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婚讲究三书六礼, 过程繁琐至极,讲究一些的人家,整个过程走完需要至少一年, 若是嫁女儿的人家想要将女儿多留在家几年,还能拖上两年。

  纳采,不过才是三书六礼中的第一步而已。

  季崧得知此事后, 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不过想到自己已经成功抱得美人归, 而不是被拒绝之后, 他很快便再次振作起来了。

  何况成为未婚夫妻之后, 两人之间再想要见面就容易多了。

  而且想要送彼此礼物,也不会被人说私相授受。

  定亲之后, 季崧就像是被打开了什么阀门一样, 整个人就像是回到了还没有发生变故的过去, 只要有时间, 便总会到大街上逛逛,遇上什么好吃或是好玩儿的东西, 便总是会花钱买下,然后让人送到林家, 给林柳瞧个新鲜。

  街边小吃会买,各种小玩意儿会买, 金银首饰自然买得更多。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 林柳屋子里几乎都要堆满了季崧送来的东西。

  丫鬟一开始还高兴于未来姑爷对自己姑娘的看重, 若是林柳出言抱怨, 丫鬟还会站在季崧的角度同仇敌忾,让记着未来姑爷的好, 还会劝着林柳给他绣上一两件腰带、抹额、荷包之类的装饰物, 也算是对未来姑爷的鼓励——

  好让他继续像如今一样将林柳放在心尖儿上, 不管出门遇上什么,都会记着给林柳买上一份。

  林柳都没坳过丫鬟们的唐僧念经,愣是抽空花了许多时间,给季崧绣了一个荷包。

  听说荷包送到季崧手上之后,他便直接挂在腰上,之后除了清洗,便再没取下过。

  林柳听了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季崧太苛待,之后便又给他缝了两条腰带并抹额等不怎么花时间的小饰品。

  季崧果然喜欢,然后给林柳送礼物送得更勤快了。

  林柳:“……”

  林柳都已经被季崧的热情给弄习惯了,见到礼物已经可以用比较积极的态度欣赏,并从中挑选自己真正喜欢的,然后给季崧送信,让他下次再买其他。

  丫鬟们却在房内小物件儿与日增多,且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时候,差点崩溃——

  东西太多,林柳屋里的各个角落都堆满了,不但难整理,一个不注意还会弄坏一两个。

  后来还是林柳开口,让她们将自己用不上或是不常赏玩的物件儿都放进了一个大木箱里,丫鬟们总算是从这汪洋大海一般的饰品攻击里面挣脱出来了。

  这过程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儿。

  金秋在整理林柳梳妆匣的时候,竟然从里面翻出来了一个与林柳仿佛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小泥人。

  她认真回想许久,也不曾记得未来姑爷曾送过这么一个泥人,于是干脆拿着泥人找上了林柳:“姑娘您瞧瞧,这泥人可是您的?我记得冯家公子好像没送过泥人给您啊?”

  林柳闻声回头,视线落在举着泥人的金秋身上,竟恍惚间,仿佛见到了当年那个举着与自己一般无二的小泥人,笑得跟小太阳一样青葱少年。

  她愣了愣,再回神时,竟觉得有些眼眶发热。

  金秋吓了一跳,赶紧走上前:“姑娘您怎么了?可是这泥人有什么不妥?我是从您的梳妆匣里面找到的,若是有什么不好,我直接让人丢了便是。”

  “不用!”林柳打断金秋的话,笑道,“这泥人是我挺喜欢的一个小孩儿送的,我很喜欢。”

  顿了顿,她笑道,“也不用收起来,你放在什么显眼的地方插起来吧,这泥人捏得这般好,都过去快十年了竟然还没有半点损毁,依旧栩栩如生,放在显眼的地方时时看着,心情也能变好。”

  金秋愣了下,点头:“好的姑娘,我这就找一个显眼的地方插起来。”

  说着她在屋子四周环视一圈儿,视线最后落在隔间的书桌上,“姑娘,您每日在屋子里的时候,除了床上,便是在书桌前待的时间最多了,对您来说,这屋子里最显眼的便是这书桌了,我便将这泥人插在书桌上的笔筒中,您觉得如何?”

