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今天开始当反派[快穿]【完结】>第91章 种田文懒汉(16)

  如此过了一两年, 顾家囤下的粮食已经足够一家人吃用很久。几个地窖全都装的满满的,除了必备的米面,还有腊肉香肠腌菜等等等等,老太太全都是按照过年时候的吃食来囤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顾家手头大部分银子全都被花了个干净。到了现在, 手上能剩下的银子也就只剩下一点点, 买只鸡腿都够呛。

  不过还好, 至少家里头囤了吃的,用不着出门买,银子花不花也就没什么区别。

  老太太插着腰,站在目前已经大了许多倍的顾家小院里, 仔仔细细的清点家里头的粮食总数。大孙儿说了,那老神仙的话肯定没毛病, 听就行了。

  老神仙第一回 说面皮方子给顾家带来了不少钱财, 老神仙第二回出现,就告知他们要囤粮食。老太太也不愧是村里的老人精,虽然啥也没直接说明, 但是就凭着摸不着的直觉,老太太当机立断就开始囤粮食。

  反正么, 村里人年年都囤粮食,只不过只一年家里人口的量罢了。家里有钱,多囤点又不是什么坏事,大刀阔斧的, 老太太直接交代儿子挖了几个地窖, 亲自把地窖塞的满满当当。

  年轻时经历过不少饥荒的, 尝过许多次饿肚子滋味的老太太瞧着面前的地窖, 又瞧瞧正啃鸡腿的大孙儿, 笑的炸出了花儿:“大娃,吃鸡腿腻了吧,奶给你兑碗糖水去!”

  顾洲白顿了顿,点头:“奶你对我真好!等孙儿有了本事肯定孝顺奶,让奶当全村最幸福的老太太!”

  “哎哊!有你这句话,奶就高兴的很了!”老太太风风火火进屋找糖。

  这年头,糖算得上是个贵族奢侈品,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头,那可是一年半载都见不到的好东西,家里头有点糖,哪个不是来了贵客才拿出来的。

  也就顾家现在日子好了许多,手里有钱,才能这么奢侈的给大孙儿甜嘴。

  要是让村里人见了,大概率会变得羡慕加酸。

  日子平淡如水,一切都仿佛按照预想中最好的发展而去。

  由于带着大家一块挣钱的顾家爱囤粮食,村里人也莫名其妙的学着囤东西,一旦手里头有了钱,大半都得拿去囤吃的东西。

  对此,全村人都没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又是一年秋收后,村里人便琢磨着,今年的粮食是卖还是不卖呢?

  难得的丰收年,交了税款,留下来年的种子,剩下能够当做口粮的粮食还有很多,除却一大家子人的吃用,还能剩下不少。

  老柳树下,众人开始一个劲儿的讨论起来:“我寻思着,要不就卖了换成银子,给家里头留个备用,万一啥时候着急用钱,粮食一时半会肯定换不成银子的……但我家那口子又说,明年不一定是个啥光景,放着在家里头其实也行?唉!”

  “可不是么,不过我家里头还是准备把多余的也在家放着,明年保不准还得多出个孩儿,到时候吃的多用的多,换了银子,到时候还得从镇上买回来,一来一去的中间扣下那么多银子,亏本!”

  镇上粮店也是卖粮食的,不过价格嘛。肯定是比从村里头收过去时高。不然,人家拿什么挣钱吃饭呢。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大家都懂得。不过么,已经怀有身孕或者准备要娃的女子,都若有所思的改变了想法:“可不是么!你说得对,我这就回家劝劝我婆婆!”

  此时此刻,路过的卫家二嫂也瞅了瞅人群中的动静,默不吭声的背着竹篓子回家去。前些日子她被诊断出怀有身孕,现在还干活,就是因为家里头实在忙不开。

  自从豆腐方子让李氏偷走之后,不做遮掩的在镇上城里摆摊卖豆腐,本来独一份的豆腐已经快要泄露个七七八八,做法什么的,人家城里酒楼的厨子摸索一番就学了个差不多。

  李氏虽被逮到赔了不少银子,但是那方子却已经实打实的泄露出去了啊!卫家的豆腐方子挣不着银子是真,到了现在,镇上快成了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的豆腐镇了……

  哪儿还能有银子呢?

