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古代言情>将军他总是不爱我>第二十四章 启程边关

  小松觉得还不解恨,他走到书房,把李卿河画的那张映水芙蓉图,也扔进了火中,反正他家主子说了,一切都不留,他冷哼一声,便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将军府。

  顾廷凤看着扔进去的那副画,发了疯似的冲了过去,完全忽略了燃烧的大火,伸手在火中把快要烧完的画,拿了出来。

  那画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个残角依稀的能看出那是一朵芙蓉花。

  “顾大哥你受伤了,”穆然抓起顾廷凤得手,想给他包扎。

  顾廷凤似感受不到疼痛一样,他抽回了自己得手,把那副画抱在胸前,他突然狂笑,如同入魔一般,“李卿河啊李卿河,这三年以来,我一直以为你是一个心软的人,原来竟是我看错了,你就连一点念想都不留下吗?你就如此厌恶我?”

  顾廷凤终于清楚的知道,什么相敬如宾,什么不在乎,都是假的,其实他早就动了心,着了魔,可是他明白的太晚了,一口鲜血从顾廷凤的口中喷出,他倒下前,绝望的看着快要变成灰烬的那堆废墟,他知道自己后悔了,他应该早点明白自己的心意,那样也许他不会跟李卿河走到今天这种地步。

  小松办好了李卿河交代的事情后,觉得总算是出了一大口气,临回去前,他还去了趟南城,把顾廷凤送给李卿河的茶庄也放了把火,当然只是烧了账房而已。

  李卿河听着小松跟自己描绘着顾廷凤当时的表情有多难看,他不用想也能知道,顾廷凤那样骄傲的人,让人给弄的这么憋屈,表情能好就奇怪了。

  可是李卿河并不是想报复,他只是想走的干净一点,他们已经和离了,那么就代表他们以后都不会再有关系,既然如此,他在顾廷凤身边留下的那些残影,也应该一起跟着消失。

  “小松,再过五日,我们就启程。”李卿河现在是一刻都不想呆在长安,虽然皇帝并没有派兵管束他们,也允许他养好伤以后再走,可是,他真的不想再跟顾廷凤相处在同一片土地之上。

  “不行,您的伤还没好利索呢,万一路上再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办?”

  “我的伤无碍,你去告诉爹娘,让他们准备准备,”李卿河把小松叫到跟前,语重心长的说,:“小松,其实胡硕那人还算不错,边关太苦了,要不你留下吧,亦或是,你去洛阳去找我师傅,不管怎么样,我不想连累你。”

  “我不要,这怎么能是连累,主子,咱俩从小一起长大,我离不开你,老爷夫人待我像亲儿子一样,我不可能这个时候自己跑去享福的。”

  李卿河叹气,他知道这小子轴着呢,索性也不在相劝,“好,那咱们一家就一起去。”

  五日之后,李家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刚出长安城,一匹快马就追了上来,那人勒紧缰绳,停在了李卿河的马车前。

  小松一看来人正是当朝太子上官钰,他惊呼,“主子,你快看谁来了!”

  李卿河因为身体不便,只能半趴在马车里,虽然他们已经找了一辆较大的马车,但是里面坐了三个人还是有点拥挤,更何况,还有一个趴着的伤患。

  他先开马车门帘的一角,见到上官钰正一脸关心的看着自己,“太子殿下,罪臣身体不便,不能给您请安了。”李镇清夫妇见太子来了也是连忙下车给上官钰请安。

  上官钰把李镇清夫妇扶起,“李大人不必多礼,本宫想跟卿河单独谈谈……”

  李镇清夫妇相互看了一眼,就带着小松呦到了一旁,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你可还好?为何不等伤好以后再走……”

  “劳谢殿下挂怀,只是早去晚去都是一样的。”

  上官钰心疼的看着李卿河,若不是他,李卿河也不会被指给顾廷凤,李家遇难的时候他正在兖州,等他知道消息赶回来时,事情已经成了定局。

  “卿河你放心,你且在那边待些日子,我会很快把你们接回来的。”上官钰拉起李卿河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紧握着,“你信我。”

  李卿河尴尬的抽回了自己的手,他不是不明白上官钰的心思,可是,他不能,也不喜欢,上官钰是太子,将来是一国之君,他们绝无可能。“那卿河这里就先谢过殿下,若是有缘咱们来日再见吧。”

  唤回了几米意外的三人,再次与上官钰道了声别过,便让小松架着马车扬长而去。

  上官钰看着逐渐消失的马车,他平生第一觉得,生在皇家是如此不幸之事,就连想与心爱的人长相厮守都做不到。

  顾廷凤自那日吐血以后就一直卧床不起,覮帝知道了,还特意派御医过来给他诊治,只是几日过去,一直不见成效。

  夜晚的烛火忽明忽暗,穆然剪了最后一根蜡烛芯的时候,顾廷凤忽然从床上做了起来,仿佛魔怔一般的往外走去。

  “顾大哥,你醒了!你去哪!”