  林柳已经恢复心情,点头应了下来:“就按你说的做吧。”

  她没想到十来年前,季崧送给自己的小泥人,竟然会在这么多年后还被保存得这般完好。认真说起来,这才是季崧送给自己的第一件礼物呢。

  许是觉得有趣,她之后给季崧写的信件里面,便随手写下了这件事。

  林柳本意是分享,季崧却在看到信后,立刻将自己的所有行礼翻了出来,想要将当年那个与林柳一起捏出来的小泥人找到。

  但很可惜,他小时候的所有东西都被母亲收好,然后随着搬家一起带到了老家。

  然后一把火,所有的东西全都没了。

  季崧胸口涌出巨大的失落与悲伤,然后下意识地,抬脚走到了当年那个捏泥人的手艺人的小摊前。

  过去多年,那个捏泥人的手艺人竟然还在。

  见到季崧,也不觉得惊奇,而是笑着开口:“这位年轻公子,可是觉得泥人可爱,想要给自己捏一个?这满京城捏泥人的手艺人中,就数我老张手艺最好,不但捏出来的泥人与本人最相似,你拿回家后只要不弄丢了,甚至可以保存几十年。公子,您要捏一个吗?”

  季崧看着泥人张的表情,张了张嘴,最后却露出一个似哭非笑的苦涩表情:“我当年在您这儿捏了一个,可惜弄丢了。”

  泥人张憨厚地笑了笑:“这有什么大不了?弄丢了一个,您再捏一个不就好了?若是送人的,那就更好了。您当年怎可能生得如今日一般俊俏?若是让我按照您如今的模样捏一个,您再送去,对方指不定比以前更高兴呢。”

  “不过最好呢,您什么时候还是带着对方过来,让我给你们捏一对儿。到时候你拿着她的,她拿着你的,彼此每日看着对方的模样,岂不是将彼此的样子都刻在了心上?忘都忘不掉的!”

  季崧一愣,突然笑了起来:“您说得对,若是让她日日看着我的容颜,刻在了心上,只怕想忘都忘不掉。”

  于是坐到泥人张旁边的小矮凳上,让他给自己捏了一个。

  捏泥人是一个很需要耐心与观察力的手艺,轻易不能分心。但泥人张捏了几十年的泥人,早已熟能生巧,只要瞧上季崧一眼,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将泥人捏出来。

  捏完一个,想到客人刚才的表情,他突然心中一动,又从旁边取了块泥巴开始动作起来。

  担心季崧久等,泥人张解释道:“老朽还有一个绝活儿,便是能从一个人长大的样子,推测小时候的模样,然后给您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捏出来。”

  “您刚才不是说了,小时候捏的泥人丢了?老朽这边帮您捏上一个。”说着,他便低着头开始动作起来。

  不一会儿,一大一小两个相貌衣着都极其相似,活像是一对父子的泥人便出现在了季崧眼前。

  他看着小泥人的样子,神情怔忪,突然就笑了起来:“多谢先生,您帮了我大忙了。”

  说完果断付了比原本多了好几倍的银子,一手拿着一个泥人起身,然后将其中大的那个交给下人,直接让人将泥人送到了林家;小的则自己拿在手上看着,看了会儿,眼神飘远,也不知是回忆起了什么。

  泥人张捏完两个泥人,见没其他客人,便坐在自己的凳子上开始闭目养神。

  养着养着,他突然睁眼,看着季崧开口:“我突然想起,公子您的相貌,与十多年前常在我的小摊上捏泥人的一个小公子很相似呢。”

  季崧回神,笑着看向泥人张:“这可真是太巧了。您还记得那孩子是谁吗?指不定是我认识的人呢。”

  泥人张摸了摸脑袋,摇头叹气:“那小公子家中出了事儿,人已经没了。可怜少年英才,竟还未长成,便被阎王爷收取了性命。”

  季崧愣在原地,好一会儿都没回过神。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留存在世的亲人在见到自己长大后的容貌时,完全没有认出他来,反倒是当年无意接触过一段时间的路人,竟还对小时候的他记忆深刻。

  突然就觉得,那些亲人实在配不上被他称作亲人了。

  季崧笑了笑,道:“那可真是太可惜了。我还想要与他见上一见,看看我与他到底有多相似呢。”

  说完,便带着人转身,离开了泥人张的摊子。

  ……

  给林柳送泥人的侍卫却已经到达了林家,进门之后,除了将一个泥人交给林柳之外,他还转述了季崧让他带来的口信:“紫枫大爷说了,希望林姑娘还礼的时候,也能送上一个泥人,好让他睹物思人。”

