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关上门,在这个家里,就是李不群说了算,就是当长辈的说了算,不管发生的事情有没有道理,都是长辈的一言堂。

  李元让村长帮忙,虽然事情解决了,大家面子上也好看,但这在张梅鑫看来,李元这是‘丢脸’的行为。

  像是‘丢脸’、‘没面子’、‘在村里抬不起头’这种话,李不群和张梅鑫从李元很小的时候就说,并且以此来要求李元一定要做到不让他们丢脸、没面子、抬不起头的这些事情。

  就好比李元随口说了句不那么妥当的话,四叔四婶以此为把柄,来找李不群说教,李不群和张梅鑫就会觉得特别丢脸,恨不得打死李元来泄愤。

  而事实上呢,丢脸不丢脸的另说,四叔四婶、李不群和张梅鑫,再怎么造谣言乱说话,也并不能解决孩子不舒服的问题,到最后还是得求助医院。

  “孩子已经没事了。”李元道,“这事儿已经解决了。”

  张梅鑫却依依不饶,“元元,你怎么能牵扯外人,回头叫村里都知道了,丢的是咱们的脸。”

  她并不会听李元解释,也绝对不会改变思考方式,她认为李元丢脸,那么这就是一条任何人都不能更改的定律。

  好在李元也没有试图更改张梅鑫的想法,只说:“行吧,你爱咋想咋想,我反正是不在意这些。”

  张梅鑫当即脸就绿了,十分难看。

  李元赶紧跑,再折腾下去又得吵起来。

  眼瞅着快要过年,天气也没有前阵子那么冷,白天晚上都没有风,有太阳的时候还挺暖和。

  村里好像突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李元和顾知巫一块在村子里跑,帮着看看种的菜和小西红柿的一些小毛病啥的,去哪户哪户就都忙得厉害,在村子里忙活完,去田里的大棚,就连大棚里也都忙活起来。

  俩人一块回大房子,郑叔郑婶也在忙活。

  早晨的时候郑叔郑婶都没过来,李元下厨煮的面条,不过那边郑婶来了电话,说是午饭会过来帮忙做,顺便在这边吃。

  不过现在看着架势,不像是做午饭的样子。

  郑叔、郑婶俩人都特地穿了不知道哪个年代传下来的旧衣服,料子和款式都特别老旧,鞋子也是旧的,都仿佛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人。

  就连许锦棉也特地换了旧衣服,头上戴了个纸帽子,拿着鸡毛掸子坐在沙发上。

  “妈,这是咋了?”李元脱了外套扔衣架上,“村里很多人家都是这样的。”

  “扫尘。”郑婶指了指客厅沙发,“我拿来些你爸的旧衣服,都是干净的,你看看能不能穿。就是那么个意思,穿旧衣服打扫房屋,等着迎接新年。有的地方是二十三、二十四那天,咱们这边没那么具体,一般进入腊月之后,哪天都行。”

  “今天腊月几号来着?”李元上前拿旧衣服穿上。

  都是特别有年代感的衣服,料子特别结实,也很厚实,穿上之后倒像是李元自个儿穿越了似的。

  “腊月初一,往年都是初一开始。”郑婶道。

  边上郑叔就说,“也就是靠山村这边冬天没什么事,都待在家里猫冬,所以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像是人家事情多的,都得忙到腊月二十九、三十,哪有空扫尘,都是意思意思就行。”

  “是这么回事,现在都是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元这边的大房子是冬天赶工做的,别的不说,新反正是很新,说是扫旧除尘,也真就是意思意思而已。

  不过相比较起来,大房子在村子边上,一天天风吹日晒的,有许多尘土就顺着门缝飘进来,一些平时打扫不到的地方,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土,这些都得清理掉。

  忙活完这些,就好像是进行了什么仪式似的,这就真的开始准备过年了。

  有些不耐放的吃食什么的,现在准备肯定不合适,但像是一些衣服、床铺,甚至是沙发套、窗帘子等等,现在就可以准备新的,等过年那天拿出来用了。

  有些人家会自己缝鞋子,一般也是腊月初就准备好。

  等休息的时候,李元特地拉着齐长青回自己的卧室,关上门,跟他商量,“今年咱们给准备一些新衣服吧。爸妈那边,老人那边,还有我姐家的孩子,小元琳。”

  “还有老师。”李元最后补充。

  “行,衣服鞋子咱们都买,正好全套的。”齐长青就道,“干脆我找人帮着设计下,咱们也穿独一无二的家族服装。”

  “可以。”李元点头。

  给长辈和小孩准备衣服,再别的好像就没什么好准备的了。

  主要是这方面李元也没什么经验,他小时候盼着过年有新衣服,但张梅鑫不会给买,要么是拿大人的旧衣服改小了给他穿,要么就是拿李晶莹的旧衣服给他穿,从来都不会给他买新衣服。

  等到后来上大学了,就干脆不回家过年了,也不会准备过年的东西什么的,大年初一那天就还是跟平时一样,外面饭馆不开门,就自己买面条煮,一天也就那么过去了。

  而小时候家里不管准备什么,都是不会让他参与的,李不群和张梅鑫也不会跟他解释。

  在李元小时候的记忆中,李不群在快要过年的那段时间,只会板着脸说:“你二伯家的堂哥找不到媳妇,你二伯说是因为我。你四叔说孩子上学没钱,过来借钱,家里哪来的钱……”

