根,企业融资变得格外困难。

  摩尔纺织集团办公大楼内

  总裁摩尔·萨尔达斯看着最新的财务报表,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银行的贷款什么时候能够下来?”

  摩尔纺织集团背后也是财团支撑的,只不过这个土生土长的里昂地方财团把根扎在了实业上,和巴黎那帮金融家们尿不到一个葫芦里。

  这个地方财团是拿破仑三世扶持实业的意外产物。如果没有发生意外的话,在法国政府的扶持下,这个以实业为根基的地方财团,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慢慢发展成为世界一流财团。

  秘书回汉克回答道:“摩尔先生,情况发生了变化。有竞争对手出手,最近一段时间里昂银行遭到了严重挤兑。

  银行正在筹集资金自保,我们已经通过财团关系沟通过了,银行方面表示只要度过了挤兑危机,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放款。”

  听到这个消息,摩尔·萨尔达斯的头更疼了。国内的银行纷纷收紧银根,除非是关系非常密切的,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放款。

  同处一个财团之中,摩尔纺织集团和里昂银行都是财团的支柱,幕后的股东都是交叉持股,早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在此之前,摩尔纺织集团贷款每次都可以拿到最大优惠,从未被银行方面卡过。

  现在遭到拒绝,显然是银行真的遇到了危机,顾不上他们这个盟友了。

  里昂银行的竞争对手既然已经出手,肯定不会无的放矢,这意味着短时间内银行方面是指望不上了。

  股灾还在肆掠,从股市融资根本就不现实,银行贷款短时间内下不来,留给企业的融资渠道就剩下了发行债券。

  沉思了一会儿,摩尔·萨尔达斯果断的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以目前的经济形势,发行债券就是自取其辱。

  “通知下去,暂停所有新工厂的建设,取消非洲大种植园计划。让各部门仔细盘点一下,只要不是紧急项目,能停的都先给我停下来。”

  最近这些年,摩尔纺织集团扩张的速度非常快。企业的利润都砸在了扩张上,还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现在经济情况不好,资金链出现问题,为了节省集团开支,摩尔·萨尔达斯终止集团的扩张计划。

  秘书汉克提醒道:“摩尔先生,这些计划都是同事会通过的,并且已经对外公布了,现在取消的话,恐怕……”

  摩尔·萨尔达斯摆了摆手:“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会向各位懂事说明情况的。

  通知各位董事,我要在三天后召开董事局会议。

  顺便替我约见一下市长,现在我们需要政府的帮助。”

  作为一家大集团,手下有十几万人跟着吃饭,对周边经济影响非常严重,摩尔纺织集团如果完蛋,里昂地区的经济也难逃崩溃的命运。

  不等摩尔·萨尔达斯的自救行动开始,商务部负责人基思·安德森就闯了进来。

  “总裁,大事不好。刚刚我们收到消息,集团的多笔国际订单,遭到了买家拒收。

  我们可能被人针对了,商务部已经派人和他们沟通,估计希望渺茫。现在商品还堆在船上,无法卸货。

  商务部已经通知下去,暂停发往海外的订单,等待进一步核实过后,再做打算。

  不过还是晚了一步,目前又有七艘船已经出港。”

  这是摩尔·萨尔达斯听到过最糟糕的消息,绝对没有之一。

  偶尔一笔订单违约,摩尔集团也是遇到过的,反正收了订金,还可以低价转手卖给其他人,赔也赔不了多少,集团还兜得住。

  这种突然性的多笔订单同时违约,情况就不一样了,明显是有人在专门针对。

  平常时期也就罢了,摩尔纺织集团家大业大,些许风波不算什么。

  现在可就不一样了,正处于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想要找到一个新的买家,那是相当的不容易。

  一个不好,这些商品就全部砸在自己手中了。本来就缺乏现金流的摩尔纺织集团,再积压一大批商品,企业就危险了。

  摩尔·萨尔达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违约的订单价值有多大,如果这些商品全部砸在了手中,我们会损失多少钱?”

