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耽美小说>江山为聘[重生]>第四十二章

  自那日云妙晴与霍岚谈过话之后又过去了两个月。霍岚值守的地方从宫门口换去了乾坤殿外, 这两月来每逢上朝她都会同其他几十位侍卫一起在此处把守,殿内朝臣们议论之事都能清楚地传入她的耳朵里。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霍岚这三年多也算跟着云妙晴读了不少书了, 然而听了这帮大臣们商议国事才不过月余, 许多从前感到迷茫、即便云妙晴对她解释了也还是无法体会的东西,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变得清晰起来。

  “儿臣以为眼下我朝正是兵强马壮之际, 应当主动对戎跶出击以绝后患。”

  “裕王说得有理, 如果咱们此次能将戎跶驱逐到壁隆山以北,那么接下来几十年北境都无忧矣。”

  “可是近二十年来我朝跟戎跶以及其他胡族都未有过大规模正面冲突, 不少胡人慕我中原文化,迁入北境定居, 也有许多胡商往来两地,仅京城就有百八十之多, 一旦开战, 这些人都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那就把他们统统赶走!”

  “这也未免太武断了些, 臣以为与其冒险开战, 不如鼓励他们来我中原学习文化礼仪, 教化他们, 这样百年之后或许再无胡汉之分。”

  “胡闹, 你这分明是要乱我汉人血统, 颠覆汉家千百年的基业, 其心可诛也!”

  ……

  昨夜收到边关急报,上月底有一小支戎跶部族的骑兵偷袭了北境三个村落, 现在这伙骑兵已经被戍北军赶跑了, 齐盛寄来奏折询问是否要继续战下去。

  今日早朝,众大臣为此事争论不休。换做从前,霍岚大概只会将他们的争论当做一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正常交锋, 但如今她已经能逐渐分别出这些人隐含着的用意。

  对于裕王及裕王一党来说,他们自然要坚定地支持打这一仗。裕王的派系大多在军中,只有打仗才能挣得战功,才能获得更多利益。

  而对于其他人,就拿那位提到胡商的大臣来说,据霍岚了解,那人在东市有三家店铺,做的就是香料跟皮草买卖。这还只是她知道的,在她不知道的地方,或许这人跟胡商还有更多利益纠葛,必定不愿意看到双方开战。

  当然,也有人纯粹想要解决胡人侵扰,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解决胡人侵扰的同时还要将自己的利益考虑进去。他们并非不考虑国事,只是更希望在国事和私利之间谋求一个契合点。

  从这个角度而言,皇帝的许多决定也不一定“正确”,他甚至十分明白自己的抉择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是他作为皇帝也有他自己的私利,也同样是在私利与国事中寻求平衡。

  霍岚就像一个在迷雾中蹒跚漫步了许久的旅人,近来终于拨开迷雾,窥见了一点帝王之术的门槛。

  下朝之后乾坤殿门便会关闭,不需要再留这么多人值守。霍岚与其他人回侍卫处用过午饭,下午照例在侍卫统领的带领下训练。

  虽然霍岚现在不用每日跟闻泰苍习武了,但宫里侍卫处的训练只要是她当值的日子都得参加。

  侍卫处的训练强度其实不算低,但比起闻泰苍对霍岚的专训还差上一点。霍岚正百无聊赖地跟分配给她的搭档捉对厮杀,忽然一个老太监带着两个小太监风风火火走近前来。

  霍岚认出来人正是一直伺候陛下的那位大太监,别人都叫他张公公。

  “张公公,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了?”侍卫统领一见来人,主动与人寒暄起来。

  “咱家能有什么事,还不都是为陛下办差。”张公公的年纪大概跟陛下差不多大,笑起来满脸都是褶子。

  侍卫统领一听是陛下的差事,神情顿时严肃了几分:“陛下有何吩咐?”

