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孽子(下)【完结】>第1593章 水陆并进

  “轰隆!”

  “轰隆!”

  几万骑兵奔驰在道路上,根本就没有“嘚了!嘚了!”的马蹄声。

  只剩下雷鸣一般的轰鸣声。

  从长安城到凉州的距离虽然超过一千里,但是如今道路很好走,又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物资的速度拖累行军。

  所以苏定方和薛仁贵的大军,只不过是花了几天的时间就出现在了凉州城外。

  原本一人一骑的队伍,在这里得到了大量的马匹补充。

  凉州本来就是盛产战马的地方,再加上紧急从青海道等地调拨的马匹,基本上在这里补给完毕之后,大军就实现了一人双马。

  这其实也是大唐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不需要太怎么动员,就能轻易的从各个马场之中调拨几万匹马。

  这在历史上的任何王朝之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要知道,不说缺不缺马,单单要养这么多马匹,花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在大唐现在遍地都是牧场,不管是青海道还是原本东西突厥所在的地方,亦或是河北道和辽东道,都有大量的马场存在。

  而伴随着辽东道的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豆粕这个东西,也已经变得比较廉价。

  这让大唐养殖马匹的成本进一步的下降。

  “仁贵,我们继续率领大军,一直前往甘州、肃州,然后在肃州修整一天之后,越过玉门关,朝着西洲而去。

  在肃州之前的行军过程,基本上不需要有什么顾虑,直接往前冲就行了。

  不过出了肃州之后,就需要安排前锋营先赶路,并且把斥候散开来。

  我们也不确定大食帝国的军队,现在在西域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傍晚时分,队伍已经停下来结营休息。

  苏定方跟薛仁贵两人一边巡视军营,一边说着话。

  这一次的出征,不管是对于苏定方来说,还是对于薛仁贵来说,都是难得的一次机会。

  虽然他们现在都是十二卫的将军,但是跟那些老将相比,资历显然还是差一点。

  如果能够在西域打一个漂亮仗,那么他们才算是在大唐军中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百骑司和情报调查局都会全力为我们提供情报服务,西北贸易也有一些商队分布在西域。

  这两天也都陆陆续续的会有消息送到军中。

  虽然太子殿下非常重视大食帝国,我也认为大食帝国的军队的战斗力不会差。

  不过他们要想那么快的攻下西洲、伊州,估计还是有点困难的。

  真要是这些地方都被大食帝国拿下来了,对我来说也不完全是坏事。”

  薛仁贵可是历史上唐高宗时期军中的扛把子,战略眼光自然是不会差的。

  他的话一出口,就引起了苏定方的兴趣。

  “哦?此话怎讲?”

  “西域太大了,不管是距离长安城还是距离大食帝国本土,都是非常遥远的。

  虽然依靠着以战养战的方法,大食帝国的军队的行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有些东西终究不是依靠战争就能得到补充的。

  就像是有经验的将士,一些趁手的兵器,这些都不见得能够顺利补充的。

  并且距离本土越远,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就会越浓厚。

  一旦大食帝国的军队出现在西洲,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在西域已经经历了无数的战斗,打败或者灭掉了龟兹国等西域诸国。

  而对于我们来说,出了玉门关,只需要十来天的时间就能赶到西洲,不管是后勤补给还是将士们的体力消耗,受到的影响都是比较少的。

  并且西洲毕竟是在我们的治理之下,我们对于西洲四周的情况也是比较熟悉的。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

  当然了,连西洲都出现了大食帝国的军队的话,说明他们的战斗力真的很强。

  哪怕是我们要一统西域,也是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的。

  如今人家那么轻松就完成了,那就意味着他们是一个不比我们差的存在。”

  薛仁贵这么一分析,苏定方忍不住点了点头。

  确实,大食帝国距离大唐越近,对于他们来说,战斗就越好打。

  相反的,万一大食帝国才刚刚进入到西域就停滞不前了。

  那么对于大军来说反倒是有点麻烦。

  因为大家还需要至少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出现在对方面前。

  这种高强度的行军之后,将士们的身体状况肯定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

  最关键的是十万匹马,五万将士的后勤补给,其实也是非常庞大的。

  在贞观年间,后勤物资的运输消耗是非常大的。

  一百斤大米从长安城运输到西域,估计损耗都超过六成了。

  甚至夸张一点,可能最终只有两成的大米能出现在西域呢。

  虽然通过商队来补充大部分的后勤物资,可以减少路上的消耗。

  也能充分的调动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难度仍然不小。

  当然了,唐军也可以跟大食帝国一样,采取以战养战的方法。

  西域那么多国家,牛羊肯定是不会少的。

  多抓一些用来充当军粮,也是能够大大的降低后勤补给的难度的。

  但是这样也是有坏处的。

  大唐是想把西域彻底的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

  如果把名声搞臭了,以后要顺利统治就很麻烦了。

  这点政治觉悟,苏定方和薛仁贵都是有的。

  “听说大食帝国的军队,往往悍不畏死,就连太子殿下都对他们有一些忌惮。

  仁贵,这一次作战,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苏定方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不过他也不是那种会轻视敌手的人。

  只有充分的重视对手了,才能更加顺利的赢得战争。

  “从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大食帝国确实是一个值得正视的对手。

  不过他们的整个科技水平跟我们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

  如果不是西域太远了,我们直接运输一百架火炮过去,立马就能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不过哪怕是如此,到时候我们几百个热气球轮番出动,对他们的驻地先进行一轮轰炸,也能大大的打击他们的战斗意志。