  基思·安德森哭丧着脸回答道:“违约订单合同价值高达在1.2亿法郎,如果这些商品后面找不到买家,我们的账面将损失高达1.05亿法郎。

  只计算成本的话,我们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会超过7500万法郎。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订单能不能正常履约,现在也不能确定。

  如果所有的国际订单,都遭到了违约,那么最终的损失可能会达到1亿法郎。”

  摩尔·萨尔达斯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不要说现在这种危急时刻,即便是平常时期损失1亿法郎,都会让摩尔纺织集团伤筋动骨。

  回想起来集团的国际化进程,摩尔·萨尔达斯终于发现了不对劲,最近一两年实在是太过顺利了。

  原本以为是普俄战争带来的红利,现在他才发现恐怕这是竞争对手给他们挖下来的坑。

  违约的都是集团的大客户,双方合作都不只一次了,只不过此前的订单量都非常小。

  今年突然一下子增加了起来,原本摩尔·萨尔达斯也怀疑过是否存在问题,可是架不住订单太诱人。

  客户的基本情况他们又了解,在当地都很有实力。

  虽然量大了一点儿,可人家订金付的爽快,加上年初的时候经济情况尚好,没有发现问题合同就签了。

  摩尔·萨尔达斯缓缓的说道:“尽快给这批货找下家吧!

  集团的资金链已经非常紧张了,国内又爆发了金融危机,我们必须要筹集更多的现金以防不测。

  不要在追求利润,只要能够卖出去,就算是价格腰斩,我们也认了。”

  这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摩尔纺织集团在法兰西是声名赫赫,在国际上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丁。

  即便是他们发展的很快,靠法兰西的影响,从英国人手中抢到了不小的市场,根基还是不够。

  这次的违约风波,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如果根基巩固了,在一个地区有多个分销商,也不会出现这种被动局面。

  敌人既然出手了,自然会想到他们找下家的问题。想要在短时间内把这批商品销售出去,运回国或许会更加容易。

  当然,这只能想想而已。增加的运费就不说了,已经出口商品再拉回来,丢人现眼也不算什么,反正资本家的脸皮厚。

  关键是现在法国市场也遭到了英国纺织品产品的倾销打击。

  摩尔纺织集团的商品只能保持微利,要是再向市场投放更多的商品,他们就要开始亏损了。

  如果以少量的亏损,能够把手中滞销的商品销售出去,资本家们早就干了。

  这年头谁家手中不积压几仓库商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企业家。

  麻烦的是商品销售价格下去了,销量却不见涨,那就是雪上加霜,真的要人命了。

  这不是玩笑,而是真的发生了。所有的工商业制品都在大降价,摩尔集团旗下的产品也随大流降价促销,总的销量却没怎么增长。

  ……

  受到冲击的不仅仅只有摩尔纺织集团,相比轻工业来说,法国的重工业才是浮尸遍地。

  进入下半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出口价格就出现了五连涨,总涨幅高达26.4%,尤其是焦炭价格,涨幅更是高达三分之一。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让法国钢铁产业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不等大家缓过劲儿来,又迎来了钢铁大降价。

  英奥两国保持同步行动,国际市场上的原钢、生铁价格分别下跌了15.4%和18.6%,大量的廉价钢铁涌入,直接让法国重工业集体进入了负利率时代。

  现在摆在法国重工业面前的难题是:生产就等于亏本,生产的越多,就亏损的越多;不生产同样要亏本,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亏损多少的问题。

  ……

  第三百零七章 补刀

  面对英奥资本的联合进攻,法国政府没有举手投降,拿破仑四世表现出了敢于担当的一面。

  先是号召国内企业从海外抽离投资,增加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上买入法郎。

  接着又下达了行政命令,严禁国内银行拆借法郎给国际游资,为此还亲自约谈了国内的几家财团。

  具体谈了什么没人知道,反正被皇帝约谈过后,法国金融界的人士规矩了很多。

  不少人还象征式的拿出资金,加入抵抗大军中。

  这个时候已经晚了,进攻的一方手中已经囤积了大量的法郎,就算是国内财团被看住了,也于事无补。

  总得来说,巴黎政府在应对危机之时,表现的可圈可点,应对措施也算及时。

  可惜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兰西的外汇、黄金储备严重不足,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无法摆脱危机。

  理论上来说,法国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资,只要抽离回来五分之一,就可以渡过难关。

  然而,现在是19世纪,不是21世纪,想要从海外抽回资金,根本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

  时间不等人,不等海外资金回来,法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就快要见底了。

  巴黎政府急了,再这么下去,要不了几天就要动用黄金储备去填坑了。

  本来法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就不足,再出现黄金大规模外流,法郎币值肯定会崩。与其如此,那还不如现在投降算了。

  ……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已经没有了往日里的意气风发,整个人都消沉了很多。

  显然,这次危机对他的打击有些大,法兰西帝国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强大。

  经济大臣艾尔莎:“我们已经限制了每次的兑换金额,不过每天前来兑换的人还是有增无减。

  恐慌已经造成了,市场不看好法郎的未来,金融市场上做空法郎的空头越来越多。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别的力量加入,市场崩盘是早晚的事情。”

  面对英奥资本的进攻,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相抗衡的力量么?