  “王统领别紧张,不是什么大事。陛下今日下了朝又召见几位大人议了会儿事,这会儿人都走了,陛下觉得心里烦闷,让咱家来找王统领借几个人去陪陛下活动活动筋骨,就当散散心。”

  张公公此言一出,在场训练的人都不约而同放缓了手上动作,竖起耳朵留意这边的动静。

  这可是个不错的差事,能在陛下面前露脸不说,万一哄得陛下高兴,没准还有赏赐。但这又是个难办的差事,陛下最不喜欢别人故意输,对那些在各种比赛中故意输给皇子们的大臣一点颜面都不留,对故意给他放水的人肯定也一样。

  有人期待自己能被选中,有人祈祷千万不要选到自己。侍卫统领在这些人里转了一圈,点出了八个人。

  霍岚不在这八个人中,侍卫统领经过她跟前时有过那么一小会儿犹豫,最终还是略过她走到下个人面前。

  不去便不去罢,霍岚对见皇帝没什么想法,她的搭档被选走了,得再找个对练的人。

  张公公领了人,与统领又说了几句客气话边要走,转身之时目光“恰好”落在霍岚身上,表情中带了点惊喜:“哟,这不是前阵子在春狩上得过第一的那位霍岚侍卫嘛!”

  侍卫统领虽不清楚霍岚为何屡次得皇帝青睐,但也是个人精,听张公公这么一说哪里还不懂他的意思,连忙道:“对对对,若非张公公提醒我还差点忘了霍岚今日也在这儿。”

  说着他将霍岚喊出列,让霍岚随张公公去了。

  “今儿个陛下心情不太好,你们一会儿在陛下面前可得卖力些。不过咱家也要提醒下你们,陛下身子骨金贵,你们可别失了轻重,要是出了什么好歹,十个脑袋都不够你们掉的!”

  去见皇帝的路上,张公公对霍岚以及跟霍岚一起的那八个侍卫好一通叮嘱,将人引到御花园。

  御花园的一角,钟羽坐在石凳上,桌上还放着一叠奏折,竟是将折子从御书房里拿到外面来批阅了。

  “陛下,人都带来了。”张公公上前请示,霍岚并其他侍卫躬身向皇上请安。

  “呃,都免礼吧。”钟羽说着话,眼睛还没从奏折上挪开,直到他批阅完了那份奏折才抬起头一一打量眼前几人。

  “你们几个朕都见过,在乾坤殿当差的是不是?”

  几名侍卫一听皇上居然真的记得他们,都喜上眉梢,恭恭敬敬地回答了“是”。

  “霍岚朕认识的,你们其他人呢?都叫什么名字,来宫里当差多久了?”钟羽调整了个舒服些的坐姿,饶有兴趣地问。

  “回陛下,小人董鹏,太和十五年进的侍卫处。”排头第一名侍卫率先回答。

  “哦,朕知道你,董侍郎的侄子是不是?”

  那侍卫一怔,很快便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赶忙答了一声“是”,声音比上一句“是”还要响亮,足见此刻心情之激荡。

  在他之后,下一名侍卫也报出了名字和进侍卫处的时间,他在进侍卫处前还在别处当过一段时间差。

  而跟第一名侍卫一样,钟羽在他说完之后几乎不假思索便道出了他的家世出身。

  霍岚在一旁越听心中越是惊讶。宫里侍卫众多,即便是一品侍卫也有上百人,今日是侍卫统领挑的人,陛下事先并不知道会挑出哪些人来,可他却能逐一对应上来人的身份,岂不是说明他们这些侍卫,每一个陛下都知道而且记得一清二楚?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每天有操心不完的国事,竟然还能有心思记住这许多琐事,霍岚不太相信,她更倾向于陛下今日要召人来,所以提前看了一眼。

  不过不管是本就记得还是专程做了准备,眼下他当场说出了这几人的身份,看上去对他们似乎很是了解,而那几名侍卫则震惊中混杂着兴奋,感动到无以复加。霍岚毫不怀疑现在陛下就是说要他们马上为他卖命为他去死,这些人也会心甘情愿,可见这一招对于收买人心效果十分拔群。

  原来当一名皇帝,与下属闲聊都是有讲究的……

  霍岚默默又学到了一点,在她琢磨这些时,八名侍卫也逐一自我介绍完毕。

  钟羽听完对每个人都赞扬了一番,然后脱下外袍对他们一招手,竟是要霍岚他们九个人一起上。

  原先还正喜悦着的一群人瞬间呆滞下来,陛下都马上要六十的人了,一一对敌都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何况还要一个打他们九个!

