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的生活对李锦年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他和梁瑜之间也是如胶似漆般形影不离。日子如蜜里调油,每天都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其他人看到他们这样,也只会赞声是对恩爱的夫夫。

  日日一天天过去,李锦年家照常做甜点卖出去。只是他已经不会每天都去店里看着了。当初李锦年离家去京城的那段时间,就由玲玲一个人看店,偶尔有乘风酒楼的人帮忙。玲玲把店里的生意照样做得有条不紊。所以李锦年放手让玲玲一个人照顾店铺,若是实在太忙的话,可以再雇个人手照看。

  李锦年主要是招人扩大甜点铺的规模。如今李锦年身上银钱足够,是时候发展连锁店铺了。李锦年先在村里招了老实肯干的人来学习制作甜点面包。等他们学成之后,李锦年在外面州府的店铺也准备好了。

  刚开始连锁店铺因为离得比较远,不能像是县城里的甜点铺那样能够时时照看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好在问题不大,掌握技术的人都是信的过的人,而且也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后就算有人偷学会了这些甜点的做法,李锦年的桃花源甜点铺也已经形成品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家里的钟管家是管理事情的一把好手,李锦年的几个店铺出现问题时,也都请教过钟管家。后来李锦年更是让玲玲跟着钟管家学习如何管理人员。就这样,桃花源甜点铺从蓝山县开始,开得越来越多,覆盖了周围好几个州府,连京城也开了一家分店。

  春天的时候,李春花看到池塘边的桑叶长得好,就去买了些蚕虫。她想着家里刚好有桑叶喂养,蚕虫吐出的蚕丝也能纺布。不说能有多少布,能做个手帕也好。

  李锦年看李春花买的蚕虫,再想到围池塘一圈的桑树,连忙又买了很多蚕虫回来。当初种桑树是想着桑椹可以落到池塘喂鱼,池塘的淤泥则能给桑树增肥。不过现在桑叶也不用浪费,刚好可以养蚕。李锦年的异能水每次都会灌溉池塘荒地那边,所以那边的树木也都长得不错。李锦年相信蚕虫吃着灌溉过异能水的桑树桑叶,肯定吐的丝更好。这样织出的布一定很舒服。

  李锦年家里照样耕种着那一亩三分地,就算他现在已经有良田两

  百亩。因为那两百亩良田都不在李家村附近,所以如果耕种反而麻烦。李锦年和家里人商量过后,把钱那些田地都租给别人耕种,每年只收三成的稻谷。就这些稻谷,也已经足够家里人的吃用了。

  而李锦年一家就耕种着家门口的田地,和其他人一样春种秋收,田里种稻谷,地里种高粱麦子。这样对老将军他们来说最好不过,因为既不用太过劳累也能体验农耕的乐趣。每日吃着自己亲手种的小菜,心里很有满足感。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也是鸟语花香的时候。某一天回头一看,那片荒地就变成了花的海洋。那片荒地大部分种的都是果树和花木,一刹那便百花齐放。看着被花朵吸引来的蝴蝶蜜蜂。李锦年灵机一动,找了养蜂人买了两箱蜜蜂。

  从此李锦年家的饭桌多了一项美食。无论老人和孩子都喜欢拿蜂蜜泡水喝,还能润嗓。李锦年则把蜂蜜加在面包上,面包的口味又多一种。更别说蜂蜜还有美容养肤通肠养肝的作用,所以自此以后家里的蜂蜜是众人的最爱。根据时节的不同,有不同口味的蜂蜜,除了偶尔的送礼,只有自家人享用。

  而李锦年除了自家的一些生意,还做了另一件事。当初老将军一家在这里安顿好了,那四个护卫离去的时候,梁瑜让他们带了封信回京。而收信人正是宰相府的郭成。那封信上写的是关于钱庄的建立运作。

  起因是李锦年带着梁瑜离京回家时,行礼太多了。主要是庆文帝赏赐的黄金和梁瑜的家财太重了。李锦年刚来的时候,大家用的都是铜钱,所以他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没有银票这种方便的东西。

  李锦年第一次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是当初他的制冰之术得到皇帝赏识,赐了白银千两。当时一个小箱子里面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要李锦年费力才抬得动。但那天同样是梁瑜离开他的日子,所以这个念头就一直搁浅了。

  这次梁瑜一家能够安然无恙地离京,皇后帮了大忙。本来梁瑜准备送些一些小巧礼物,但当时手边一时没有什么新鲜玩意。所以李锦年想了个招,就把钱庄的运营让梁瑜写下来送到京城。

  梁瑜猜测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宰相府不敢自专。到时候必然会呈给皇帝。而如果由皇帝主持开通钱庄,那钱庄必然更有保障。皇帝一但得利,自然会更