  答案是:有。

  法国财团虽然略弱于英奥资本,但英奥资本并没有全部投入进来,法国财团如果加入守卫大军就是本土作战,加上法国政府的力量,他们完全有一战之力。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拿破仑四世缓缓说道:“再派人和国内的财团谈,其它问题都好商量,唯独铸币权没得谈。

  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还是不肯让步,我们就和英奥资本妥协,到时候大家谁也不要想好过。”

  法国财团肯配合英奥资本行动,除了金融市场上的收益外,更多的还是为了逼迫巴黎政府让步。

  真要是法郎崩了盘,对法国财团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

  短期来看,他们或许可以投机赚到更多的钱,但这会丧失未来。

  法郎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法国财团想要去海外发展,需要付出的成本会大大增加。

  当然,这吓不到他们。大部分资本家都不会考虑那么长远,很多扎根于本土的财团,对国际化兴趣寥寥。

  不过拿破仑四世的威胁,就没有人敢无视了。

  如果法国政府直接和英奥资本妥协,引狼入室把英奥资本放进来,那就要人命了。

  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法国政府需要的是稳定,英奥资本需要的是利益。

  在忽视政治因素后,双方妥协的可能性非常高。

  只要能够达到目的,拿到预想中的那份儿收益,击不击垮法郎资本家们并不在乎。

  别看这次金融风暴是弗朗茨一手捣鼓起来的,实际上这个时候已经汇聚了全欧洲的资本,早就超出了弗朗茨控制。

  就算是英奥两国政府一起叫停,都不一定能起作用。

  真金白银已经投入进去了,没有拿到好处,就想让资本家们罢手,怎么可能呢?

  ……

  “股灾+金融危机+产能过剩=经济危机”,这组计算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不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还是有的。

  先是英奥对法兰西进行产品倾销,接着又赶上了股灾,不等法国人喘口气,英奥资本又在金融市场上发起了进攻。

  把这些东西全部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外转移危机。

  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就是英奥两个工业国,就算是爆发经济危机,也是这两个国家损失最惨重。

  英奥两国面临的不光是产能过剩,还有资本过剩。刚刚发了一笔战争财,两国的资本家们兜里都很富裕。

  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把这些资金拿出来投资,而不是放在银行吃利息。

  遗憾的是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产能过剩,投资任何产业都是一场灾难。

  然而,最该爆发危机的英奥两国还没有爆发危机,法兰西就先出了问题。

  维也纳宫,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松了一口气。

  死道友不死贫道,奥地利想要平安度过眼下这一关,转移危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纵观全世界,还有比法兰西更适合的对象么?

  不趁着大家没有反应过来,拉着英国人一起把法兰西打压下去,未来就没机会了。

  不管弗朗茨怎么低调,奥地利威胁论超过法国威胁论都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就是英法联手对抗奥地利的格局。

  现在提前对法国人下黑手,光这份仇恨值都可以把英法靠拢的时间往后推很多年。

  这次仇恨拉的太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危机过后英法奥三国联盟也就要寿终正寝了。

  在转移经济危机的同时,还打击了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竞争对手,弗朗茨对这次神操作的评价是“完美”。

  放下了手中的情报,弗朗茨吩咐道:“让我们的人,在暗中加一把火,把这场金融战争变得更加血腥一些。

  尤其是要重点打击法国重工业,现在很多法国钢铁厂还在苦苦支撑,我们应该帮他们一把。

  继续炒高国际燃煤价格,必要的时候可以禁止国内燃煤出口,让法国人继续研究木炭炼钢技术吧!

  顺便安排人在法国放出消息,把挑起这次事端的黑锅,丢给英国人。”

  重工业是法国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产业。受煤资源不足的限制,即便是到了1881年,法国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企业用木炭炼铁。

  至于“木炭炼钢技术”,那就是一个笑话。经过法国人的多次改良,木炭炼钢技术已经趋于稳定。

  真的很稳定,合格率都超过了百分之十。质量不提也罢,反正英奥两国都不承认那玩意儿是钢。

  明知道不行,法国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欧洲的钢铁产地就那么几处,都不在法国人的控制范围内。

  本来莱茵兰地区是最适合法兰西的原材料产地,可惜普德领土交易过后,莱茵兰地区的煤矿就大都落入了英奥财团手中。

  这年头财团还没有放弃实体产业,双方都有自己的工厂,自然要打击竞争对手。

  双方默契的控制煤产量,人为的抬高国际燃煤价格,以牟取暴利。

  如果有人统计的话,就会惊讶的发现,对法出口煤资源最多的国家,居然是不起眼的比利时。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耗煤量大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想要打击法国工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燃煤价格。