  可是皇命不可违,再说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劝阻陛下,圣心难测,万一说错了话……

  “陛下,太医说了,您适当活动一下身子骨可以,但不能太累着。”张公公十分有眼色地上前解围。

  “谁不知道您从前骁勇善战,别说是他们九个了,就是再来十九个您也不在话下。但是您毕竟病刚好,还得养着。要老奴说不如这样,您让他们几个先自己斗一场,决出个第一来,您再同这个第一名的比上一比,若是赢了,不就说明您比他们九个都厉害嘛!”

  “你这法子也太讨巧了,让他们先打上一场,然后累个半死再来跟朕打是不是?”钟羽笑着戳穿了张公公的意图,叹了口气坐回石凳上道,“罢了,朕知道,朕上了年纪,不比年轻时候了。这人呐不服老不行,那就这么办,你们先比试一场吧。”

  几名侍卫这才松了口气,紧接着又提起神来。现在他们不用担心伤到陛下了,可得拼尽全力在陛下面前好好表现!

  钟羽定下规则,不许用兵器,谁能站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这是一场九个人的混战,每个人都得想法打赢剩下八个人,就是霍岚也从没打过这样的局。

  起先大家各自为战,但当有人发现他们中有谁实力更为突出一些的时候,其余人便自发结盟,共同对抗那一人,而霍岚就是被对抗的那个。

  不是她不懂这个关窍,实在是她此前在侍卫处跟那几个看不惯她的人打那一架给其他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加上后来她又在春狩上夺魁,即便她此时想要示弱其他人也不信她。

  霍岚不得已只得以一敌八,好在这样又变成了她熟悉的局面。

  虽然没有兵器,但她过于常人的灵敏让她在这样的乱战中有一点小优势。霍岚很擅长利用自己的优势,四两拨千斤,将优势滚大,半个时辰后,所有人都趴下了,只有她还能站着喘气。

  “不错,非常精彩!”钟羽鼓掌大笑,对这一场战斗很是欣赏,“不过瞧你这样,大概一时半会也没力气跟朕再来一场,先坐这儿休息一会儿,免得说朕欺负你一个小孩儿,胜之不武。”

  霍岚依言在钟羽指定的石凳上坐下,钟羽又叫来人端上赏赐给了剩下八名侍卫,让他们先行回去。

  “陛下,臣休息好了。”霍岚只坐了一会儿,她得尽快邀陛下打这一场,这样她就可以将胜负归咎于力量还未完全恢复,而非有意让着陛下。

  “哎,不急。”不知钟羽是不是看穿了她的想法,并没有应她的邀约,而是重新翻起了石桌上的奏折。

  见陛下办起了正事,霍岚不好再出言打扰,亦不能窥探奏折内容,只得望向脚边不知名字的花出神。

  “今日早朝议论之事你在乾坤殿外听见了?”

  皇帝突然出声,差点吓霍岚一跳。她迅速整理了一下思绪,低眉答道:“听见了。”

  “那你认为该不该出兵呢?”

  一个皇帝,向一个侍卫询问军国大事,这说起来有些可笑,但结合霍岚那不可与外人言说的身份,这似乎又一点也不意外。

  至少云妙晴是料到了的,只是消息昨天半夜才传进宫,等云妙晴听到风声都是今天早上了,她只来得及匆忙同霍岚说了个大致应答方向,没能像上次过年进宫时那样,每一句话都教霍岚背下来。

  霍岚回忆了一遍云妙晴早上说的,又依据自己今日在乾坤殿外听见的,迟疑着回答:“臣以为打是一定要打的,只是什么时候打,怎么打却需要慎重考虑。”

  “你也主战?”

  霍岚摇头。

  “臣并非主战,相反,臣认为早朝上王尚书说的有理,如果能教化胡人,促成胡汉融合当属上上之策。但戎跶近年来频频骚扰北境,虽然每次只是劫掠几个村落,可我们的每一次忍让都会被对方视为软弱的证明。我们需要一场漂亮的胜仗,让戎跶和其余胡人部族知晓我朝的厉害,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以接纳他们,却不会被他们征服,断了他们想要侵占我朝大好河山的念头,这样双方才能友好往来。”

  钟羽沉吟片刻:“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打合适?”

  “越快越好。”

  “为什么这么说?”

