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顾知巫离开的挺早,过了正月十五才回来,前前后后耽搁了二十多天快一个月,不用许锦棉说,他也打算这段时间多做一些工作,让许锦棉和李元都能歇一歇。

  “外面的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暂时应该不会很忙。”李元解释,“只有课题比较忙一点,需要经常过去记录数据。”

  “小瑾儿可以帮忙。”许锦棉很淡定地说了句。

  李元这才知道,原来小瑾儿和顾知巫不但从小一起长大,就连爱好也都差不多,选择大学的时候,虽然没选同一个学校,但距离很近,而且专业也都差不多。

  所以顾知巫的部分工作,小瑾儿也能帮上忙。

  小瑾儿是比齐长青更能派上用场的课题编外人员。

  工作后顾无忧了,李元就跟齐长青一起,后面溜溜达达的缀着许锦棉和小五叔,一块儿过来看李晶莹这边摆酒。

  当时说的时候,无论是李不群还是张梅鑫,亦或是李晶莹,都是说前头已经结婚一次了,这回二婚,就低调的办办,上次结婚走礼拿的礼钱什么的,也都还记着,这次就不用第二次走礼拿礼金了。

  在靠山村这边,大部分人的想法差不多也都是这样的。

  第一次结婚,各种礼数都要走到了,等第二次结婚,总不能还眼巴巴的叫亲朋好友再来送礼钱,所以就会办得比较简陋,甚至是有些人家,直接领证,搬到一起过日子,这就行了。

  可等李元到的时候,这边已经张灯结彩的了,来来往往的人有不少,还专门请了镇上名声口碑不错的厨子掌锅。

  四婶刚巧从屋里出来,见着李元来了,就大声道:“哎哟,大学生来了。”

  很多正在帮忙的人就都看过来,见着李元一摆溜四个人进门,就有人开玩笑的说,“这还不是一个大学生,来了好几个呢……”

  齐长青是一个大学生,许锦棉虽然年纪大点,但跟下地干活的汉子们比较起来,他算是年轻的,而且他不但是大学生,学历还更高呢。

  至于小五叔,跟这三个人站在一处,倒是叫人忽略他曾经只上完小学就没再上了的事。

  “婶子,这边缺什么跟我说,我来想办法。”李元笑眯眯地喊人,顺便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说,“之前我送过来的东西都有单子,你们按照单子准备就行。”

  一般像这种自家准备酒席的,都是请来的厨师帮着总览,物资多寡,都会提前准备好,临时缺东西的可能性不大。

  东西是按照十桌准备的,一般一桌能坐八个或者十个人,这就能安排小一百口子人。

  李元帮着算了下,就李晶莹这边的亲朋,像是大伯、二伯、四叔那几家,基本上都过来帮忙,但真正上酒席的有一个代表就行了,别的像是张梅鑫的娘家亲戚,李元的大姨、小姨,大舅、二舅,一家来一个人,这就是四个人,再下面的表哥表姐之类的,基本上都上班忙,人家抽不出空过来。

  仔细算起来,李晶莹这边其实没多少人。

  “男方那边不知道要过来多少人。”李元想找李不群问问,结果李不群在屋里跟一群人凑一块喝茶,根本不理会他。

  想找张梅鑫问问,她在厨房忙,守着做好的菜肴,不让乱跑的小孩偷吃。

  “妈,男方那边过来多少人?”李元问。

  张梅鑫一问三不知,直接摇头,“不知道。”

  “今天摆酒,你不知道那边来多少人?”李元有点惊讶。

  一般来多少人,都是提前就通过气的,防止酒席准备的多了少了的,基本上人数都是大差不差的。

  “这事儿有你爸,还有你姐,用不着你操心。”张梅鑫硬邦邦地说了句。

  就是不打算让李元插手这个事儿。

  李元也就没在管,跑到胡同里等着看热闹。

  齐长青也直挺挺地站在边上,小五叔站李元另外一边,再旁边是许锦棉。

  四个人靠墙站着,也不说话。

  太阳照下来,身上暖融融的,偶尔有人路过,见着了,别的人也不熟,就跟李元熟,便跟他说几句话再离开。

  也因此让李元知道李晶莹是怎么结婚的了。

  因为是招赘,直接让应自亮从家里像是媳妇那样出门,也不太合适,于是两边商量了,早晨李晶莹去镇上影楼做造型,应自亮跟着去,就从影楼那边坐小汽车,回村,别的就是正常结婚流程了。

  小汽车一进村,消息就传来了,许多人都跑去看。

  “男方那边的亲戚跟婚车一块过来的?”李元有点搞不太懂这样的操作。

  像是别的正常结婚的,新娘那边的亲戚确实会一块跟着婚车过来,叫送嫁队伍。但是应自亮虽然是入赘,他也没有嫁妆搬过来,就自己一个光溜溜的人跑过来结婚,那边的亲戚算不上是送嫁队伍的。

  “说是包车了,有孩子跑去看到了,满满一车人。”

  跑去村口看热闹的人有回来的,见着李元就说起村口的热闹来。

  “车太大了,根本进不来村子,正折腾着呢。”