  把锅甩给英国人,也不算是冤枉,进攻法郎的资本大军中确实是英国资本最多。

  谁的钱多,谁就是老大;谁获得的收益最大,谁就是元凶。

  怎么看,英国人的嫌疑都是最大。说他们不是主谋,估计法国民众都不会信。

  至于奥地利,尽管弗朗茨参与的很积极,但架不住英国人的底蕴深厚,调动起来的资金远远无法和约翰牛比。

  从行动一开始,主导权就落到了英国财团手中。奥地利财团只能跟着打辅助,发挥的作用可能还比不上法国财团,最大的贡献大概是组了这次局。

  ……

  弗朗茨的决定,给了法国经济补上了最后一刀。

  最先倒下的不是那些奄奄一息的钢铁企业,反而是万众瞩目的摩尔纺织集团。

  树大招风,相比那些常年赔钱的钢铁企业,大家还是更加喜欢摩尔纺织集团这种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国际上遭到了英国纺织企业的围堵,下游销售渠道商违约;国内又遭到了财团的窥视,不仅贷款下不来,还出现了多家销售商同时拖欠货款的闹剧。

  被逼无奈,最后只能和销售商对簿公堂,然而审判还没有开始,现金流断裂的摩尔纺织集团就不得不宣布破产重组。

  赫赫有名的摩尔纺织集团,就在重组之中被一群巨鳄分食掉了,只留下一片狼藉。

  这只是一个开始,被财团盯上的,又岂止是一个摩尔纺织集团。看着国际资本在金融市场上驰骋,法国财团也是要吃肉的。

  有价值的企业被瓜分、蚕食,没有价值的企业就只能真的破产了,破产潮蔓延,经济危机在法兰西爆发了。

  ……

  (备注:没有电子设备,全是人工操作,金融模式和后世有非常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交易速度上,键盘一敲就几个亿,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百零八章 点燃的炮竹

  经济危机突然爆发,法郎币值彻底的守不住了。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币值就下跌了28.7%,令世界为之震撼。

  法兰西可是世界三巨头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五,军事实力坐二望一。

  巴黎政府打个喷嚏,世界都要抖三抖。这样的巨无霸,金融体系居然如此不堪一击,仅仅只是一轮攻击就给跪了。

  完成收割过后,财团资本就开始撤退了,留下国际游资承受法国人的怒火。

  正如:悄悄的我来了,声势浩荡的离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只是带走了大量的神盾、英镑和黄金。

  似乎是达成了默契,英奥为首的国际财团撤离后,法国财团才姗姗来迟,加入了抵抗大军中。

  没有资本大鳄,剩下的一帮散户投机者,自然不是法国财团的对手。

  看着法国财团一战成名,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法兰西的英雄,拿破仑四世气得半死,作为发泄怒火的对象,凡尔赛宫中的花瓶又换了很多。

  资本入侵政治,自拿破仑三世时代建立起来的绝对优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

  维也纳宫,看着法国政府的遭遇,弗朗茨也有几分兔死狐悲。

  经济危机过后,法国财团实力大增,对政府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未来的法兰西帝国将变得更加热闹。

  简单的吃过早餐,抛去了这些烦心事,弗朗茨正准备去沐浴柔和的阳光,一个不速之客来了。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汇报道:“陛下,昨天晚上里昂工人发动了武装叛乱,法国局势有失控的迹象。”

  对一个大国来说,外来威胁已经不再致命,真正能够击垮他们的只有自己。

  毫无疑问,法兰西就是这样的大国。至少在这个时代是如此。只要不遭遇群殴,单对单,还没有谁有实力灭掉法兰西。

  千里之提溃于蝼蚁,再强大的国家也禁不起内部折腾。

  里昂工人起义,只是一个开始,经济危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法兰西就不会稳定。

  弗朗茨疑惑地问道:“法国政府不是已经发放救济粮了么,为什么还会爆发叛乱?”