  “我朝国泰民安,百姓不思战久矣。如若要动兵,则需要一个让大家能够接受并且同仇敌忾的理由,此次戎跶侵扰我边境正是这样一个时机,如果错过,就得等他们下次动手。”

  霍岚说完,许久没听见钟羽回话。她心中忐忑,抬起眼皮,只见钟羽摸着自己的下巴,也正打量着她。

  霍岚心中一禀,赶紧又低下头去。

  “这些是云家那小姑娘教你的?”钟羽问道,声音不带一丝温度。

  听见陛下提起云妙晴,霍岚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不,妙晴她……应当还没听说此事,这是臣早间听陛下与大臣们议论,自己胡乱猜想的。”

  又是一阵沉默,这种安静格外折磨人。霍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说错话,伴君如伴虎的感觉让她非常难受。

  说起来,如果徐炎关于她的身世所言非虚,那眼前的这位皇帝陛下还是她的亲爷爷。

  霍岚从小就只有娘和舅舅一家,没别的亲人。爷爷跟孙子或者孙女之间应该是如何相处的呢?

  在霍岚的记忆里,邻家阿诚在他爷爷面前经常哭闹,每回一闹他爷爷就赶忙哄着,还偷偷瞒着阿诚的爹娘给阿诚买糖吃。还有村西头的小柯和她爷爷也是,村里那些人管这叫做隔代亲,说爷爷奶奶都是最疼孙子孙女的。

  可是陛下跟她……霍岚想象不出来,亲情的一面也许有,但试探跟猜忌却也屡屡不停。

  良久,霍岚才听见对面的人“嗯”了一声,说下一句“朕猜也是。”

  霍岚陪着钟羽坐了一下午,直到日落钟羽都没跟霍岚比那一场。他就像是忘了还有这件事,只一边看奏折一边跟霍岚聊些家常,问一些她读过哪些书,最喜欢谁的著述之类的问题,仿佛刚才那危险的一幕只是霍岚的错觉,在她面前的就是一个正常和蔼的老人,在试图了解一个失散许久的孙子。

  但霍岚知道不是,这是一场迟来的考学,关系到陛下还会不会再次召见她,而且从陛下其实并无心比武来看,这场考学的前提还得是她先前跟其余八名侍卫的比武能获胜。

  这大概就是皇家的亲情,每一步都透着打量和谋算。

  回去之后,霍岚将今日与陛下的一言一语都悉数复述给了云妙晴听。

  “我是不是说错了……”尽管距离她下午与陛下的对答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时辰,霍岚依旧能感受到那股无形的压力。

  “没有,你这样说很好。”云妙晴今日也提了一整日的心,此刻终于放下了。

  对于来自陛下的考学她是不担心的,霍岚这些年学得很扎实,足够应对陛下的提问,唯有北境之事来得急,云妙晴还是送霍岚到宫门口的时候才听人说起。

  “那真的要打仗了吗?”霍岚问,她还记得上辈子因为兵乱四处躲藏的日子。

  现在离兵乱没多少时日了,这辈子她来了京城,跟上辈子完全不一样,那么在这个作用下,这场兵乱会不会提前到来,跟这次是否要对戎跶出兵的决策会不会有关系?这些她不方便问出来,只得在心里暗自猜测。

  云妙晴微微蹙眉:“说不好,这里面有一个陷阱,眼下裕王跟庄王的势力差不多持平,而陛下又迟迟未决定要立谁为太子,一旦打起来,这一天平就会被打破,除非陛下定下了决心,否则不会轻易开这一战。”

  这也是她为何今日让霍岚说要速战速决那番话,速战速决是正确的,却不是对陛下最合适的。以霍岚现在的身份,她还没法在立场上同皇帝一致,只能与民众一致。

  可裕王与庄王之争已经越来越激烈了,陛下身体眼瞧着一日不如一日,双方都想要尽快争出个结果来,这种平衡还能维系多久谁又能知道呢。

  “或许真的要打仗了吧……”云妙晴拨弄着自己的发丝陷入了沉思。

  当天夜里,霍岚与云妙晴躺在各自房中。

  霍岚白天跟人打斗了一场,又揣着十二分小心与皇帝陛下聊了一下午话,到了晚上困得厉害,没多久就睡着了。

  而另一边云妙晴则在反复思考着一些事情,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丑时才终于熬不住困意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寅时二刻,万籁俱寂,一声沉厚的钟鸣响彻了整座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终于写了差不多有一半啦,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爱你们啵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