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成在镇上给人装修铺子,基本上只需要进货之后给人组装上就行,投钱虽然多,但来钱快。

  只不过他并没有自己投钱,而是找李不群几乎要了所有的本钱,自己没怎么出钱,回头赚的钱不需要计算成本,全都是他的,所以赚的钱才会多到离谱。

  李不群逢人就说女婿赚钱厉害,却不说本钱是他给的,他这心里头的想法,寻常人都难以理解。

  “于斌小辫子一抓一大把,送进去管一段时间不难,也能让他消停消停。”朱武道,“我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

  “这已经很感激了。”李元赶紧说,又说起于天成,就道,“我姐夫虽然毛病一大堆,但证据什么的不好找,而且我爸肯定会护着他。我爸那边的事,且看着吧。”

  即便是现在李元带着人去了,肯定也不能对于天成怎样。

  对于李不群来说,于天成是他看中的以后要给自己养老的人,那肯定要伺候的好好的,李元不能养老,榨干他的价值之后,也就可以随手扔掉了。

  “行,以后有事再给我打电话。”朱武站起来,这就要走。

  李元赶紧上前送,颇有些舍不得,“咱们虽然分开这么些年,可再见面,我还是觉得很亲切,就还像当时在一起同桌时候似的。我的房子马上要建好了,回头你来住几天。”

  朱武在镇上住的房子实在是不怎么好,李元又不好直接说出来,就很委婉地提议。

  “行。”朱武没拒绝。

  他这些年一直守着那破房子,不就是想着,等将来有一天,或许是五年后、十年后、五十年以后,或许李元会来镇上找他,如果他搬家的话,李元大概率就找不到他了。

  那是当初少年时期内心地最隐秘的坚持,而且坚持了很多年也从未变化过。

  现在终于再次见到鲜活的李元,甚至是两个人之间比以前同桌的时候更熟悉了,还有事情往来,关系变得更紧密了,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但也仅此而已。

  他只是李元曾经的同桌,让现在的李元感激着。

  仅此而已。

  “我骑摩托车送你。”李元笑眯眯地往外走,“李虎的摩托车,现在都是我在骑,几乎成了我的专用座驾。李虎你知道吧?他是我小学同学,初中的时候在隔壁班,我有时候也会跟他说说话。”

  “知道。”朱武就道,“他挺善良,遇上有同学说你坏话,他都会上前理论。”

  “这事我倒是不知道。”李元还真不知道这个事儿,不过刚才电光火石间他也想到了。

  他跟李虎的关系摆在那里,从小到大都没改变过,他这个发小绝对会帮他的。

  *

  齐长青眼巴巴地看着李元走了,骑着摩托车,背后驮着的却不是他,而是换成了别的男人。

  “人家是小元子的同桌,而且付出还不小,小元子上心着呢。”许锦棉喝了口热茶,很淡定地说,“他很喜欢小元子,付出也特别多,并且从未求过回报。”

  “这种执着的男人,这是我见过的第二个,当然第一个不是你。”

  齐长青瞬间有点萎,“我遇到元元的时候太晚了。”

  “总是回顾过去有什么用?时光又不能倒流。”许锦棉毫不客气地说,“我对你和朱武都一视同仁,并不会偏向谁,你放心好了。至少在小元子自己活明白之前,我不会干预他的感情。”

  “说起来,你还要感谢小元子的爸爸。”

  许锦棉讽刺的说了句就去忙了。

  齐长青在屋里坐了会儿,也去忙了。

  不过他还真要感谢李不群。

  在李元年纪还小的时候,李不群几乎每天都要强调,上学就好好上学,一切听老师的,绝对绝对不能谈恋爱。

  那时候李元是特别听从的,他也就从未有过这种想法,甚至是自己过的想个苦行僧,也从未有过喜欢别人的念头,等后来上了大学,又活得像个机器人。

  而李元上大学之后,李不群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觉得李元上了大学就大概率会留在城里,不能回老家,不能给他养老。

  养大的儿子跑了,简直血亏,只能好好培养女儿,等将来自己老了,让女婿给自己养老。

  只是现在李元回来了,甭管他工作怎样,手头有没有钱,他都拿了靠山村的宅基地,并且请来专业工程队,大包大揽,轰轰烈烈,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跟着忙活的建房子。

  那么深的地基,那么大的轮廓,盖完一层之后,马上又开始盖第二层。

  第二层眼瞅着要开始封顶,钢筋继续往上搭建,要准备盖第三层了。

  不过第三层也不是全部往上盖,会起一些小阁楼和玻璃房以及露台等。

  李元从镇上回来,顺路买了不少糖葫芦,郑婶、许锦棉那边都给送去一些,路上看到小元琳在外面玩,也拿了一个给小元琳。

  “舅舅。”小元琳乖乖喊人。

  “你妈呢?”李元看了看周围,没看到李晶莹,“外面冷,这边又是风口,快回你姥姥家暖和。”

  小元琳啃着糖葫芦,吸溜着鼻涕,“都不在家,去我爷奶家了。”

  李元去看了看,李不群那边还真就锁着门,他没有钥匙,进屋肯定也不暖和,便对小元琳道:“你去背风的地方暖和暖和,别再吹风了。”

