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冷面帝王的娇宠小世子>第33章 金榜题名

  褚毓摸了摸兔子耳朵,对福泉道:“把它挂起来吧。”

  福泉找来蜡烛把灯点燃,挂到一旁的架子上。看着那只暖融融的兔子,褚毓突然又觉得没那么孤独了。

  而在景宁侯府,宁书珩年纪小,景宁侯夫妇自然不会要求他守岁,连宁书晗和宁书雅也被叫回去睡觉了。

  临睡前,宁书珩问道:“琳琅,我让你们送的节礼可都送了?”

  琳琅给他盖好被子,回道:“世子您就放心吧,宫里、丞相府还有护国寺那边都专门派了人去送的。”

  “那就好。”宁书珩这才安心睡下。

  此时的褚毓还以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收到宁书珩节礼的人,守岁结束后还让福泉把兔子灯好好收起来。

  直到第二日安阳公主来找他,带上了宁书珩送她的小狐狸灯,褚毓才得知原来自己竟然不是独一份,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吃味。

  开春之后,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农民忙着播种,朝廷的春闱也要开始了。

  景宁侯夫人也收到了二房的回信,信上说了他们不日就会进京。因为宁家二老年纪大了,也不放心他们待在云平县,所以会把他们一起带过来。

  景宁侯夫人有些不悦,不是她不孝敬公婆,主要是宁老太爷和老夫人看他们大房不顺眼的很,等他们进了景宁侯府,怕是没有安生日子过了。

  不过她也不能阻止他们进京,否则一个不孝的罪名压下来,景宁侯府也会受到连累。

  周文清为了能在会试夺得名次,可谓是废寝忘食。景宁侯夫人有意帮他,还会把他写的文章和策论寄到青阳,让徐老太傅指点指点他。有名师教导,周文清也算是进步神速。

  好不容易到了会试,周文清看了看题目,问的是关于民生和治灾方面的内容。巧的是这两个题目周文清恰好跟徐老太傅讨论过。他谨慎的答完题目,将答案工整的誊抄下来交上去后这才放下心中大石。

  褚毓自当政以来,对于选拔官员最看重的就是做实事的能力,反而对文采这方面看得比较松散。

  底下的官员也都知道他的性子,在判定名次时主要也是看考生所写方案是否行得通,有没有作用。对于那些辞藻华丽,但内容十分空泛、不切边际的文章自然是落选了。

  最后通过的卷子都递交到褚毓的面前,由褚毓评定出会元。

  褚毓仔细看了看每一张卷子,不出意外在其中看到了周文清的名字。因为宁书珩的原因,他对周文清印象颇深,着重看了看他的卷子。

  看得出来周文清确实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整篇文章都答到了点上,条理清晰,都有可行依据,看得出来是真的下过苦功的。

  美中不足的是文采略有欠缺,虽然在褚毓看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几位考生不仅答的好,且整篇文章文采斐然。褚毓纵使有心点他为会元,但也不能有失公允。

  思虑再三后,褚毓还是点了一位江南学子作为会元,周文清则是排在第四位。

  张榜那日,景宁侯府的家丁早就等着了。看到周文清的名字,连忙跑回景宁侯府报喜。

  “侯爷、夫人,中了!周公子中了第四名!”

  众人早就等着了,听到家丁的话面露喜色。景宁侯哈哈大笑道:“我就说嘛,以文清的本事哪有不中的。”

  景宁侯夫人也是高兴,不管是多少名,中了进士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官身了。

  宁书雅捏紧了手帕,脸上也是遮掩不住的喜意。宁书珩把周文清当做好友,自然也是为他高兴。

  唯有宁书晗,他跟周文清交情不深,又不知道宁书雅跟周文清的事,对其他人如此高兴的模样感到十分不解。

  周文清得知自己的名次后也是心中激动,他本想去景宁侯府跟宁书雅分享这个好消息的,但第二天就是殿试,容不得他马虎,只得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专心准备殿试。

  经过会试,褚毓对众人的能力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他特意出了个刁钻的题目,试试众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好在周文清有了徐老太傅的指点,没像其他大部分人一样抓耳挠腮,十分镇定的写下了自己的了解。

  褚毓大致看了看,对前三甲的人选心中已是有了大概。

  殿试过后,前三甲公布,不出意外会元依旧是第一名,被点为状元。榜眼是一位来自金陵的学子。出乎意料的是周文清居然被点为探花。

  听到传胪官传唱:“一甲第三名,平川周文清,赐进士及第。”

  周文清顿时愣住了,随后就是巨大的惊喜。他本以为自己能够得个二甲就已经是顶天了,不曾想居然还是探花。

  按照规矩,一甲前三需要先去跟陛下谢恩,然后进行状元游街。

  景宁侯府得到周文清中了探花的消息也是惊喜不已。宁书雅得到景宁侯夫人的同意,带着丫鬟去看状元游街去了。

  街道两旁早就站满了想要一睹状元风采的人。周文清能够成为探花,容貌自然也是三人之中的翘楚。不停的有鲜花和香囊砸到他的身上。

  不过周文清一个也没接,直到在景宁侯府不远处的茶楼里看到宁书雅,对方朝他羞涩的一笑,丢过来一个香囊。

  周文清稳稳的接过,朝着宁书雅看去,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按照惯例,殿试前三甲都是要入翰林院的。状元被任命为从六品修撰,周文清和榜眼则被任命为正七品编修。

  按照约定,周文清应该去景宁侯府提亲,但景宁侯夫人想着过几天二房就到京城了,毕竟那才周文清的正经岳家。就让周文清先不着急,等二房的人到了再正式提亲。周文清想了想觉得有道理,这事就先按下了。

  宁书珩和宁书晗直到现在才知道宁书雅跟周文清的事。宁书珩本就把周文清当成哥哥看待,跟宁书雅关系也很好。听说这件事还很高兴。

  宁书晗就不同了,他向来跟宁书珩不对付。自然对跟宁书珩关系亲近的周文清不满意,不过这事他说了也不算,一切还得等他爹娘来了才有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