  这是拿破仑三世时代制定的好政策,法国工人阶级拥有了失业救济金。

  在这一利好的政策下,法兰西的工人运动虽然还在蓬勃发展,却很少发生起义。

  韦森贝格解释道:“据使馆传来的消息分析,初步判断应该和法郎贬值有关。

  受货币贬值的影响,法国的物价疯狂上涨,原来的那份儿失业救助金,已经无法满足工人的日常开销了。”

  弗朗茨点了点头,没有急着下结论。一般来说物价疯狂上涨,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

  通货膨胀只是其中之一,这个因素一般都是缓慢发挥作用,不可能今天法郎贬值,马上就物价暴涨,市场还需要反应时间。

  相比之下,弗朗茨更加愿意相信囤积居奇、物资紧缺,导致物价急剧上涨。

  犹豫了一会儿后,弗朗茨还是决定落井下石:“暗中资助意大利独立组织一笔活动经费,让他们伺机而动。”

  尽管对意大利独立运动不抱有信心,弗朗茨还是愿意给法国政府添点儿乱。

  “是,陛下!”韦森贝格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陛下,根据我们各地使馆收集到的情报,迫于财政压力,亚历山大三世将新占领区的土地,作为奖赏赐给了有功之臣。

  受此影响,俄国人刚占领的波兰、东西普鲁士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乱。

  沙皇政府驻柯尼斯堡总督,通过殖民公司转达,希望我们能够放松移民限制。”

  这是此前哥萨克骑兵作战的后遗症,沙皇政府在当地本就寥寥无几的民心,被彻底折腾没了。

  现在想要收拢民心是不可能了,至少在这一代人死光前,都是事倍功半。

  俄国人要在当地重新建立统治基础,就必须要扶持新的统治阶级。从这方面来说,亚历山大三世的决策没有错。

  与其扶持不靠谱的当地人,不如直接换自己人上。把土地作为了赏金,政府还可以节省一大笔开销。

  类似的事情,奥地利也在巴尔干半岛干过。只不过奥地利在行动之前,当地民众已经大都被移民了,才没有发生混乱。

  弗朗茨想了想后说道:“可以和俄国人接触一下,就以殖民公司的名义和他们接触,这种事情政府不方便直接参与。

  不过移民条件,还是不能放松。我们只需要弄走当地的德意志民众,或者是已经日耳曼化的少数民族就够了。”

  即便是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俄属波兰+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东西普鲁士,这些土地上的人口全部加起来,还是有近千万。

  无法收拢当地人的民心,对沙皇政府来说,这些家伙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沙皇政府执行力足够强,政府的财力有足够强,还可以把这里面的顽固分子挑出来咔擦掉,然后再分散安置,慢慢进行消化。

  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沙皇政府既没有这份儿执行力,也没有这么强大的财力。

  换了大胡子时期还差不多,可以全部送去种土豆。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届沙皇政府,有这么牛逼的执行能力。

  俄国人做不到,奥地利则是要不起。一次性接受大量的少数民族,会给同化工作带来致命的打击。

  民族大融合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那个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没有足够的利益,俄国人的烂摊子,弗朗茨自然不会接。

  站在奥地利的立场上,有这些仇视沙皇政府的人存在,拖俄国人的后腿,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

  受里昂工人起义的影响,作为革命圣地的巴黎民众自然不能缺习。

  1881年12月11日,巴黎民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数十万法国民众走上街头,声援里昂工人起义。

  如同炮竹一般,法兰西开始炸了。12月12日,图卢兹紧随其后,爆发了工人起义。

  第三百零九章 法不责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是可以传染的,尤其是在法兰西这个革命思想浓郁的国家。

  拿破仑四世吞下了对财团让步的苦果,原本以为在获得了财团支持后,他的统治会变得更加巩固,现实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资本是需要约束的。一旦放开了束缚,资本就会吃人。

  按照和财团的约定:法国政府把经济交给了市场,不在干涉商品价格。

  毫无疑问,这就是导致法兰西物价暴涨的原凶。

  在全世界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物价都能够暴涨,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凡尔赛宫,拿破仑四世一脸忧郁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国内接二连三的叛乱,让他陷入了自我怀疑中。

  “陛下,大臣们已经到了,会议什么时候开始?”

  侍女的声音,把拿破仑四世唤醒了过来。

  “请他们过来吧,今天的会议就在这里开。”拿破仑四世随口答道

  按照规矩,议事也是有固定场所的。不过法兰西没有御史这种生物,在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人会在这种小问题上纠缠。

  “是,陛下!”

