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其它小说>傲慢与棒槌>第3章 嫌疑人

  “恒安,你提前回来了?”郑功大笑着拍着男人的肩膀:“早一会就撞上孙局了,他还在问你呢。”

  方恒安面无表情:“没办法。有人和我告状,说再不回来你就要把刑警队改狼人杀队了。”

  郑功眉头一竖,喊道:“谁瞎告状!那是我喜欢玩狼人杀吗,开玩笑!”

  方恒安面无表情地点头。

  郑功捂住光头,一把抓住小卢:“怎么就是我这老人家喜欢了?都是这帮刚毕业的小年轻拐带的。”

  方恒安欣赏完他的表演,然后用和面部表情一样平稳的语气说:“我点头是说我是开玩笑的。提前回来是因为能查的都查完了。”

  郑功难以置信地看着方恒安,觉得再做几十年兄弟自己都没法从这张面瘫脸上识别出“开玩笑“的信号。

  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冷笑话吧。

  结果,就在这尴尬到死的寂静中,真就有人轻笑了一声。

  所有人下意识地看过去,笑的是工人里一直最不起眼的那个青年。

  方恒安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时下意识地皱了下眉,青年仿佛意识到自己失礼,往后缩了一下。

  郑功却没注意到这眼神官司,把方恒安拉到一边,压低声音问:“为什么问提议去哪里打牌的人?重点不放在报案人身上吗?”

  方恒安遥遥收回目光,惜字如金:“尸体能在暴雨前被发现原本是意外,而提议去打牌的人……却让这意外成了必然。”

  就在这时,小卢已经整理好了材料:“汇报方队,第一个出现摄像头里的就是提出去那边打牌的人叫林喜。”

  方恒安:“林喜?”

  小卢指向刚才笑了的青年。

  青年自觉地走到他们面前,神色怯懦:“其实那个字是‘熹’,第一声。林熹。”

  方恒安蓦然抬起眼睛看着他。

  那其实是一种奇怪眼神,非常专注,像是在出神地怀念什么无比珍贵的东西。

  但这种温柔的神态是一闪而过的,一瞬间方恒安的理智回笼,神态变得极其漠然。甚至到了冷硬的程度。

  他沉默的时间太长,诸警员觉得方队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引人注目的疑点,都在屏住呼吸地期待着。

  “这位警官,”自称“林熹”的青年犹犹豫豫地问:“您为什么一直盯着我看,是我的名字有什么不对吗?”

  “没有。”方恒安收回目光,又回到了面无表情的样子,只是淡淡说:“但你得留一下。”

  *

  办公室里,郑功扒住方恒安:“你说话越来越玄乎了,‘意外变成必然’是什么意思?”

  方恒安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上的死亡现场照片:“老郑,在暴雨即将冲刷掉所有痕迹的时候,死者正好被发现,不觉得太巧了吗?”

  郑功一拍脑门:“你是说或许有人故意让尸体被发现!”

  他调出一段监控:“你这么说我想到个事儿,六天前的半夜,监控拍到那林熹在芦花园附近出现过,但因为他也是那会儿进的工厂,所以我以为只是路过,就没多想。按照你的猜测,如果说他当时见过尸体是完全可能的!”

  郑功看起来有点激动,但方恒安没接话茬,只是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那段播放中的监控。

  忽然,他抬手喊了停:“等等,往前倒一秒,放大。他手里拿着东西。”

  “林熹手里是什么?”郑功疑惑地凑近屏幕,艰难地辨认:“一张……车票?”

  *

  审讯室中。

  “那天你本来已经买好车票要离开海市的,为什么从芦花园出来后改变了主意?”方恒安说话间,讯问室的门发出轻微的嘎吱声。

  秦澜蹑手蹑脚地慢慢带上门,尽可能轻地在方恒安旁边坐下,不知她是怕吓到方恒安还是吓到嫌疑人。

  青年的注意力自然地偏离到秦澜身上一瞬,然后才回神紧张地看着方恒安:“警官,我最近都没有打算过要离开海市。”

  方恒安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这沉默凝结了有几分钟,坐在一边的秦澜都感觉到了压迫和尴尬。

  警察和被审讯人相隔的长桌大约两米宽,方恒安随手一推,一叠东西滑到桌子中间。

  青年那边隐约可以看到照片上的确是一段监控。

  那正是七天前,他刚离开埋尸的地方,就被芦花园口的监控拍到了,还能清楚地看到他手里拿了车票。

  “都当着证据了,还要拒不配合吗?”方恒安示意秦澜把笔录纸递给临奚。

  而后他忽然站起身,字字如金石撞击:“六天前,是什么让你改变主意不离开海市了?你当时就发现了尸体吗?你为什么不报警!”

