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王爷,谢将军已经杀入宁军营地,五千死士军死伤过半,可我大军后续队伍也已经跟了进去,正在混战。”

  听到这个军报,武亲王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谢瑶终究还是稍稍胜了一筹,那是他爱将,他当然知道谢瑶的能力。

  五千死士军死伤惨重,虽然很可惜,但后续大军一旦攻入宁军营地形成混战,再后边的楚军渡河就容易多了。

  只需一个时辰,楚军就能在南岸形成绝对优势兵力的压制。

  那时候,程无节再勇,也无力回天。

  之前武亲王计划内是两天渡河,看来,比计划还要提前了些。

  武亲王加速赶路,带着中军队伍眼看就要到潘兴河北岸了。

  就在这时候,又有传令兵跑来。

  “报……王爷,谢将军……谢将军中了埋伏。”

  “什么?!”

  武亲王脸色一变。

  传令兵道:“没想到宁军大营里,暗藏伏兵,是宁军大将军唐匹敌亲自率军,谢将军被……被唐匹敌一枪刺死。”

  武亲王脑袋里嗡的一声,脸色瞬间就难看到了极致。

  全军覆没?

  一枪刺死?

  是了……

  武亲王骤然反应过来。

  他是得知大兴城里出了叛乱,所以必须尽快赶回去,那唐匹敌若是也得知大兴城里出了叛乱,必会料到武亲王大军南返会提前。

  所以唐匹敌才会亲自赶到这潘兴河,而又不露面,不挂旗,故意设下这埋伏之计。

  谢瑶是勇将,已经攻入敌营胜利在望,自然会有所松懈,唐匹敌算计人心,已经算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渡河的队伍呢?!”

  武亲王急切问了一句。

  那传令兵嗓音沙哑地说道:“渡河过去的一万多人……被宁军死死围困,如今还在厮杀,但,但……”

  后边的话他说不出口,可武亲王怎么能不知道,唐匹敌亲自率军设伏,渡河过去的那一万多人,怕是一个都回不来了。

  武亲王催马向前,赶到潘兴河北岸的时候,就看到南岸那边已经满是宁军的烈红色战旗,不见大楚的旗帜。

  这……显而易见,过去的队伍,已经被杀光了。

  算上之前渡河时候战死的士兵,楚军只第一战,损失的兵力可能就有一万七八千人。

  五千死士军杀进去后,跟上去的队伍也有六七千人,这一万多人就像是进入了泥潭一样,根本就退不回来。

  “唐匹敌……”

  武亲王自言自语了一声,眉头紧锁。

  潘兴河南岸,唐匹敌提着铁枪走到岸边,在他身后,一地的楚军尸体。

  一面一面的楚军战旗倒在地上,有的已经碎了,有的盖在楚军士兵尸体上,看起来格外悲凉。

  他走到岸边后往北观看,见到了武亲王的中军大旗,于是唐匹敌缓缓吐出一口气。

  虽然比他计划的时间提前了些,可是既然已经打了,那就没道理要输给那位大楚的武神。

  武亲王有二十万大军,除去派回大兴城送粮草的队伍,再除去他刚刚击杀的队伍,武亲王余下兵力,应该不低于十六七万。

  而唐匹敌手里的宁军,其实一共只有六万人。

  北岸,武亲王脸色凝重的看着南边,他现在看到了,唐字大旗已经竖立起来。

  武亲王心里叹了口气。

  他之前还想着,唐匹敌不敢以公平的兵力与他决战,只敢用数倍兵力合围。

  此时呢?

  他兵力是唐匹敌的数倍。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小变之局

  潘兴河在大楚的地图上并不显眼,只是一条细细的线,相对于再往北的赤河来说,完全可以忽视掉一样。

  在大楚数百年历史之中,这条河流域内,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别说是大楚这几百年兴衰,就算是再往前算,算到有中原文明开始,这条河都不会被人提及。

  然而在这一刻,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必将会被被后人铭记,也必将在史册上留下极为重要的一笔。

  这里早就已经没有了百姓,都躲避战乱走了,此地距离豫州境内比距离大兴城还要近许多,京州北部的大批百姓,躲战乱都选择去豫州那边避难。

  如此一来,填补了豫州那边因为战乱而损失的百姓,豫州逐渐恢复过来,京州却越来越困难。

  能见证这一战的都是双方士兵,不管最终谁取胜,是谁来书写这段历史,他们都是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