  加看中宰相府。而宰相府是皇后的娘家,对宰相府有好处,就是对皇后有好处。算是一种另类的投桃报李了。

  果然没过多久,第一家钱庄就在京城开业了。而李锦年和梁瑜看着郭成的回信,得知钱庄果然是由皇帝主持的,不过郭成也因此得到了奖赏。两人看到回信这才放心。

  家里的家业再大,也不能忘记孩子的学业。大海过了正月二十便去县城上学。当日李锦年和梁瑜便拎着拜年的礼物带着大海前去梨花书院。如今虽然家里有人接送,但天气尚寒,李锦年还是不忍大海来回奔波,便让他继续在书院住宿。对此杜先生和夫人都很欢喜,他们也喜欢大海继续留宿,不然家里都冷清不少。

  大海继续上学了几日,其他人都习惯了,唯有老将军不舍起来。自从老将军来到李家村,着实享受了一番孙儿绕膝的快乐。家里三个孩子,玲玲年纪最大,最懂事懂礼。大海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读书反而时刻一副正经的样子,让人想要逗他一番。而小杏年纪最小,平时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她也不怕老将军时常爬到老将军的膝头玩耍。

  三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但要说老将军最喜欢的,还是小杏。因为她能和老将军玩到一起。但几日不见大海,老将军也是想念。刚好这日家里做了道野菜饺子,是地里新长出来的野菜,味道鲜美。老将军吃着饺子,突然把筷子一放,说道:“大海最喜欢吃饺子了。之前做的饺子我看他吃了十个。”

  梁瑜放下筷子,和其他人一样望向父亲。今日李锦年忙着去府城那边查看分店所以不在家。玲玲也在早上被带到县城开店。所以桌上难免空旷些。而且看父亲这个样子,应该是想大海了。梁瑜看着桌上的饺子,的确大海最喜欢吃饺子。“爹,那要不我们带点饺子去给大海。姐姐,锅里还有饺子吗?”

  李春花连忙起身笑道:“还有好多呢,我没有全下完。刚好也几天没见到大海了,不知道他吃得什么。他要是见到你们带着饺子去看他,肯定很高兴。”说完就拿着食盒把厨房里的饺子装起来,一盘生的,一盘熟的。生的留着大海晚上煮着吃,熟的饺子到书院再热热就能吃了。

  梁瑜吃完饺子,连忙和钟叔一起把父亲扶到马车里。顺便把吵着也要去看哥哥的小杏抱上马车。当初从京城里驾

  来的马车,如今刚好合用。也不用凡事都指望着以前那头驴车了。梁瑜接过李春花的食盒,“姐姐,我们看完大海后就去店里。等店里东西卖完就把玲玲也带回来。这样你们也不用再多跑一趟去接玲玲回家。”

  李春花看着他们坐上马车,“这样也好,你们路上慢点。”梁瑜连忙应道:“好的。我们走了。”说完就驾着马车往前跑去。

  梁瑜之前才送大海去书院,所以他驾着马车熟门熟路的往县城赶去。一路上听着车厢里小杏和父亲钟叔传来的说话声,梁瑜满脸的温柔。不知谁说到了什么,引得车厢里一阵哄然大笑。梁瑜看着远方被惊走的山雀,自己也笑了起来。

  很快马车就停在了梨花书院的,里面没有读书声,梁瑜往里一看,原来大家正在吃饭呢。他把车厢里的父亲扶下来放到轮椅上。随后钟叔把小杏也抱了下来。小杏一下地就往书院里冲去,便跑边叫道:“哥哥,小杏给你送饺子来了。”梁瑜几人也笑着往里面走去。

  因为大海的四个师兄家里就住在县上,所以他们都是回家吃完饭再回到书院继续上课。而大海住在书院,所以三餐都和先生一家一起吃。梁瑜进来就看到小杏已经靠着大海坐在一起了。而杜先生和夫人见他们到来已经站起来迎接了。

  梁瑜先往前几步,把食盒放到一边的桌上。然后拱手说道:“杜先生,打扰了。今日家里做了点饺子,于是就冒昧前来请你们尝尝味道。”梁瑜说完这番话,不见回应。他看着杜先生,却见杜先生往自己身后看去。突然杜先生手一指,大声说道:“梁兄!”而自己身后的父亲也突然一拍手,“老杜!”

  梁瑜看着杜先生和父亲热情寒暄,实在有些不解。没想到,他们二人竟然是认识的。这时手臂被杜夫人碰了一下,梁瑜回过神来,只听到杜夫人满脸慈爱的说道:“你就是梁瑜吧。你应该不记得了,我以前去将军府看兰儿的时候,你也才十岁吧。”

  梁瑜一怔,他母亲的闺名正是‘兰’,看来他们应该是母亲以前的朋友。梁瑜对杜夫人礼貌一笑,只见杜夫人也笑笑,“我去热热饺子吧”。说完便提着食盒进屋。

  那边杜先生正对老将军说道:“没想到,他真是你儿子。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

  觉得眼熟。但后来又觉得不像,毕竟你们应该呆在京城才对。不过没想到,如今在这里能见到你。怎么,你舍得离开京城了?”

