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戈小说网>穿越重生>逃去关外开荒种地>第104章 .种稻米 ·

  “小点声儿, 我小弟睡觉呢。”

  黄豆芽坐月子期间,孩子们玩耍时都不敢大声嚷嚷了,因为小灵芝会监督大家, 只要有孩子大声叫唤, 她就去捂人家的嘴。

  “对不起, 我俩忘了!”

  黄念武和狗子捂着小嘴, 小声地跟小灵芝道歉,然后几个孩子开始小声地玩耍, 在炕上踮着脚尖走,生怕弄出一丁点动静。

  过了正月,天气逐渐转暖,此时正是关外化雪的时候。

  天虽然变暖了, 但外面土路太泥泞了,晚上一降温, 水又结成冰, 冰面薄经不住人,小孩子出去疯跑, 非常容易打滑。

  若是整个人都扑进泥里了,还得换洗一身衣服,每年这时, 小孩子们都被大人拘在屋里, 不让他们满村乱跑。

  深土层还没解冻,还没到翻地的时候,此时村民们都闲在家里,赵晟和金氏一起伺候黄豆芽月子, 让黄豆芽过了一个月的舒坦日子。

  屋子暖和,孩子也不闹人, 娘家人又住跟前,黄豆芽这月子想做不好都难。

  这一个月了,黄豆芽没少吃好吃的,鸡蛋和鱼换着吃,赤砂糖都喝腻歪了,身子养得老好了。

  黄豆芽做完月子,整个人都圆润了不少,整个人白嫩嫩的,跟富家少奶奶似的。跟她一起生孩子的几个同村小媳妇,别提多羡慕了。

  赵家二嫂也生了个小子,她比黄豆芽早生了几天。黄豆芽让王氏帮着捎过去点钱当下奶礼。

  这要是跟王氏一起生的孩子,黄豆芽可能还会送点红枣和鸡蛋,但赵家二嫂就算了,黄豆芽就是像是寻常亲戚一样,只送了点钱,其他东西一律没送。

  今年赵大丫和三丫倒是亲自来莲花山村给黄豆芽送下奶礼了,倒是让黄豆芽诧异的。

  可能是赵晟今年没少给两个姐姐送东西,两家走动起来了,所以赵大丫和赵三丫才亲自过来给弟妹送下奶礼。

  两个姑姐好不容易来一回,黄豆芽留两人在家住了一宿,吃喝都是赵晟安排的,特别舍得肉,把赵家两姐妹吃得满嘴油汪汪的,感慨弟弟家的好日子。

  “小五媳妇生了大胖小子,咱家小弟儿女双全了!”晚上睡觉时,赵大丫跟三妹感慨道。

  “小五媳妇这月子是真享福啊,好玩意一大堆,糖水都喝够了。”赵三丫睡不着觉,就翻了个身,直接面向大姐坐了起来。

  两人住在赵晟家靠近厨房的小屋里,离大屋比较远,隔音效果极好,所以说起话来也不用压低嗓音。

  “那是真享福啊,不仅咱家小弟宠着,人家娘家人也护着啊。小五媳妇的娘家多有钱啊。你看小灵芝穿的那身衣服,一点补丁都没有,咱家孩子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小灵芝她大舅妈给孩子做两套。”

  “咱家孩子啥时候得过老二媳妇的东西?咱奶那么抠,下奶礼送得都寒碜,要不是咱爹娘偷摸给咱俩贴补点东西,咱在婆家都抬不起头。”

  赵大丫虽然出嫁多年,最小的孩子都已经六岁了,但一想起月子里的事情,还是忍不住难受,尤其是跟小弟妹一对比,更显得她不受娘家重视。

  不过赵大丫倒是不怎么嫉妒小弟妹,只不过是有点感慨罢了。

  做衣服的布料都不咋结实,就算爱惜衣服的人,新衣服穿几个月就会破洞或是被刮开口子。

  小孩子本就淘气,成天上蹿下跳的,没一会儿老实气,衣服更容易坏。舍得让孩子穿不带补丁的衣服,那是真阔气了。

  “谁让咱是嫁出去的姑娘呢,咱奶连孙子都不稀罕,还能稀罕咱们丫头片子。”

  “嫁出去这么些年了,我早就看透了。要想让人瞧得起,还得自家有钱,看看咱小弟,这大瓦房一盖上,咱爷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

  “小弟去年给我送点蜂蜜,我家老太太都不冲我甩脸子了。我把小弟的肉冻拿回家时,我婆婆恨不得把我供起来,这些年啊,我头一回扬眉吐气。”

  赵大丫和三丫嫁得都算不错,跟赵家村其他姐们比,算是好的了。

  但是跟公婆住在一起,时不时就得受点闲气,平时忍忍就过去了,这回亲姐妹好不容易聚一回,赵三丫憋在心里的话也终于能往出说说了。

  赵三丫跟黄豆芽年岁相差得大,两人也没啥好比的。在赵三丫心中,只要比娘家二嫂的日子过得好就行。

  赵家两姐妹就是借着小弟妹的由头,说说心里话罢了,夜深人静,两人越唠越精神,索性连觉都不睡了,直接唠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赵晟给两个姐姐一人准备了一大碗豆浆,还往豆浆里放了不少赤砂糖。赵家二姐妹喝得眼睛都冒光了,美滋滋地回了家。

  “狗子他爹说,今年蜂蜜要是好卖,冬天就给我买皮袄!五弟赚了这些钱,明年你是不是也得买个皮袄啊?”

