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一般都是机器加工,料都是现成的,而且肥瘦相间,也不必纠结肥肉、瘦肉啥的,而且拿回来挂在屋子外面就行,像是靠山村这边冬天长,能挂好几个月都不坏。

  不过一些人家基本都会提前灌一点,尝尝味,如果味道好,就多灌点留着过年,如果味道不好,就换一家加工。

  “前阵子你爸拿过来一块牛肉,我说直接酱了吧,你阿爷不停,非要做牛肉丸。”阿奶笑道,“这不是正好今天暖和,这就开始折腾了。”

  “正好也活动活动身体,挺好。”李元倒是觉得这样不错。

  从这边拿了两根灌肠,李元又去了李不群的爷奶那边。

  两家都是老房子,其实模样都一样老旧,现在也一样暖和。

  进门的时候,爷爷正在院子里晒太阳暖和,屋里没烧炉子,奶奶还在炕上坐着,安安静静的。

  李元把奶粉放下,也出来晒太阳。

  “现在轮到谁家了?”李元就问。

  “老大。”

  “大伯啊。”

  “你大伯家大丫说是要不好了。”爷爷忽然说了句。

  李元想了一会儿才想起来,大伯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嫁的地方更偏僻,早些年还来靠山村回娘家,不过现在已经很多年没来了,听说是脑子不太好使。

  一个人一个命,李元也不好说什么。

  屋里老太太嘟哝了句不好听的话。

  李元就不多呆了,赶紧离开,他是怕了这边的奶奶了,各种难听的话,无中生有,挑拨离间的,她都能说出来。

  看完两边的老人,李元把灌肠送回大房子,又拿了资料出来,这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村里有大棚的人家也已经开始栽种草莓,是直接从李元这边的大棚分株过去的,基本只要温度能控制住,生长速度很快。

  小西红柿不用说,产量还能继续保持。

  青菜这都是种熟手了的,基本上十天半个月的都没人找李元问问题。

  不过草莓还是比较精贵,温度、湿度啥的不用说,授粉也是个问题。

  除了大棚里种草莓的,也有特地要了分株会自己家,就种在自家搭的菜棚里的,甚至是有的人家直接种在花盆里。

  像这种李元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即便是规定阻止不让种,也肯定阻止不了大家想方设法的搞植株,索性不如不管,他们自己种点自己吃也就罢了。

  不过越是像这种自家种一两株草莓的,事情还越多。

  “元元,这草莓可真不好伺候。”

  就一花盆草莓,还能咋伺候?

  李元就打了个哈哈,笑道:“大棚那边也是,三天两头有毛病,这东西精贵,确实不好伺候。”

  人家也知道是这么回事,很快就说起别的事儿来,“元元,你姐找对象了?”

  李元没说话。

  这才第二天,哪有那么快。

  “我今儿个见着你妈去找媒婆了。正好我回家琢磨琢磨,想起来我有个亲戚,上年离的婚,带了个女儿,人是一表人才,个子高,长得也好。”

  “今年过了年才三十,现在是二十九岁,年纪也不大。”

  这是准备给李晶莹说媒的。

  李元不想插手这件事,就没有应声,闲聊几句便走了。

  在村里转了一圈,十家有八家,不是要帮着说媒,就是打听李晶莹的事情,也有打听李元本人的事情的。也是因为临近过年,在外面上学、打工的青年都回来了,正是相亲的好时候。

  这些李元基本都没应。

  回到自家大棚,李元这才松了口气,就跟李虎吐槽这事儿,“各家各户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他们倒好,管的也太宽了些。”

  靠山村就是这点不好,自己家里的事,半个村子的人都想插手管。

  但事实上呢?

  李虎现在也单身,可就是因为他妈妈生病,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不回家,村里基本上没人给李虎说亲的,就是说,也是那种拖家带口带着好几个孩子的寡妇,要么就是让李虎入赘的。

  “这说明你家人气旺。”李虎笑道。

  是了,像是这种给说亲的多,也是攀比对象。

  像是四叔家大堂姐还没结婚的时候,四叔到处吹牛逼,说给他女儿说亲的没有几百也有几十,而事实上呢?

  大堂姐嫁的,就是第一个相亲对象。

  “不急。”李元说了句,“先等过了年再说。”

  “不急。”李虎也这么说了句。

  两个人都懂对方的意思。

  精神病人看病不是说身上破了个口子,缝针回家养着就行了,精神方面的毛病得慢慢按照疗程来,那样的话,肯定不能来来回回地跑,必须得准备万全,这才能开始看病。

  也好在李虎妈妈这些年一直都是那样,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李元摘了些冬桃,薅了些菜,临走前道:“年货啥的你不用准备,我这般多准备些,回头给你拿过去就行。”

  “多谢。”

  “跟我谢啥,你帮忙看着大棚,我还得谢谢你哩。”

  从大棚出来,眼瞅着天色差不多,李元便回了大房子,开始烧饭。

  厨房多了块豆腐,一看就知道是郑婶拿过来的。

  豆腐这东西不能冻,不然就成了冻豆腐,但是不冻的话,就没有那么容易保存,想经常吃豆腐的话,除了经常买,就是经常在家里做。

  郑婶家里有个很小的石磨,一入冬之后,就经常做豆腐了,豆浆也是几乎每天都喝的。

  冰箱里有现成的肉馅,正好可以做个豆腐酿。

  青椒炒灌肠,鸡蛋炒西红柿,耗油西蓝花,炸好的排骨拿出来微波炉转一转,再蒸上一大锅米饭,这就是一顿饭了。

  吃着饭,李元就问:“师兄打算哪天回?”