  ……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陛下,经过第七师浴血奋战两天之后,我们终于在昨天下午攻破了里昂,预计会在未来两天之内肃清里昂地区的叛军。

  第五师昨天晚上就抵达了图卢兹,这个时候已经开始镇压叛军,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

  没有任何意外,法国革命充分阐述了什么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里昂作为这次革命的源头,也是最先被镇压下去的地方。所谓的浴血奋战,实际上就是为了表功。

  可以这么说,只要巴黎革命没有成功,别的地区随便怎么折腾,都没有成功的可能。

  拿破仑四世满意的点了点头,军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按照目前的情况,要不了多久叛乱就会被镇压下去。

  警务大臣安索奇:“陛下,昨天晚上我们又在巴黎破获了一起谋逆案,抓捕了革命党36人。

  这已经是我们这个月内破获的第四起谋逆案了。种种迹象表明,在这背后有一支黑手在暗中操纵。

  目前我们搜集到的情报不足,还无法确定黑手是谁。

  主要怀疑对象包括:英奥等国际反法势力、前朝复辟势力、国内的资产阶级。”

  没有提革命党,那是因为法兰西的革命势力相对分散,大大小小的革命组织超过三位数,这些组织大都是三分钟热度,每天都在新旧更替。

  今天的革命党,明天就可以变成保王党,两者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

  影响他们改变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可能是政府的某一项政策,也有可能是政府官员的某一次讲话,甚至可能是因为天气。

  这一点儿都不夸张,真的有革命组织因为下雨天路滑,临时取消起义的。

  当然理由肯定不是“下雨天路滑”,人家是:响应上帝的号召放弃革命。

  没有毛病,在欧洲上帝什么都可以管。

  既然在发动起义的时候降雨,那就说明上帝不愿意看到兵祸发生。作为一名虔诚的信徒,自然不能和上帝的作对了。

  这年头法兰西的革命组织大都是草台班子,没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层,革命成员大都是来去自由,想要搞大行动也没有实力。

  包括前面爆发的叛乱,实际上也是工会领导的。至于革命党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传播革命思想,外加摇旗呐喊。

  拿破仑四世眉头一皱,直觉告诉他,这几个怀疑对象可能都是幕后黑手。

  前朝复辟势力就不用说了,人家想要换自家国王上台,必须要搞事情啊!

  英奥刚刚在金融市场上敲了他们一记闷棍,现在继续搞阴谋再正常不过了。

  尤其是里昂叛乱,直接法兰西的纺织业遭到了重创,英国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嫌疑指数满满的。

  法奥两国互为欧陆霸权最大的竞争对手,维也纳政府同意也有下黑手的嫌疑。

  就算刚开始的里昂叛乱,和这两个国家没有关系,现在也该扯上关系了。

  最后一个怀疑对象“国内的资产阶级”,都不需要怀疑了。

  资本家数量那么多,又不是铁板一块,有几个资本家心向革命,再正常不过了。

  拿破仑四世叹了一口气,复杂的局势令他如坐针毡。单独的一个敌人不可怕,最麻烦的是内外勾结,那就要人命了。

  沉思了一会儿功夫后,拿破仑四世做出了决定:“通知财团,责令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平息物价。

  如果他们做不到的话,我们之前达成的协议全部作废,政府不排除采取特殊手段,稳定国内局势。”

  就是赤裸裸的“威胁”,拿破仑四世非常清楚自己的统治基础是什么。再这么折腾下去,要不了多久,就要步七月王朝的后尘了。

  和这相比,得罪了财团只是小问题。财团的实力再强,那也只是经济上的强,只要稳固了基本盘,他们就翻不起大浪。

  资本家一个个都家大业大,暗中搞点儿小动作还行,要让他们亲自上阵革命,那是不可能的。

  正在大家权衡利弊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

  “陛下,大事不好。昨天晚上罗马、都灵、卡利亚里、尚贝里、尼斯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叛乱。

  其中卡利亚里和尚贝里已经沦陷,其它地区还在战斗,地方政府请求驻军支援。”

  意大利独立组织可不是法国本土革命党能够比的,两者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意大利独立组织不但有民族主义做纲领,还不乏军事、组织人才。撒丁王室流亡海外的时候,可是有不少追随者的。

  最近这些年,凭借撒丁王室的旗号,加上英奥两国的暗中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逐渐统一了起来。

  为了消灭意大利独立组织,法国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还是收效甚微。

  在欧洲大陆多个金主的支持下,意大利独立组织的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日渐强大了起来。

  拿破仑四世惊慌失色道:“陆军部立即出兵镇压,绝对不能给他们留下任何喘息之机!”

  不同于国内的叛乱,欧洲各国就算是搞小动作也有限度,政治体制决定了大家不可能旗帜鲜明的支持革命党。

  意大利独立组织就不一样了,领头的是撒丁王室,打出的旗号是“独立”+“复辟”,同样是君主体系中的一员。

  一旦让他们站稳了脚跟,欧洲反法势力必然会支持他们,到时候再想要镇压叛乱,就不是这么容易了。

  ……

  维也纳,奥地利政府收到了法国人的抗议书。搞事情不留下蛛丝马迹怎么可能呢?