  这种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军队,一旦碰到这种打击,对于士气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想一想当初西突厥和薛延陀人的反应,他们的骑兵也不可谓是不精锐,但是面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攻击。

  也很快就溃败了。

  所以这一次的作战,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搞清楚大食帝国的主力部队到底在哪里。

  然后我们立马就安排热气球营出动,给他们来一记狠的。

  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趁着他们混乱的时候,再偷袭一把,直接就把他们给打蒙了。

  之后的战斗,就是轮到我们的弩箭和床弩出动了。

  经过了将作监的多番改进,又大量的使用了精钢作为材料。

  我们的弩箭和床弩,不管是射击速度还是射击精度,亦或是射击距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武器攻击的大食军队,接二连三的遭遇挫折之后,战斗力肯定会大幅下降。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堂堂正正的跟他们发起一轮骑兵的对决,在战场上光明正大的给他们一击。

  这么几番操作之下,基本上就大局已定了。

  剩下的收尾工作,那就是怎么搞都没有问题了。”

  薛仁贵虽然很重视大食帝国的军队,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一次的战斗会有多大的难度。

  虽然热气球在大唐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了。

  但是大食帝国距离大唐太远了。

  大概率他们还是没有听说过热气球这个东西。

  哪怕是道听途说的听到一些东西,也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故事来听。

  “嗯,这么看来,最难的还是要把大食人的动静搞清楚。

  这样我们才好及时的制定作战方案,给他们来个狠的。

  如果能够快刀斩乱麻的把大食帝国的军队给灭掉了,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约各种钱财,也能让西域诸国看到我们大唐的强大。”

  “是的,他们没有还手之力的敌人,在我们面前那么轻易的就战败了。

  这对于打击西域诸国的信心来说,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朝廷既然想要彻底的统治西域,那么这里原本的番邦属国就没有必要再存在了。

  但是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我们要想完全漠视他们的存在也是不现实的。

  这个时候,如何采取各种有效地对策,就显得很重要了。”

  薛仁贵跟在李宽身边那么多年。

  对于李宽的想法也是非常清楚的。

  很显然,这一次朝廷安排自己和苏定方作为领军的将领,自然不完全是看重了自己的军事本领的。

  有着绝对的装备优势和训练优势,朝中还有很多将领可以轻松的完成这一次的战斗。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出征西域,还真不能简单的把它当成是一般的战斗。

  背后蕴含的许多政治意义,也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太子殿下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了,就是对我们的信任。

  要是做得不好,就对不起这份信任了。”

  听了薛仁贵的话,苏定方也感受到了一丝的压力。

  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

  要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年了都没有特别大的功绩出来。

  哪怕是当初跟着李靖一起参加了灭掉东突厥的重要战役,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

  要不是后面李宽对他多有提携,估计他想要出头,还得等几年呢。

  这方面,薛仁贵跟在李宽身边那么多年,显然是比苏定方做的要好。

  “是的,西域这个地方,虽然看起来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是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哪怕是为了维持这个贸易线路,也是有必要把它纳入到朝廷的实际统治之中来的。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估计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

  那就是棉花这个东西,是原产于西域的,也就是说西域的气候环境,是很适合种植棉花的。

  而棉布如今已经是大唐百姓最主要的布匹来源,在各行各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运用。

  虽然我们在朔州北部种植了不少的棉花,但是如果能够在西域开辟另外一个棉花种植区域的话。

  那么对于抵抗天灾人祸的风险能力,肯定会高很多。

  西域地域辽阔,关中百姓去到朔州北部可以分到一百亩土地,要是去到西域的话,直接给他们分一千亩都没有问题。

  到时候,一个普通百姓家分配几个奴仆,立马就能成为小有身家的地主。

  这对于提高我们大唐的综合国力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

  眼下太子殿下正在推进整个大唐的人口调查工作,甚至还安排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去负责这个事情的落实。

  虽然现在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已经了解到的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大唐的人口其实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贞观二十一年的人口数量,很可能比贞观初年翻了一番都不止,跟武德元年相比,增加的就更多了。

  而现在大唐已经初步的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这个人口增加的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

  不用多少年,大唐的人口就可以突破一个亿,甚至有可能现在就已经突破了一个亿。

  之后两个亿,三个亿,甚至是更多的人口,也不是不可能。

  这么一来,人口全部集中在原本的各个道,肯定就不大合适了,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很大。

  如果能够分配一部分到西域,一部分到镇北道和辽东道,然后再有一部分到海外各地。

  这个人口增长的压力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将来整个天下有一半的都是唐人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薛仁贵从人口这个很特别的角度跟苏定方分享了自己的认识。

  刚开始的时候,苏定方还觉得薛仁贵的这个担忧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

  大唐一直都缺人手,哪怕是现在这个情况有所缓解,也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

  现在薛仁贵居然担心以后人口太多带来的压力。

  简直不可置信。

  但是沉默了一会,好好的思索了一下这个人口增加的速度之后,苏定方又有点理解薛仁贵的担忧了。

  你人口增加一个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那都是好事情。

  大唐有大把的地方消化。

  但是如果增加一个亿,两个亿,那么单靠原本的州县来消化,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这相当于大唐的人口变成现在的五六倍,那么原本差不多解决了的粮食问题和穿衣问题,立马又会再次的凸显出来。

  历史上,好些朝代到了末年,都会因为土地兼并等问题导致普通百姓活不下去。

  要是大唐也面临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会出大事的。

  “还是仁贵你想的比较周到!