  林柳听完哭笑不得,立刻明白过来,季崧这是在讨要他当年送给自己的那个泥人呢。

  她有些心软想送,却又有些舍不得手上这个,于是亲自找到贾敏,问了下当年请泥人张到府上给全家捏的泥人版全家福还在不在。

  “当然是在的,”贾敏有些奇怪,“那泥人捏得栩栩如生,我每年都会拿出来瞧一瞧呢。每次看着泥人的样子,我就总能回忆起你们小时候的种种趣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消遣。原本还打算再去将那个泥人匠请来给几个小的也捏上一个,只是一直不得空。”

  说着她笑了笑,“我这些年看着泥人年轻的样子,总恍惚回到了过去,每次拿出来便忍不住与你父亲说,真该每年都将那泥人匠请到家里给所有人捏上一个,等到泥人多了,还能从泥人的脸上看出自己的容貌变化,也是有趣。”

  林柳愣了下,笑道:“最近大家不是正有空?不如让人去将对方请来,好给大家都捏上一个。”

  贾敏想想,也觉得可行,于是当场便让人到街上请人去了。

  请泥人张给家里每一个人都捏了一个泥人后,林柳眨眨眼,拿出了季崧送给自己的那一个:“老先生可以看着这个泥人,再给我捏一个吗?还有刚才给我捏的泥人,若是可以,也请给我再捏一个。”

  泥人张只是扫了一眼,便点了点头:“姑娘放心,我马上就给你捏个一模一样的出来。”

  也就小半个时辰,泥人张便捏好了一大一小两个泥人。

  捏完后,林柳让人多给了一些银子,这才拿着泥人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然后让人将两个泥人都打包好,直接送去了神武将军府。

  季崧打开包装后,又是一阵发愣。

  神武将军冯唐正好过来找他,见他两眼无神,视线不禁落在了他手上的两个泥人上。

  虽然不曾见过林柳,但他还是猜到了泥人的样子是谁,于是哈哈大笑起来:“你这小子对那林家姑娘这都不算是情根深种了,完全是痴迷了,哪儿有看着泥人都能想得这般入神的?”

  季崧回神,起身行礼:“冯伯父……”

  “叫什么伯父?我现在是你的父亲!”冯唐爽朗大笑,“你现在可是我名正言顺的儿子,叫伯父不伦不类的,让人听到岂不是穿帮?”

  季崧无奈失笑,只得听话改口:“父亲,您今日怎么过来了?”

  冯唐在屋内扫了一眼,直接走到角落搬了把椅子放在季崧旁边,然后大马金刀地坐了下去:“倒也没什么大事儿,只是过来感谢你,自打你出现之后,冯紫英那小子便有了危机感,如今勤学苦练,比以前吊儿郎当的纨绔样子可好太多了。”

  以前全家宠着,打不得骂不得,冯紫英被养得无法无天。

  如今有了一个处处比他优秀,比他得父亲喜欢的兄长出现,冯紫英感到了威胁,自然便发奋努力起来。

  又不是逼迫,神武将军府上下自然对其乐见其成——

  若是可以,谁又不希望自家孩子文武双全,是个真正的国之栋梁呢?

  季崧没想到是为了这事儿,忙笑着摇头:“这是紫英自己想通了,与我又有什么关系?伯父若是特意为此事二来,就太过折煞我了。”

  冯唐抬手拍了下季崧的肩膀:“这小子与我怎么这般见外?我感谢自己的儿子,有什么折煞不折煞的?”

  季崧失笑:“是我小心眼儿了。”

  冯唐斜睨他一眼,哼了一声:“你们读书人不都讲究‘长者赐,不可辞’吗?以后我不管说什么,或是送你什么,你都只管受着便是,不要拒绝,就将我当做你真正的长辈。”

  季崧愣了下,点头:“儿子省得了。”

  冯唐这才高兴地咧嘴笑了起来:“不过我今天过来找你,还真就不只是为了冯紫英那小子的事儿。这不是再过几个月便要到秋猎了?”