  “那太有意思了。”李元说。

  前面不断有人过来,见着李元就说村口的事儿,倒是让李元不用过去,也把那边的事情都弄得一清二楚了。

  婚车是借村里一个远房堂哥的,在镇上做生意,赚了些钱,去年才买的车 。

  而应自亮那边的亲戚呢,原本是说好了叫他们自己组织组织,无论是骑摩托车来还是坐牛车来都行,也实在是靠山村地方太偏僻,小汽车是能来,可没那么安全。

  能选择别的更安全的交通方式,就没有必要冒险。

  也就是现在年轻人结婚都喜欢用小汽车坐婚车,这才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稍微冒险。

  只不过等到早晨,应自亮那边的亲戚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就包车了,还是体型很大的那种大巴,满满做了一整车的人。

  大巴晃晃悠悠的顺着水泥路来到靠山村外面,再怎么也进不来村子了,路实在是不适合走。

  小汽车是能进村子的,可还没等进村子,后面大巴车上一个电话打过来。

  “你们看看这怎么办吧。我们是来帮着看看孩子以后能过什么日子的,总不能叫我们都步行进村。”

  打电话的是应自亮的长辈,他没反驳,转头看李晶莹。

  李晶莹想了想道,“叫我爹撵着牛车出来,接大家进村吧。”

  于是她又给李不群打电话。

  李不群还在家里等着呢,接到电话,他肯定不能无动于衷啊,可真要是撵着牛车出去接,这算几个意思?

  不过李不群自己倒是挺乐意,但是大伯、二伯还有四叔几个不愿意了。

  村里也有人说,“这样不妥当。那边亲戚是觉得男方入赘,进门不能太顺利,得给下马威。可要是老三真的出去接了,那以后谁掌家?”

  总不能应自亮入赘过来,结果他掌家,那入赘不入赘的有什么区别?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自然是都拦着李不群出去。

  车上李晶莹着急,又打电话过来问,语气很着急,“爸,吉时快要到了,不能耽搁事情。”

  李不群倒也想出去,可大家都拦着他。

  沉默了一下,李不群突然说:“叫元元过去接人。”

  李不群这个做长辈的不低头,叫个小辈低头倒也行。

  只是李元不愿意。

  齐长青、许锦棉和小五叔,三个人都不愿意。

  “叫村里的小孩去,请过来一个人就给一百块钱。”许锦棉冷着脸道,“不行就让大巴直接掉头回去,反正又不是我们结婚。”

  “这倒是个办法。”李元赶紧去准备红包。

  有时候,在不差钱的情况下,钱能解决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

  红包准备好了,倒是有许多大人也想帮忙,不过李元没让,只让孩子去,反正孩子不懂事,去请人做了没礼数的事情,顶多是自家家长教训几句,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村里一群小孩就涌上大巴车,把里面的人都请出来了。

  等人到了,李元粗略的数了数,好家伙,足足来了六十左右大人,身边基本上都带着小孩,显然是在车上就是抱着小孩坐一个座位的。

  人进了门,后面婚车就可以走流程了。

  也就是放掛鞭,李晶莹从车上下来,和应自亮一块儿进门。

  等他们进了堂屋炕上,外面就准备开始上菜了。

  六十个左右的大人,再加上小孩子,原先准备的十桌酒席,直接占了八桌,剩下两桌,一桌给新娘新郎留着,一桌留给李晶莹这边的亲朋,根本坐不下。

  到最后,是把留着准备晚上摆酒的酒席拿出来,又额外摆了三桌,总共十三桌酒席,这才把人都安排下了。

  也没全都安排下,李元、齐长青还有小五叔、许锦棉,四个人都是上了礼金,一个人一千块钱,白纸黑字的记在礼单上的,而且四个人给的礼金最多,别的像是大伯这样的长辈,走礼走的还是很多年前的旧礼,五十块钱,稍微年轻点的小辈,走礼是二百。

  不过都是关系特别亲近的,关系稍微远一点的,这次都没走礼,有上次李晶莹结婚走的礼就足够了。

  再就是应自亮那边的亲戚,礼单是应自亮管着,钱也是他自己拿着,总共多少钱不知道,倒是这边有小孩看到,应自亮那边的亲戚给应自亮礼金,是两张十块的。

  小孩不懂事,跑出来大声嚷嚷叫许多人都听到了,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应自亮那边来的人,上礼都是二十。

  不过钱多钱少其实没那么重要,这个上礼,以后是要还的,比如说将来李元结婚,李晶莹就得按照礼单上的钱来,再拿一千过来,或者说再加个一百两百的,如果李晶莹拿的钱比一千还少,那就有意思了,这是说以后跟李元断绝来往。

  而一般给了礼金,人又在现场的,一般都会安排着上酒席,给钱了,连口饭都吃不上,那难道饭都给没给礼金的人吃?

  但偏偏李元就没能上酒席。

  “等会回家猪排骨算了。”李元道。

  “我去找你四叔。”小五叔抬脚往院子里去。

  安排酒席这件事,原本是应该给关系亲近的人做,靠得住,但是这样的活没给李元,也没让李不群安排,给了四叔。

  四叔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注意到把李元这几个人给落下了。

  不过四婶倒是发现了。

  小五叔找过来的时候,四婶正在骂四叔,“叫你管你就管,你怎么就那么能耐?”

  “我不管谁管?”四叔还觉得自己管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