  这一次虽然我是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但是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拿出来说,我们一起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这个时候,苏定方也算是彻底的认可了薛仁贵。

  这个太子殿下的嫡系亲信,不仅个人身手很好,用兵很有技巧,政治觉悟也比自己高很多啊。

  要是没有意外,将来薛仁贵的前途应该是比自己要大的。

  ……

  席君买这段时间也很忙。

  顺风镖局的业务现在是遍布大唐,他们在南洋还有专门的训练基地。

  如今单单顺风镖局旗下的镖师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这些人有不少都是十二卫退下来的将士。

  不过,自从大唐朝廷准备对西域用兵之后,席君买立马就从长安城跑到了凉州。

  陇右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他不是很熟悉,但是副总管薛仁贵却是他的老熟人。

  虽然他不可能名正言顺的跟着大军一起出征。

  但是跟军中保持密切联系,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薛仁贵也是知道李宽让席君买去负责顺风镖局的目的是什么。

  这一次朝廷把大部分的后勤都交付给各个商家去处理,其中需要顺风镖局护卫的商家,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这一次前往西域的人马当中,至少有几千人是顺风镖局的镖师。

  这些人要是聚集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等闲对上一万敌军,他们也都是敢直接冲上去的。

  “达飞,你们的捕奴队不是只有两千人吗?怎么这一次居然出动了三千多人手?”

  在凉州前往肃州的道路上,席君买跟达飞骑着马齐头并进。

  顺风镖局虽然在整个大唐有两万多人手,但是他们都是分布在各个州县的。

  短时间内要聚集太多的人手,还是很有困难的。

  所以这一次席君买跟想要在西域立功的达飞一拍即合,准备合作去捞点功劳回来。

  “席总镖头,我们捕奴队的编制是只有两千人。

  但是这些年,总是有一些人从捕奴队退出来的,也有一些想要进入到捕奴队却是没有成功进来的。

  这一次我们把他们都给搞进来了。

  从凉州出发去西域的商队那么多,如今西域又处于战乱之中,正是需要我们去保护大唐子民的时候。

  想来太子殿下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达飞心中没有什么跟大唐作对的心思。

  相反,他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想要大唐更加强大。

  因为他在各个胡人部落里头得罪了太多人,如果没有大唐的庇护,他根本就活不下去。

  所以哪怕是现在的做法有点问题,他也是问心无愧的。

  “嗯,这种作战模式之前太子殿下已经尝试过一次,但是说实在的,对于各方面的要求其实是比较高的。

  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大军就很可能因为后勤补给不及时的问题出现乱子。

  这一次我可是听说大食帝国的军队有十来万,但是朝廷只安排了五万大军出征。

  我们这几千人马,也算是一个补充吧。”

  席君买虽然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论起单打独斗,他谁也不怕。

  但是千军万马之中,他倒也知道个人的勇猛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没有一定的兵力和阵仗支持,是不可能击败大食帝国的。

  “是啊,不过我们大唐的装备天下无敌,各种新奇的武器是其他人听都没有听到的。

  哪怕是我们捕奴队,现在装备的弓弩和大刀也都全部使用精钢制作。

  在这方面,我们绝对是有巨大优势的。

  听说这一次还有三千重骑兵跟着出征,到时候肯定可以打大食帝国一个措手不及。”

  达飞这些胡人,有时候比席君买他们对大唐更加有信心。

  感受过缺少钢铁的滋味的胡人,比谁都明白精钢的重要性。

  就大唐现在的精钢产量,全世界其他地方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大唐的一个零头。

  甚至连零头都不到。

  这就意味着各种弩箭可以随射,所以兵器全部都使用精钢制作。

  就连普通的护卫,也都能配备精钢制作的大刀。

  这个优势,在战场上大规模作战的时候是非常明显的。

  两支军队冲击在一起的时候,对方的刀剑要是直接断了,基本上就意味着小命也就丢了。

  “那倒也是,仁贵本身就是一个神射手,用兵又非常精妙。

  如此精锐的队伍在他手中必定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出来。

  到时候留给我们的很可能就只是打扫战场,看守俘虏的工作了。”

  想到这里,席君买莫名的有些忧伤。

  自己可能没有机会上战场了。

  虽然大食帝国很强大,但是席君买显然不认为他们能够比大唐更加强大。

  “只要我们想要战斗,那是一定有机会的。

  双方出动的都是骑兵,那是大食帝国战败了,肯定也会有不少的溃军的。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发挥威力的时候了。

  论起大规模的正规作战,我们捕奴队肯定是比不上正规军的。

  但是论起小规模的追击,我敢说这个天下就没有哪支队伍比达飞训练的捕奴队厉害。”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捕奴队首领,达飞的身手也是非常不错的。

  要不然也压不住那么多游走于特殊环境之下的部下。

  “哈哈,你这么说也有道理,那我们要加紧赶路了,要不然到时候连口汤都喝不到了。”

  ……

  逻些城。

  作为吐蕃国的国都,这座被众山环绕的高原城池,这些年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

  在禄东赞的辅助下,松赞干布陆陆续续的征服了象雄国,灭掉了天竺北部的一些国家。

  还跟尼泊尔的关系处的非常好。

  国内的各种手工业发展的非常快,吐蕃国所在的山南地区的农耕业也发展的不错。

  虽然不能说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吐蕃国的百姓,这些年的生活水平却是真的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虽然大唐在青海道和剑南道都给商队进入吐蕃国设置了不少的限制,但是两国之间的交流还是非常充分的。

  除了兵器和铁器这些敏感的东西受到了比较多的限制之外,其他的很多东西都是能够自由流动的。

  至于一些大唐不让输入到吐蕃国的东西,由于有商人从天竺那边往北进入到吐蕃国,进行商业贸易。

  所以吐蕃国在铁器等方面也算是获得了补充的途径。

  再加上他们自己也在发展这方面的产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这让松赞干布的信心可谓是大涨。

  要不然他也不会连续几次尝试着在大唐边境挑衅唐军。

  发现搞不定大唐之后,他倒也干脆。

  立马再次的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南边和西边。

  从吐蕃国南部,沿着尼泊尔的那个方向朝着西域而去,有着吐蕃国独特的一条道路。

  这条道路的安全性非常高,因为北面都是原本象雄国的区域,放在后世就是荒无人烟的阿里地区。

  所以他们走这条路进入到西域,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受到唐军的攻击。

  哪怕是到了西域之后,他们也能很灵活的进行对应。

  一旦发现风向不对,立马就可以掉头往回。

  “赞普,这是最新从西域那边传来的消息。

  大食帝国的军队已经把龟兹国灭掉了,如今正朝着西洲而去。

  估计这个时候他们在西洲已经跟唐军发生正式的冲突了。”

  禄东赞作为吐蕃国的大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许多吐蕃国的消息都是先到了他的手中之后,才会到松赞干布这里。

  很显然,这一次从西域传回来的消息也不例外。

  “大食帝国可是这些年除了大唐之外,我们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

  让他们在西域跟大唐斗一斗,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

  免得大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身上,对我们的发展百般限制。”

  松赞干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显然很是不错。

  在他看来,要是大食帝国能够跟大唐打的你死我活,打个几十年,那就最好不过了。

  有了这些发展时间,吐蕃国立马就可以将自己的实力提高一大截。

  到时候,此消彼长,哪怕是对上了大唐,松赞干布也是很有信心的。

  特别是这两年逻些城南边,新来的一批商队,给吐蕃国带来了大量的铁器。

  甚至一些精钢制作的刀剑都能买到。

  这让松赞干布对于未来的发展更是信心十足。

  对付这些商家,只要提供足够的黄金就可以了。

  为了黄金,他们简直是什么都敢售卖。

  而有了更多更好的武器,吐蕃国也可以进一步的入侵北天竺,抢夺那帮蛮子手中的黄金。

  也可以捕捉更多的天竺奴仆来给吐蕃国干活。

  “确实如此!所以我们的队伍在西域吃了大食人的亏之后,立马就选择了避其锋芒,让大食人跟西域诸国去斗。

  等到西域诸国都被大食帝国灭掉了,这个消息肯定也传到长安城去了。

  到时候大唐的那位天可汗,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肯定是会安排大军进入到西域跟大食帝国作战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躲在旁边坐山观虎斗就行了。

  反正在这些人看来,我们吐蕃国地处高原,没有西域诸国那么肥沃。

  只要没有搞定西域诸国,他们是不会主动的进攻我们的。”

  听了松赞干布的话,禄东赞的心情也很是不错。

  如今的局面,在他看来确实是千载难逢啊。

  吐蕃国四周,除了大唐之外,已经没有其他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存在。

  如今大唐又跟大食帝国要斗起来了。

  这是吐蕃国最好的发展机会啊。

  “这个大食帝国,之前没有什么听说过,他们真的那么强大吗?”

  吐蕃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哪怕是作为赞普,松赞干布的消息也是比较闭塞的。

  别说吐蕃国了,就是大唐国内,大部分的人都是没有听说过大食帝国的。

  哪怕是听说了这个国家的人,对他的实力也是不了解的。

  也难怪松赞干布会有这个疑问。

  “关于大食帝国,这段时间我也多方了解了一下。

  从一些天竺北部过来的商家那里得到的消息来看,这个大食帝国是在波斯帝国继续往西的地域中存在的一个国家。

  这些年,据说大食帝国灭掉了不少的国家,就连波斯帝国也都被他们灭掉了。

  所以大食帝国应该是非常强大的。

  哪怕是比不过大唐,想来也不会差的特别远。

  前几天,我们从一个大唐商家那边得到了一个地球仪,上面有最新的一些各个国家的情况。

  如果这个地球仪的信息是准确的,那么大食帝国的占地面积,其实也是挺广的,比我们吐蕃国还要大一些。

  并且他们的许多地方都是沟通四方的要地,经济发展应该是很不错的。”

  禄东赞被誉为吐蕃国最聪明的人。

  虽然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水分,但是也可以从侧面说明禄东赞不是一般人。

  整个青藏高原,几千年下来,能够让后人记住的名字,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禄东赞能够成为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肯定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的。

  “在现阶段,大食帝国越强大,对我们来说其实就越是好事。

  反正首先要头疼的要是唐人,不是我们。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有没有大食帝国的人从西域进入到我们吐蕃国的境内。

  万一他们脑子抽了风,非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也得有一些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多往青海道和凉州、肃州和长安城安排探子。

  大唐要出兵西域,凉州和肃州是必经之地。

  很多东西,都是不可能完全隐藏的住的。”

  松赞干布自然也是很想知道大食帝国和大唐之间的发展情况。

  不管是彼此出动的兵力,还是双方交战的情况,他都很有兴趣。

  “这个其实好办,大唐如今的报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很多消息都可以在《大唐日报》等报纸上面看到。

  一些我们以前花费了很大力气都搞不到的消息,如今也能轻而易举的在报纸上看到。

  赞普,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不同意在逻些城也设立《吐蕃日报》的原因。”

  说到这里,禄东赞忍不住为自己点了一个赞。

  吐蕃人长得跟唐人虽然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是彼此之间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要在大唐打听消息,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好了,大部分的消息都不需要他们特意去打听,只要多花几唐元,多买几份报纸,就知道了。

  所以大唐各地出版的报纸,只要在凉州能够买到的,禄东赞都会安排人送回逻些城。

  哪怕是中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终这些消息都过时了也不怕。

  “嗯,你这么一说也有道理。

  不管是唐军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在报纸上肯定会有很多的报道。

  到时候我们就能把双方的情况都搞清楚。”

  想到这里,松赞干布也乐了。

  这是天助我也啊。

  ……

  蒲罗中是没有秋天的。

  哪怕是长安城这边,天气已经开始变凉,但是在蒲罗中这里,仍然是只需要穿一件短褂子就行了。

  城主府里头,尉迟环和杨七娃两个正在商讨着事情。

  从门外三步一岗的警戒情况可以看出来,今天他们两个肯定是在商讨什么大事的。

  “杨提督,这几天陆陆续续的都有一些水师的船只来到我们蒲罗中。

  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我们这一次集结大唐水师一半的战舰,要一次性的给大食帝国一个狠狠的教训,彻底的拿下西洋的制海权。”

  长安城如今跟各地的信息传递都是非常顺畅的。

  像是一些紧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将加密了的信件送到广州。

  然后船只再从广州快速的前往蒲罗中。

  这样子,长安城到蒲罗中的消息传递时间,在特殊情况下就可以压缩到十天以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阵仗可就非常大了。

  各个舰队集结也需要时间,很容易走漏消息呢。”

  杨七娃作为南洋舰队的水师提督,自然知道出其不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好说,我们对外就说是南洋舰队在搞一场军事演习,为扫平南洋各个岛屿的海盗做准备。

  这么一来,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

  这么多的舰队急急忙忙的来到蒲罗中,很多补给物资不一定准备的充分。

  正好可以给我们预留一些时间来准备。”

  尉迟环很清楚拿下西洋的制海权之后,对于大唐的海贸发展会有多大的意义。

  如今的蒲罗中已经非常繁华了。

  一旦大唐商人的生意扩大到这个西洋,那么蒲罗中作为中转港口,肯定会变得更加繁荣。

  “军事演习?这个提议倒是不错!哪怕是大食商家听到了这个消息,也不会觉得奇怪。

  大食帝国的军队出现在西域的事情,一般人肯定都还是不知道的。

  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我们会从海上去攻击大食帝国。”

  杨七娃立马就同意了尉迟环的这个提议。

  虽然各个舰队的船只接到命令之后,都在最短的时间内南下。

  但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蒲罗中,时间差异也是很大的。

  在加上朝廷并没有规定水师一定要在什么时候攻打大食帝国,所以这个时间是有一定灵活性的。

  当然了,要是拖得太久了,那肯定是不行的。

  到时候要是大唐在西域跟大食帝国的军队作战的消息都已经传开之后,水师的偷袭很可能就起不到那么好的效果了。

  那些大食商人也会把大唐水师大规模的在蒲罗中集结的消息传回国内的。

  “从蒲罗中到大食帝国,还有比较长的海途要走。

  在补充完物资之后,也可以安排一批战舰先去齐王港附近集结。

  这样就免得太多的战舰集合在蒲罗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哪怕是已经想到了军事演习的借口,尉迟环都觉得一半的大唐水师集结在这里,还是容易走漏消息的。

  适当的分散一下大家的注意力,显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反正从南洋到西洋,都有海盗需要处理。

  大唐水师在这些地方出没,都是正常的。

  “嗯,可以是可以,不过齐王港的补给物资没有蒲罗中充足,今后可能也要考虑进行改善。

  特别是吃食方面,我觉得可以扩大齐王港四周水稻的种植面积,让齐王港那边的粮食能够完全满足需求。”

  杨七娃原本是想着把土豆和玉米这些东西推广到齐王港。

  不过想了想,还是觉得扩大水稻种植就行了。

  一方面,大唐水师的许多人都是江南道出生,他们本身就是喜欢吃大米。

  另外一方面,高产粮食对于大唐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谁也不想轻易的传到其他的国家去。

  “我听说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那边,已经在最新式的战舰上面安装了几门火炮。

  不知道这一次南下的战舰里头,会不会有安装了火炮的船只。

  如果有的话,只要有几艘这样的战舰,在攻打大食帝国的船只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巨大的优势。

  将来如果大唐水师的海船都配备了火炮,情况就更加不同了。”

  尉迟环的消息显然也是很灵通的。

  虽然火炮在今年大唐皇家科技奖的时候才首次出现,但是更多的准备肯定是之前就已经有了。

  “太子殿下把大食帝国当成是大唐最主要的敌人,这么一次重要的战役,自然也是会安排精兵强将,带着最好的装备出击。

  如果安装了火炮的战舰已经下水,那么这一次大概率是会跟着去大食帝国的。

  不过从登州南下,哪怕是一收到命令就出发,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我还听说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那边,使用了蒸汽机来驱动战舰的海船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了。

  也不知道是否研究成功了。

  如果有蒸汽机作为动力来驱动海船,那么不管是顺风还是逆风,海船都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大海里面航行。

  这对于我们大唐水师来说,应该是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意义的。”

  蒸汽船是一个保密级别比较高的项目。

  在没有正式的研究成功之前,外面的相关报道是非常少的。

  虽然有些人知道登州造船作坊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哪怕是作为南海舰队的提督,杨七娃也是不清楚具体的进展的。

  除非船只要开始装备大唐水师了。

  那时候杨七娃才会得到更多的消息。

  “这个事情我也知道一点,蒸汽机在各个作坊里头已经开始大量的运用了。

  虽然到现在为止,太子殿下还不允许蒸汽机售卖到大唐本土以外的地方使用。

  但是在长安城的各个作坊里头,应该是已经普遍的在使用了。

  特别是那些棉布作坊,更是蒸汽机使用的大户。

  这两年的棉布价格能够进一步的下降,更蒸汽机的推广也是有不小的关系的。

  现在不仅大唐的百姓已经普遍使用棉布替代了麻布,就是南洋这里也差不多是这样了。

  不客气的说,棉布现在已经成为大唐海外贸易物资里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

  在这种情况下,蒸汽机的技术更新也是非常快的。

  特别是长洛铁路上面试用的蒸汽机车,更是让蒸汽机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虽然我不知道蒸汽机在海船上是怎么来驱动船只运行的,但是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肯定是差不多的。

  哪怕是现在安装了蒸汽机的海船还没有下水,应该也很快了。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尉迟环对于大唐的发展显然是非常有信心的。

  作为当年的长安城四害之一,尉迟环跟着李宽混了这么久,也算是亲眼见证了大唐的变化。

  “嗯,我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个世界太大了,我们需要有足够多的海船,足够快的海船,足够大的海船,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太子殿下别出心裁的开发出来海外的广大市场,这对于大唐的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很多大唐本土普通的东西,到了海外之后就可以变得价值高昂。

  不仅可以兑换到各种金银财宝,还能从海外兑换到各种我们大唐需要的物资。

  就像是南洋的香料和水果,亦或是稻谷和纸张。

  这种流通让许多作坊都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

  也让更多的百姓有了新的选择。

  离开农田,前往州县里头的作坊当一个匠人或者帮工,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而伴随着大唐炼铁技术的发展,耕犁技术的进步,各种铁器在农村的运用也是变得普及起来。

  这一方面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另外一方面又降低了相关器械的售价,让农户们的生活也确确实实的开始变好。”

  杨七娃当年就是一个小山村里头出来的。

  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农户子弟变成今天的水师提督,他对于大唐的发展变化,也是感触非常深的。

  不过今天显然不是他们两在这感怀的时候。

  很快的,尉迟环就再次的把话题转移到了各个海船的补给上面去了。

  “趁着各个商家还没有收到消息,我们先把各种补给物资收购到仓库里头,要不然到时候市面上的价格乱了起来,朝廷就要平白无故的多花费不少的钱财。

  这些钱财要是全部都落到了我们大唐商家手中,那也就算了,毕竟肉算是烂在了锅里面。

  但是我们蒲罗中有不少商人都是其他番邦属国的,让他们占了便宜的话,我就有点不甘心了。”

  虽然蒲罗中是一个毕竟大的城池,但是一下子半个大唐水师的战舰都要聚集在这里,相关的后勤补给物资还是一次性就至少需要准备两三个月,这个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这对于蒲罗中的发展来说,虽然是一个机会,但是一个搞不好,也是容易出现乱子的。

  尉迟环自然是不想自己在这方面掉链子。

  “这个没问题,等会我就让水师那边安排人员协助你一起把这个事情搞起来。

  这一次的海战,还不知道要进行多长时间,我们确实有必要准备的充分一点。”

  水师现在接到的命令是从海洋上攻打大食帝国的城池。

  但是这个攻打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进行登陆作战,要不要深入到大食帝国内部,这个都还没有结论。

  所以杨七娃哪怕是南洋舰队的提督,也是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战役,有许多心中没谱的地方。

  ……

  蒲罗中是顺风镖局在海外最大的据点。

  在蒲罗中旁边的一座岛屿上,甚至有顺风镖局专门的训练基地。

  这里也算是当年李宽“狡兔三窟”之中的一个后手。

  不过现在显然是不需要使用这个后手了。

  虽然如此,顺风镖局在这个基地里面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李宽成为大唐太子就有所停滞。

  相反的,由于大唐在海外的商业活动变得更加频繁。

  特别是在南洋和西洋这边,越来越多的商人都开始来自这里做生意。

  这让顺风镖局的业务变得愈发的好起来。

  哪怕是蒲罗中的治安情况其实还算不错,但是远道而来的商人,都还是喜欢雇佣几个顺风镖局的镖师跟在自己身边,要不然就没有安全感。

  作为顺风镖局在蒲罗中的负责人,顾俊峰能够调动的人手,绝对是一股不容忽略的力量。

  甚至可以说这些人手是与大唐水师南洋舰队、蒲罗中警察署、蒲罗中折冲府并列为大唐在南阳地区的四大暴力机关。

  自然而然的,顾俊峰在蒲罗中这边的地位也是不低的。

  有那么点黑白通吃的感觉。

  “顾镖头,太子殿下让我们镖局出动三千人手跟着船队一起前往大食帝国,人选我都已经基本上安排妥当了。

  虽然不少都是训练基地那边临时抽调过来的,但是战斗力绝对不会比一般的府兵要差。

  甚至在单兵作战能力方面,我们的人手比一般的府兵还要高不少。”

  黄方是顾俊峰的助手,协助他负责顺风镖局在南洋的事情。

  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管理训练基地那边的事情。

  这一次顺风镖局要出动人手跟着水师出征,顾俊峰自然是要从训练基地那边安排一部分才行。

  要不然南洋这边哪里有那么多没有任务的镖师?

  “水师的人手在海上作战的时候是很厉害的,但是这一次的行动,应该是不仅仅是海上作战。

  到时候攻打城池的时候,就不大可能让那些水手大规模的出战。

  他们算是技术兵种,培养起来也比较麻烦。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发挥威力的时候了。

  虽然顺风镖局不属于兵部管辖,理论上军功这个东西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我们顺风镖局是太子殿下亲自负责筹建的,席君买总镖头更是深受太子殿下信任。

  这一次我们一定不能给太子殿下丢人,要让水师的人看清楚我们的厉害。

  趁着战舰还没有全部云集完毕,你也再跟大家好好的说明一些集体作战的重要性。”

  顾俊峰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背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位置。

  要是李宽一直都是楚王,那么他可能不会有太多其他的想法。

  但是李宽现在是大唐太子,未来的大唐天子。

  作为顺风镖局里头的重要人物,顾俊峰显然也是会有新的想法。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出将入相,这是谁都希望能够达成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一次的行动,他其实是非常重视的。

  “您放心,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

  南洋这边,我们跟水师虽然没有特别大的矛盾,但是彼此之间的较劲,其实一直都是在进行的。

  这一次,我们肯定不会给镖局丢人的。”

  黄方能够成为训练基地的负责人,在顺风镖局里头也算是一号人物。

  到了这种层次,政治敏感性自然也是有的。

  “蒲罗中这里有不少的大食商人,趁着他们还不知道大唐要对大食帝国用兵,我们先安排人好好的再了解一下大食帝国的情况。

  最好就是能够把他们军队里面的一些规矩搞得清楚一点。

  这对于我们后面的作战,应该也是很有好处的。”

  身在南洋,虽然顾俊峰对大食帝国的了解比大部分大唐人都要高。

  但是这个了解,其实也是非常有限的。

  毕竟大食帝国距离蒲罗中,其实也是还有挺远的距离。

  再加上之前大唐的影响力主要是在南洋,西洋那边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有了进展。

  至于大食帝国附近的海域,目前还是大食人在掌控。

  亲自去过大食帝国的唐人,还是非常少见的。

  这种群情况下,自然还是要找到真正的大食人去了解一下情况了。

  不知道大唐有着其他目的的情况下,这些大食人还是很愿意跟大家交流大食帝国内部的事情的。

  毕竟大食帝国也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他们在蒲罗中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嗯,孔子学院那边这两年新成立了一个外语学院,里面有一些教谕和学员是专门研究大食帝国的事情的。

  这一次我准备请他们来帮我们说明一下大食帝国的情况,他们应该是大唐最了解大食人的一群人了。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其他东西,让他们出面也是最好的办法。”

  黄方的这个提议,让顾俊峰眼前一亮。

  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案啊。

  孔子学院在海外已经修建了非常多的分院,但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设立外语学院。

  蒲罗中这边因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港口。

  这里有许许多多各个番邦属国的人员出没。

  不管是从民间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官方的角度考虑,都是对于翻译人才有着特殊的需求。

  这么一来,孔子学院里头的外语学院,也算是应运而生了。

  “好!让他们去负责这个事情自然是再好也不过了。

  如果有人愿意的话,到时候请他们跟我们一起去大食帝国走一趟就最好了。

  毕竟我们现在也不确定到底要了解哪方面的内容。

  在海上的路途之中,让这些人给大家多介绍一下大食人的情况,应该也是有好处的。”

  顾俊峰虽然说是请外语学院的人跟着自己一起出发,但是到了他这种级别的人员,一旦有了想法,根本就不是一般的人员能够反抗的了。

  很快的,黄方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顺风镖局跟南洋水师、蒲罗中城主府的联系,也变得紧密了起来。

  ……

  蒲罗中点都德。

  余进和林田森一边看着街面上的繁华景象,一边喝着小酒,聊着天。

  作为大唐最早一批开展海外贸易的海商,余进和林田森的身家都不菲。

  不过,人总是不会嫌弃自己的钱财太多的。

  当初东方平来到杭州城里市舶司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感受到到了朝廷对于海贸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缴纳市舶税会影响他们的收益,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有点不情不愿的。

  不过见识到了朝廷的雷厉风行,他们立马就乖乖的听话了。

  当然了,最主要是后面他们发现,哪怕是自己交税之后,每年挣到的钱财也变多了。

  这么一来,大家自然就没有什么怨言了。

  总不能跟钱过不去吧?

  “余兄,这南洋和西洋虽然没有我们大唐富裕,但是人口基数多了,有钱人其实也是不少的。

  我看你的丝绸生意,这些年也算是做的风风火火呢,让人好生羡慕。”

  一直以来,余进都只是涉及丝绸生意,从来没有运输其他的物资到海外售卖。

  这样虽然错过了不少的机会,但是也让余进的丝绸生意在海外名声很是响亮。

  作为高端产品,丝绸在极西之地,那是跟黄金等价的。

  在南洋,虽然价格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利润也非常可观。

  要不然大唐也不会把丝绸产业作为大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容许有其他国家进入。

  当初新罗王国想要窃取这方面的技术,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林兄你的茶叶生意也不差啊,如今不仅我们大唐内部喝茶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就是海外也已经慢慢的流行起来喝茶。

  听说蒲罗中这里现在都已经有了专门的茶铺呢。

  这些茶铺把饮茶和说书相结合,生意也很是不错。

  许多外地来到蒲罗中的商人,都喜欢去茶铺里头了解情况。

  不少商家谈生意也是愿意在茶铺里头进行。”

  余进和林田森虽然已经认识二十多年了,不过该说的商业吹捧,还是一点不会少的。

  当然了,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虽然面上比较虚伪,但是内心也算是真的把对方当成是好友,当成是世交好友。

  “这些年大唐在海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也算是切身感受到了好处。

  以前,我们虽然也偶尔前往南洋做生意,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把挣钱的机会让给了那些来到广州、杭州进货的大食商家、波斯商家。

  现在这中间的利润已经不需要给到他们来挣了。”

  林田森作为资深的海贸人士,对于大唐在海外的变化自然是有着非常深的了解。

  “这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我觉得商人地位的提高,不管是在大唐本土还是在海外,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我们家中的子弟,哪怕是有再多的钱财,也都是没有机会参与到科举。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你一心求学,机会比其他人还要高了几分。

  如今我们余家专门请了几个观狮山书院毕业的学员当族学的教谕,到时候不管是进入到观狮山书院,还是参加科举,都会变得容易很多。”

  对于商人来说,挣钱自然是第一位的。

  但是挣钱之后,他们在社会地位上面的追求其实也是非常迫切的。

  但是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就重农抑商,这导致商人的社会地位跟他们的财富恨不匹配。

  这肯定是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的。

  要想大唐的经济发展,除了朝廷的引导之外,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你这个做法很不错,回头我也准备这么搞。

  我原本想着下个月就回杭州,不过这几天我听到了一些消息,我隐隐有一种预感,似乎新的商机来到了。”

  林田森扫视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跟余进,便压低了声音说着一些独特的信息。

  “嗯?莫非林兄说的事情是大唐水师在南洋的演习?”

  作为南洋有数的大商家,余进的消息渠道自然也是不差的。

  事实上,生意做到一定的规模,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消息来源的。

  甚至不少大商家还有专门的队伍去负责打听消息呢。

  “没错,最近十来天,陆陆续续有许多大唐水师的战舰来到蒲罗中集结。

  市面上的米面粮油也一下子就变得紧俏了起来。

  甚至就是丝绸的需求,也猛然间有了一个上涨。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是丝绸的淡季,但是这几天的情况却是让人意外。

  我估计你要是去茶叶铺子里头了解一下,应该也会发现茶叶的销量应该也有增加。”

  “你的意思……”

  “这个演习,估计不一定是演习!

  南洋虽然还有海盗,但是已经很少有海盗敢大规模的作乱了。

  朝廷没有必要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来对付海盗。

  并且这种演习一般都是提前很久都已经开始安排,各方面的准备都是很充足的。

  这一次却是感觉有点匆忙,甚至各个舰队的到达时间也是拖拖拉拉的样子。

  所以我认为大唐水师来到南洋,应该不是为了演习那么简单。”

  “不是演习的话,那是为了什么?”

  余进这个时候也不喝酒了,直接放下了就被,眼睛盯着林田森。

  “战争!很可能朝廷要对哪个番邦属国用兵了!”

  林田森说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

  这把余进吓了一大跳。

  “南洋这里,今年没有听说有什么大事情发生啊。

  那些番邦属国现在也很清楚大唐的强大,轻易不敢做出对不起大唐的事情出来。

  哪怕是我们的商人在番邦属国的地界上犯了事情,他们都不敢直接审讯的。”

  余进脑中立马过滤一遍今年的各种消息。

  不过他显然是没有找到什么值得让大唐发动战争的导火线。

  “这个也是我困惑的一个地方!

  南洋这边没有哪个国家需要大唐水师那么大费周章的集结那么多的海船过来。”

  “难道是西洋?我可是听说西洋那边的情况比南洋这边还要复杂一些。

  我们大唐的影响力也要差很多。”

  余进大胆的猜测了一下。

  因为在南洋他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值得大唐发动战争的理由。

  除非是单纯的为了开疆拓土。

  但是现在大唐外面有澳洲、美洲,朝廷也没有大规模的安排人员移民。

  看起来对开疆拓土的迫切性不是很高。

  “有这个可能,不管是天竺那边还是大食帝国那边,都还有大片的土地是我们大唐没有办法施加影响力的。

  如果是要前往那些地方的话,这个事情就好理解了。”

  林田森沉默了片刻,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但是也觉得余进说的有一些道理。

  “你觉得这里面蕴含了新的商机吗?”

  商人,终究还是非常关注利益的。

  虽然战争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但是对于商人来说,有的时候这里面蕴含的商机,却是自己一辈子也碰不到的。

  “不管是大唐水师要对付谁,这都意味着大唐在南洋或者西洋的影响力会进一步的上升。

  这种影响力上升的背后,肯定是蕴含着许多的商机的。

  特别是如果朝廷准备对大食帝国出手的话,那么这里面的商机就更加不凡了。

  要知道,西洋那边的大部分海贸生意,都是掌握在大食帝国的商家手中的。

  特别是通往极西之地的商道,基本上都是被大食帝国把控着。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方面取得突破,那么蕴含的机会就实在是太大了。

  不管是丝绸还是茶叶,都是在极西之地有着广大市场的。”

  “大的商机背后,往往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这个事情我觉得有必要再观察一下,反正哪怕是朝廷要对大食帝国用兵。

  这个事情也不可能在几天内结束的。”

  余进虽然心中很是激动,但是还是强忍着让自己镇静起来。

  要不然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很可能自己最近几年挣的钱都会赔进去。

  “嗯,这个事情我们一起安排人再调查一下,我也去城主府跟尉迟城主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获得更多的消息。”

  林田森自然也能意识到这背后的机会和风险。

  接下来,两个人也没有心情继续吃饭了。

  各自商讨了几天后的碰面之后,就开始回去安排人员忙碌了起来。

  而大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外行动,也必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