  “你‘回来’之后,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家也没说摆个宴席宣告你回来的消息,大家知道的存在,还是因为你与林家长女定亲。”冯唐皱眉,“我就想着,今年的围场秋猎,便干脆让你与紫英二人一起去参加得了,我就不去了。”

  “以你武艺,应当能在秋猎中得到一个好成绩,到时候该认识你的人,便也都认识了。也免得让人说,你不如林家姑娘优秀。”

  冯唐是真的将季崧当做晚辈,自然不愿让人看轻了他。

  季崧愣了下,本想拒绝,但想到除了小时候参加宫宴的时候,他还从未见过如今这位皇上,犹豫之后,倒也点头答应了。

  只是……

  “父亲可提前与紫英商量过此事?”季崧想到冯紫英的态度,有些头疼,。

  冯唐有些疑惑:“我又没有不让紫英去参加秋猎,为什么要与他商议?况且此事我已经决定,他不论是什么想法,我都不打算听他的。”

  说完也不等季崧劝解,他便拍了拍季崧的肩膀,“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就不和你多聊了,你自己好生准备准备,好在秋猎的时候大放异彩,也好让其他人看看,你是配得上林家姑娘的。”

  季崧不过是愣了下,便只能看着冯唐潇洒离开的背景。

  季崧:“……”

  罢了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冯紫英就算纨绔,本性也不算坏,他也不是不应付不了。

  于是没有再纠结此事,而是听从冯唐意见,开始日日到冯家后院特意开辟出来的练武场报到,希望能趁着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好好练习一下自己的骑术与箭法,好在围场秋猎的时候大放异彩。

  一来可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优秀,二来也能在皇上面前露脸。如此一举两得的大事儿,季崧自然不敢轻忽。

  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练武场上,让人往林家送礼物的次数自然会减少——

  虽然季崧每隔两三天,便会亲自出门为林柳买礼物,但送去的大多是首饰珠宝一类相对贵重的东西,一些需要细心才能发现的有趣小玩意儿,便再不见了踪影。

  时间长了,金秋几个丫鬟便颇有微词,总觉得未来姑爷是因为得了姑娘欢心,对她便不如之前用心了。

  林柳自己也难免生出几分失落来,不过他了解季崧,并不觉得季崧是在敷衍自己,而是觉得他最近可能又在忙着什么事。

  她没忘记,季崧至今大仇未报,还没查清仇人是谁。

  林柳想了想,直接让人去神武将军府打听情况,很快便得知了,季崧准备参加围场秋猎,最近正苦练武艺,除了给林柳挑选礼物的时候,就没出过家门的事儿。

  林柳愣了下,笑着让人将自己这段时间绣出来的荷包送去了神武将军府。

  季崧拿到荷包之后,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到练武场的时间更多了,而且效率也比以前更好了。

  他这般不知疲倦,很轻易便刺激到了神武将军府将要参加围场秋猎的另一个人,冯家小将军,冯紫英。

  他向来是个争强好胜的,只是以前不管什么东西,都得到的太容易了,所以一直没展露出这方面的苗头。

  如今有一个季崧在旁边比着,还处处都比他好,这冯紫英顿时受不住了,眼珠子就跟黏在了季崧身上一样——

  季崧什么时候起床,他什么时候起;季崧什么时候吃饭,他什么时候吃;季崧吃什么,他吃什么;季崧什么时候练武,他什么时候练武;季崧什么时候结束,他什么时候结束……

  搞来搞去,冯紫英不觉得有什么,季崧却觉得自己多了一个阴魂不散的背后灵一样,整日被人盯着,精神都变得比之前紧绷了许多。

  但冯紫英正沉浸在自己家人被抢,一定要抢回来的激进想法中,根本听不进季崧的话。

  季崧也只能受着了。

  ……

  神武将军府这边有些鸡飞狗跳,荣国府那边也算不得多平静。因为前段时间二房的王夫人给老太太说了,她的娘家妹妹薛姨妈,即将带着一双儿女上京,一来其女要待选才人赞善,二来薛蟠也要到户部销算旧账。

  因为王子腾正好升任一品九省统制,奉旨巡查边关,如今已经离开了京城,所以只能投靠荣国府。

  贾母虽然对王家没多少好感,但这些年不管世事,倒是将日子过得顺畅了,所以对此薛家投靠荣国府也没什么意见。

  于是此事便这么定下了。

  贾母担心贾敏到荣国府去的时候遇上,还特意让人提前将此事告诉了女儿。

  贾敏知道后,有些惊异:“之前在江南的时候,便听说薛王两家想要将女儿送进宫,没想到都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竟然还未放弃。”