  顾廷凤像是失聪了一般,拨开穆然飞速的往外跑去,外面下着小雨,他赤着脚跑在长安城的街道上,踩出一片片水花。

  他跑到了李卿河家门前,只轻轻一推,大门就开了,萧条的尚书府里一点人气都没有,他寻着记忆往里走去,找遍了尚书府里所有的房屋也为见一只活着的生物。

  顾廷凤呐喊着,“不是说养好伤再走吗?为什么不等等我,为什么连道别的机会也不给我……李卿河……李卿河……李卿河……”可是无论顾廷凤如何呐喊,回答他的也只有逐渐变大的落雨声。

  虽然刚进八月,但是越往西北走天气也变得更加凉爽,途中李卿河伤口感染了两次,拖拖拉拉,又加上道路上的颠簸,他们足足走了一个月才到河西城。

  荒凉的土地上只见寥寥几棵青草,河西县城因长年遭遇战事,早已颗粒无收,街上处处可见要饭的妇女孩童。

  种种画面冲击在李卿河眼前,他忍不住轻也叹道,:“也不知这战事何时能结束。”

  一行人穿过难民群,来到了县衙,本以为县衙里能有一方净土,却不想,县衙的大堂之内早就挤满了老弱妇孺,就连县承办公的桌案都拿来给难民当起了床铺。

  小松惊掉了下巴,“这还是县衙门吗?”

  这时一个抱着孩子的衙役走了过来,询问道,:“请问诸位是?”

  “在下李镇清,是刚调来的中兵,来此交通关文牒,也请给我们指路引我们去玉门关。”

  “这么大岁数的中兵?”

  衙役的话,让李镇清觉得有些羞愧,“还请行个方便。”

  那衙役也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过了,来他们这儿的,不是犯了事儿,就是被贬了职,他看李镇清一家的模样也猜出了大概,“诸位等一下,我去后院叫一下我们县太爷。”

  那衙役熟练的哄抱着孩子,没一会就领回来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子,那男子脸上挂着灰渍,来到他们面前,“咳咳,本官就是河西县令魏希恒。”他接过李卿河递过来的通关文牒,在上边印上了他的官印。

  “哦,对了,那个谁,小赵,你带着他们去,”

  小赵这时正给一动弹不了的老头喂药,一听这话,连忙的把手里的药碗塞给了旁边的人,“哎得嘞,我可接个好活儿。”

  “你小子别给我瞎走,天黑之前不回来,看我揍不揍你。”交代完一切魏希恒又溜进了后院,边走边叨咕,“完了,菜又得糊了。”

  小松憋不住笑,他问小赵,“你们这儿真是县衙吗?我看都成菜市场了。”

  “啧,休得胡言,”李卿河用文牒敲了一下小松的脑袋,眼神警告他,让他少说点胡话,“抱歉,我这弟弟口无遮拦,还请这位仁兄见谅。”

  “咳!这有啥的,其实是咱们县太爷心眼儿好,把这些动不了的,需要照顾的,给接到县衙里了,其实也是实在没辙,就我们县太爷那点俸禄,连吃饭都不够。”

  “河西县直属甘肃,上边就没人帮衬?”

  “哎呦,他们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空管我们啊,不过你们去玉门关可得小心点儿,这两天倭寇天天过来闹,一点都不安生。”

  李卿河看出这河西县衙之内内,包括那魏县令,各个都是实在的好人,他笑道,:“多谢小赵兄弟的嘱咐,”

  河西县城距离玉门关也仅仅是一个时辰的路程,小赵把他们引到以后,就急匆匆的往回赶。

  城门里来接应的是一个体格精瘦皮肤黝黑的男子,“你就是上边说要来干活的老头?”

  好么,这人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显得特别欠揍。

  “嘿,咋说话呢!”小松脾气暴躁,从小就是。谁要是赶跟李家人橫,他就打的他妈都不认识。

  “小松!后边去。”李卿河把随时都要干架的小松给拉到了后面。

  “在下李卿河,家父正是来此务工的中兵,只是家父年纪大了,能否行个方便,让我代替家父可好?”

  “切,行啊,老头换换小伙儿,我可求之不得,不过你这绣花枕头似的能干什么?挑的起一筐石头吗?”杨千远对李卿河嗤之以鼻,他觉得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酸书生,来了也是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