  这三个问题接连抛出、咄咄逼人。

  一旁的秦澜都被吓了一跳,手心出了层热汗。

  审讯室里一片沉默,厚厚的窗帘阻挡了外边的灯火。

  黄晕的灯光笼罩在那被当作嫌疑犯的年轻民工的身上。

  他十指交叉,动作僵硬,看起来正陷入焦虑之中。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种交叉手势很有意思。不同的表情暗示的结果完全相反。

  比如现在,如果这个当事人不是神情紧张,而是面带微笑举止放松,则反而代表着——胸有成竹。

  青年蓦然抬起眼睛,明明动作没有变。方恒安却感觉到他的目光一下“穿刺”到自己身上,整个人变得犀利起来。

  “方警官,”他慢悠悠地用着方恒安刚才自我介绍的称呼:“您的意思是我原本要离开海市,但在路过芦花园后改变了想法吗?”

  方恒安直觉有什么不对。他皱着眉,没回答,只对秦澜抬了抬下巴,示意她主问。

  “让你交代问题呢,反问什么!”秦澜只好硬着头皮呵斥道。

  青年态度良好地点了点头:“抱歉。我只是想感谢方警官积极寻找证据,想排除我的嫌疑。”

  秦澜呆呆地看着他。

  她脸上的惊讶太明显了,所以对方笑了,慢条斯理地解释道:“如果我原本有离开海市的打算,人又的确是我杀的,为什么要在杀人后留在凶案现场附近等着被查到呢?”

  “所以,当方警官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他就已经默认我不是凶手了。”青年说道。

  “但是你当时路过芦花园的时候,看到了尸体。”秦澜渐渐听明白了:“这是你改变离开海市计划的原因。你不直接自己报警,却想引导民工发现尸体报警,为什么?”

  仿佛是因为证据确凿,“原本打算离开本市”这件事根本不需要临奚亲口承认,重要的只是他交待清楚原委。

  “警官,我还没说完。虽然方警官的理解对我有利,但是我还是要照实情说……”青年忽然笑了。

  “我当时拿的其实是来海市的大巴车票,”他的神色格外真诚:“没别的原因,难得坐这么贵的长途,不舍得扔罢了。”

  “——所以,这是我来海市的票,并不是您说的离开的票。”

  说到这里,他似乎有些疑惑又十分诚恳地转向方恒安:“警官,您在监控里……是不是看错了?”

  秦澜呆住了,下意识地回头看门口靠墙站着的方恒安。

  因为这时说谎似乎是毫无必要的。

  方恒安已经点出了监控拍到,似乎物证确凿。承认是离开海市的车票也只会减少他的嫌疑,而非增加。

  审讯室中的沉默仿佛在等青年撤销上一个回答,但是他只是无辜地重复:“我没有要离开海市,更没想过什么引导警察发现尸体。要真看到尸体,我没理由还留在凶杀现场附近啊,万一杀人犯是流窜作案呢。”

  方恒安皱起了眉。

  一片沉默中,秦澜来回翻着笔记,决定暂时绕过这个话题:“那你那天为什么会在芦花园?”

  “警官,是这样的……”民工打扮的嫌疑人慢慢地说:“我最近刚来海市,想找份工作——刚才说的监控里车票就是来海市的车票。听说芦花园附近的盛安工厂在招人,我就去那儿了。”

  秦澜:“但发现尸体的工人是你们工厂的,而最开始提出去那片打牌的是你。难道全部是巧合?”

  青年叹道:“警察同志,打牌赌钱违法啊,我们肯定得躲着监控啊,芦花园那带多合适。”

  在他这莫名的理直气壮中,审讯就这么结束了。

  最后,方恒安只盯着他的眼睛,说了一句:“最后问你一次,车票的事情确定不说实话?”

  “警官,你可以直接调监控看我的票面,就知道我没有说谎了。”那青年抬起眼睛,理所应当地说。

  方恒安出门时,无意间看见那个年轻的民工,穿着月白色的毛衣,微弯着背坐在审讯木椅上,长腿委屈的蜷着。

  他手撑着下颌,大半张脸的神情藏在阴影中,只露出一线苍白的下颌,唇抿起。

  看起来很弱势落魄的姿态。

  但是转头时那一晃眼,方恒安总觉得……

  他在笑。

  就好像,他知道监控里根本没有拍到车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