  没了办法,卫家就只能和没有方子之前一样的种地。而她的任务,也从原来的磨豆子变成了较为轻松的上山捡柴,顺道采点野果野菜回家吃。

  村里其他人跟着顾家的老婆子卖面皮,多少能挣到点铜板,她倒是有心也想去,不过家里婆婆和顾婆子见面就掐,她根本不敢提出这个想法。

  也就是如今总算怀上了娃,她在家中才能稍微轻快一些。到现在,整个兴和村也就寥寥几家没做生意挣外快了。

  他们卫家算一个,还有就是李氏家里头了。

  要说起李氏,这婆娘自从被抓到了偷方子,赔了不少钱之后,竟然也没被休妻回家。只不过么……卫二嫂啧啧两声,李氏现在过的不怎么样就是了。

  赔了钱,那混混又是个赌鬼,消停了没两天,村里人就能看见李氏被打的嗷嗷叫,一天到头的身上就没块好肉,青青紫紫全是被打出来的痕迹。

  “……”摇摇头,卫二嫂不再去想李氏如今的下场,只瞧了瞧天边的云彩,加快脚步回家去了,若是晚了,免不了又要一顿说道。

  见此,大柳树下众人也从窃窃私语转变为正常音量。

  “卫家当初也是靠着吃食方子挣了不少钱呢,可惜了!”

  “也是当时李氏做的孽了,活该她如今这样。”

  众人对视一眼,纷纷感叹:“唉。”

  此后过去没多久,镇上城里的各个粮店掌柜纷纷带着人下了村里,想要再收一些粮食来。

  清风镇上名为赵家粮店的掌柜手中拿着算盘,一路上就算在马车后边坐的不舒坦,也仍旧紧皱眉头算账本。

  今年突然出了这么个事儿,对粮店来说是个挣钱的好机会,那边的粮食价格肯定就飞涨,而清风镇这边,下面的几个村子收成都不错,甚至还可以说是个丰收年。

  眯了眯眼睛,赵掌柜手中的算盘啪啪啪的响,若是能收来大量粮食,那么再将这些粮食送到那边,肯定能够大赚一笔,到时候,谁还会在清风镇?他早晚要去城里的!

  马夫兢兢业业的赶马,速度快的简直要起飞,就这,赵掌柜还觉得太慢了:“快一些,再快一些,一定要抢在最前头!”

  “是,是。”马夫抹抹头顶的汗,一扬鞭子,马儿更加快速的奔跑起来。速度是快了,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马后头拉着的车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无比,赵掌柜感觉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快被颠散架了。

  不过,要是能赶在其他人前面,第一个到村里收粮食,那颠簸也就颠簸了。和银子相比,这点难受他还是能受得了!他可以!

  赵掌柜肥胖的身子在车上晃来晃去,根本看不清账本上的数字,手里的算盘被甩的响当当,不得已,只能暂时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心里想到,

  清风镇恐怕并非他一家收到了消息,也许今日,也许明日,这村子里头肯定有许多人开始收粮食。

  先来的人占优势,还能趁他们不知道低价买下大量现货,等镇上城里来人多了,恐怕价格要被炒上去好几文罢!

  一石便是好几十文铜钱,十石百石的,那还不得多出好几两?

  哎绝对不行!

  有这钱,还不如自己个儿喝酒吃肉花了呢!

  况且能低价买,凭啥出高价?他们干这行,挣得就是一个差价!

  摇摇晃晃的,没过多久赵掌柜一行人便到了兴和村。

  和住在村口的人说道两句,老里正便匆匆赶来。

  今时不同往日,刚收了粮食,农人都生怕自己家粮食被人偷走,像这种9外村人来了,得先跟熟悉的人说一声,来走亲戚串门看朋友都行,只要有个正当理由,兴和村肯定都让人进。

  防的就是一些个偷偷摸摸的小贼,前些年还有人黑天半夜佛摸进来。偷了整整几十斤粮食跑了,到现在,那家人都不知道偷东西的究竟是谁。从那之后,兴和村就多了这么一条规矩。

  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没了粮食,甚至可以逼一家子人都去死也不为过。

  赵掌柜等到了老里正过来,迫不及待的,张口道:“老里正叔,今日我来,是想再收点粮食,价格就还按照往常的算。”

  老里正瞥了一眼,笑道:“村里今年好多人不打算卖粮食,不过你来了,那我就帮掌柜问问去,先说好,我可保不准谁家乐意卖多少。”

  这也是人之常情,赵掌柜点点头:“可以。”

  当天下午,老里正便让他儿子敲锣打鼓的让每家每户出个人,去村头大柳树底下说事儿。

  大柳树地下阴凉无比,偶尔还有风吹过来,在这略显燥热的天气中带来了一丝凉意。

  老里正清清嗓子,站在高一点的土堆上头:“镇上赵家粮店的赵掌柜想过来咱们村里收点粮食,大家都寻思寻思。谁家想卖点粮食换铜板用,就考虑考虑,价格就还按以前的来。”

  “回家都商量商量,自己个儿寻摸着办吧。”

  里正话说完了,村人立刻就讨论起来:“收粮食的,你家卖不?”