  当今圣上并不贪恋女色,登基这些年也不过开了一次选秀,之后便再没了消息——

  若非如此,按照林柳与黛玉的年纪、家世,她们可都是要入宫待选的。

  林家在这方面,还是很感激当今皇上的。

  只是林家避之不及的选秀,对薛家这样的人来说,却是唯一能抓住的机会。皇上不选秀,薛家没办法送女儿进宫做妃嫔,便只能抓住其他能进宫的机会。

  他们本以为薛家要像元春一般,以小选入宫了,没想到峰回路转,皇上突然下令要为公主郡主选入学陪侍,还愿给才人赞善的女官职位。

  这可比小选入宫,名声好听多了。

  贾敏其实听心疼薛家姑娘的,但那到底是二房的亲戚,她不愿多接触,于是知道此事后,也没多放在心上,反倒开始为双胞胎并猫寿三个孩子收拾回姑苏参加科举的行李。

  这次离开,三兄弟在姑苏可是要待上三年的——

  因为双胞胎要从头开始考试,所以必须参加县试府试考中了童生,才能继续参加院试考秀才。

  但县试一年一次,府试却是两年一次。

  因为留下为龟龄庆祝三元及第耽误了时间,双胞胎错过了今年的县试与府试,只能等两年后。

  但参加完府试,便又必须再等一年,才能等到乡试。

  两兄弟一想,反正都要在金陵待上两年,不如提前回姑苏,不但时间上更从容,读书环境也更好,还能托父亲的关系去明德学院读上两年的书,对他们的学业也有帮助。

  林如海夫妻一开始当然不同意,但经不住双胞胎的缠磨,最后只能妥协。

  猫寿本来要三年后才下场,但三年之后他再离开京城回姑苏,就只能自己一个人走了。

  正巧双胞胎这次要在江南待三年,同样是三年后乡试。林如海夫妇一合计,既然要走,便干脆带着而猫寿一起走,三兄弟在路上也有个照应。

  没想到猫寿要离开,引起了甄士隐一家的回姑苏的念头——

  甄英竹与猫寿关系好,猫寿要提前回姑苏科举,他自然想要跟着一起;甄士隐却是因为自己唯一的学生,猫寿要离开,觉得自己再留在林家有占便宜的嫌疑,于是也想离开。

  封氏向来夫唱妇随,自然没有意见。英莲一个孩子又做不了主,便也只能跟着离开了。

  林如海夫妻劝了许久,甚至都将英莲留在京城更容易找到好人家的理由拿出来,但甄士隐夫妻在商量后,仍旧决定离开。

  “齐大非偶,我家老爷又不打算做官儿。即便京城这边有些夫人相中了我家姑娘,以后嫁过去若是受了欺负,我家也无力上门讨要公道,还不如就嫁给寻常人家,我们夫妻也能护着她。”

  父母为子女,计之深远。

  封氏都将话说得这般明白了,林如海夫妻自然不能再说什么,只能同意甄家人的请辞。

  双胞胎从未单独出过远门,身边还带着年龄更小的猫寿,这次也不比上次能搭着相熟人家的大船回姑苏:林如海夫妇打听许久,周围的亲友也没有一个要下江南的。

  若非甄士隐一家也要回姑苏,林如海夫妻这次真不一定能放他们离开。

  有了甄家夫妇陪同,林如海夫妻二人才算放了心。

  林柳却一下子便猜到,双胞胎这么想去江南,绝对不是因为可以更好的读书,而是因为……

  “鹿岁,你惦记着你的布庄我不反对,但你要是因此耽搁了学习,”林柳微笑,“你的布庄就没有供货了。”

  鹿岁许是在做生意方面真的有些天赋,原本一个没多少生意的铺子,竟然慢慢被他做得在江南一带出名了,不少人只要遇上要买昂贵布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鹿岁的布庄——