  “十五左右。”顾知巫一边说着,一边就特别感慨,“回去之后怕是再吃不到元元这样的饭菜了。”

  虽然一天天吃的都只是家常菜,但食材好,就连米也都是郑婶帮着淘换的,是自家田里种的米,更别说大棚里的菜。

  许锦棉就笑:“你回去之后叫人去超市采购咱们的菜不就行了。”

  “一定。”顾知巫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从家里拿点过去。”李元赶紧说。

  顾知巫感激地看了眼李元。

  许锦棉装作没看到他们的眉眼官司,又说起另外一件事,“明天去镇上接你苗杏姐,她要在咱们这儿养胎。”

  “过年不跟家里人团圆?”说完了,李元马上意识到自己说的不对,赶忙描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苗杏姐来咱们这边挺好的……”

  并不是每个人过年都是跟家人团员的,而事实上,幸福团圆的家庭千里挑一,大部分人即便是回家了,也不见得能感觉到幸福。

  而像是李元自己,他过年肯定不会回李不群那边。

  像是那种张口就是小辈过年必须回家见长辈的,要么蠢要么毒,真要是幸福的家庭,用不着别人说,都知道要回家,像是那种不幸的家庭,回去又何必。

  “小元子学聪明了。”许锦棉挑眉,又说,“她也难,怀上了,那边只承认了关系,没让进家门,过年也不会带着见家里人。我听苗杏的意思是,要等生出来看看是男是女,男孩的话,才能进家门,女孩的话……继续生……”

  李元就下意识看了眼齐长青。

  苗杏那边的人家啥样,李元不知道,不过他知道齐长青家里是很厉害的。

  “我等二十□□再回去,跟他们说清楚。”齐长青赶紧解释了句,“我家没有那么复杂。”

  “不急。”许锦棉见着李元没说话,就主动道,“小元子你也不要觉得苗杏这样就不好了。她虽然是明星,可比起丈夫那边,她算不上什么。”

  想进入豪门,只凭借漂亮还不够,必须得增加筹码。

  而对于苗杏来说,她看似付出更大,但得到的也多。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不同的选择问题,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而每个人也只需要为自己负责,仅此而已。

  李元恍惚间有些明白为什么许锦棉此时忽然说起苗杏。

  在靠山村这个大环境中,不存在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自己负责这样的事情,靠山村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像是李晶莹离婚,就需要村里的人帮忙 ,而村里的长辈们也在积极的帮李晶莹说亲,那么同理,李元现在生活在靠山村这个大环境中,那么他暂时的也是这里的一员,就必须要遵守这里的规则。

  所以他现在虽然在跟齐长青谈恋爱,但这是秘密的,暂时不让人知道的。

  等吃了饭,齐长青进书房忙,李元也跟了进来。

  把沙发推到靠窗的位置,李元跪在沙发上,趴着看窗户外面的景色。

  其实也没啥好看的,外面光秃秃的都是田地,还有一些没有消失的雪,白茫茫的,很远的地方倒是能看到人,可也不能跟人家打招呼聊天吧。

  齐长青坐在电脑前面,一眼一眼的看李元。

  “阿青,我知道。”李元头也不回道,“老师是良苦用心,我明白。”

  现在两个人只是在谈恋爱,而且还是知道的人不多的那种。

  并且齐长青回家过年,就是要说这件事;而李元这边,只要在靠山村,他肯定是不方便说出去。

  许锦棉是想让李元知道,尽管齐长青要独自回家,不能陪他过年,但这也并不是他损失了什么,而恰恰相反,两个人的情况其实是差不多的。

  甚至是,在这件事上,李元应该稍微那么对齐长青了解一点,宽容一点,而不是无理取闹的觉得齐长青回家了,丢下他。

  “我会跟爸妈说清楚。”齐长青赶忙道,“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做主。这次回去我想把户口挪出来,单独落户。”

  “落户要买房吧?”李元想了想道,“要不咱们先在市里买个房子?户口的事情先不着急,等以后确定在哪里定居再想落户的事情。你跟你爸妈好好说,实在不行也用不着着急……”

  李元笑了下,说:“我要谢谢老师,他让我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的位置。”

  也更理智了。

  “老师对你很好。”齐长青道。

  李元点头。

  许锦棉是真的用心良苦了。

  虽然这样一来,李元更理智了一些,不会被感情冲昏头脑,这样两个人之间虽然有些平淡,但现在两个人身后的情况都比较负责,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旦发生,就很有可能造成难以收场的后果。

  所以要平缓,越平越好。

  两个人聊开了之后,对于齐长青回家过年这件事,好像再提起来就显得特别自然了,李元甚至是打算也给他准备一些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