  老将军笑道:“我都一把年纪了,也是时候含饴弄孙了。我会来到这里是一句话说不清的。不过能见到你也是缘分。你怎么会在这里教书?”说完看向四周简单的环境。

  杜先生也笑道:“我这也是一眼难尽啊!”说完两人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正此时,杜夫人端着热好的饺子出来了。老将军连忙让杜先生吃饺子,“快尝尝这饺子,这可是我家里人做的,本来是特意带给大海的,这下便宜你。”

  另一边大海已经开心的吃着饺子了,看小杏还眼巴巴的看着,大海连忙也给小杏夹一个饺子。梁瑜见此笑道:“大海,你自己吃吧。小杏中午吃了一碗饺子,再吃多就该撑了。”

  ……

  李锦年是天快擦黑才到的家,不过到家他就发现了今天老将军的心情似乎很好。虽然自从老将军来这里后,心情一般都是不错的。但今天似乎额外的好,具体表现为他给李锦年夹菜了。就这让李锦年狐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锦年听梁瑜说杜先生是将军府旧识,以前也是在京中做官的。今日送饺子给大海时,杜先生和老将军相谈甚欢。李锦年仔细一想,老将军平时呆在家里也没有什么认识的人,这次遇到旧友难免高兴起来。不过这样也好,杜先生住得不远,偶尔两人也能聚聚。

  于是在大海要放假那天,李锦年去接大海的时候,顺便邀请杜先生也去李家村和老将军聚聚。之后几乎每逢假日,都能见到杜先生和老将军一起斗嘴喝茶的场面。家里的客房也一直为杜先生和夫人留着。

  这日老将军和杜先生在院子里喝着茶,聊着过往。已经过了农忙时节,村里的孩子们也都三五成群一起玩耍。杜先生看着那些玩泥巴的孩子,再看看在屋里认真练字的大海,不禁叹了口气。

  老将军抿一口茶,撇了他一眼。“好端端的,你怎么叹气了?可是这点心茶水不合你胃口?”

  杜先生苦笑道:“梁兄,你就别打趣我了。这点心还是我带来的。我只是看这些孩子这个年纪不读书不知礼只知道玩耍。将来他们也只会像他们父辈一样,成为一个农夫,而他们的孩子

  也会像他们现在一样。这样一直循环下去,祖祖辈辈都会是农夫,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呢?”

  老将军白了他一眼,“得了吧,现在又有几个能读得起书。更别说这些孩子长大成为农夫有什么不好,能让自己吃上饭就行。又何必出人头地呢!”

  杜先生再次苦笑,“相当年,我读书是立誓要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如今也只是个教书先生而已。而梁兄你当初又是何等的英姿勃发,如今却只能在这个小村庄里拖着病体苟延残喘。一身武功一身功绩又有何人知晓呢!”杜先生说完,便拿起茶盏一饮而尽。

  老将军半晌没有说话,“最起码老子现在过得快活。”之后同样拿起茶盏一饮而尽。

  李锦年走到屋檐下便听到杜先生和老将军的一番话。他想到一句话‘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应该是他们的内心对照。老将军来到李家村后,虽然日子过得逍遥,但其实除了偶尔与杜先生相聚外,他也许会感到孤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也只有钟管家父子和梁瑜陪着他。

  治疗孤独的最佳疗法是忙碌。当下李锦年心中做了决定,他要办学校。他要把村里适龄的孩子都招进来。然后让杜先生教文学,老将军教兵法,梁瑜教武学。钟管家当教导主任管理这些学生,小满负责后勤。这样每个人都能因为忙碌而充实起来,也不会有心情再去想一些伤春悲秋的事。

  李锦年把决定和大家说过之后,杜先生和老将军是最先赞同的。于是在李锦年的号召下,李家村小学成立了。因为李锦年许诺李家村的孩子上学不收学费,所以村里人都自发的来帮忙盖房,很快两间小瓦房盖好了。

  在一个吉日,挂上李家村小学的牌匾,炮竹声中,学校开始开学了。孩子们陆陆续续进来端正的坐在椅子上。他们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读书认字,所以大家都乖乖得听先生的话。

  李锦年看着忙碌的众人笑了起来。其实办学校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大海不用再跑那么远到县城读书了。现在杜先生在这里教学,大海自然也在这里读书。离家只有几步路的地方,方便了很多。

  “锦年,快点。到你上课的时间了。”李锦年听到梁瑜的喊声,连忙应道:“来了。”差点忘了,李锦年如今生意上了正轨,没有以前那么忙碌。所以便在学校里教授简单的数学。而下节课就是自己的课。李锦年看着前面走路风风火火,脸上带着笑意的梁瑜,心中更加坚定办学校是个正确的决定。最起码,梁瑜看到自己的一身本领有人继承,人也快乐了许多。

  “等等我。”李锦年走上前与梁瑜并排行走。两张脸上有着同样的笑容。两人就这样和和美美的一直走下去。!

  番外_王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