  没有任何意外,奥地利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事情,还是被法国政府发现了。

  法国人的抗议书,没有在维也纳政府激起一朵浪花,就被弗朗茨随手丢弃了。

  不得不承认,法兰西就是拉仇恨,尤其是建立“大法兰西帝国”后,那就是明晃晃的在头上写着反派Boss,等待着大家去刷副本。

  除了英奥两个主力,真的参与策划了这次叛乱外,其他国家实际上出力并不多。

  除了个别国家在政治外交中受了法兰西的欺负,出于报复心里出钱出力外。

  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只是出于同情,或者是王室迫于面子,才给意大利独立组织捐款的。

  牵扯出来的国家多了,巴黎政府即便是想要报复,都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最近这段时间,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收到了法国政府的抗议书,事情到这里然后就没了。

  这是真的“法不责众”。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法国政府都不可能以这个借口追究大家的责任,要不然反法同盟就来了。

  弗朗茨关心地问道:“巴黎政府真的危险了么?”

  打击法兰西帝国是一回事,弄死法兰西帝国又是另一回事。法兰西帝国真要是现在就崩了盘,对奥地利也不是什么好事。

  革命是会传染的,尤其这个时候欧洲大陆正处于经济危机中。法国革命一旦成功,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欧陆革命浪潮爆发。

  到时候奥地利就不得不出兵帮欧洲各国灭火。弗朗茨不喜欢这种出力不讨好,又必须要做的苦差事。

  费利克斯首相:“陛下,巴黎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但凡是有一点儿火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如果法国政府接下来应对得力,及时安抚了底层民众,危机还可以被压制下来,要不然波拿巴王朝很有可能因此而覆灭。

  相比巴黎的危机,里昂叛乱、意大利独立运动都不算什么,只要巴黎不乱,法国政府早晚都能够解决掉这些小麻烦。”

  弗朗茨点了点头,无数的事实证明,近代以来欧洲最大的“火药桶”已经不再是巴尔干半岛,而是革命圣地巴黎。

  为了不引爆这个火药桶,奥地利搞小动作的时候,都只停留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从来没有鼓动过革命党发起叛乱。

  在这个问题上英奥两国的立场是统一的,巴黎革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大家都不想引火烧身。

  蝴蝶效应下,欧洲历史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弗朗茨也不敢保证,法兰西不会再出现一个拿破仑。

  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底子仍然很厚实,换上一个天才领袖,还是能够令奥地利吃不了兜着走。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温水煮青蛙的好。多折腾几次,等法国人把家底败得差不多了,再冲上去补刀才是王道。

  第三百一十章 新维也纳体系

  事情的发展往往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危机肆掠欧洲大陆引发局势动荡的同时,也加快了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里昂的枪声响起,法国政府就陷入了内交外困中;意大利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更是令牛逼哄哄的大法兰西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为了改变自身所处的不利政治外交局面,法国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局势,巴黎政府不得不在裁军问题上做出让步。

  没有法国人的阻扰,接下来裁军会议,进展的格外顺利。

  1882年1月21日,英法俄奥等15个欧洲国家签订了《限制陆军军备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各国陆军规模如下:

  俄罗斯帝国50万;

  奥地利48.6万;

  法兰西38.2万;

  西班牙24.6万;

  德意志联邦帝国15.6万;

  不列颠11.6万;

  北欧联邦9.8万;

  比利时4.8万;

  荷兰3.3万;

  瑞士3.2万;

  葡萄牙2.8万;

  普鲁士2.8万;

  希腊1.8万;

  黑山0.36万;

  ……

  总体上来说,这份军备条约还是根据各国综合实力,兼顾区域军事平衡搞出来的。

  普鲁士王国的份额低,那是柏林政府穷,养不起太多的军队。

  早在半年前,柏林政府就已经开始策划裁军了,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办法说服军方同意。

  好不容易赶上了限制军备条约,政府自然不会替军方争取配额。

  国际条约签订,造成了既定事实,普鲁士军方再强势也必须要遵守,战败的普鲁士没有资格闹幺蛾子。

  限制军备条约签订,飘荡在欧洲大陆上战争阴影一下子消失了。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大家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限制了陆军数量,大国的优势虽然依旧明显,但在各国的相互牵制下,却丧失了吞并小国的能力。