  这小子精明,在发现做便宜布料赚不了几个钱后,直接放弃了从林柳的纺织坊里进那些便宜布料,反倒自己从各种杂书中吸取知识,最后设计出了极具风格的精美花纹。

  有了花纹后,再请了纺织方面的大家,帮他研究出了将花纹纺织在昂贵布料上的步骤手法,他一一记下后,再交给林柳养着的那些纺织户帮忙纺织,最后成品出来,惊艳了不少人。

  他还无师自通了打广与做品牌——

  只要是出现一款新布料,他便让人送给当地最有名的官夫人,等人穿着用他铺子里的布料做的衣服惊艳众人后,他才上架销售。

  而且他还特意给自己的铺子设计了花纹,并在铺子里的每一款布料中,将那种花纹完美融合进去,成功打出了他那个小布庄的名声。

  当然,他铺子里卖的那些布料的价格,也相当昂贵就是了。

  林柳一开始还觉得惊讶,但等见多了鹿岁在商业上的种种操作与手段后,她便习惯了。

  不得不承认,这世上是真的有天才的。

  而这段时间,正巧是鹿岁那个铺子扩张的关键时期,他会想要离开京城到江南亲自坐镇,也实属正常。

  鹿岁嘿嘿一笑:“姐姐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耽误了自己的学业。我又不傻,若是这次考砸了,以后父亲可不会再同意让我们自己回姑苏了。”

  天生的商人,自然天生就懂得算计,怎么做回报更高,他自然算得明明白白。

  林柳听完,无奈失笑:“你们回去后小心些,吃饭喝水都让身边人注意,也不要随便认了朋友便放下戒心,不管人家带着你们去什么敌方你们也都跟着去。”

  鹤年笑道:“姐姐放心吧,我们不会像大哥一样傻的。”

  旁边听着的龟龄顿时横眉冷对:“你们两个臭小子,若非有我在前面踩了坑,你们这次难道知道防备自己的朋友?不感激我就罢了,还挖苦我,信不信等你们回来,我揍你们一顿?”

  双胞胎嘿嘿一笑,并未开口。

  猫寿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了几圈儿后,突然开口:“可是大哥,你一个人也打不过二哥三哥两个人啊?”

  龟龄:“……”

  所有人瞬间爆笑,龟龄一把将猫寿抓到面前,狠狠地揍了他屁股一顿:“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瞎说大实话!”

  一家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离别的时候。

  三兄弟并甄家一家四口上了船,等船走后,林家人这才离开码头,回到了自己家。

  这事儿之后没多久,金陵薛家一家三口,便乘船来到了京城,住进了荣国府。

  然后不到一个月,所有有意参选够公主郡主陪侍之人,便都纷纷报名,进宫参加这次特殊的人才选拔了。

  许是这次薛蟠并未打死人,薛宝钗并未在第一轮就被筛下来,反倒成功挺进了第二轮。

  但第二轮还没开始,贾敏便提前得了消息,提起薛宝钗也是连连摇头:“薛家人也是傻,竟然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我那娘家二嫂身上,还想让宫里的元春帮忙照顾。也不想想,元春入宫多年,至今都还只是皇后宫里的女官,皇上连碰都没碰过她。”

  “王家倒是希望能将薛宝钗送进宫,多一个人,便也多一个机会。可我那娘家二嫂与元春如何愿意?他们去求我二嫂,最后只怕会适得其反。”

  第一轮选拔,选的是待选闺秀是否家世清白;

  这第二轮选拔,选的便是各位闺秀的才学品貌,与为人处世。

  按理说,薛宝钗的才学品貌与为人处世都是拔尖儿的,绝不会在这一轮被刷下来。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薛宝钗会在考试的前两天,因为晚上忘记关窗吹了夜风,染上了风寒。

  宫里都是贵人,谁也不敢将一个生病的人留下,万一传染了哪一位贵人可如何得了?

  眼瞧着薛宝钗马上就要被送出宫了,她倒是也舍得,立刻瞄准了品级最高的那位嬷嬷,将自己带进宫的大半银票全都塞给了她,只软语哀求能让她在宫里多留一天,若是一天后身体还未好,她便再无他话。

  那嬷嬷在宫里伺候多年,哪儿不知这姑娘是被人害了?本就对她有些怜惜,如今又得了几千银票,自然愿意答应她的请求。

  只是一天而已,不能接触贵人,她便直接将薛宝钗带到了自己的屋子养病。

  薛宝钗也懂事儿,又将自己剩下的所有银票拿出来,求嬷嬷帮她请了位太医。

  也是薛宝钗身体好,好汤好药地灌下去,她竟真的在一天后病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