  “我?估计要卖一点的吧,今年过个好年。”

  “你俩也卖啊……我还没想好呢。”

  犹豫不决的人们便下意识的将目光放在了顾家。

  这几年来,顾家也算的上是兴和村的领头人,尤其是顾老太太,那简直就是成了全村老太太最羡慕的人,家里有钱,住上了大房子,年纪小的娃娃们也都懂事,除了有个不会干活的大孙儿,其他那简直就是完美!

  不过么,就按照顾家现在的条件,不会干活也没啥。保不准,人老太太还打算把大孙儿送去读书呢。这些当然是村人的猜测,但这并不影响大家下意识的信奉顾家。

  尤其是这犹豫不决的关头。

  村人本来就有囤东西的习惯,如今更甚。眼看着顾家对那赵掌柜摇了摇头,没打算卖自己家的粮食,便有许多人立刻倒戈,瞬间就不纠结了。

  这还有啥好纠结的?人顾家都不卖,肯定是有人家的道理。既然这粮食卖不卖对他们来说没啥区别,那就学着顾家的,不卖了呗!

  总归也是自己家吃的,放不坏!

  想通这点,许多人家便离开了大柳树下,还剩寥寥可数的人还在站着。

  其中,赫然就有李氏。

  李氏眼睛一亮,道:“卖!我家卖!”

  本来么,她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就多,赌鬼再怎么说不赌了不赌了,还是会有忍不住的一天。再加上,这段时间他又不知认识了什么狐朋狗友,竟开始进出青楼窑子,每天大吃大喝,在外头欠了不少钱。

  这几天,她正发愁呢。无他,一个女子想将家里粮食弄到镇上,再顺利卖给粮店,不被坑到陪嫁赔进去都算好的了,正好这赵掌柜就过来收粮食了,可不就是正好么!

  赵掌柜上下打量李氏一眼:“那行,你家准备出多少斤粮食?明日我派人来取。”

  李氏早就盘算好,立刻说了个数目,忐忑道:“掌柜的,你看,这家里头确实缺钱,这价格还能再商量商量不?”

  对待和她一样的村人,李氏可就从来不这样。只是赵掌柜是镇上人,李氏不自觉的觉得短了人家一头,心知肚明她家那口子在镇上啥也算不上。

  赵掌柜倒是也不拒绝,只说:“价格一直都是这样。”

  李氏:“……”犹豫再犹豫,还是没能拿出在村里的泼辣无赖气质,喏喏应了一声是。

  除了李氏,村里就只有一家将粮食卖的最多,便是如今缺钱的卫家了。

  *

  天黑之前,赵掌柜在底下几个村子转了一圈,如愿以偿的收到了粮食,带着马夫赶回镇上。

  “少,还是少!”翻看手中账本,赵掌柜才发现,清风镇底下几个村子里,就只有兴和村卖的粮食最少。

  往前一查,好似也是如此。“奇了怪了,兴和村这些人,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爱囤粮食?”

  不是说,兴和村许多人做生意,手里头都不是很缺银子吗。

  那还囤什么粮食啊?

  旁边掌柜侄儿直言直语,道:“是不是不缺钱,所以就不着急把粮食换成钱用?”

  “有可能!”

  换成是他,可能也懒得卖出粮食之后,再买回来,白白花了一笔钱,还亏了。

  这么一想,掌柜的也就想明白了。安排好次日上门收粮食的人,这夜便早早的睡下。

  现在手里头粮食也还行,不算太少。改明儿,去山里头更深的村里看看去。

  今岁好几个州收成不好,得多跑几个村,多收点粮食才是!

  多的是人今夜睡不着,除了兴奋的商人,恐怕最多的就是还饿着肚子的民众了。

  次日的金銮殿上,自然也会有人呈上此事。几个州府连税款都交不上,各地知州恐怕都得担责任,只是不知,这皇帝会如何看待此事了。

  平民百姓顾洲白啃着最后一个大鸡腿,啃完后一拍手:“只见那猴子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一旁的三个脑袋听的激动起来,纷纷睁大眼睛:天啊,能从石头里蹦出来,这一定是神猴!

  顾家老爷子坐在墙边,吧嗒吧嗒呢抽着烟枪,瞅着家里头娃娃们乐呵呵的。自从镇上赵掌柜收了粮食之后,没过多久就传开了消息。

  说是今年粮食涨价涨的飞快,这些天来天天到村里想收粮食的商人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就是因为好几个地方受了灾,收成不行。

  勒紧腰带交上税款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根本就没法生活。所以那粮食价钱才会一涨再涨,就这,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呢!

  怪不得这些商人都来兴和村打听谁家有余粮。老爷子吐了口白烟,把烟杆子放在石头上敲了敲,而后收到腰间,起身在院里逛了一圈。

  别的不说,今年兴和村大都收成不错,只要留下口粮,剩下的卖了也没啥。可惜哦……好几家都没怎么留口粮,如今正焦头烂额的想多买点呢。

  嘿嘿,幸好他家有好几个装满粮食的大地窖!

