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宁咬牙切齿地说道:“他们仨难为咱们俩,咱们也难为他们,给他们仨找俩老太太,古有二桃杀三士,今有俩老太太祸害仨老头,让他们三个自相残杀,狠不狠?!”

  李叱瞥了她一眼:“一个你能找来吗?还俩?”

  高希宁:“闭嘴!要不然还是说说收买的事吧。”

  他叹了口气后说道:“再想想别的法子吧,你就看看那仨人,我师父,那是钱能收买的吗?那是个江湖骗子啊,老张真人更不能信,我师父要是散兵游勇,他就是正规军骗子,能在江湖上挂牌的那种。”

  高希宁道:“那先收买我爷爷?”

  李叱道:“高院长本来是好的,可是他和那俩走的太近了……”

  高希宁跟着叹了口气,一脸家门不幸的表情。

  快正午的时候,李叱召集冀州官员议事,人都到齐,把冀州这边的事都安排好。

  然后李叱宣布了几个决定。

  因为这次北疆之战,有一大批人都要得到奖赏,其中有一个名字,让众人又陌生又震撼。

  因为那个名字,在北疆之战前,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而且这个人也根本就还没有到宁王帐下。

  此人就是唐青原。

  李叱已经派人召冀州节度使徐绩归来,兖州那边,军务民政,交由唐青原主持,他暂代兖州节度使之职。

  说是暂代,可大家都心知肚明,既然宁王已经有了这样的安排,那这个迅速崛起的年轻人,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一介白丁就爬到了封疆大吏。

  可是偏偏,众人也都说不出什么来。

  其一,在料城,如果不是唐青原号召料城百姓死死守城,当初了桑人的水师,那么冀州和兖州就可能早就被外敌侵占。

  其二,兖州一战,他率军偷袭渤海人的后营,导致渤海军大败,不得不退。

  其三,他安排人在渤海密谋兵变,杀了石在勋,而且此举将把渤海国拖进内乱,只怕未来十年内渤海国都不得太平。

  只这三件事,宁王怎么提拔这个年轻人,都不为过,所以说暂代节度使这个暂代二字,不会太长远,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要把这暂代二字去掉了。

  “让他来冀州城,大家都见见他。”

  李叱说完唐青原的事,第二个说的是将军沈珊瑚。

  累积军功,沈珊瑚的提升也是众人预料之中,只是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宁王给沈珊瑚的提升会和大将军唐匹敌到一个高度。

  军,勋,爵,三位皆与大将军唐匹敌同。

  这也是不可能有人会质疑的封赏,沈珊瑚先打兖州,再得冀州,又在苏州一战打败李兄虎的闯军,再数千里疾行赶回兖州与渤海人交战,这还没完,又数千里疾行赶到北疆支援。

  如果不是她到了北疆的话,北山关可能已被黑武人攻破。

  第三个提到的是夏侯琢。

  没有任何争议,夏侯琢的军,勋,爵,三位也皆与唐匹敌相同。

  至此,宁军之中就有了三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将军。

  仅次于这三位的,便是澹台压境,庄无敌,罗境等人。

  除了这些老人之外,还有一些年轻人也大放异彩,比如北山关守将彭博,被提升的速度之快也让人震撼。

  北疆之战前是六品校尉,北疆之战后背升为三品将军,坐镇幽州。

  文官这边,也有许多人得到封赏,比如冀州节度使徐绩,加一等侯,从西北率军赶到北疆驰援的连功名,升正三品,加三等候。

  这些大事安排好,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就变得轻松了不少。

  李叱和高希宁整天密谋怎么算计那仨老头,而那仨老头整天密谋高希宁和李叱是怎么密谋的。

  两个小的在想着挖坑,三个老的在想着怎么挖坑中坑。

  大概休整了两个月后,在兖州已经安排好诸事的唐青原赶到了冀州城觐见宁王。

  一见面,唐青原就把自己身份说了,他不敢对宁王有任何隐瞒。

  当时在场的沈珊瑚,表情格外有趣。

  一开始是震惊,然后是骄傲,满脸都是原来是我小叔子的得意,不……应该是,不愧是我小叔子的得意。

  说起来在草原上的过往,李叱才知道唐匹敌的父亲已经过世,这事,唐匹敌到现在也没有告知李叱。

  李叱沉思片刻,随即吩咐人安排,为唐老爷子追封,然后李叱以晚辈身份,配黑纱。

  说起来在草原上那些经历,唐青原提到了自己名字的由来。

  当时的部族埃斤虽然对唐老爷子格外敬重,对唐匹敌视如亲人,但对其他中原人,并不怎么友善。

  老爷子当初把唐青原要过来,唐青原也是以奴隶的身份到老爷子身边的。

  为了不让部族埃斤有什么想法,老爷子才用了青原二字,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唐青原。

  “父亲说,他知道我心里有恨意,所以告诉我,等我将来回到中原,和大哥一样在宁王帐下效力,可把名字改了。”

  唐青原道:“父亲早就想好了,他说安臣二字,便是对我嘱托,在见到宁王殿下之后,要将此事详细告知,请宁王殿下定夺。”

  “安臣?”

  李叱心里微微一震。

  唐老爷子给用这两个字,或许还有些什么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