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冷面帝王的娇宠小世子>第118章 会试

  褚毓不好意思承认自己在跟几个毛头小子吃醋,但心里也确实是不痛快。

  宁书珩哪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即笑道:“没想到陛下也会吃醋啊,您放心,就算小师叔跟几位师兄来了,您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他没想太多,只以为褚毓是担心沈清尘几人来了之后自己会被忽略。

  听了他的话,褚毓面色古怪道:“朋友?”

  宁书珩道:“是啊,虽说陛下比我大了不少,但我是真心把陛下当成朋友的,绝对不会厚此薄彼。”

  褚毓被他那一句朋友说愣了,他觉得宁书珩说得不对,他们两人的关系,又怎么会是简简单单的朋友呢?他们明明比朋友更亲密,可要用别的词来形容,却又找不到合适的。

  又听见宁书珩说自己的年纪大很多,又觉得有些郁闷,跟沈清尘他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比起来,他好像确实是老了些。

  褚毓不肯服输,为自己找补道:“年轻有什么用,行事冲动,还是年纪大的会疼人一些。”

  “啊?”宁书珩不明所以的看过去,不明白褚毓怎么突然这样说。

  褚毓被他这样一看也有些尴尬,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连忙道:“我是说他们年轻未免有想得不周到的地方,你若是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朕,也不耽误他们考试。”

  宁书珩并未怀疑,他年纪还小,自然不知道褚毓心里的弯弯绕绕,闻言也只是点了点头。

  会试时间是在三月,过了年沈清尘他们就出发了,天气冷了,路不好走,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到京城。几人都是名门望族出身,又生在江南那样的富庶之地,不像别的考生,见了京城的繁华就移不开眼。

  就是京城比江南冷得多,几人有些不适应。徐老太傅自然是去了徐家的府邸,沈清尘几人担心宁书珩,就先来了景宁侯府,见宁书珩好好的,这才放下心。

  对于宁书珩邀请他们留在景宁侯府居住的事几人都婉拒了,除了赵希辰外他们都有长辈在京中任职,自然有地方住,至于赵希辰,因为早就答应了江既明要去江夙舟的府上住,也就只能拒绝宁书珩的好意。

  宁书珩知道是自己考虑得不周到,倒也不失望,反正都在京城,随时都可以见到,住哪里都一样。

  徐老太傅来京城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宁书珩的学业,宁书珩于读书一道上天资出众,虽说不能科举,但徐老太傅不想浪费宁书珩的天赋,在他的学业上从不放松。

  有徐老太傅监督,宁书珩不再像之前一样能够时时进宫去见褚毓了。徐老太傅德高望重,在辈分上又是褚毓的师祖,褚毓也不好在他手里抢人,实在是想见宁书珩了,才会派人去叫他一次。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会试的日子,沈清尘几人在一众考生中属于年纪小的,但消息灵通的都知道他们是徐老太傅的门生,尤其是沈清尘,还是徐老太傅的关门弟子,实力都不容小觑,不少人都把他们当做有力的竞争对手。

  参加了那么多场考试,几人也算是轻车熟路了,该准备的一样都不缺。

  宁书珩特意过来送他们进考场,等到他们全都顺利进去了才回去。

  会试同样是考三天,如今天气还有些冷,确实是有些难熬。好在几人的身体素质都不错,考完后还能自己走出考场,不想那些身体差的还没考完就被抬出来了。

  放榜时间是在一个月后,几人都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倒也不着急,每天该吃吃该喝喝,半点也不操心。

  负责阅卷的官员半点也不敢含糊,很快就将名次定好了,但这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很快褚毓就收到了递上去的名单和卷子。看着阅卷官列出的头名会元,褚毓丝毫没有意外之色,他仔细看了看前十名的卷子,除了对后面几位的名次做了调整外,前三名根本没动。

  得了褚毓的批准,阅卷官整理好名单后就准备放榜了。

  到了放榜这日,宁书珩跟沈清尘几人约好了一起过来看榜。只是他们没想到人会如此之多,他们根本挤不进去。

  几人只好找了个茶楼坐坐,让小厮去看了。

  茶楼里大多是此次会试的考生,此时正讨论得热火朝天。

  宁书珩笑着问道:“小师叔,此次可有把握拿个会元?”

  沈清尘道:“此次会试的考生中藏龙卧虎,怕是难啊。”

  江既明道:“你的实力我们都是知道的,这次的会元怕是只有谢昀钊才能跟你有一争之力。”其他人也是纷纷点头赞同。

  他们所说的谢昀钊是京城礼国公的长孙,出身尊贵,又是京城有名的才子,颇受追捧。在京城学子眼中的地位就跟沈清尘在江南学子中的地位差不多,两人都是此次会试会元的热门人选。

  沈清尘笑了笑,正要说话,却听楼下有人提高声音道:“谢昀钊可是礼国公的长孙,又拜在任平岚老先生的门下,才名远播,沈清尘此次不过是好运罢了,否则会元必定是谢昀钊!”

  话音刚落立刻就有人反驳道:“沈清尘可是徐老太傅的弟子,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得到会元那是实至名归,你们京城学子就是嫉妒!”

  年轻人,火气盛,越吵火气越大。恰好此时小二进来添茶,宁书珩问道:“小二,下面吵得这么厉害,你们也不担心吗?”

  小二见怪不怪道:“几位客官有所不知,这种事每次会试都要有一回的,这北方学子跟南方学子向来是争锋相对,尤其是以江南一带和京城为最,每次针对会元的得主都要争吵一番。今年的会元是涵州沈氏的沈清尘,京城学子更推举礼国公的长孙谢昀钊,这不就吵起来了吗?都是些文弱书生,吵几句嘴罢了,只要不动手,我们一般都不管的。”

  几人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虽然知道北方学子跟南方学子之间向来不对付,但没想到居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