  老爷子心里头高高兴兴的,在院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以一个和土地多年打交道的人视角来说,多囤点粮食的安全感是其他举动无法替代的存在。

  吃饱穿暖,娃娃不受欺负,就是最大的心愿了。庄户人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顾家高兴了,村里却有人开始不高兴。

  大柳树下,李氏纳着鞋底,嘟嘟囔囔:“顾家的就没卖粮食,肯定是早就知道了这事儿,瞒着不让村里人知道。这不,等大家卖了粮食,这消息才传过来。”

  大姑娘小媳妇都不乐意搭理她,李氏是个什么人大家都清楚,嘴里说出来的话从来就不能信。再说了,人家顾家不乐意卖粮食,咋还能跟这事扯上关系?

  “你要这么说,那我家也是故意的呗?”

  李氏一哽,嘴硬道:“那谁知道!”

  “不知道你还在这编排人家,人顾家这么干对他们家有啥好处?就是闲的了你!”

  就是的,李氏不管自己家里那口子,天天盯着人家顾家的,对她又没什么好处。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李氏指定是还记恨着当初半夜顾家抓到她那事儿呢!

  照他们说,李氏就是活该,谁让她半夜去翻墙偷方子的,现在竟然还有脸记恨人家,也真是挺奇葩的。

  李氏立刻发现周围的小媳妇立刻绕开了她,远远的走到另一头重新坐下。

  这回,是彻底没人乐意搭理她了。

  也不全然是为了顾家说好话,最起码,人家在这事儿里也确实无辜呀!不卖粮食而已,到了李氏嘴里头,就恨不得给人扣上一顶大锅。小媳妇儿默默纳鞋底,心里觉得,她家里也没卖粮食啊,村里多得很没卖粮食的人。

  实际上,这些大姑娘小媳妇老婶子能乐意维护顾家,八成是因为先前靠着顾家方子挣了不少钱。哪怕和村里人一起赚,每家每户少一些,那也是赚了啊!

  没道理去捧李氏那种人的臭脚丫子!哼!

  李氏恨恨将手里的鞋垫子塞到竹筐里,头也不回的离开。

  “嘁!”

  李氏盘算着家里的那点银子,再瞧瞧留下来的口粮,悲哀的发展,竟然难以支撑他们活到下一个秋收。

  去过只是吃穿,倒也不是问题。可问题是家里那口子要钱去玩的啊!

  李氏往常借着混混的名头在外头狐假虎威,欺负这个欺负那个的,现在么,就轮到她倒霉了。

  混混是个真混混,拿不出来银子供他挥霍,李氏还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正想着,混混醉了酒,一身臭味的从外头回来,嘴里嘟囔着要继续。

  李氏瞧着就气不打一处来。满腔怒火的将人扶到床上歇息,准备换下他肮脏的衣裳去洗洗。

  混混睁开眼:“给钱!给我钱!快给我!”不由分说,就开始翻箱倒柜的找藏起来的银子。

  酒壮人胆,混混喝了酒,就更加疯狂,抡起拳头就往李氏身上砸。自然的,李氏这泼辣性子也不是个白挨打的,前些年,她还跟混混对打,可惜力气不如混混,被打了几顿之后便不敢再反抗。

  混混也好像找到了什么方法,李氏不给钱,就疯了一样打人。李氏挨不住,便只能被迫将存的银子都拿出来给混混:“就剩这些了,一个铜子儿都没了。”

  混混掂量掂量,拿着转身离开。酒气冲天的又去找朋友喝酒。

  就这个样子,李氏是不敢赌混混拿不到钱会干什么。更不敢想如果还不上赌坊欠的钱有什么后果。

  几天之后,李氏还没想出来个法子,就被一个消息冲昏了脑袋:镇上多了好多流民!

  兴和村距离镇上不远,这些人进不去镇上,没法吃饭,肯定会跑到山上来找东西吃。

  李氏的第一反应是:“最好都去顾家,把藏的粮食全吃光算了!”

  顾家一家人:“……”

  老爷子愁眉不展,瞧瞧天色,又叹了口气:“哎哊,粮食价涨了也就算了,这怎么还多了这么多流民!真是!”

  老里正也在发愁,流民不是村里人,没法管也不听管,要是真来了山上,村里人碰上他们,也不知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他可不是危言耸听,老里正活的久了,经历过不少这事儿,也见过不少流民,谁也不能保证流民里都是好人,就像现在,镇上不让人进,那这些人……可不就得转头进山么!

  作者有话说:

  二合一

  我好勤奋!(夸夸自己!)

  康康我的预收吧,努力存稿中,很快就开文了《炮灰逆袭手册[快穿]》,点个收藏,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