  “知道了。”小元琳答应一声,一扭头跑了。

  这事李元没放在心上,拿着最后几个糖葫芦,给自己手底下的技术员,又单独拿出两个放冰箱里,给齐长青留着。

  领着技术员从二彪子家出来,外面也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开始刮风。

  李元抬头看了眼天色,道:“估计快要下学了。靠山村这冬天没啥事,每天生活其实挺枯燥乏味的。咱们每天去田里看看菜,跟大家说说话,也就这点新鲜的了。”

  “指导员,下雪冷不冷?”小孟身上还穿着李元给的棉服呢,不多好看,但是十分厚实保暖。

  “不冷。”李元比划着说,“雪又白又厚,能直接到脚踝以上,遇上大雪,到膝盖都有可能。一般下雪之后就是晴天,没有风,太阳照在身上很暖和。”

  雪几乎整个冬天都不会化,有时候反而能帮助挡风,并不会让人觉得更冷。

  小孟就有些期待,“好想看看鹅毛大雪。”

  “指导员,那田里的菜怎么办?”顾黄桃问。

  “去田里就知道了。”李元卖了个关子。

  等到了田里,大家伙儿都已经开始观测天气了,而且基本上看法都差不多:马上要下大雪了。

  田里的菜肯定不能只用塑料薄膜遮着,回头等大雪一下,里面没有阳光照射,肯定会结冰。

  “元元,地里的菜得盖干草,你看行不行?”辛梅嗓门大,一见着李元来田里,就赶紧喊。

  “得盖。大棚也得盖草垫子。”李元也喊回去,“今天就盖上,明天如果不下雪就再揭开,大家辛苦些。”

  “哎呦,这都是咱们自己家的金疙瘩,哪里有辛苦不辛苦的。”辛梅说完了,自个儿哈哈大笑。

  田里的菜都是能拿来换钱的,基本上都非常上心,当天就盖上干草了。

  李元这边修建的大棚规模大,而且是高低不平地趴在山坡上的,虽然草垫子是提前准备好的,但这也是不小的工程。

  “让阿青带人来帮忙。”李元给齐长青打电话。

  房子那边第一层、第二层都建得差不多,第三层用不着太着急,完全可以叫人过来帮忙。

  那边齐长青身为课题编外人员,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在齐长青带着人过来之前,村里忙活完自家菜的都自发的过来帮忙了。

  人多力量大,拿草垫子的,铺草垫子的,一人伸把手,等齐长青带着人来,李元这边已经忙活的差不多。

  “盖上草垫子也能安心点,省得到时候下雪来不及。”李元就道,“看天气预报也说是有雪,大家今晚上回去都多烧几把火,让炕热乎着。”

  “那肯定。”

  “这要是真下雪了,咱们可就要在家猫冬喽。”

  李元也说:“是,到时候菜长得慢,可不就是没啥事了。”

  等回二彪子这边,许锦棉也都听村里人说了这事儿,忙不迭里里外外地检查,柴火备地足足的,还专门买了煤炭。

  晚上还是小孟和顾黄桃做完饭,两个人商量一会儿,还是决定要做紫菜包饭。

  米饭用电饭锅蒸,基本上是傻瓜操作,紫菜也都是现成的,寿司帘也有,其余地火腿、肉松、黄瓜,沙拉、寿司醋等等,反正是能想到的材料都能走厨房找到。

  李元站在厨房边上监督,一边说:“其实我也没做过紫菜包饭,感觉应该会很好吃。”见着冰箱里还有冷冻虾仁,就忍不住道,“阿青什么时候买的虾仁?”

  “选调味料的时候一起买的吧。”齐长青自己都不太确定。

  他刚洗完澡,头发还有点湿,顶着个毛巾,身上就穿着一层毛茸茸的睡衣,跟李元一样的款式。

  “煮点虾仁。”李元回头看了眼,又忍不住说,“吹风机不就在那,你这样只要出门头发就会结冰。”

  “懒得吹,吃饭完估计就干了。”齐长青随便擦了擦头,毛巾一扔,凑过来,“叫小狐狸出来,我们联络联络感情。”

  “咋?想抢我儿子?”李元嘴上这么说着,不过还是很快把小狐狸掏出来。

  这阵子一直跟齐长青睡一个被窝,小狐狸对他的接受度高了不少,主动爬齐长青怀里,一只爪子揉着脸蛋,睡眼惺忪地看着屋里。

  李元平时都是见着小狐狸在自己怀里,现在看齐长青抱着小狐狸,还觉得有点稀奇,忍不住道:“我咋感觉小家伙有点瘦?长得挺慢。要不咱们明天去镇上兽医站找老兽医看看?”

  “行。”齐长青当然是没什么不好的。

  这会子,顾知巫才推开门回来,在玄关处换鞋换衣服,一边说:“外头可真冷。”

  “要下雪了。”李元就说,“师兄,你见过下大雪吗?鹅毛大雪那种。”

  “没见过。我老家是南边,冬天很少下学,去了国外,基本就没有冬天。”顾知巫还挺期待的,“元元,真要下雪?我听村里人都这么说,天气预报好像也是这么说。”

  “没准今晚就下。”李元嘴上说着话,又回头看厨房。

  看着看着,李元觉得晚上只吃紫菜包饭有点寡淡,便干脆挽袖子进厨房,打开冰箱,把里面冻着的一部分羊汤拿出来,又找出一根牛骨,林林总总的食材拿出来好些个。

  齐长青凑过来一看,就道:“我去拿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