  没错,主要针对的就是法兰西。裁军完成后,法国人的兵力保护自身安全尚可,想要继续扩张就不够用了。

  明知道被针对了,法国人也只能接受。这个时候,拿破仑四世不得不收敛野心,以避免遭到内外夹击。

  军备条约限制的只是欧陆本土,海外殖民地军队被大家默契的忽略了。这不是为了留后门,而是现实需要。

  被忽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维护殖民体系的现实需要,没有足够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

  其次、大部分殖民地军队战斗力都有限,不受大家的重视;

  最后、时代生产力限制。海外的军队想要运送到欧洲大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经济上还不如直接扩军算了。

  军备条约签订过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商量了。

  维也纳体系的宗旨就是:欧洲各国共同为各自本土安全提供担保,以维护欧洲大陆和平与稳定。

  在这个反战浪潮高涨的时代,各国政府都没有在欧陆发起战争的兴趣,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条约。

  大家争议主要是细节上的,总体上来说,欧洲各国都是爱好和平的。就算是政客们不爱,国际局势、欧洲民众也会让他们爱好和平。

  ……

  正在大家欢庆和平降临的时候,另一场军备竞争又在开始酝酿。

  维也纳宫,一场决定奥地利、乃至世界未来走向的军事会议,正在秘密进行中。

  此刻弗朗茨手中拿着一份军舰设计参数,如果是熟悉海军发展史的,就会发现格外的熟悉。

  排水量14147吨,满载排水量15786吨;

  长126.7米、宽21.86米;

  续航里程10节/4700海里,最高航速18.3节;

  设计储煤量950吨;

  装备4门305mm主炮,10门150mm速射炮,16门57mm速射炮,12门47mm机关炮,七座450mm鱼雷发射管。

  ……

  没错,就是前无畏舰的开端。弗朗茨的蝴蝶效应还是影响到了海军发展史。

  没有普法战争,法国海军没有因为经费问题跑偏,加上崛起的奥地利海军,海洋上的竞争要比历史同期残酷得多。

  有竞争就有发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谁也不敢原地踏步。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海军技术较历史同期至少提前了十年,前无畏舰的设计理念也应运而生。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帮不上忙。军舰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体现,不是一个所谓的理念就能够推动的。

  如果仔细去找的话,就会发现设计师们从来不缺乏脑洞,各种超前的理念一大堆,又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搁置。

  不要说前无畏舰了,类似无畏舰、航母的理念,都被人给提了出来。

  刚开始,弗朗茨还惊为天人,以为遇到了穿越者同行,事实证明完全是他想多了。

  提出类似无畏舰设计理念的人兄先不提,虽然超前了一点儿,但还是可以接受,以奥地利的工业实力勉强还有实施的可能。

  设计航母那几位,就有意思的多了。

  比如说:飞艇航母论。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把飞艇放船上,战斗了升空轰炸。

  从技术上来说,这完全没有问题。轰炸的命中率先忽略,关键是飞艇升空需要时刻,不等你飞上天敌人就把你送下海了。

  这还不算什么,另外一位提出“自杀式攻击”设计师,弗朗茨还以为是神风大队的附体。

  飞机才刚刚诞生不久,作战是不可能的。一位设计师就脑洞大开,把飞机放船上当一次性炸弹用,爆发战争的时候,直接对着敌人军舰撞过去。

  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上哪儿去找这么多开着飞机自杀的勇士?

  不管怎么说,脑洞大开还是值得表扬的。至于他们的设计理念,先放进军舰技术储备室吧!

  弗朗茨问道:“这种战列舰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建好?”

  能够递到他手中的设计方案,都是经过海军部多次审核,确定了技术上不存在问题后才拿出来的。

  海军大臣卡斯塔格尼回答道:“按照正常的施工速度大概需要一年半,如果加快速度的话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

  建造时间一年半,加上事先的准备时间,下水后调试时间,距离真正服役时间可能就要两年了。

  对比之前的战列舰来说,这个速度算慢的了;不过对比未来的战列舰来说,这个速度又很快了。

  一般来说,新式军舰第一艘建设速度最慢,建造的数量越多,后面的速度就越快。

  弗朗茨点了点头,淡淡的说道:“按正常施工速度进行就行了,先建造一艘出来看看效果。”

  前无畏舰可不便宜,一门主炮都要2万神盾,一艘军舰就要上百万神盾。

  后面的成本或许会降下来,但是作为试验品的第一艘军舰,成本绝对低不了。

  字面上的参数,不等于实际参数,军舰的真正性能都要建造出来过后才知道。

  设计值都是理论上的,正常情况下,都会有所出入。具体误差有多大,就要看运气了。

  第六卷 统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