  王氏得了赵甫的准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黄豆芽跟前炫耀。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压自家妯娌一次,王氏十分兴奋。

  皮袄对男女的吸引力都是一样的,不光男人想要皮袄,女人们也都盼着在冬天穿上皮袄回娘家显摆显摆。

  王氏跟着赵甫弹了一冬天的棉花,赵甫有些过意不去,就打算给媳妇点好处,哄哄她。

  “我冬天也不出门,买了也没用。”虽然明知王氏是故意来炫耀的,但黄豆芽也没生气,好声好气地跟她说话。

  黄豆芽来关外这些年,还真没咋在冬天出去过,她是真不用穿皮袄。

  赵晟早就说过要给媳妇买皮袄,但黄豆芽没要,不过她没跟王氏说这话。别人难得的小幸福,黄豆芽不想说些话破坏人家的好心情。

  虽然王氏是故意来炫耀的,但人家说话也不气人。忙乎了一冬,累瘦了一圈,皮袄是她应得的。黄豆芽不仅不嫉妒,心里还挺替王氏开心的。

  许是年岁大了,黄豆芽跟人相处也不像以前那样非黑即白了,即便王氏有很多小毛病,但只要不犯原则性的大错,黄豆芽还是愿意顺着她说话的。

  这一冬天,赵甫家的两个孩子没少在黄豆芽家吃饭,王氏不仅没白占便宜,还给黄豆芽送了不少油和面。

  过年从娘家回来时,王氏还给黄豆芽带了好几斤松子,黄豆芽还是挺念着这个妯娌好的。

  不过黄豆芽没吃几口就生了,这些松子最后全都让赵晟和小灵芝这对大小馋猫吃了。

  黄豆芽出了月子,农耕就开始了。赵甫买的小牛还干不了拉犁的活,就每天颠颠地跟在母牛身后,去庄稼地里啃野草。

  稻田地已经开好了,今年就可以种稻米了,所以村民们今年格外的繁忙。

  那边刚翻完地,这边就要育苗了。赵晟家去年在前院种的稻米和糯米都没舍得吃,通通被留着当稻种了。

  为了育够一垧地的稻苗,赵晟家整个菜园子全都被征用了,前院也没闲下,借给大舅哥家用来育苗。

  黄豆腐家要种两垧地的稻米,自家的空地根本不够用,不仅征用了妹夫家的前院,又花钱租了杨老六家的菜园子,这才育够了两垧地的稻苗。

  稻米虽然卖价高,但是种起来也是真费力气,而且成本也很高。农人们除了要买稻种外,还得买稻草。

  关外天气寒冷,育苗时要盖上稻草,给稻苗挡寒,不然突然降温,一场冻就会将稻苗全冻死,到时候可真是哭都找不到调了。

  好在赵晟和黄豆腐比较有先见之明,去年就花钱买了稻草,今年就可以直接用了,一点不耽搁事。

  但那些去年舍不得钱的人家,今年可真是愁得头发都白了,稻草不仅涨价了,而且特别难买,最后不得不拿麦秆对付用一下。

  虽然麦秆也挡寒,但到底比不上稻草实用,赵晟家的稻苗用稻草盖的,再加上他伺候得精细,稻苗长得绿汪汪的。

  董大壮家没买到稻草,黄豆腐匀给他家三捆,但是根本不挡事,最后还是用麦秆盖的稻苗。

  即便董大壮和高氏精心地伺候着稻苗,但稻苗依旧长得良莠不齐,看着就惨兮兮的。只能把水田地的水放出大半,才能让稻苗不至于被水淹没了。

  插秧前,要提前在稻田地里泡好水,等稻田地暄软时,才能开始插秧。

  端午节前,是最适合关外插秧的季节。一年就种一季稻米,所以种得晚些也不怕。

  插秧这活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干得了的,尤其是这么一大片稻田。

  好在旱田地现在已经种完了,村里没买水田地的人都闲在家里。只要肯出钱,还是能雇到不少人帮着插秧的。

  到了插秧的时候,村里就很少能见到爷们了,因为大家全都在水田地里猫腰干活呢。

  插秧得光脚,再能干的小媳妇也不好意思下地,倒是有几个大娘掺在爷们中,光着脚在水田地里挥汗如雨。

  为了防止有人偷懒或是干差活,赵晟和黄豆腐直接把稻田按亩雇出去了。

  一亩地给五十文钱,村里人都抢疯了,最后两人选了几个实在人,把家里的地都包了出去。

  赵晟和黄豆腐不用插秧,只负责往稻田里运稻苗。虽然钱花了不少,但是没咋操心,也没咋受累。

  按亩包人干活,虽然比按天结算贵一些,但是没人敢干差活。毕竟秧插得不好,东家也是真不给钱啊。

  而且按亩包活还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不用管人吃饭。

  按天结算虽然省钱,但是要包干活的人一顿中午饭,干活的都是爷们,见到饭都是使劲吃,即便是杂粮面,也消耗不少粮食。

  忙忙叨叨六七天,水田地里终于插满了秧子。赵晟和黄豆腐家的秧子整整齐齐,密密实实的,在众多水田里地鹤立鸡群,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作者有话要说: