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将军,朕知错了【完结】>第130章 一心

  张灵有五十多岁了,不过两眼有神,看起来很精神,不知道年纪的,看见他还以为才四十多岁。

  这边境上官官相护确实厉害,刚开始方晏没打算让他们往大里闹,就想着先一点一点的收拾,可是这些人蹬鼻子上脸,直接让商人跟百姓们玩罢市表示抗议。

  百姓们没处买柴米油盐,自然怨声载道,方晏听得眉头直皱,张灵笑呵呵的说,“陛下,您不用着急,这些人就是贱骨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估摸着也是那些官员们给了他们钱,授意他们这么做的。

  只要您点头,下官马上就带着人马一家一家的把他们揪出来,刀架在脖子上,他们马上就老实了,没准让他们比平时卖的还便宜,他们都答应呢?”

  “那他们要是不答应呢?”

  张灵笑了笑,“要是不答应,臣就让人砍几个人的脑袋见见血,等人脑袋咕噜到地上,让那些百姓当球踢,这些商人们绝对连个屁都不敢放……”

  “咳咳……”周子晨咳嗽了两声,方晏自幼在宫中养尊处优,哪里听过这些粗鄙之语?就算是这张灵在军中粗野惯了,在君前也应该有个规矩。

  张灵听见周子晨咳嗽,又看周子晨一直瞪他,也觉出了言语不妥之处,“陛下,臣的意思是……”

  “没事儿,朕能听懂。”方晏摆了摆手,表示并不在意。

  方晏用手抚摸着茶杯上的花纹,他沉默了片刻才道,“就按你刚才说的话去办吧,杀几个人,才能让他们听话。不过有一样,要杀就杀那种无恶不作的,那些没做过什么坏事的,可不许动。”

  “臣明白。”张灵转身离开了转身离开了,一旁的上官子婴站在那里,低着头,心中却有些震惊。

  方晏这个人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跟个富家出来游玩的公子哥似的。

  上官子婴一直以为他是那种喜欢诗词歌赋的皇帝,但是方晏刚才的那番话,却让他改变的想法。

  说不准,方晏是个杀伐果断的,而他将来承袭父亲的爵位,也是个武官,皇帝杀伐果断,将来若遇战事,也能尽早决断,不至于一窍不通,这对于他们武将来说是好事。

  张灵的办法果然奏效,砍了几个大奸大恶的富商之后,这群商人们顿时就老实了,并且还真如张灵所说的一样,这些人被这么一吓唬,在出来买东西的时候,还真的就便宜了许多。

  对此百姓们高兴的不行,但是这样的动静一闹,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皇帝到这儿了,是为了寻找当年的忠臣之后,特地到这儿的,而那位忠臣之后,还是前几日在安阳县大擂台上获得魁首的陆少侠。

  这件事在滁州一时之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人歌颂方晏礼贤下士,心中装着忠臣,还有人说方晏爱民如子,为百姓做主……总之,方晏又赚了一笔名声。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群被杀掉的商人之中,也有那位儿子想要找上官子婴麻烦的首富。

  行刑的那一天,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公子哥还哀求过上官子婴,只是上官子婴并未理睬。

  方晏还抽空到了张灵那里进行军事巡查,张灵这个人虽然不通人情世故,但是在军事上确实颇有一套,方晏见他处处都十分周到,不由的多夸奖了几句。

  因为这里是边境的缘故,所以这里的许多官员都不是本国人,这也是这里和京城等地所具有的最大的不同的地方。

  这天晚上,周子晨在研究这里的军事防守问题,方晏则在院子外头看星星,那天的月亮很亮,方晏坐在院子里,静静的看着月亮出神。

  就在此时,李樾走了过来,“启禀陛下,上官公子来了。”

  被他这么一叫,周子晨才堪堪的缓过神儿来,“嗯?这么晚了,他过来干什么?他可曾跟你说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李樾摇了摇头,“上官公子没说,只是说要求见陛下。”

  方晏心中更纳闷儿了,都这么晚了,上官子婴找他能有什么事儿?于是他对李樾道,“去请上官公子过来吧。”

  说着,他也就起身回了屋。不过他没回周子晨待的那间屋子,而是直接去了另一间,并且嘱咐门口的侍卫,一会儿李樾带着上官子婴过来,就让他直接去那边见自己,别打扰到周子晨。

  因为现在是晚上,所以方晏。只穿了一件月白色的袍子,一头如墨的长发被一只银色的簪子别着,看起来到格外的雅致。

  进屋之后,李樾给方晏和上官子婴递了茶之后就直接退了出去,方晏直接问上官子婴,“这么晚了你还过来,是有什么要事吗?”

  上官子婴恭敬的说,“臣确实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才深夜来找陛下。臣虽然远在滁州,可却也听人说过,在朝廷之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东周人,虽然朝廷也设客卿一职,但是客厅毕竟官职小,人微言轻,在大事上能够说上话的人很少。

  今日臣跟随陛下和皇后娘娘到军中视察,发现军中有不少有能力才干的人都是来自于他国,于是臣就想,真正的贤士,不论国别,不问出身,指纹采血如何,品德如何,倘若全国上下都能以此为标准选拔人才,那么东周之江山社稷不可谓不兴矣。”

  方晏抿了一口,“你所说之言倒是不错,不过朕有一个疑问还要问你。”

  “陛下请讲,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方晏沉声道,“刚才你说选官不问国别,不问出身,可忠君爱国,万一我们请来的那位贤士是对方派来的奸细,岂不是更糟?”

  上官子婴有些语塞,但是很快就想好了说辞,“陛下请想,这些人既然能够游走于东周,不是游走于各国的纵横家或者学子,就是在故土有什么待不下去的,难言之隐,所以才选择不得已的离开,如果陛下肯给这些人很好的恩遇,那么又何愁这些人不和您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