  “我爸经常说四叔蠢,日子过得不好。四叔经常来家里借钱,借得次数多了,我爸就会给一些钱。”李元笑道,“不过四叔家里虽然供养三个孩子上学,我家只供养我一个,但是我小堂哥上大学,一个月生活费有一千多块的。”

  而李元自己,只有大学开学的第一个月有三百块生活费,从那以后就一分钱生活费见不到了。

  “还好都过来了。”齐长青故意很轻松地说,“以后再也不会缺钱。”

  “是,还好熬过来了。”李元也很感慨。

  两个人聊完这些,忽然就沉默了,好像没什么可以继续聊得了。

  其实自从回来之后,两个人就都很忙,只有每天晚上休息之前还有点时间,也不过是互相给个晚安吻而已,甚至是有时候齐长青要加班,李元过去书房看看他,就回去睡了。

  他们成了共同生活在屋檐下,像是工作伙伴一样的关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都忙。

  “要不下午休息?”齐长青小声提议。

  大床很柔软,被褥很平整地铺在上面,小狐狸在上面跳来跳去,留下一些小小的脚印。

  卧室外面有红豆它们狂奔过去的声音,不一会儿又狂奔过来。

  扫尘已经结束了,郑叔、郑婶要回家继续忙活。

  顾知巫因为过年不在这边,这几天一直主动分担课题压力,现在又去忙了。

  许锦棉自己一个人在客厅,电视机里依旧放着新闻,说着千篇一律的话。

  好像连个人突然就闲下来了。

  “你工作不忙了?”李元还是问了句。

  “刚好忙完。规模扩大结束,主要人员都认定的差不多,后面就看他们各自的业务如何,再做调整了。”齐长青倒是认真回答了下,又说,“过几天我从这边采购点山货给他们邮过去,就当做年底福利了。”

  “咋?”李元开始巴拉身上的衣服。

  齐长青就笑,“上回咱们带过去的山货很受欢迎,又都知道那些菌菇在咱们这边实惠,都主动要求山货做年货。”

  “那正好让村里大家伙儿赚一笔。”李元笑道。

  “那是,价钱肯定不会低。”齐长青给出承诺。

  有些事有了第一次,好像第二次就没那么困难了,尤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

  即便是现在是大白天,太阳正好,可房间拉着厚厚地窗帘,没开灯,屋里也算昏暗,气氛倒是很合适。

  有时候两个人已经很默契了,甚至是每天都有思想上的交流,但再加上身体交流,便好像能让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有那么一种很刺激的升华的感觉似的。

  大概是有些人即便是精神再愉悦,也还是逃不脱身体的谷欠望本能吧。

  “我看小说里说的,很多男人都是下半shen动物,有时候脑子根本不会思考,只追求最原始的愉悦。”李元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看,齐长青监督的室内装修,现在看着还挺有意思。

  “大概是谬论。人没有那么原始的,即便是追求愉悦,也肯定不会放弃理智。”齐长青笑道,“人都是很狡猾的动物,很多时候嘴上说的、心里想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是写出来给人看的。”

  “那你现在呢?”李元伸手搂住他的脖子,问。

  “现在?我觉得我可以失去理智,不过你大概会生气,所以我不敢。”

  “胆子这么小?”

  “小的很,每天都战战兢兢的,生怕你生气要跟我分手。”

  “没那么夸张吧?”

  “恩,没那么夸张,我是故意那么说的。”

  有些话只能在特别的气氛中才能讲出来,一旦气氛不对,就会变味。

  就像是现在说的这些话,等到两个人折腾完,一块穿戴整齐,打开卧室的门,来到客厅之后,气氛也就随时而变了。

  外面天已经黑了,客厅只有许锦棉。

  “你爸妈晚上不过来,晚饭咱们自己做。”许锦棉说。

  “行。”李元挽袖子,这就准备去忙活。

  齐长青跟在后面,准备去厨房帮忙。

  许锦棉‘嘁’了声,继续看电视。

  晚饭准备的都是好消化的,粥、清炒的菜,煎鸡蛋和凉拌木耳,再加上一盘草莓和小西红柿。

  当天晚上李元是睡了个舒服的好觉,第二天起来便跟着村里人一样,真正的开始准备年货了。

  不过首先得帮着齐长青的公司买一些年货,都是些菌菇类的山货,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些,倒也不是特地准备留着过年,而是准备着好换换口味啥的。

  实在是靠山村就靠着山,蘑菇之类的根本不缺,再加上早年间粮食产量不高,很多时候为了填饱肚子都是吃蘑菇,一些个老人早就吃腻了,即便是现在都很少吃蘑菇。

  李元要收蘑菇,一两二十六块钱,一斤就是二百六。

  消息一传开,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回家划拉自家蘑菇,能找的都找出来,反正等到时候想吃了,直接去山上采就行,现在有的蘑菇,不如拿去卖钱。

  不过这事儿在有些人看来是好事,但有些人就觉得李元太嚣张,必须得踩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